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肠病毒BYD株吸附蛋白σ1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鉴定
1
作者 宋立华 何君 +4 位作者 朱虹 刘光桥 黄如统 貌盼勇 端青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3-1096,共4页
将呼肠病毒BYD株S1片段编码的细胞吸附蛋白基因连接至pET-28a(+),构建表达载体pET-28a(+)-S1,转化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DE3),分析表达载体能否表达预期大小的重组σ1,并进一步鉴定重组σ1的抗原性。SDS-PAGE实验表明,经IPTG诱导后,表... 将呼肠病毒BYD株S1片段编码的细胞吸附蛋白基因连接至pET-28a(+),构建表达载体pET-28a(+)-S1,转化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DE3),分析表达载体能否表达预期大小的重组σ1,并进一步鉴定重组σ1的抗原性。SDS-PAGE实验表明,经IPTG诱导后,表达载体能表达53kD左右蛋白质,与重组σ1的预期大小相符;免疫印迹分析表明重组σ1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呼肠病毒诊断试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病毒 S1片段 细胞吸附蛋白 原核表达
下载PDF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蛋白质性能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鹏 马莺 《中国甜菜糖业》 2005年第2期41-42,共2页
利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蛋白质,分别采用动态吸附与静态吸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吸附曲线分析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蛋白质性能。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树脂 吸附蛋白 性能分析 试验研究 吸附方法 动态吸附 曲线分析
下载PDF
以离子液体为模板制备多孔纳米TiO2及其吸附蛋白质的研究
3
作者 孟皓 陈旭伟 王建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23-23,共1页
纳米TiO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样品预处理和生物医学工程。而多孔结构纳米TiO2可能表现更为优良的性能,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用磷酸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制备的六角形多孔纳米TiO2在催化和吸附性能上皆... 纳米TiO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样品预处理和生物医学工程。而多孔结构纳米TiO2可能表现更为优良的性能,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用磷酸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制备的六角形多孔纳米TiO2在催化和吸附性能上皆有明显的提高。离子液体由于其良好的物化性质和可设计的结构特性而在合成、催化等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多孔结构 模板制备 离子液体 吸附蛋白 生物医学工程 吸附性能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镁钙合金表面贻贝类吸附蛋白膜的NaIO4氧化处理及抗腐蚀性能
4
作者 侯瑞青 蒋平丽 +1 位作者 董士刚 林昌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5,共8页
利用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并结合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镜及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氧化处理对镁钙合金表面贻贝类吸附蛋白膜层抗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 IO4氧化作用下,镁钙合金表面的贻贝吸附蛋白膜层由孔状结构转变... 利用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并结合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镜及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氧化处理对镁钙合金表面贻贝类吸附蛋白膜层抗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 IO4氧化作用下,镁钙合金表面的贻贝吸附蛋白膜层由孔状结构转变为网状结构,且趋于均匀致密;未氧化处理的蛋白膜层对镁钙合金的保护作用随时间逐渐增加,而氧化处理的蛋白膜层使镁钙合金的点蚀电位正移,3 d时其腐蚀保护性能达到最佳,浸泡时间延长,膜层的防护性能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处理 镁钙合金 贻贝吸附蛋白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碳素材料表面吸附蛋白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伯刚 那娟娟 +1 位作者 殷杰 尹光福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2-1055,共4页
为探讨类金刚石薄膜(DLC)、金刚石薄膜(DF)和石墨不同血浆蛋白吸附特性的内在原因,对人血白蛋白(HSA)和纤维蛋白原(HFG)在三种碳素材料表面吸附前后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氨基,在HSA与DLC、HFG与DF、HFG与石墨之间形成了氢... 为探讨类金刚石薄膜(DLC)、金刚石薄膜(DF)和石墨不同血浆蛋白吸附特性的内在原因,对人血白蛋白(HSA)和纤维蛋白原(HFG)在三种碳素材料表面吸附前后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氨基,在HSA与DLC、HFG与DF、HFG与石墨之间形成了氢键,从而有力地支持并合理地解释了DLC具有较高的HSA吸附活性、DF和石墨则优先吸附HFG的前期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DLC) 金刚石薄膜(DF) 石墨 蛋白吸附 氢键
