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硅对硅中缺陷的吸除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宜平 竺士炀 +3 位作者 包宗明 何奕 钟回周 吴东平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936-939,共4页
研究了在硅片背面采用阳极化方法形成的多孔硅层对硅片中浅底蚀坑和氧化层错的吸除效应.结果表明,该多孔硅层对硅中的缺陷形成有明显的吸除作用.采用XTEM分析了多孔硅和衬底硅之间的界面特性,发现在界面处存在一个“树枝”状无... 研究了在硅片背面采用阳极化方法形成的多孔硅层对硅片中浅底蚀坑和氧化层错的吸除效应.结果表明,该多孔硅层对硅中的缺陷形成有明显的吸除作用.采用XTEM分析了多孔硅和衬底硅之间的界面特性,发现在界面处存在一个“树枝”状无序结构的过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吸除效应 缺陷
下载PDF
重掺硅衬底片的内吸除效应
2
作者 张红娣 郝秋艳 +3 位作者 张建峰 张建强 李养贤 刘彩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1-783,共3页
本文研究了重掺p型(B)和重掺n型(P、As、Sb)硅单晶的内吸除效应。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经过改进的内吸杂(IG)处理后,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单晶片都出现了氧沉淀增强现象,但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单晶中氧沉淀形态不同。且发现砷增强了硅片近... 本文研究了重掺p型(B)和重掺n型(P、As、Sb)硅单晶的内吸除效应。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经过改进的内吸杂(IG)处理后,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单晶片都出现了氧沉淀增强现象,但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单晶中氧沉淀形态不同。且发现砷增强了硅片近表层区氧的外扩散。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清洁区宽度不同,重掺硼硅片的清洁区最窄,重掺砷的最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掺杂硅单晶 热处理 吸除效应 氧沉淀增强现象
下载PDF
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的内吸除效应
3
作者 张维连 徐岳生 李养贤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1年第5期556-560,共5页
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的内吸除机理与直拉硅不同,它是辐照缺陷与硅中氧杂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1100℃、热退火4h即可完成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的内吸除处理。
关键词 中子嬗变 掺杂 直拉硅 吸除效应
下载PDF
HgCdTe晶体的缺陷吸除效应
4
作者 王珏 刘激呜 +1 位作者 俞振中 汤定元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3-37,共5页
利用二次离子质谱测量HgCdTe晶体杂质时发现:杂质在晶片表面附近有富集现象,实验证明该现象属缺陷吸除效应,分析了杂质富集的机理,并利用缺陷吸除工艺成功地减少了HgCdTe晶体内剩余杂质,低温电学参数、光学透过率测量结果表明:该工艺能... 利用二次离子质谱测量HgCdTe晶体杂质时发现:杂质在晶片表面附近有富集现象,实验证明该现象属缺陷吸除效应,分析了杂质富集的机理,并利用缺陷吸除工艺成功地减少了HgCdTe晶体内剩余杂质,低温电学参数、光学透过率测量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提高HeCdTe材料的光、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CDTE晶体 缺陷 吸除效应
下载PDF
中子辐照直拉硅中的本征吸除效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养贤 刘何燕 +4 位作者 牛萍娟 刘彩池 徐岳生 杨德仁 阙端鳞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407-2410,共4页
对经中子辐照的直拉硅中的本征吸除效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经中子辐照后 ,直拉硅片经一步短时退火就可以在硅片表面形成完整的清洁区 .清洁区宽度受辐照剂量和退火温度所控制 ,清洁区一旦形成 ,就不随退火时间变化 .大量的缺陷在中... 对经中子辐照的直拉硅中的本征吸除效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经中子辐照后 ,直拉硅片经一步短时退火就可以在硅片表面形成完整的清洁区 .清洁区宽度受辐照剂量和退火温度所控制 ,清洁区一旦形成 ,就不随退火时间变化 .大量的缺陷在中子辐照时产生 ,并同硅中氧相互作用 ,加速了硅片体内氧的沉淀 ,是快速形成本征吸除效果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吸除效应 中子辐照 直拉硅 退火 制作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