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原子在Ru(111)台阶面上的吸附位和吸附态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泽新 庞雪辉 张晓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5-709,共5页
利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五参数 Morse势方法 (简称 5 -MP)研究了 H-Ru( 1 1 2 1 )台阶面吸附体系 ,并利用推广的 LEPS方法研究了 2 H-Ru( 1 1 2 1 )体系 ,探讨了表面吸附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H原子在开放的 Ru( 1 1... 利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五参数 Morse势方法 (简称 5 -MP)研究了 H-Ru( 1 1 2 1 )台阶面吸附体系 ,并利用推广的 LEPS方法研究了 2 H-Ru( 1 1 2 1 )体系 ,探讨了表面吸附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H原子在开放的 Ru( 1 1 2 1 )台阶面表面上的晶胞存在 4种不等价的表面三重吸附态 .还存在两类与表面有直接扩散通道的内层吸附态 .理论分析表明 ,TDS实验出现的 α态是与内层吸附态有强相互作用的强排斥表面吸附态 ,β态为弱排斥表面吸附态 ,而 γ态为与内层吸附态无相互作用的表面吸附态 .实验上将 α态归属为四重吸附态的推测没有获得理论结果的支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原子 表面簇合物 表面吸附位 表面吸附 台阶面 催化剂
下载PDF
水涤脱附条件下活性炭脱硫中有效吸附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义 杨卫波 +1 位作者 杨秀峰 曹子栋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以不同活性炭材料吸附性能测试实验的结果为依据,研究了在水涤脱附条件下活性炭脱硫的机理,指出水在吸附位部分失效过程中起到的几种作用,并从有效吸附位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吸附材料特性与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产生有效吸附位的... 以不同活性炭材料吸附性能测试实验的结果为依据,研究了在水涤脱附条件下活性炭脱硫的机理,指出水在吸附位部分失效过程中起到的几种作用,并从有效吸附位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吸附材料特性与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产生有效吸附位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反应空间,使之能满足反应分子间距和空间构型的条件。研究表明:吸附材料的孔径分布和外表面积是影响吸附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平均孔径40-50A、颗粒直径为3mm左右的中孔型颗粒活性炭,是一种理想的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涤脱附 活性炭 吸附位 反应空间 烟气脱硫
下载PDF
氯原子在Ag低指数面上的吸附位和吸附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静 刁兆玉 +2 位作者 王泽新 丰慧 郝策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276-1280,i002,共6页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对Cl-Ag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的临界点特性,如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正则振动等.计算结果表明:在Ag(100)面上,Cl原子吸附在四重洞位;在Ag(111)面上,Cl...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对Cl-Ag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的临界点特性,如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正则振动等.计算结果表明:在Ag(100)面上,Cl原子吸附在四重洞位;在Ag(111)面上,Cl吸附在三重洞位;尽管第一与第二周期原子在(11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大都为赝式三重位和长桥位,但在Ag(110)面上,四重洞位是氯原子的稳定吸附态.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推测结果符合得很好.理论结果给出Cl原子在Ag表面的吸附结合能和表面簇合物的粗糙度有关,结合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111)<(100)<(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吸附位 氯原子 指数 AG MORSE势 吸附结合能 表面体系 相互作用 计算结果 分析结果 簇合物 临界点 粗糙度 正则 周期
下载PDF
CuNaY分子筛的有效吸附位与其脱硫性能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丁润东 祖运 +5 位作者 周传行 王焕 莫周胜 秦玉才 孙兆林 宋丽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1-458,共8页
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负载量的Cu Na Y分子筛;采用XRD及N2吸附-脱附表征分子筛的微观结构和织构性质,采用动态吸附法考察其对噻吩模拟油的吸附脱硫性能,结合NH_3-TPD和Py-FTIR方法对CuNaY分子筛的酸量和有效Cu^+物种进行... 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负载量的Cu Na Y分子筛;采用XRD及N2吸附-脱附表征分子筛的微观结构和织构性质,采用动态吸附法考察其对噻吩模拟油的吸附脱硫性能,结合NH_3-TPD和Py-FTIR方法对CuNaY分子筛的酸量和有效Cu^+物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CuNaY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和铜物种形态结构对其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铜负载量可有效调控改性Y分子筛的表面酸性以及铜物种化学形态;适量铜物种的引入可以最大限度的形成有效吸附位,从而获得最优吸附脱硫性能,而过量的Cu物种会在Y分子筛笼内形成多核铜物种结构,导致有效吸附位点的减少,影响其对噻吩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aY分子筛 吸附位 Cu负载量 吸附脱硫
下载PDF
氮原子在铁低指数面上的吸附位和吸附态 被引量:3
5
