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釜底抽薪法论治外吹乳痈探微
1
作者 余青红 徐楚楚 +1 位作者 宋佳青 高秀飞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32-133,共2页
乳痈是指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乳房炎症性疾病^([1]),发生在哺乳期称之为外吹乳痈,西医称哺乳期乳腺炎,多见于产后4周内的初产妇^([2])。临床表现为乳房结块,红肿热痛,可伴有或者不伴感染,并通常有大便燥结等阳明腑热之象。吾师高秀飞... 乳痈是指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乳房炎症性疾病^([1]),发生在哺乳期称之为外吹乳痈,西医称哺乳期乳腺炎,多见于产后4周内的初产妇^([2])。临床表现为乳房结块,红肿热痛,可伴有或者不伴感染,并通常有大便燥结等阳明腑热之象。吾师高秀飞在治疗乳痈临证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善于在肿块化脓前期利用釜底抽薪法泄腑热、通乳汁,逆转病势,疗效显著,现就其治疗外吹乳痈思路介绍如下,与同道共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腺炎 阳明腑热 釜底抽薪法
下载PDF
姜云武针灸治疗外吹乳痈经验
2
作者 王寒 黄培冬 姜云武(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7期756-759,共4页
总结姜云武教授针灸治疗外吹乳痈的临证经验。外吹乳痈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中医疗法因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等优点而受到重视。姜云武教授在35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将传统针灸理论与耳穴理论相结合,治疗外吹乳痈,常从调气调... 总结姜云武教授针灸治疗外吹乳痈的临证经验。外吹乳痈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中医疗法因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等优点而受到重视。姜云武教授在35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将传统针灸理论与耳穴理论相结合,治疗外吹乳痈,常从调气调经、以通为用,治神调神、以疏为法,以形和气、柔补为度三个方面入手,形成了经络辨证与耳穴相结合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针灸 耳穴 姜云武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外吹乳痈病因病机的古代中医文献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桃花 李宝金 +7 位作者 李曰庆 祝东升 赵立娜 钟馨 张董晓 李巍 王志坚 李以良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前中医对外吹乳痈病因病机的认识以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为主。本文对中医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梳理,发现从晋代至唐代的病因病机为乳汁不得泄、与血气蓄结于内生热而发痈,与足阳明经脉相关;宋代首次提出... 目前中医对外吹乳痈病因病机的认识以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为主。本文对中医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梳理,发现从晋代至唐代的病因病机为乳汁不得泄、与血气蓄结于内生热而发痈,与足阳明经脉相关;宋代首次提出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侵袭、气逆、寒热相乘,荣卫缝结或营卫凝滞致乳汁蓄结;元代首次提出该病与足厥阴肝经亦关系紧密,并与妇人郁怒情绪、饮食厚味相关;明清医籍集录前人之言,认为乳儿鼻风、乳子凉气袭乳,或乳子热气吹乳,使气逆乳凝亦是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中医文献 病因病机 考证
下载PDF
外吹乳痈名实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桃花 李宝金 +1 位作者 祝东升 李曰庆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6期570-572,579,共4页
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发生的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目前有关外吹乳痈的中医古代文献梳理较少。为系统整理外吹乳痈的古代中医文献记载,文章对外吹乳痈的病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医家先后使用了妒乳、吹乳、吹奶、产后吹奶、... 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发生的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目前有关外吹乳痈的中医古代文献梳理较少。为系统整理外吹乳痈的古代中医文献记载,文章对外吹乳痈的病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医家先后使用了妒乳、吹乳、吹奶、产后吹奶、产后妒乳、妒乳乳痈、吹乳乳痈、产后乳结痈、外吹、乳毒、乳吹、外吹乳等病名描述哺乳期外吹乳痈,可见中医对该病的认识至少从晋代始已非常清晰。通过对古代医籍中相关病名的分析,对外吹乳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整理分析该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中医文献 病名
下载PDF
陆德铭分期辨治外吹乳痈经验 被引量:19
5
作者 胡升芳 陈红风 陆德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101-102,共2页
总结陆师分期辨治外吹乳痈经验,陆师将外吹乳痈分三期,乳痈初期内治以通为顺,外治最重手法排乳;乳痈成脓期偏外治;乳痈溃脓期多变证需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内外治相结合,临床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吹乳 陆德铭
下载PDF
纪青山教授疏泻厥阴法治疗外吹乳痈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慧琴 赵立杰 +2 位作者 张楚 刘春 陈新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1-13,共3页
纪青山教授认为,外吹乳痈临床发病最常见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而致乳络阻塞不通,乳汁郁积,郁久化热酿脓成痈。主张从肝论治,并抓住关键病因病机及相关经络进行针刺选穴。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期门、行间、内关、少府、肩井5穴进行常规针刺配... 纪青山教授认为,外吹乳痈临床发病最常见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而致乳络阻塞不通,乳汁郁积,郁久化热酿脓成痈。主张从肝论治,并抓住关键病因病机及相关经络进行针刺选穴。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期门、行间、内关、少府、肩井5穴进行常规针刺配合乳房局部浅刺、围刺,以起到疏导厥阴之气,泻厥阴久郁之热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病因病机 疏泻厥阴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外吹乳痈古代医籍的辨证分型、治疗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桃花 李宝金 +2 位作者 祝东升 赵立娜 钟馨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945-948,共4页