下载PDF
关于血小板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膜表面粘附受体与吸附蛋白质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巽英介 周成飞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2-175,171,共5页
一、绪言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聚集是引起血栓形成的主要途径。血小板因粘附于材料表面而被激活,释放ADP和凝血酶、血栓烷A2(TxA_2)等血小板释放物质,这些释放出来的物质进而刺激周围的血小板,使之激活。被激活的血小板表现有与细... 一、绪言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聚集是引起血栓形成的主要途径。血小板因粘附于材料表面而被激活,释放ADP和凝血酶、血栓烷A2(TxA_2)等血小板释放物质,这些释放出来的物质进而刺激周围的血小板,使之激活。被激活的血小板表现有与细胞粘附性蛋白的结合活性,在其存在下,形成牢固的粘附和聚集块,导致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学 血小板 材料 膜表面粘附 吸附蛋白
下载PDF
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吸附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匡科 《广东化工》 CAS 2003年第3期12-13,共2页
本文用醇钠活化球状聚乙烯醇颗粒,Williamson醚化法制得了大孔径的吸附树脂。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研究了蛋白质在多孔吸附树脂表面的吸附行为。通过测定蛋白质的吸附等温线,并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曲线进行拟合,发现蛋白质在... 本文用醇钠活化球状聚乙烯醇颗粒,Williamson醚化法制得了大孔径的吸附树脂。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研究了蛋白质在多孔吸附树脂表面的吸附行为。通过测定蛋白质的吸附等温线,并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曲线进行拟合,发现蛋白质在疏水吸附树脂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树脂 制备 吸附蛋白 醇钠活化 球状聚乙烯醇 Williamson醚化法
下载PDF
新型聚胺基微球制备及其吸附蛋白质性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培 聂婷婷 王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4-409,452,共7页
以反相乳液为模板,通过在聚乙烯亚胺(PEI)水溶液/液体石蜡的W/O乳状液中连续滴加戊二醛的方式,在液滴间聚并过程中,交联剂和PEI在油水界面发生交联反应,制备得到新型的聚胺基交联微球。所得微球表面光滑,球形对称,粒径分布范围0.37~4.2... 以反相乳液为模板,通过在聚乙烯亚胺(PEI)水溶液/液体石蜡的W/O乳状液中连续滴加戊二醛的方式,在液滴间聚并过程中,交联剂和PEI在油水界面发生交联反应,制备得到新型的聚胺基交联微球。所得微球表面光滑,球形对称,粒径分布范围0.37~4.29 m,平均粒径为1.44 m。微球表面Zeta电位的等电点为10.6,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交联反应提高了PEI的分解温度。吸附蛋白质的实验结果证明,微球能自脂肪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的混合蛋白质溶液中选择性吸附脂肪酶,微球对所检测脂肪酶的最大吸附量为127.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胺基微球 反相 交联聚合 蛋白吸附 脂肪酶
下载PDF
啤酒种类对蛋白质冷雾成分及硅胶选择性吸附蛋白质的影响
9
作者 Ian McKeown Graham Earl +1 位作者 Graham Stewart Kenneth Leiper 《中国食品工业》 2000年第11期42-43,共2页
来自麦芽、固体辅料和酒花的蛋白质与多酚,在包装啤酒中会产生相互反应,形成胶体冷雾,而其形成速度会决定产品的货架期。长期以来,硅胶被业界应用于选择性地吸附正在形成中的冷雾或敏感型蛋白质,以延长啤酒的保质期。
关键词 啤酒 蛋白质冷雾成分 硅胶 选择性吸附蛋白
下载PDF
“纳米沟壑”状PVDF多孔纳米纤维蛋白质吸附性能研究
10
作者 万谦羽 唐海洲 +3 位作者 杨赛迪 白莹 毛雪 张坤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以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固相分离法,以PVDF为主体,分别以PEG、PVB为造孔剂制备出兼具疏水性能和优异蛋白质吸附性能的多孔PVDF-G、PVDF-B纳米纤维膜,结果显示当造孔剂为PVB时,即“纳米沟壑”状PVDF-B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最高可达7.12 M... 以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固相分离法,以PVDF为主体,分别以PEG、PVB为造孔剂制备出兼具疏水性能和优异蛋白质吸附性能的多孔PVDF-G、PVDF-B纳米纤维膜,结果显示当造孔剂为PVB时,即“纳米沟壑”状PVDF-B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最高可达7.12 MPa,其纤维“纳米沟壑”状多孔结构分布均匀,且水接触角为119.3°,纤维膜整体对牛血清白蛋白吸附性能高达325μg/cm^(2)。基于本研究开发的“纳米沟壑”状蛋白质吸附纳米纤维材料,将为后续开发高性能蛋白质提纯材料提供一种新思路,该项研究有望拓展静电纺有机纳米纤维在生物医药、疾病诊断、免疫检测等领域的应用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偏氟乙烯 聚乙烯醇缩丁醛 纳米纤维膜 蛋白吸附性能
下载PDF
NiFe_(2)O_(4)磁性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吸附富组氨酸蛋白的研究
11