作者 丰慧 刁兆玉 +1 位作者 王泽新 贾红英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889-1894,共6页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5-MP)对N-Fe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如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正则振动频率等.计算结果表明:在Fe(100)面,N原子吸附在四重洞位;在Fe(110)表面,趋...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5-MP)对N-Fe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如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正则振动频率等.计算结果表明:在Fe(100)面,N原子吸附在四重洞位;在Fe(110)表面,趋向于吸附在膺式三重位;而在Fe(111)表面最稳定的吸附位是近似桥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e表面体系 5-MP势 表面吸附 表面振动 低指数面 吸附 吸附位 氮原子 指数 表面体系
下载PDF
一氧化碳共吸附法确定叔丁胺分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毓敏 邓珂 +1 位作者 裘晓辉 王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85-1489,共5页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78K时单个叔丁胺分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位.我们提出以共吸附的一氧化碳3^(1/2)×3^(1/2)超结构为基底铜原子的标识方法,确定了低覆盖度的叔丁胺分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位为顶位...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78K时单个叔丁胺分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位.我们提出以共吸附的一氧化碳3^(1/2)×3^(1/2)超结构为基底铜原子的标识方法,确定了低覆盖度的叔丁胺分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位为顶位.而采用单个一氧化碳分子标识基底铜原子的位置,同样得出了叔丁胺分子的吸附位为顶位.此外,还采用DFT计算叔丁胺分子在Cu(111)表面的优势吸附构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顶位吸附构型为能量最稳定的构型,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吸附位 单分子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正己烷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上的吸附位不均匀性及动力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雪娇 苗晋朋 +2 位作者 肖静 夏启斌 赵祯霞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962-967,共6页
The heterogeneity of adsorption sites and adsorption kinetics of n-hexane on a chromium terephthalat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IL-101(Cr) were studied by gravimetric method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The heterogeneity of adsorption sites and adsorption kinetics of n-hexane on a chromium terephthalat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IL-101(Cr) were studied by gravimetric method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TPD) experiments. The MIL-101 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metho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and kinetic curves of n-hexane on the MIL-101 were measured. Desorption activation energies of n-hexane from the MIL-101 were estimated by TPD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quilibrium amount of n-hexane adsorbed on the MIL-101 was up to 5.62 mmol·g-1at 298 K and 1.6 × 104 Pa,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some activated carbons, zeolites and so on. The isotherms of n-hexane on the MIL-101 could be well fitted with Langmuir–Freundlich model. TPD spectra exhibit two types of adsorption sites on the MIL-101 with desorption activation energies of 39.41 and 86.69 kJ·mol-1. It reflects the surface energy heterogeneity on the MIL-101 frameworks for n-hexane adsorption.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n-hexane are in the range of(1.35–2.35) × 10-10cm2·s-1with adsorpt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16.33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动力学 金属有机 正己烷 吸附位 异质性 CR IOI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下载PDF
低指标Pt晶面CO吸附位置及结合能
8
作者 麻博远 邱新平 雷敏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用从头算法,对CO在Pt(100)和Pt(111)晶面的顶位吸附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CO在Pt(100)和Pt(111)晶面顶位吸附的几何构型和振动波数不依赖晶面原子簇模型的选择.CO在两个晶面的吸附结合能分别为222kJ/mol和175kJ/mol,计算结果与近期... 用从头算法,对CO在Pt(100)和Pt(111)晶面的顶位吸附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CO在Pt(100)和Pt(111)晶面顶位吸附的几何构型和振动波数不依赖晶面原子簇模型的选择.CO在两个晶面的吸附结合能分别为222kJ/mol和175kJ/mol,计算结果与近期发表的热力学实验数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晶面 CO 吸附位 从头算法 表面原子簇模型 吸附 吸附结合能 一氧化碳
下载PDF
聚苯乙烯支载井冈霉素微球的合成及对硼酸的配位吸附 被引量:3
9
