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吸附态磷可迁移污染负荷空间分布 被引量:10
1
作者 龙天渝 曹怀亮 +2 位作者 安强 贺秀斌 乔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7-164,I0006,共9页
为研究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吸附态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性、预测坡耕地改造技术在整个库区应用的减污效果,基于地形指数,提出了吸附态污染物入河系数的空间分布式。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结合所提出的入河系数分布式,构建了吸... 为研究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吸附态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性、预测坡耕地改造技术在整个库区应用的减污效果,基于地形指数,提出了吸附态污染物入河系数的空间分布式。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结合所提出的入河系数分布式,构建了吸附态污染负荷模型,并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了检验。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改造技术-"大横坡+小顺坡"和"地埂+植物篱"的减污效果进行了预测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大横坡+小顺坡"和"地埂+植物篱"的紫色土坡耕地耕作模式可分别减少吸附态磷负荷41%和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坡耕地 吸附态磷负荷 耕作模式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流域吸附态磷时空分布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龙天渝 刘佳 +1 位作者 王海娟 刘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5-261,共7页
为了模拟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从被侵蚀土壤进入受纳水体的载体地表径流着手,综合考虑坡上和坡下的径流特性对被侵蚀土壤迁移的影响,引入时空分布的径流连通性指标,由此提出坡面泥沙输移比的计算方法。将改进的土壤流失方程作为流域... 为了模拟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从被侵蚀土壤进入受纳水体的载体地表径流着手,综合考虑坡上和坡下的径流特性对被侵蚀土壤迁移的影响,引入时空分布的径流连通性指标,由此提出坡面泥沙输移比的计算方法。将改进的土壤流失方程作为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计算方程,结合所提出的坡面泥沙输移比并考虑磷在土壤中的富集,构建流域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模型。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作为案例,对该流域2000-2010年的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模拟,模拟得到多年平均吸附态磷负荷为0.056 t/km2。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其年平均吸附态负荷相对误差低于6%,表明所构建的模型以及所提出的坡面泥沙输移比的计算方法可行。该研究可为三峡库区的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坡面泥沙输移比 吸附态磷负荷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基于盲数理论与GIS的小江流域吸附态磷污染负荷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龙天渝 吴磊 +2 位作者 刘腊美 蒙国湖 李崇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80-1887,共8页
根据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文、地理和非点源污染等特点,通过分析引起流域吸附态污染负荷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输沙模数的动态计算方法。鉴于与吸附态污染负荷有关的流域降雨、土壤、地形、植被、水土保持、泥沙输... 根据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文、地理和非点源污染等特点,通过分析引起流域吸附态污染负荷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输沙模数的动态计算方法。鉴于与吸附态污染负荷有关的流域降雨、土壤、地形、植被、水土保持、泥沙输移比等因素具有空间不确定性的特点,构建了基于盲数理论的非点源吸附态磷污染负荷动态分布模型。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借助GIS技术,模拟和定量计算了小江流域1997—2007年各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吸附态磷负荷量。模拟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地表径流量是流域内吸附态磷负荷年际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吸附态非点源磷负荷的空间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输出磷负荷的大小依次为:旱田及混合地、草地、水田、林地和城镇用地。通过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合理,运用盲数理论来研究流域非点源吸附态负荷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非点源污染模型 不确定性信息 吸附态磷 盲数
下载PDF
土壤侵蚀中吸附态磷流失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严慕绥 高云飞 +2 位作者 杨胜天 王雪蕾 夏依木拉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4-237,共4页
