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电提取法和吸附提取法在隐伏金矿床普查找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谭克仁 《黄金科学技术》 2000年第2期26-29,共4页
部分电提取法和吸附提取法是地电化学勘查中的重要技术方法 ,应用该技术方法在湖南省新邵县龙山金锑矿 ,山东省五莲县七宝山金矿和黑龙江省铁力市大安河金矿进行隐伏矿床勘查取得重要进展 ,其中湖南省新邵县龙山金锑矿床十字界—鲤龙界... 部分电提取法和吸附提取法是地电化学勘查中的重要技术方法 ,应用该技术方法在湖南省新邵县龙山金锑矿 ,山东省五莲县七宝山金矿和黑龙江省铁力市大安河金矿进行隐伏矿床勘查取得重要进展 ,其中湖南省新邵县龙山金锑矿床十字界—鲤龙界地段经坑道验证 ,发现厚 4m ,长 10 0多 m ,金品位达 6 g/t的延伸稳定的金矿体 ,取得了找矿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电提取 吸附提取 隐伏金矿床 找矿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在鸡血红素吸附提取中的应用
2
作者 区子弁 王琴 何淑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4-305,308,共3页
目的:借助均匀设计,确立鸡血红素吸附提取的最优工艺。方法:以新鲜抗凝鸡血为原料,经超声波溶血后,比较了pH、吸附时间、吸附剂添加量、吸附剂种类对鸡血中血红素提取的影响。结果:以血红素得率为指标,实验的最优条件为pH为5.2,吸附剂... 目的:借助均匀设计,确立鸡血红素吸附提取的最优工艺。方法:以新鲜抗凝鸡血为原料,经超声波溶血后,比较了pH、吸附时间、吸附剂添加量、吸附剂种类对鸡血中血红素提取的影响。结果:以血红素得率为指标,实验的最优条件为pH为5.2,吸附剂添加量2.4%(w/v),吸附时间8h,选用CMC作吸附剂时,血红素得率可达最大值2.848%(w/v);以血红素纯度为指标,实验的最优条件为pH为4.8,吸附剂添加量3.1%(w/v),吸附时间5h,选用CMC作吸附剂时,血红素纯度可达最大值3.04%(w/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红素 均匀设计 吸附提取
下载PDF
物体上灰尘鞋印的吸附提取
3
作者 石发昀 周凤新 许海星 《刑事技术》 2013年第2期34-34,共1页
1案件简介某年10月24日,某市一居民家中发生一起盗窃案件。现场勘查中,发现地面的浅蓝色塑料泡沫板上有一灰尘鞋印,板质松软,表面为凹点状花纹,鞋印用掠地光照、顺光线观察可见,垂直观察难以发现。现场直接拍照提取无望,经用静... 1案件简介某年10月24日,某市一居民家中发生一起盗窃案件。现场勘查中,发现地面的浅蓝色塑料泡沫板上有一灰尘鞋印,板质松软,表面为凹点状花纹,鞋印用掠地光照、顺光线观察可见,垂直观察难以发现。现场直接拍照提取无望,经用静电吸附器提取也未奏效。遂将载痕物体原物提取,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上 灰尘鞋印 加压摩擦 吸附提取
下载PDF
从钛生产的氯化残渣中吸附提取钪的研究
4
作者 К.,ЕА 赵兴武 《国外钢铁钒钛》 1990年第4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氯化残渣 吸附提取
下载PDF
从硫酸溶液中吸附提取钪的最佳条件的确定
5
作者 Д.,ВА 赵兴武 《国外钢铁钒钛》 1990年第4期49-50,56,共3页
关键词 吸附提取 硫酸溶液 最佳条件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镉、铜和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光度法中流动注射—在线吸附提取作用的估价
6
作者 薛华 《检验检疫学刊》 1994年第4期27-34,共8页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FAAS)作为最广泛使用的测定技术之一,是非常精密和准确的,但是一般地由于灵敏度不高或者基体干扰,不能用来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用手动分批方法对分析物进行予浓缩和基体分离,由于消耗时间和试剂而会有污...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FAAS)作为最广泛使用的测定技术之一,是非常精密和准确的,但是一般地由于灵敏度不高或者基体干扰,不能用来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用手动分批方法对分析物进行予浓缩和基体分离,由于消耗时间和试剂而会有污染和损失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环境样品中 吸光度法 火焰原子 吸附提取 铅的测定 痕量重金属 络合剂 峰面积 湖沉积物
下载PDF
吸附电提取技术野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谭克仁 蔡新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吸附电提取是我国独创的对隐伏金属矿床和贵金属矿床普查找矿的重要技术方法。本研究利用对Au3 + 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的活化高密聚醚型聚氨脂泡塑制成的石墨电极在山东省五莲县七宝山金矿进行吸附电提取野外实验研究。实验表明 ,本区吸... 吸附电提取是我国独创的对隐伏金属矿床和贵金属矿床普查找矿的重要技术方法。本研究利用对Au3 + 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的活化高密聚醚型聚氨脂泡塑制成的石墨电极在山东省五莲县七宝山金矿进行吸附电提取野外实验研究。实验表明 ,本区吸附电提取背景值为33.39ng ,最高异常值达18280ng ,最大异常的平均值为3406ng ,最高富集系数为547 ,平均富集系数为102 ,用常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就能满足要求。本技术方法是隐伏矿床普查找矿的有效技术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提取技术 隐伏矿床 野外实验 金矿床
下载PDF
搅拌子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快速测定空气中多环芳烃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晓敏 张庆华 +2 位作者 王璞 李英明 江桂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41-1646,共6页