作者 钟广明 曾立华 +3 位作者 李明 刘展辉 谭熠伟 钟世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5,共6页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大孔交联微球.将氯甲基化的交联聚苯乙烯(CM-CPS)和井冈霉素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行胺化反应,得到一种新型聚苯乙烯支载井冈霉素功能高分子微球.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BET测试等...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大孔交联微球.将氯甲基化的交联聚苯乙烯(CM-CPS)和井冈霉素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行胺化反应,得到一种新型聚苯乙烯支载井冈霉素功能高分子微球.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BET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并研究了该树脂对硼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探讨了该树脂的吸附机理和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该微球对硼酸有很强的配位吸附作用,其动态吸附量达到13.75 g.L-1(湿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支载 井冈霉素 硼酸 吸附
下载PDF
线性变位极谱法研究 Ⅷ.钒(Ⅴ)-5-Br-PADAP-H_2O_2的配位吸附波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晓平 周卫华 张祖训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提出了钒(V)-5-Br-PADAP-H_2O_2三元配合物的配位吸附波。在O.60M磷酸底液中,该波的峰电位为-0.05V(vs SCE),在8.00×10^(-8)~2.00×10^(-5)M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对极谱波的电流—电位性质进行了研究,求得了配... 本文提出了钒(V)-5-Br-PADAP-H_2O_2三元配合物的配位吸附波。在O.60M磷酸底液中,该波的峰电位为-0.05V(vs SCE),在8.00×10^(-8)~2.00×10^(-5)M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对极谱波的电流—电位性质进行了研究,求得了配合物的组成、表观稳定常数和离解及生成速率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三元配合物 吸附 极谱法
下载PDF
线性变位极谱法研究(Ⅺ)——Cu(Ⅱ)-组氨酸配位吸附波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志斌 张祖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9-362,共4页
本文对铜(Ⅱ)-组氨酸配位吸附波的极谱行为进行了研究,该波属不可逆波。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其条件生成常数和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对电极反应机制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铜配合物 组氨酸 吸附 极谱
下载PDF
配位吸附柱层析法对卵磷脂分离纯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骤海 何俊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95-396,共2页
采用配位吸附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市售粉末大豆磷脂(磷脂酰胆碱含量40%),得到高纯度卵磷脂产品(磷脂酰胆碱含量96.2%)。重点建立了Cu2+型配体交换树脂柱,并优化了分离纯化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简便有效地分离出高纯度卵磷脂。
关键词 吸附柱层析 Cu^2+型配体交换树脂 卵磷脂
下载PDF
线性变位极谱法研究 ⅩⅢ.统一的配位吸附波理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世家 谈亚珠 张祖训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00-405,共6页
本文讨论包括吸附、扩散、电极反应速率等多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时配位吸附波的理论,提出的统一方程式包括可逆、不可逆和准可逆过程常规示波极谱、一次导数和二次导数极谱波方程式.利用铅(Ⅱ)-8-羟基喹啉体系进行验证,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关键词 极谱法 线性变 吸附
下载PDF
配位吸附波测定粮食中的痕量钼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龙强 周长利 张霞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在0.1 mol/L HAc-NaAc(pH=3.7)介质中,Mo(Ⅵ)-NCP配合物在2.5次微分极谱图上产生良好的吸附还原波。其峰电位为-0.54 V,峰电流与Mo(Ⅵ)浓度在8.0×10-8~6.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10~8mol/L。... 在0.1 mol/L HAc-NaAc(pH=3.7)介质中,Mo(Ⅵ)-NCP配合物在2.5次微分极谱图上产生良好的吸附还原波。其峰电位为-0.54 V,峰电流与Mo(Ⅵ)浓度在8.0×10-8~6.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10~8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豆类样品中的微量钼,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极谱波的性质及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检测 含量测定 吸附 极谱波 吸附还原波 配合物
下载PDF
非水体系中磺酸铜型树脂对有机碱的配位吸附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家政 史作清 范云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3,共5页
研究了磺酸铜型树脂在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中对苯胺、N 甲基苯胺和N ,N 二甲基苯胺的吸附规律 ,并与水中的结果相对照 .树脂在正己烷中对苯胺等的吸附量最大 ,在乙醇、乙酸乙脂和水中依次减小 .在4种不同的介质中 ,树脂对苯胺的吸附... 研究了磺酸铜型树脂在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中对苯胺、N 甲基苯胺和N ,N 二甲基苯胺的吸附规律 ,并与水中的结果相对照 .树脂在正己烷中对苯胺等的吸附量最大 ,在乙醇、乙酸乙脂和水中依次减小 .在4种不同的介质中 ,树脂对苯胺的吸附均表现出相同的吸附选择性 ,即对苯胺的吸附亲合性最大 ,N ,N 二甲基苯胺最小 .在不同的介质中 ,树脂对苯胺的吸附基本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 ,并计算了在不同介质中对苯胺吸附的吸附焓 .在水中 ,吸附速率最高 ,在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体系 磺酸铜型树脂 有机碱 吸附 吸附选择性 苯胺 吸附 分离
下载PDF