作者 佟彤 刘思齐 +1 位作者 单海霞 李海彦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引入具有生物相容性、亲水性好的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NiFe_(2)O_(4)磁性纳米材料,其直径大小约为50 nm,比表面积38.15 m^(2)·g^(-1),具有良好的结晶度、热稳定性、分散性以及较强的磁性。利用NiFe_(2)O_(4)磁性... 引入具有生物相容性、亲水性好的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NiFe_(2)O_(4)磁性纳米材料,其直径大小约为50 nm,比表面积38.15 m^(2)·g^(-1),具有良好的结晶度、热稳定性、分散性以及较强的磁性。利用NiFe_(2)O_(4)磁性纳米材料NiFe_(2)O_(4)MNPs表面的Ni2+能够与富组氨酸蛋白上的咪唑环通过配位键结合,以此来实现对富组氨酸蛋白的吸附。实验证明NiFe_(2)O_(4)磁性纳米材料能吸附天然富组氨酸蛋白质牛血红蛋白,吸附量可达到235 mg·g^(-1),高于文献报道的120.1 mg·g^(-1),还可以用于人血血红蛋白的吸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吸附 磁性纳米材料 富组氨酸蛋白 双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CMC-MMA-AA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其抗蛋白质吸附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罗欣昕 王甦晓 《胶体与聚合物》 CAS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H_(2)O_(2)+Fe^(2+)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CMC-MMA-AA纳米乳液。通过SEM、DLS、TG、IR对乳胶粒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采用BLI、SDS-PAGE等方法验证... 本文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H_(2)O_(2)+Fe^(2+)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CMC-MMA-AA纳米乳液。通过SEM、DLS、TG、IR对乳胶粒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采用BLI、SDS-PAGE等方法验证纳米粒子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使用羧甲基纤维素包被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纳米粒子粒径大小均一,粒径分布较窄,且具备良好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羧甲基纤维素 乳液聚合 蛋白吸附
下载PDF
Ti_(3)C_(2)Tx MXene抗蛋白质吸附的分子模拟
13
作者 陈莉 朱袁锋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为阐明Ti_(3)C_(2)Tx MXene抗蛋白质的吸附机理,以分子动力学模拟为手段,设计了常见的几种蛋白质(β2微球蛋白、人血清蛋白(HSA)、牛血清蛋白(BSA)和溶菌酶)在水相里的动力学行为,作为蛋白质吸附模型参考系,系统地探究了Ti_(3)C_(2)O_(2... 为阐明Ti_(3)C_(2)Tx MXene抗蛋白质的吸附机理,以分子动力学模拟为手段,设计了常见的几种蛋白质(β2微球蛋白、人血清蛋白(HSA)、牛血清蛋白(BSA)和溶菌酶)在水相里的动力学行为,作为蛋白质吸附模型参考系,系统地探究了Ti_(3)C_(2)O_(2)、Ti_(3)C_(2)(COOH)(OH)_(3)、Ti_(3)C_(2)(NH_(2))_(2)、Ti_(3)C_(2)(COOH)_(2)和Ti_(3)C_(2)(OH)_(2)MXene等5种表面官能团性质不同的Ti_(3)C_(2)Tx MXene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参考系和上述5种Ti_(3)C_(2)Tx MXene表面的均方根位移和均方根波动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幅度均在0.5 nm以内,说明这些蛋白质在Ti_(3)C_(2)Tx MXene的表面保留着天然构象,其中,Ti_(3)C_(2)(OH)_(2)MXene和Ti_(3)C_(2)(COOH)2 MXene因其亲水性最好,对蛋白质形变的影响最小;模拟过程中牛血清蛋白和Ti_(3)C_(2)O_(2)的质心距离始终保持恒定(3.5 nm),Ti_(3)C_(2)O_(2)/PVDF膜的BSA吸附量从纯PVDF膜的65μg/cm^(2)降低到28μg/cm^(2),说明Ti_(3)C_(2)Tx MXene具有显著的抗蛋白吸附特性;此外,模拟结果还从原子水平展示了抗蛋白质实验过程中Ti_(3)C_(2)Tx MXene通过水化层的空间位阻效应减少了对蛋白质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蛋白 构象 蛋白吸附
下载PDF
DMA-MPC共聚物亲水改性PES膜及抗蛋白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紫云 陈聪 +3 位作者 刘巧鸿 李雅倩 彭跃莲 安全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6,共10页
蛋白污染严重制约着聚醚砜(PES)膜的实际应用,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是降低蛋白吸附现象的有效方法.在等离子体处理PES膜的表面进行了一步沉积接枝聚-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DMA-MPC),然后考察了改性膜的亲水性与... 蛋白污染严重制约着聚醚砜(PES)膜的实际应用,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是降低蛋白吸附现象的有效方法.在等离子体处理PES膜的表面进行了一步沉积接枝聚-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DMA-MPC),然后考察了改性膜的亲水性与抗污染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等离子处理,使PES膜表面增加了含胺基的反应位点,其与DMA-MPC反应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在最优改性条件下PES改性膜的水接触角可降至37.7°±1°,在保持牛血清蛋白(BSA)高截留率的同时,通量提高至1060±30 L/(m^(2)·h·MPa),通量保持率从47%±1%提高至73%±1%.改性膜在循环测试中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为减少PES膜表面蛋白吸附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亲水改性 两性离子共聚物 多巴胺衍生物 蛋白吸附