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的搅拌子作为大气被动采样器,建立了搅拌子同相吸附一热脱附一气相色谱/质谱顺谱联用法(SBSETD—GC/MS/MS)快速测定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在搅拌子表面涂渍标准样品,待溶剂挥发后放于脱附管... 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的搅拌子作为大气被动采样器,建立了搅拌子同相吸附一热脱附一气相色谱/质谱顺谱联用法(SBSETD—GC/MS/MS)快速测定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在搅拌子表面涂渍标准样品,待溶剂挥发后放于脱附管内,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对多环芳烃子离子、碰撞能量、热脱附参数(脱附温度300℃,冷阱捕集温度-60℃和脱附时间6min)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建立标准曲线;以12种氘代同位素PAHs为内标,建立了多窗口下16种美同环保署优先检测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方法回收率在45.1%~109%之间,检出限为0.0200.054ng。利用本方法对模拟燃煤前后室内大气中悬挂搅拌子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被动吸附与检测,燃煤前后室内大气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分别为4.24~5.32ng和172~200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子吸附提取 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多环芳烃
下载PDF
D151树脂一步法提取井冈霉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钟世华 齐风佩 +1 位作者 范明亮 徐满才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4,共4页
井冈霉素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生素,是生产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两种糖尿病临床用药主原料的中间体,其井冈霉素A水解产物是新一代生物杀虫剂.作者根据井冈霉素分子结构中仲氨基在碱性介质中显正电性的特点,采用D151吸附树脂一步法... 井冈霉素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生素,是生产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两种糖尿病临床用药主原料的中间体,其井冈霉素A水解产物是新一代生物杀虫剂.作者根据井冈霉素分子结构中仲氨基在碱性介质中显正电性的特点,采用D151吸附树脂一步法提取工艺,考察了发酵液温度、酸度对树脂吸附的影响,探索了树脂对井冈霉素动态吸附的流量选择、洗脱剂及其流量选择等工艺参数,为生产高浓度井冈霉素提供可靠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51树脂 井冈霉素 吸附提取
下载PDF
通过搅拌吸附与溶媒萃取法测定啤酒的某些风味物质
10
作者 叶海生(摘译) 《啤酒科技》 2008年第4期58-60,共3页
本文主要论述啤酒中某些风味成分的测定方法。检测的啤酒风味成分主要有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乙酸苯酯、癸酸乙酯、乙酸乙酯、苯乙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甘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等。利用搅拌提取与溶媒萃取相结合的技术(SBSE),运用... 本文主要论述啤酒中某些风味成分的测定方法。检测的啤酒风味成分主要有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乙酸苯酯、癸酸乙酯、乙酸乙酯、苯乙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甘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等。利用搅拌提取与溶媒萃取相结合的技术(SBSE),运用气相色谱离子火焰探测器对上述成分进行有效分析。本文的方法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RSD2.1%~7.3%),在测定风味浓度范围内(如浓度0.015~30mg/L)都有比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关联系数的平方值远远高于0.9995),并与真实值比较吻合,即:可回收率为78%~107%,精确率高(RSD〈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啤酒风味 溶媒后萃取 搅拌吸附提取(SBSE)
下载PDF
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镉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炳乾 陈耀宗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研究了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镉的主要动力学因素,通过实验找出了过程的限制环节,推算出交换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级数及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 氯盐体系 吸附提取 动力学
下载PDF
细梗胡枝子中槲皮素提取分离方法的探讨
12
作者 翁德会 吴士筠 +2 位作者 魏艳芬 许腊英 刘翠丽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以湖北罗田产的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中槲皮素进行提取分离的结果,比较常规提取法和新型的生物分离技术提取法的优势,探讨生物分离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回流提取-吸附树脂法、超声提取-萃取分离法和热回流提取-萃取... 目的以湖北罗田产的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中槲皮素进行提取分离的结果,比较常规提取法和新型的生物分离技术提取法的优势,探讨生物分离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回流提取-吸附树脂法、超声提取-萃取分离法和热回流提取-萃取分离法对细梗胡枝子中槲皮素进行提取分离,并测定其含量。结果经分析发现不同的提取方法所提得的槲皮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超声提取-萃取分离法提取的含量最多。结论细梗胡枝子中的槲皮素的提取分离方法,采用超声提取-萃取分离方法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梗胡枝子 槲皮素 回流提取-吸附树脂法 超声提取-萃取分离法 回流提取-萃取分离法