历代中医典籍对外吹乳痈辨证的基本证型均为乳汁内结型,晋代至宋代将证型归纳为气血阻滞型、搏血生热型等;自元代朱丹溪始加入肝郁气滞型等三种证型,明清医家陆续总结出邪热乘虚型、肝胃气浊型等。历代医籍对外吹乳痈的治疗均以通乳为... 历代中医典籍对外吹乳痈辨证的基本证型均为乳汁内结型,晋代至宋代将证型归纳为气血阻滞型、搏血生热型等;自元代朱丹溪始加入肝郁气滞型等三种证型,明清医家陆续总结出邪热乘虚型、肝胃气浊型等。历代医籍对外吹乳痈的治疗均以通乳为基本原则,治疗方法从晋代针灸、热熨法,南北朝内服汤药、外敷药膏法,隋代按摩法、吸吮法,逐步发展成为唐宋时期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并提出了预防性挤乳疗法、初期急治方法和乳痈分期治疗方法。金元时期开始出现了祝由法,朱丹溪制定了疏厥阴滞等内服药法。明清时期汪机、陈实功等医家进一步丰富为疏肝行气法、清肝消毒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古代文献 辨证分型 治疗
下载PDF
中医推拿对早期外吹乳痈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史红健 何芝 +2 位作者 王小菊 陈红 邵渝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对早期外吹乳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名早期外吹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结合肌腱线疏通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进行干预,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对早期外吹乳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名早期外吹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结合肌腱线疏通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进行干预,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1月后的复发率和母乳喂养率。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结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一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母乳喂养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对早期外吹乳痈有着较好疗效,且优于抗生素治疗,其对于维持和促进母乳喂养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推拿 吹乳 护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吹乳痈初期气滞热壅证7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志清 吴俞虹 +1 位作者 刘萍萍 陈锦红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5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内服外敷法对外吹乳痈初期气滞热壅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吹乳痈初期气滞热壅证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内服外...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内服外敷法对外吹乳痈初期气滞热壅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外吹乳痈初期气滞热壅证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内服外敷,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乳房胀痛评分。结果:随用药时间的持续,治疗组患者体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乳房胀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吹乳痈初期气滞热壅证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调节C反应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吹乳痈初期 气滞热壅证
下载PDF
阳和汤加减治疗外吹乳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妮旎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减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阳和汤加减及青霉素分别对外吹乳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治愈率达93.22%,对照组治愈率达58.06%,治疗组总体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有效率达83.87%。结论:阳和汤加减较青霉素治...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减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阳和汤加减及青霉素分别对外吹乳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治愈率达93.22%,对照组治愈率达58.06%,治疗组总体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有效率达83.87%。结论:阳和汤加减较青霉素治疗外吹乳痈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阳和汤 青霉素
下载PDF
6例外吹乳痈切开排脓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施慧 肖洪玲 邓小红 《河北中医》 2005年第6期462-463,共2页
关键词 吹乳 护理
下载PDF
试论通法在外吹乳痈初期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芳 刘志勇 《江西中医药》 2010年第7期44-45,共2页
乳痈是乳房部最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疾病,往往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其中以初产妇最为多见,发生在哺乳期的叫外吹乳痈,也称产后乳痈.治疗上,西医学主要以抗感染、切开引流为主,损伤较大,不易被患者接受;中医学经辨证论治,采... 乳痈是乳房部最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疾病,往往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其中以初产妇最为多见,发生在哺乳期的叫外吹乳痈,也称产后乳痈.治疗上,西医学主要以抗感染、切开引流为主,损伤较大,不易被患者接受;中医学经辨证论治,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初期 通法
下载PDF
消法在外吹乳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多 《光明中医》 2003年第5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消法 吹乳 中医药疗法 方剂 辩证分型
下载PDF
消痈方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外吹乳痈初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乳汁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晓茹 陈红风 +8 位作者 胡升芳 程亦勤 叶媚娜 王冰 吴晶晶 孟畑 殷玉莲 周悦 仲沅芫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2期54-58,共5页