吸附态磷流失是土壤侵蚀的结果之一,不仅造成土壤肥力流失,还是导致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因子。吸附态磷流失是非点源污染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壤侵蚀研究吸附态磷流失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吸附态磷流失的研究现状,... 吸附态磷流失是土壤侵蚀的结果之一,不仅造成土壤肥力流失,还是导致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因子。吸附态磷流失是非点源污染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壤侵蚀研究吸附态磷流失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吸附态磷流失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土壤侵蚀中吸附态磷流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土壤侵蚀中吸附态磷流失研究还不能满足实践应用的要求。因此一方面需要增加实验数量,加强实验深度,坚持连续监测的工作,深入了解吸附态磷流失的机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构建适合国情的模型,构建基础信息数据库,开展国外模型在国内的适用性、差异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态磷 土壤侵蚀 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三峡库区季节性吸附态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
5
作者 龙天渝 王海娟 +1 位作者 刘佳 刘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8-545,共8页
降雨引起土壤流失和非点源污染的产生。依据三峡库区内部和周边23个气象站点的日降雨资料,采用日降雨量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得到库区各季及各年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由地形指数形成的... 降雨引起土壤流失和非点源污染的产生。依据三峡库区内部和周边23个气象站点的日降雨资料,采用日降雨量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得到库区各季及各年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由地形指数形成的具有空间分布的入河系数,构建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对三峡库区2001—2010年各季及年的吸附态磷负荷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吸附态磷负荷的季节性变化和空间变化都十分明显。季节性变化与降雨侵蚀力一致,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秋两季相差不大;在空间变化上,坡度较小、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夷陵、重庆和江津西南等地区负荷较低,而坡度较大、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水田、旱地和草地的巫溪、开县和秭归等地负荷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降雨量 吸附态磷负荷 土壤侵蚀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基于土壤侵蚀方程的大通湖流域吸附态氮磷负荷估算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国华 黄款 +2 位作者 刘睿 黄草 盛丰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64-75,共12页
【目的】大通湖的水质长期处于Ⅲ类及以下,其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通过估算大通湖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为大通湖地区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研究采用修正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耦合吸附态氮、磷污染负... 【目的】大通湖的水质长期处于Ⅲ类及以下,其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通过估算大通湖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为大通湖地区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研究采用修正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耦合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模型估算研究区的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重点分析大通湖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模型计算结果表明:2020年,大通湖流域土壤侵蚀总量为4804.8 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20 t/(km^(2)·a),吸附态氮、磷的负荷量分别为4.943、2.098 t,对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按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模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按行政区域划分,茅草街、青树嘴、乌嘴乡、明山头和河坝镇吸附态氮、磷污染较为严重;按流域划分,五七运河流域、苏河流域、大新河流域、大通湖西入湖区以及草阳渠片区氮、磷污染负荷较大。【结论】大通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侵蚀为主,耕地是吸附态氮、磷的主要流失来源,对于吸附态氮、磷流失较大的区域,可以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思路进行治理。同时适当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进耕作方式、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流失量,降低吸附态氮、磷污染物对水体的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湖流域 土壤侵蚀方程 吸附氮、负荷 非点源污染 洞庭湖堤垸地区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下沿海地区吸附态磷负荷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臧玉珠 林晨 +2 位作者 金志丰 方飞 周生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3-1102,共10页