下载PDF
核酸提取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罗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247-247,共1页
目的分析核酸提取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丙型肝炎病毒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实施氯仿异丙醇核酸提取法,研究组实施固相吸附核酸提取法,均使用荧光定... 目的分析核酸提取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丙型肝炎病毒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实施氯仿异丙醇核酸提取法,研究组实施固相吸附核酸提取法,均使用荧光定量PCR术检测,对比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检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50g/L血红蛋白水平中抗干扰能力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丙型肝炎病毒使用固相吸附核酸提取法开展荧光定量PCR检验,有效检出疾病,且抗干扰能力强,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仿异丙醇核酸提取 固相吸附核酸提取 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检验
下载PDF
地电化学测量在河台金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江建 曾乔松 +8 位作者 易金 龚朝阳 李新福 黄栋林 王斯亮 夏永健 龚贵伦 陈广浩 林舸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4-902,共9页
为了获得更多的金资源储量,对河台金矿云西矿床进行了吸附电提取法地电化学测量研究。结果显示,已知含矿糜棱岩带上方的金测试值相对围岩有较明显的高异常;未知区上方的地电化学高异常特征与含矿糜棱岩带上方的地电化学异常特征相似;未... 为了获得更多的金资源储量,对河台金矿云西矿床进行了吸附电提取法地电化学测量研究。结果显示,已知含矿糜棱岩带上方的金测试值相对围岩有较明显的高异常;未知区上方的地电化学高异常特征与含矿糜棱岩带上方的地电化学异常特征相似;未知区的地电化学高异常带方位与矿区容矿构造方位一致。以上结果说明该方法在本区进行找矿预测可行。同时指出,应用地电化学测量进行找矿预测应考虑地电化学高异常带可能为非矿致异常,而非地电化学高异常区也可能含矿,并探讨了该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原因。此外,在研究区中圈定了3个地电化学高异常带,建议对非已知矿体所在的异常带进行验证。预测矿区已知的19号糜棱岩带在西端还有延伸,Ⅲ号地电化学高异常带25线以东有望实现找矿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提取 糜棱岩带 地电化学高异常带 河台金矿
下载PDF
地电化学测量在河台金矿找矿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夏永健 陈友东 +5 位作者 王斯亮 龚朝阳 龚贵伦 张德圣 陈广浩 林舸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10,共4页
在河台金矿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云西矿区AA′、BB′、CC′3条测线实施了吸附电提取法地电化学测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统计分析和地电化学地质剖面图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赋存大规模矿体的9号糜棱岩带(ML-9)上Au含量较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矿... 在河台金矿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云西矿区AA′、BB′、CC′3条测线实施了吸附电提取法地电化学测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统计分析和地电化学地质剖面图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赋存大规模矿体的9号糜棱岩带(ML-9)上Au含量较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矿体的揭露致使金属离子的淋滤散失或(和)原地上伏土壤遭探采的破坏;而在19号糜棱岩带(ML-19)上Au含量有显著的高峰值。通过分析初步圈定了几个未知异常点,对河台金矿的外围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提取 地电化学测量 金矿找矿 河台金矿 云西矿区
下载PDF
深穿透地球化学新进展 被引量:127
16
作者 谢学锦 王学求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25-238,共14页
叙述了深穿透地球化学近年来在方法技术与理论上的新进展。列举了在国际合作项目“Deep penetratingGeochemistry”中使用中国发展的新分析技术与国外一些方法在两个隐伏矿区比较的结果。在内华达Mike隐伏金矿上方使用中国的有机结合态... 叙述了深穿透地球化学近年来在方法技术与理论上的新进展。列举了在国际合作项目“Deep penetratingGeochemistry”中使用中国发展的新分析技术与国外一些方法在两个隐伏矿区比较的结果。在内华达Mike隐伏金矿上方使用中国的有机结合态提取方法 (OBM )效果最好 ;Mike隐伏铜矿上方使用中国的铁锰氧化物包裹及吸附态提取方法 (FMM )效果最好。在智利GabySur隐伏斑岩铜矿上方 ,应用国外Actlabs的水提取及酶提取方法仅在隐伏矿两侧断层上方地表圈出Cu和Ag异常峰值 ,而应用中国的水提取 (WEM )及吸附态提取 (AEM)方法则在整个隐伏矿床上方地表都圈出明显的Cu及Ag异常。两者明显差异的原因正在进一步研究中。在中国“973”及地质大调查项目中例举了在新疆东天山采集弱胶结层细粒物质进行战略性深穿透填图取得的成果 ,发现多处可找到Au ,U ,Cu ,W ,Pt,Pd隐伏矿床的远景区 ,特别是两个可能发现大型隐伏铀矿的靶区 ,为在该地区找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在理论研究方面报道了国际项目中提出的地震泵、大气压泵、冬季呼气、CO2 发生器等驱动活动态金属向上迁移的理论将之与中国近年提出的地球气搬运活动态金属的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一个新的以地球气为主的活动态元素向上迁移的多营力接力搬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穿透地球化学 地球气 吸附提取 铁锰氧化物包裹 隐伏矿床 大气压泵 金属活动态法