目的观察消痈方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外吹乳痈初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乳汁菌群的影响。方法将81例外吹乳痈初期患者按1?2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治疗组(54例)。两组均外敷金黄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头孢地尼胶囊,治疗组则口... 目的观察消痈方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外吹乳痈初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乳汁菌群的影响。方法将81例外吹乳痈初期患者按1?2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治疗组(54例)。两组均外敷金黄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头孢地尼胶囊,治疗组则口服消痈方颗粒(随证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乳痈症状体征量化积分、乳汁细菌阳性率及特定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4.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乳痈症状体征量化总积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乳痈症状体征量化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乳痈症状体征中乳房疼痛、皮肤发红、肿块大小、肿块数目、体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乳房肿块大小、肿块数目评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乳汁细菌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乳汁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乳汁中链球菌、葡萄球菌、乳酸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上述细菌数量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口服头孢地尼联合金黄膏外敷比较,消痈方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外吹乳痈初期患者疗效满意,消散结块功效更为显著,且有利于降低乳汁细菌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急性腺炎 初期 消痈方 金黄膏 汁菌群 中药抑菌
下载PDF
外吹乳痈在古籍中的外治证治概要 被引量:2
15
作者 毕超 左禧萌 +6 位作者 赖瑞 史晓光 胡俊生 高翔 霍巧玲 张娟 刘曼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5期619-621,625,共4页
主要论述外吹乳痈在古籍中的记载,包括辨证论治源流及各种外治方法的来源、操作方法,体现古籍中针对外吹乳痈的病因病机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息息相关的特点,与中医临床治疗外吹乳痈的外治法即以清热解毒药物外敷为主的方法相契合;... 主要论述外吹乳痈在古籍中的记载,包括辨证论治源流及各种外治方法的来源、操作方法,体现古籍中针对外吹乳痈的病因病机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息息相关的特点,与中医临床治疗外吹乳痈的外治法即以清热解毒药物外敷为主的方法相契合;除此之外,外吹乳痈在古籍中多种外治法与现代中医学相近,即以通为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的治法。现总结本病在古籍中的外治理论与治法,认为清热解毒药物外敷是最适用于外吹乳痈的外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中医外治 腺炎 清热解毒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医结合民间疗法治疗外吹乳痈早期
16
作者 苗晓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1997年第3期25-25,共1页
外吹乳痈是指发生于哺乳期妇女的乳房痈肿(一般指急性乳腺炎),以患病乳房局部初起红肿热痛,逐渐形成脓疡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寒热起伏、头痛身痛等症。由于多发于产后未满月时,常会影响到喂养乳儿,故临床上重视早期治疗。
关键词 吹乳 中医药疗法 民间疗法
下载PDF
通乳法应用于外吹乳痈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莲娟 顾本宏 陈红风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期121-122,共2页
目的:评价"通乳法"(手法排乳+金黄膏外敷+自拟通乳方内服)在外吹乳痈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60例外吹乳痈早期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通乳法"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通... 目的:评价"通乳法"(手法排乳+金黄膏外敷+自拟通乳方内服)在外吹乳痈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60例外吹乳痈早期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通乳法"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通乳方内服,观察患者1天、3天后的临床疗效、患乳排乳情况、乳房结块情况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天、3天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的患乳排乳情况明显改善(P<0.05),症状体征积分明显降低(P<0.05),乳房结块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乳法综合治疗早期外吹乳痈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内服通乳方,不仅可使乳痈患者病情好转,而且可以维持哺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王志华教授运用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旭 王志华 刘柳林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5期59-60,共2页
外吹乳痈相当于西医的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发生于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具有发病急、传变快、易成脓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哺乳期女性的生活质量。王志华教授认为外吹乳痈尤贵分期论治,辨证施治,综合运用中医外治法,局限病变范围,掌... 外吹乳痈相当于西医的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发生于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具有发病急、传变快、易成脓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哺乳期女性的生活质量。王志华教授认为外吹乳痈尤贵分期论治,辨证施治,综合运用中医外治法,局限病变范围,掌握合适手术时机,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乳汁,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乳母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乳 腺炎 外治法 洞式引流术 祛腐搔刮法
下载PDF
手法排乳配合通乳方治疗外吹乳痈127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莉萍 王久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07年第2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吹乳 手法排 治疗 急性化脓性疾病 期妇女 疗效满意 初产妇
下载PDF
综合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47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颖 《中国民间疗法》 2009年第7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吹乳 综合外治法 治疗 期妇女 急性腺炎 中医外治法 推拿拔罐 中药外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