吸附态磷是主要的面源污染物之一,它会导致水域环境质量恶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科学估算吸附态磷污染负荷能够为治理沿海地区非点源污染,保护海洋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以遥感影像、降雨监测资料等多源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 吸附态磷是主要的面源污染物之一,它会导致水域环境质量恶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科学估算吸附态磷污染负荷能够为治理沿海地区非点源污染,保护海洋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以遥感影像、降雨监测资料等多源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土壤侵蚀、泥沙输移率、磷富集系数等影响因子,构建吸附态磷负荷估算模型,估算了江苏沿海地区2000~2010年吸附态磷负荷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00~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吸附态磷负荷明显增加,平均吸附态磷负荷模数由105.89 kg/km2·a增长至201.67 kg/km2·a,吸附态磷负荷总量由3 284t增长至6 255t。(2)10 a间,研究区的吸附态磷负荷热点面积减小,呈现出收敛聚集的态势,但热点区的吸附态磷负荷总量却明显增加,说明研究区内吸附态磷负荷的空间极化现象更为显著。(3)10 a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吸附态磷负荷模数都显著增长,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总量排序为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园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时,吸附态磷负荷也随之发生变化,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景观格局,减少和控制磷污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吸附态磷负荷 土地利用 变化
原文传递
全国土壤侵蚀量估算及其在吸附态氮磷流失量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61
8
作者 杨胜天 程红光 +2 位作者 步青松 张建永 史晓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6-374,共9页
应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根据我国土壤水力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建立了大尺度区域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模型;基于GIS技术平台,利用土壤普查数据,构建了全国表层土壤氮磷含量数据库,完成了2000年全国境内水土流失影响下吸附态氮磷的流失量估算.... 应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根据我国土壤水力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建立了大尺度区域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模型;基于GIS技术平台,利用土壤普查数据,构建了全国表层土壤氮磷含量数据库,完成了2000年全国境内水土流失影响下吸附态氮磷的流失量估算.经数据合理性分析验证后得出以下结论:(1)全国因水土流失引发的吸附态氮素和磷素的流失总量分别达到104.22×104t和34.65×104t;(2)长江、珠江和黄河三大流域的吸附态氮、磷流失量之和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3%和89%,单位面积(1km2)吸附态氮、磷的流失量分别介于6.0×10-4~0.53t和2.1×10-4~0.13t之间;(3)吸附态氮的重点流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水土易蚀区、黄河中游沟壑区、西辽河上游区、珠江流域红水河、西江等上游区以及怒江、澜沧江下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吸附 USLE方程 流失量
下载PDF
近20a三峡库区泥沙输移比估算与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丹 邵景安 +4 位作者 王金亮 李阳兵 倪九派 高明 谢德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67-176,共10页
该文把泥沙输移比细化到栅格空间,以反映流域水文过程的地形指数作为泥沙受汇流的动力系数、植被截留阻力作为泥沙输移的阻力系数,构建泥沙输移比模型,最后运用已有的土壤侵蚀模型、泥沙负荷模型和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模型估算近20 a三... 该文把泥沙输移比细化到栅格空间,以反映流域水文过程的地形指数作为泥沙受汇流的动力系数、植被截留阻力作为泥沙输移的阻力系数,构建泥沙输移比模型,最后运用已有的土壤侵蚀模型、泥沙负荷模型和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模型估算近20 a三峡库区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结果表明:1影响库区泥沙输移的动力系数主要集中于中等以上区间(0.4,0.8),空间异质性不显著,而阻力系数表现较为复杂,坡度低的平行岭谷区和河流冲积缓坡以及台地区较高,坡度陡的秦巴山地北部区和武陵山区的高山峡谷地带偏低;2库区泥沙输移比呈"单峰"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均值为0.48。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中、西部平行岭谷区泥沙输移比较小,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较高,以河流河道为中心向两侧呈梯度增大趋势;3泥沙负荷均值与负荷总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相同,泥沙负荷总量的模拟值(0.9亿t)与公报监测值(0.92亿t)最为接近的是1995年。空间格局上因近10 a库区泥沙负荷量的均值变化不大,泥沙负荷的低值区与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比较稳定,低值区的分布范围广泛,集中度高,而高值区的分布较为离散和破碎;4吸附态氮磷负荷量与土壤侵蚀模数、泥沙负荷量在数值上同比增长,在2010年负荷总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和0.6亿t。空间上总体分布相似,具有不平衡特征,从东向西呈逐渐减小趋势。与监测数据的相关分析,吸附态氮负荷的模拟效果比吸附态磷更好,且吸附态氮磷负荷在库区流域内存在空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泥沙输移比 动力系数 阻力系数 吸附 污染负荷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湖北省土壤侵蚀量模拟及其在吸附态氮、磷量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甜甜 席北斗 +4 位作者 侯浩波 高如泰 汪的华 许其功 张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9-1255,共7页