下载PDF
Adsorption-extraction mechanism of heavy rare earth by Cyanex272-P507 impregnated resin 被引量:4
17
作者 廖春发 焦芸芬 +2 位作者 梁勇 姜平国 聂华平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511-1516,共6页
Instrument of IR spectrometer and methods of saturation, equimolar series change and slope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extraction mechanism of Cyanex272-P507 impregnated resin for heavy rare earths from hydrochloric aci... Instrument of IR spectrometer and methods of saturation, equimolar series change and slope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extraction mechanism of Cyanex272-P507 impregnated resin for heavy rare earths from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ar ratio of Cyanex272-P507 to rare earth in the extraction complex is 3. Chlorine ions do not participate in coordination. The extraction rea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RE3+(a) + 3-HA(r) + 3/2HL(r)= [REA3/2L3/2](r) + 3H+(a) (where HA represents 2 2 Cyanex272 and HL represents P507). The synergic extractant formed in extraction chromatography is in a form ofmonopolymer and with a chemical structure of REA3/2L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ANEX272 P507 impregnated resin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adsorption-extrac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Expanded Bed Recovery of D-2-Chloropropionic Acid Dehalogenase Using TiOe-Densified Cellulose Anion Exchanger
18
作者 雷引林 金志华 +2 位作者 童微星 姚善泾 朱自强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05-510,共6页
The TiO2-densified cellulose composite beads were activated by epichlorohydrin and coupled with diethylamine, to function as an anion exchanger for expanded bed chromatography. The adsorbent exhibited a favorable perf... The TiO2-densified cellulose composite beads were activated by epichlorohydrin and coupled with diethylamine, to function as an anion exchanger for expanded bed chromatography. The adsorbent exhibited a favorable performance of expanded bed adsorption for proteins, and therefore was applied to the expanded bed recovery of D-2-chloropropionic acid dehalogenase directly from the unclarified homogenate of Pseudomonas sp. NT21. The binding capacity of the dehalogenase was found to be 8.54U·ml^-1 adsorbent, and two active peaks were eluted respectively at 0.15mol·L^-1 and 0.3mol·L^-1 (NH4)2SO4.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overall enzyme yield was 68%, with a purification factor of 22. In comparison to other recovery processes, the yield of the expanded bed process rises at least 70%, simultaneously saving a great deal of operation time and c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anded bed adsorption 2-chloropropionic acid DEHALOGENASE CELLULOSE ion exchange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Competitiv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by Isotherm and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s in Different Soil Orders in Erzurum Plain 被引量:1
19