下载PDF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杰 刘虹 +3 位作者 陈晓君 周琳 孙翠芳 袁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组累及多系统及器官的疾病,肾是最常受累的靶器官之一,部分患者短期内迅速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既往标准诱导缓... 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组累及多系统及器官的疾病,肾是最常受累的靶器官之一,部分患者短期内迅速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既往标准诱导缓解方案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的缓解情况及肾脏预后较差。蛋白A免疫吸附(protein A immunoadsorption,PAIA)是一种选择性血液净化方式,在多种重症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治疗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PAIA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重症AAV肾损伤中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于2019至2020年间收治的10例重症AAV肾损伤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对患者在使用标准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AIA治疗,于初次治疗前、PAIA治疗后、PAIA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分别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activity Score,BVAS)及相关临床指标等变化,并记录其不良反应情况,评估该疗法的短期疗效。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为(61.5±11.4)岁,从发病到确诊治疗的时长为(2.8±1.8)个月,均为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2例合并抗蛋白酶3(anti-proteinase 3,PR3)抗体阳性(≥2.3 U/mL)。10例患者普遍表现为多器官受累,肾损伤严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均<30 mL/(min·1.73 m2)。随访3个月期间,10例患者BVAS、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血红蛋白较治疗前的水平均可见持续改善(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ANCA滴度、血清肌酐及尿红细胞水平均下降,eGFR水平回升(均P<0.05);患者的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补体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例患者纳入时已进入肾脏替代治疗阶段的患者治疗后未脱离维持性透析;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对症处理后好转;余患者治疗过程中耐受性良好。结论:PAIA联合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可快速降低血清ANCA水平,有效改善AAV合并肾损伤患者疾病活动情况,提示较好的短期肾脏预后,且整体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A免疫吸附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肾损伤 疗效
下载PDF
蛋白质吸附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谦羽 唐海洲 +2 位作者 李慧菁 毛雪 张坤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5期61-65,72,共6页
综述了静电纺纳米纤维蛋白质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蛋白质吸附原理和蛋白质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无机、有机及有机/无机相结合等不同组分静电纺纳米纤维的蛋白质吸附性能。蛋白质吸附的影响因素包括蛋白质的物理化学... 综述了静电纺纳米纤维蛋白质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蛋白质吸附原理和蛋白质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无机、有机及有机/无机相结合等不同组分静电纺纳米纤维的蛋白质吸附性能。蛋白质吸附的影响因素包括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吸附载体表面性质及环境因素。静电纺无机纳米纤维蛋白质吸附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性,在蛋白质吸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静电纺有机纳米纤维蛋白质吸附材料通过疏水基团或疏水改性,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静电纺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纤维蛋白质吸附材料结合有机纤维疏水特性与无机纤维高孔隙结构,可显著提高蛋白质吸附效果。建议加强对多组分复合纤维蛋白质吸附材料的开发,进一步提升静电纺纳米纤维蛋白质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并拓展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吸附材料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双流体喷嘴的磁性琼脂糖微球的制备及其蛋白吸附性能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燕 伍鹏 +2 位作者 尚超 胡泽君 陈晓东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57-3471,共15页