采用美国通用USLE(土壤流失方程)作为建立侵蚀模型的基本理论,使用GIS等空间信息技术作为研究的技术平台,对湖北省进行了多年(1989—2008年)平均土壤侵蚀量的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利用土壤普查资料获得氮、磷营养物含量,进行多年... 采用美国通用USLE(土壤流失方程)作为建立侵蚀模型的基本理论,使用GIS等空间信息技术作为研究的技术平台,对湖北省进行了多年(1989—2008年)平均土壤侵蚀量的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利用土壤普查资料获得氮、磷营养物含量,进行多年平均吸附态氮、磷量模拟.结果:①研究并建立了湖北省多年平均状况土壤侵蚀模型.利用USLE和栅格计算方法得到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大体上可以与水利部土壤侵蚀遥感数据相当,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此验证了所建立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模型的可行性.②对湖北省吸附态氮、磷负荷进行的模拟结果显示,土壤吸附态氮、磷负荷整体结构与土壤侵蚀量分布规律相似,以长江、江汉盆地为输沙沉积中心,分别从南、北向中部,由西向东依次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吸附氮、 模型验证 空间分析
下载PDF
GIS的嘉陵江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龙天渝 刘腊美 +1 位作者 李崇明 李继承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91,共5页
以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根据研究流域的特征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方程中的因子算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估算了各单元的土壤流失量,应用吸附态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嘉陵江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定量分析... 以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根据研究流域的特征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方程中的因子算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估算了各单元的土壤流失量,应用吸附态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嘉陵江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近年平均输沙模数为161.94 t/(km2.a),北碚出口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29620.8 t/a和1391.96 t/a,吸附态氮磷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和西汉水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吸附态氮磷流失模数大小顺序依次为:荒地>灌木>草地>农田>城镇>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流域 非点源 水土流失 吸附污染
下载PDF
磨盘山水库吸附态氮磷侵蚀量计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维国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2期32-34,52,共4页
磨盘山水库是哈尔滨市的重要地表饮用水源,水库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哈市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通过划分不同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发生区,选定典型区域,应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估算出吸附态氮磷的潜在侵蚀量。通过率定输沙比和富集比,得出吸附... 磨盘山水库是哈尔滨市的重要地表饮用水源,水库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哈市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通过划分不同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发生区,选定典型区域,应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估算出吸附态氮磷的潜在侵蚀量。通过率定输沙比和富集比,得出吸附态氮磷污染物实际的年入库量。结果表明,2006年通过地表径流作用,进入库区的吸附态氮的量为168.88 t,吸附态磷的量为128.67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磨盘山水库 吸附 吸附 侵蚀量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流域典型湿地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
13
作者 张家洋 蔺芳 +2 位作者 赵琬璐 陈恩希 毛鑫羽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0期40-44,共5页
