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文章《告中国的农民》作者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继华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6年第4期86-92,9,共8页
《告中国的农民》一文,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较早、较系统地阐述中国农民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章。但是,由于该文的开头部分“被上海法捕房没收走了”,遂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使人们难以知道该文的作者是谁。85年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 《告中国的农民》一文,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较早、较系统地阐述中国农民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章。但是,由于该文的开头部分“被上海法捕房没收走了”,遂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使人们难以知道该文的作者是谁。85年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该文和周佛海的有关情况来分析,特别是依据该文和周佛海的文章中对“设若”、“甚么”、“那末”等词语的习惯性运用,可以断定该文的作者就是当时日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周佛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中国的农民 周佛海 设若 甚么 那末
下载PDF
《共产党》月刊第三期《告中国的农民》作者是彭湃(下)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向东 《兰台世界》 2021年第5期140-143,共4页
《告中国的农民》是第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论述中国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的重要文章。1921年国内能看到农民革命性,并提出农民革命运动的人,只有毛泽东、彭湃、瞿秋白等少数几个先进知识分子;文章写作笔法、表达方式与行文语句存... 《告中国的农民》是第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论述中国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的重要文章。1921年国内能看到农民革命性,并提出农民革命运动的人,只有毛泽东、彭湃、瞿秋白等少数几个先进知识分子;文章写作笔法、表达方式与行文语句存在大量海丰方言土话,以及方言思维与表达手法,证明作者不是湖南人或江苏人。彭湃留学日本时与施存统关系密切,施存统与《共产党》主编李达经常书信往来,彭湃有在月刊发表文章的条件。彭湃在党内第一个领导农民革命运动是《告中国的农民》所提出理论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中国的农民 共产党 彭湃 农民运动
下载PDF
《共产党》月刊第三期《告中国的农民》作者是彭湃(上)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向东 《兰台世界》 201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告中国的农民》是第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论述中国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的重要文章。1921年,国内能看到农民革命性,并提出农民革命运动的人,只有毛泽东、彭湃、瞿秋白等少数几个先进知识分子;文章写作笔法、表达方式与行文语句存... 《告中国的农民》是第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论述中国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的重要文章。1921年,国内能看到农民革命性,并提出农民革命运动的人,只有毛泽东、彭湃、瞿秋白等少数几个先进知识分子;文章写作笔法、表达方式与行文语句存在大量海丰方言土话,以及方言思维与表达手法,证明作者不是湖南人或江苏人。彭湃留学日本时与施存统关系密切,施存统与《共产党》主编李达经常书信往来,彭湃有在月刊发表文章的条件。彭湃在党内第一个领导农民革命运动是《告中国的农民》所提出理论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中国的农民 共产党 彭湃 农民运动
下载PDF
《告中国的农民》一文的写作笔法分析
4
作者 郑向东 《教育界(综合教育)》 2018年第7期24-25,共2页
《告中国的农民》是第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论述中国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的重要文章.文章出现大量海丰方言表达方式的句子和段落,以及地方方言影响下的思维与表达手法,与彭湃的文章写作笔法很相似,作者有可能是彭湃.
关键词 告中国的农民 彭湃 写作笔法
下载PDF
俞秀松在1920年的有关活动探析
5
作者 李继华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16年第1期99-107,共9页
1920年,是俞秀松从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折之年。他先参加北京的工读互助团,又'改名换服'到上海厚生铁厂做工,并参与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一些活动。目前判定为'1920年3月'的... 1920年,是俞秀松从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折之年。他先参加北京的工读互助团,又'改名换服'到上海厚生铁厂做工,并参与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一些活动。目前判定为'1920年3月'的俞秀松给骆致襄的信,应该写作于3月23日前后。从1920年6、7月间俞秀松日记的记载来看,他到上海厚生铁厂做工,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但不宜评价过高;上海厚生铁厂厂主朱卓文与国民党、孙中山的深厚关系,则是俞秀松能够进该厂做工并具有较大自由度的重要原因。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告中国的农民》一文的作者,并非俞秀松,而是周佛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秀松 1920年 北京工读互助团 上海厚生铁厂 告中国的农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