作者 M. Turan S. Ata +6 位作者 A. Gunes N. Ataoglu A. Esringu O. Uzun M. Ozgul M. Y. Canbolat I. Bogd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6期20-33,共14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TPA (complexion agent) and a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and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competitive) evaluate the mobility and distribution of Fe, Zn, Mn, Cu, Cd, Ni, ...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TPA (complexion agent) and a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and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competitive) evaluate the mobility and distribution of Fe, Zn, Mn, Cu, Cd, Ni, and Pb using the in surface samples of five soil great groups differing in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For determining heavy metal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apacities of soil samples, six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0, 2.5, 5, 10, 15 and 20 mg Lt) were used in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with tree replications. An analytical procedure involving 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ions has been used for partitioning of heavy metals into five fractions. Sorption isotherm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linear, Frendlich and Langmuir equ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lective sequences of the metal adsorption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was Pb〉Cu〉Ni〉Cd〉Zn〉Mn〉Fe and Pb, Cu, and Ni are the most strongly sorbed metals by these soils, whereas Cd, Zn and Mn are the least sorbed ones. The total adsorbed amount of these metals on the studied soils was well described by Langmuir equation. Calciorthid had the highset Pb, Cu, Ni, Cd, Zn, Mn, and Fe adsorption, and the sequences followed order Fluvaquent〉Argiustoll〉Pellustert〉Haplustept of the studied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DESORPTION heavy metal sequential analysis soil order.
下载PDF
Removal of Lead Ions from Ginseng Ethanol Extracts by Dynamic Adsorption in a Fixed-bed Column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文芳 赵之平 郭轶琼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27-231,共5页
The removal of lead from ginseng ethanol extracts by a fixed-bed column filled with an adsorbent bearing amine and carboxyl groups was investigated. The Pb2+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 The removal of lead from ginseng ethanol extracts by a fixed-bed column filled with an adsorbent bearing amine and carboxyl groups was investigated. The Pb2+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When the flowrate increased from 0.12 to 0.34 ml·min-1 , the column exhibited a marked increase in percentage of lead removal from 54.9% to 92.3%.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flowrate did not bring evident changes to the lead removal, whereas an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could reinforce adsorption further, suggesting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controlled by external film diffusion below the flowrate of 0.34 ml·min-1 , and by the intraparticle pore diffusion of lead ions when the flowrate exceeded it. A low remaining lead amount in extracts such as 0.11 mg·kg-1 (extracts powder) was achieved. The adsorbents also adsorbed effective constituents to some extent. But 88% of constituents adsorbed were taken off using a 70% ethanol aqueous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seng ethanol extracts lead removal ADSORPTION FIXED-BED effective constitu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