为探讨黄河中下游流域典型湿地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选择河南省新乡市陈桥湿地中11种具有代表性的样地(4种为核心区,7种为缓冲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样地不同土层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种样地沉积物中各... 为探讨黄河中下游流域典型湿地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选择河南省新乡市陈桥湿地中11种具有代表性的样地(4种为核心区,7种为缓冲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样地不同土层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种样地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磷含量表现为铁铝结合态磷>钙结合态磷>可还原态磷>弱吸附态磷;核心区沉积物中弱吸附态磷的平均含量为3.5 mg/kg、可还原态磷的平均含量为11.6 mg/kg、铁铝结合态磷的平均含量为276.9 mg/kg、钙结合态磷的平均含量为165.2 mg/kg,缓冲区沉积物中弱吸附态磷的平均含量为3.4 mg/kg、可还原态磷的平均含量为8.6 mg/kg、铁铝结合态磷的平均含量为255.7 mg/kg、钙结合态磷的平均含量为203.9 mg/kg;弱吸附态磷大部分集中在沉积物浅层,还原态磷和铁铝结合态磷大部分集中在沉积物深层,而钙结合态磷在沉积物浅层和深层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吸附态磷 可还原 铁铝结合 钙结合 黄河中下游流域
下载PDF
GIS与盲数理论下吸附态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研究
14
作者 吴磊 龙天渝 +3 位作者 刘腊美 李继承 蒙国湖 李崇明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72-376,共5页
根据流域降雨、土壤、地形、植被、水土保持等因素具有未确知性的特点,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数学语言盲数来处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中各因子的不确定性,进而运用盲数理论、运算法则及均值计算公式计算小江流域多年平均土壤侵蚀... 根据流域降雨、土壤、地形、植被、水土保持等因素具有未确知性的特点,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数学语言盲数来处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中各因子的不确定性,进而运用盲数理论、运算法则及均值计算公式计算小江流域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和输沙量;再用盲数均值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流域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最后结合土壤中氮磷含量资料,计算出流域出口1997~2007年吸附态氮磷流失量,以期为小江流域吸附态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确知性信息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盲数 土壤侵蚀量 吸附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红壤旱土和水稻土团聚体中磷素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郭万伟 肖和艾 +2 位作者 吴金水 丁龙君 刘守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深入探讨红壤磷素有效性的控制机理,研究了典型红壤旱土和水稻土团聚体中磷的组分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旱土和水稻土以粒径>0.2mm的团聚体为主,且在该级土壤团聚体中磷素含量较高;两种土壤>0.2mm团聚体中吸附态无机磷以Fe-P为... 为深入探讨红壤磷素有效性的控制机理,研究了典型红壤旱土和水稻土团聚体中磷的组分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旱土和水稻土以粒径>0.2mm的团聚体为主,且在该级土壤团聚体中磷素含量较高;两种土壤>0.2mm团聚体中吸附态无机磷以Fe-P为主,而<0.02mm团聚体以O-P为主;水稻土>0.2mm和<0.002mm团聚体的各组分有机磷总量亦显著高于旱土对应的团聚体。说明土壤磷的形态分布与团聚体粒级有密切关系,旱土有效磷含量较低可能与其团聚体游离氧化铁含量较高、且有机磷含量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团聚体 吸附无机 有机
下载PDF
亚热带典型农林流域面源磷负荷估算与源解析
16
作者 李情 唐代生 +2 位作者 孟岑 李裕元 吴金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39-2447,共9页
选取亚热带典型农林流域——金井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面源磷负荷估算模型,对流域面源磷负荷进行估算,并解析各形态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和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分别建立模型的溶解态磷和吸附态... 选取亚热带典型农林流域——金井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面源磷负荷估算模型,对流域面源磷负荷进行估算,并解析各形态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和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分别建立模型的溶解态磷和吸附态磷模块,同时利用贝叶斯统计反演得到输出系数模型的参数后验分布以提高模型模拟精度。模型总磷负荷模拟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绝对值为3.3%~27.1%,溶解态磷的决定系数(R^(2))和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84和0.82,吸附态磷的R^(2)和NSE分别为0.68和0.65,模型对溶解态磷负荷的模拟效果优于吸附态磷。流域面源总磷负荷平均为64.3 kg·km^(-2)·a^(-1),其中溶解态磷为29.6 kg·km^(-2)·a^(-1),其空间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农田和村镇区域,林地、农田、居民地溶解态磷负荷分别为13.4、40.5、31.1 kg·km^(-2)·a^(-1);流域吸附态磷负荷平均为34.7 kg·km^(-2)·a^(-1),其空间高值区多分布在林坡地,林地、农田、居民地吸附态磷负荷分别为43.1、16.5、4.5 kg·km^(-2)·a^(-1)。研究表明,亚热带丘陵区面源磷负荷的治理需要根据不同形态磷负荷输出空间分布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管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吸附态磷 负荷模型 面源污染
下载PDF