极谱配位吸附波测定配合物表观稳定常数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平 张祖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942-946,共5页
对目前利用配位吸附波测定配合物表观稳定常数的常用方法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更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测定配合物表观稳定常数的理论公式,并对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获得了预期的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配合物 表观稳定常数 吸附
下载PDF
基于吸附位理论的CO2/CH4在高岭石中竞争吸附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正平 张彬 康天合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4-730,共7页
为了阐明CH4与CO2在高岭石中的竞争吸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了高岭石超胞模型,模拟计算了高岭石吸附CH4与CO2在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孔径对高岭石吸附CO2和CH4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高岭石对CH4与CO2... 为了阐明CH4与CO2在高岭石中的竞争吸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了高岭石超胞模型,模拟计算了高岭石吸附CH4与CO2在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孔径对高岭石吸附CO2和CH4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高岭石对CH4与CO2分子的吸附量均符合Langmuir模型,在相同压力条件下,高岭石对CO2分子的吸附量远远大于对CH4分子的吸附量;293.15 K时,高岭石对CO2的吸附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CH4在CO2分子的影响下不再符合Langmuir曲线,说明高岭石与CO2分子的相互作用强于与CH4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孔径的增大,高岭石对CH4与CO2的吸附量均减小,表明CH4和CO2主要吸附在微孔中;高岭石吸附CH4与CO2分子后体系的总能量和非成键能发生了变化,说明高岭石与CO2的相互作用能要强于高岭石与CH4的相互作用能,高岭石对CH4的吸附为典型的物理吸附,而对CO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且伴随着微弱的氢键作用。研究结果为阐明CO2和CH4在黏土矿物的赋存机理以及CO2驱替CH4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吸附位 竞争吸附 分子模拟
原文传递
配位吸附树脂对沙棘中黄酮类成分的吸附分离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静泽 王淑萍 +1 位作者 白淑芳 陈虹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配位吸附树脂在非水体系中对沙棘中黄酮类成分的吸附情况。【方法】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实验考察树脂的吸附性能,选择对黄酮类成分吸附效果最佳的配位吸附树脂,对沙棘提取液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HPLC法测定沙棘黄... 【目的】研究配位吸附树脂在非水体系中对沙棘中黄酮类成分的吸附情况。【方法】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实验考察树脂的吸附性能,选择对黄酮类成分吸附效果最佳的配位吸附树脂,对沙棘提取液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HPLC法测定沙棘黄酮的含量。【结果】配位吸附树脂在环己烷体系中吸附作用较好,动态吸附饱和吸附量为33.16 mg/g;以5%HAc乙醇溶液为洗脱剂,消耗10BV溶剂洗脱率为93%;经过3次重复实验树脂吸附量及洗脱率基本没有变化。【结论】经配位吸附树脂吸附分离后沙棘提取物中黄酮纯度由14.93%提高到55.74%,起到纯化精制的目的。树脂不需要再生,连续使用吸附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体系 吸附 沙棘
下载PDF
配位吸附波同时测定PbA和InA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长利 罗川南 +2 位作者 张霞 赵迪思 孙长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59-1361,共3页
在 0 .0 5mol/L氯乙酸 氯乙酸钠 (pH 3.0 )介质中 ,Pb2 + 、In3 + 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 (DBAC)生成络合物 ,并吸附于电极表面 ,分别于 - 0 .5 0V、- 0 .6 3V(vs .SCE)得到络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Pb2 + 、In3 + ... 在 0 .0 5mol/L氯乙酸 氯乙酸钠 (pH 3.0 )介质中 ,Pb2 + 、In3 + 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 (DBAC)生成络合物 ,并吸附于电极表面 ,分别于 - 0 .5 0V、- 0 .6 3V(vs .SCE)得到络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Pb2 + 、In3 + 浓度分别在 2 .5× 10 -8~ 6 .0× 10 -6mol/L、7.5× 10 -8~ 3.4× 10 -6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分别为 1.5× 10 -8mol/LPb2 + 和 4 .5× 10 -8mol/LIn3 + 。应用于陶瓷颜料、矿石中微量Pb、In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同时测定 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 环境污染物质
下载PDF
配位吸附波测定微量铅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川南 周长利 +2 位作者 张霞 赵笛思 孙巧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3-375,共3页
本文研究了铅(Ⅱ)-4-(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AV)配合物在滴汞电极上的极谱行为。在pH 10.1的0.3 mol/L氯化钾介质中,铅(Ⅱ)-AV配合物于-0.61 V(vs.SCE)电位处产生一良好的吸附还原波,波高与铅的浓度在4.5×10^(-18)~1.3×10^... 本文研究了铅(Ⅱ)-4-(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AV)配合物在滴汞电极上的极谱行为。在pH 10.1的0.3 mol/L氯化钾介质中,铅(Ⅱ)-AV配合物于-0.61 V(vs.SCE)电位处产生一良好的吸附还原波,波高与铅的浓度在4.5×10^(-18)~1.3×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8)mol/L。该方法用于头发、染料中微量铅的测定,结果满意。对极谱波的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