针对现有磁性琼脂糖微球(MAM)制备技术工艺流程长、重复性差、难以实现规模化及连续化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体喷嘴雾化技术的新型磁性琼脂糖微球制备方法;探究了不同雾化条件下,液滴尺寸变化的规律;在优化后的喷雾条件下,成功... 针对现有磁性琼脂糖微球(MAM)制备技术工艺流程长、重复性差、难以实现规模化及连续化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体喷嘴雾化技术的新型磁性琼脂糖微球制备方法;探究了不同雾化条件下,液滴尺寸变化的规律;在优化后的喷雾条件下,成功制备出球形度高、粒径小、磁响应迅速的磁性琼脂糖微球;将筛分后的微球制备成DEAE阴离子交换剂(DEAE-MAM),并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探究了不同粒径下的DEAE-MAM的蛋白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保证水相性质一致的前提下,喷雾条件通过改变气液比影响液滴尺寸,进而影响微球粒径;粒径最小的DEAE-MAM(d_(32)=36μm)离子交换容量最大(192.5μmol/ml),饱和吸附量最高(150.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凝胶 造粒 雾化 离子交换 蛋白吸附
下载PDF
二氮杂萘酮结构对医用聚芳醚酮表面蛋白吸附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柳承德 于晓波 +2 位作者 程习彤 张守海 蹇锡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共8页
采用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杂萘联苯聚芳醚酮(PPEK)、含萘环结构的聚芳醚酮(Nap-PAEK)和含二氮杂萘酮与萘环结构的聚芳醚酮(Nap-PPEK55) 3种不同结构的聚芳醚酮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光电... 采用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杂萘联苯聚芳醚酮(PPEK)、含萘环结构的聚芳醚酮(Nap-PAEK)和含二氮杂萘酮与萘环结构的聚芳醚酮(Nap-PPEK55) 3种不同结构的聚芳醚酮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所合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元素组成。原子力显微镜及接触角分析结果表明,3种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及润湿性基本相同。力学性能测试显示3种材料具有与骨组织相匹配的适宜模量。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和BCA法分别测试材料动态及静态蛋白质的吸附量,相比于Nap-PAEK和Nap-PPEK55,二氮杂萘酮结构含量较多的PPEK所吸附的蛋白质量明显提高。采用MC3T3-E1成骨细胞评价3种聚芳醚酮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3种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氮杂萘酮 聚芳醚酮 蛋白吸附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分离膜抗蛋白吸附改性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吴家楠 王建明 +3 位作者 陈顺权 李静 黄博武 王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8-62,共5页
膜分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制糖、食品饮料、生物制药以及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然而蛋白吸附导致分离膜的污染问题严重限制分离膜的应用。就近几年国内外在分离膜抗蛋白吸附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分离膜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研究... 膜分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制糖、食品饮料、生物制药以及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然而蛋白吸附导致分离膜的污染问题严重限制分离膜的应用。就近几年国内外在分离膜抗蛋白吸附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分离膜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表明:分离膜的抗蛋白吸附能延长膜寿命,提高稳定性,通过共混法、表面接枝法和表面涂覆法,能有效地提高分离膜的抗蛋白吸附性能。分离膜的抗蛋白吸附改性方法仍需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膜 蛋白吸附 共混法 表面接枝法 表面涂覆法
下载PDF
聚多巴胺固定的聚(2-甲基-2-噁唑啉)/聚(4-乙烯吡啶)混合刷对胃蛋白酶的可控吸附
20
作者 何康 胡飞 +2 位作者 陈朝奭 Muhammad Atif 王延梅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39-348,I0100,I0101,共12页
在聚多巴胺修饰的基底表面同时接枝端基为氨基的聚(2-甲基-2-噁唑啉)和端基为巯基的聚(4-乙烯吡啶),制备了聚(2-甲基-2-噁唑啉)/聚(4-乙烯吡啶)混合刷.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变角光谱型椭偏仪、zeta电位仪和静态水接触角对涂层进行表... 在聚多巴胺修饰的基底表面同时接枝端基为氨基的聚(2-甲基-2-噁唑啉)和端基为巯基的聚(4-乙烯吡啶),制备了聚(2-甲基-2-噁唑啉)/聚(4-乙烯吡啶)混合刷.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变角光谱型椭偏仪、zeta电位仪和静态水接触角对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混合刷的组成可以通过改变聚(2-甲基-2-噁唑啉)和聚(4-乙烯吡啶)的投料比控制.此外,改变环境pH值和混合刷组成比例可以调节混合刷涂层表面的zeta电位和水接触角.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胃蛋白酶.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研究了胃蛋白酶在聚(2-甲基-2-噁唑啉)/聚(4-乙烯吡啶)混合刷表面的响应性吸附/脱附能力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聚(2-甲基-2-噁唑啉)或聚(4-乙烯吡啶)的组分比,在pH=3时,聚(2-甲基-2-噁唑啉)/聚(4-乙烯吡啶)混合刷表面可以吸附大量的胃蛋白酶;在pH=7时,脱附效率达到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混合刷 ZETA电位 蛋白质的可控吸附 蛋白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