分布式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模型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凯航 陈磊 +5 位作者 王怡雯 刘国王辰 颜小曼 郭晨茜 张亮 沈珍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82-2394,共13页
为研究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协同过程机理对丘陵山区环境改善的作用,本研究研发出一种分布式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模型,该模型通过耦合多个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关键过程模块,从源、流、汇等角度精准刻画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过程机理;... 为研究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协同过程机理对丘陵山区环境改善的作用,本研究研发出一种分布式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模型,该模型通过耦合多个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关键过程模块,从源、流、汇等角度精准刻画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过程机理;进而开发了基于优化算法的汇流模块,解决了分布式模型运算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本研究利用新模型评价了三峡库区菁林溪流域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时空演变规律,并模拟了退耕还林、化肥减量、坡改梯和滨岸缓冲带对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菁林溪流域年均泥沙、吸附态磷、溶解态磷的负荷量分别为17.23 t·hm^(-2)、1.22 kg·hm^(-2)和0.56 kg·hm^(-2),入河量分别为9032.2 t·a^(-1)、601.3 kg·a^(-1)和541.7 kg·a^(-1),分别占负荷量的54.32%、50.87%和72.99%。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吸附态磷负荷强度为坡耕地>林地>水田,溶解态磷负荷强度为坡耕地>水田>林地,表明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区与传统农业面源有所差异。同时,滨岸缓冲带的防控效果最好,可减少25.01%的泥沙量和26.22%的吸附态磷。本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及防控措施效果,可为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过程机理精准解析和优化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面源污染 分布式模型 吸附态磷 丘陵山区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横垄耕作的面源污染截留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育红 阎百兴 严登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9期46-47,77,共2页
为了解横垄耕作的面源污染截留效应,选取吉林省长春市莫家沟小流域横垄耕作坡耕地为研究区,应用210Pbex核素示踪技术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为2 268 t/(km2.a),吸附态氮、磷流失负荷分别为4 889、2 022 kg/a;运用RU-SLE2.0模型,模拟在... 为了解横垄耕作的面源污染截留效应,选取吉林省长春市莫家沟小流域横垄耕作坡耕地为研究区,应用210Pbex核素示踪技术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为2 268 t/(km2.a),吸附态氮、磷流失负荷分别为4 889、2 022 kg/a;运用RU-SLE2.0模型,模拟在同等立地条件下顺坡耕作土壤侵蚀模数约为6 200 t/(km2.a)。对比结果表明:横垄耕作较顺坡耕作可减少约63%的土壤流失量及随土壤流失的吸附态氮磷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示踪技术 RUSLE2 0模型 吸附 横垄耕作 顺坡耕作 面源污染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海洋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金杰 刘素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61,共9页
磷是海洋浮游植物赖以生存的一种必需营养元素。海洋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与初级生产力、碳循环以及固氮作用密切相关。总结了浮游植物可利用的磷源:优先吸收溶解无机磷;在寡磷海域,可通过相关酶类协助利用溶解有机磷来抵御无机磷的缺乏... 磷是海洋浮游植物赖以生存的一种必需营养元素。海洋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与初级生产力、碳循环以及固氮作用密切相关。总结了浮游植物可利用的磷源:优先吸收溶解无机磷;在寡磷海域,可通过相关酶类协助利用溶解有机磷来抵御无机磷的缺乏。对比了不同种类浮游植物对不同形态磷源利用方式的差异并从浮游植物生理学角度阐述了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探讨了浮游植物对低磷环境的响应机制。近期的研究发现浮游植物细胞表面可以吸附磷,该发现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衡量浮游植物承受的营养盐限制问题,进一步完善对海洋磷储库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最后提出了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浮游植物细胞表面吸附磷的机制;对不同结构有机磷化物的利用机理;浮游植物对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响应及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 溶解有机 细胞表面吸附态磷 浮游植物 利用方式
原文传递
陆地水文与海洋水文
20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08年第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陆地水文 海洋水文 铁结合 吸附态磷 潮滩沉积物 陆海相互作用 全球变化 Yangtze 富营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