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呋喃丹染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及死后再分布
1
作者 文岩 韩昱哲 +6 位作者 龚铎 解文凯 吕晨曦 孟宇珍 张潮 尉志文 贠克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建立呋喃丹的家兔灌胃染毒致死模型,观察呋喃丹Ⅱ相代谢物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carbofuran-7-phenyl glucuronic acid,Glu-7PH)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及死后再分布规律。方法死后分布:对家兔使用1/2LD50、LD50、2LD50呋喃丹灌胃染... 目的建立呋喃丹的家兔灌胃染毒致死模型,观察呋喃丹Ⅱ相代谢物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carbofuran-7-phenyl glucuronic acid,Glu-7PH)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及死后再分布规律。方法死后分布:对家兔使用1/2LD50、LD50、2LD50呋喃丹灌胃染毒,染毒死亡家兔立即解剖,灌胃后2 h仍未死亡家兔采用二氧化碳(CO_(2))吸入法处死后立即解剖,取心肌、心血、肝、脾、肺、肾、脑和右下肢肌肉。死后再分布:家兔用4LD50呋喃丹灌胃染毒,仰卧位置于室温(15℃)条件下,分别于死后0、12、24、48、72 h取心肌、心血、肝、脾、肺、肾、脑和右下肢肌肉。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检测Glu-7PH含量。结果死后分布结果显示,3个剂量组中,各组织中Glu-7PH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死后再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心血、心肌、脾、肾、脑及右下肢肌肉中Glu-7PH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肺中Glu-7PH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兔心肌、心血、肝、肺、肾、脑和下肢肌肉可作为Glu-7PH检测分析样本。Glu-7PH在家兔肝和肺中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死后分布 死后再分布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家兔
下载PDF
LC-MS/MS分析生物检材中的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颖 赵辛 +8 位作者 路玉平 贾娟 马红娟 傅善林 刘耀 丛斌 David Richard Fowler 尉志文 贠克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建立生物检材中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LC-MS/MS检测方法。方法血和肝等检材经乙腈沉淀蛋白,采用ZORBAX HILIC Plus(4.6mm×100mm,3.5μm)亲水性色谱柱,以水和含0.1%甲酸的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负离子多反应检测(MRM)模... 目的建立生物检材中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LC-MS/MS检测方法。方法血和肝等检材经乙腈沉淀蛋白,采用ZORBAX HILIC Plus(4.6mm×100mm,3.5μm)亲水性色谱柱,以水和含0.1%甲酸的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负离子多反应检测(MRM)模式检测,扫描时间8min。结果血和肝中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线性范围分别是20ng/ml^5μg/ml和50ng/g^5μg/g,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血和肝中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ng/ml和9.93ng/g,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5.63ng/ml和16.56ng/g;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分别在1.53%~5.02%和5.06%~6.85%;相对回收率为86.13%~92.71%和87.01%~94.06%。对一例克百威中毒死亡人体检材进行检测,克百威及呋喃酚的血浓度分别为0.77ug/g和29.65ug/g,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浓度为1.059ug/g,肝组织浓度为4.056 ug/g。结论本研究所建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满足法医学中对于血中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分析 克百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呋喃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生物检材
原文传递
电喷雾-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药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玲 王英武 +2 位作者 陈刚 周秀清 单洪岩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3-95,119,共4页
本文采用电喷雾 -串联四极杆 -飞行时间 ( ESI-QQ-TOF)质谱对生物样品中的乙氧苯柳胺、3 H-1 ,2 -二氢 -2 -( 4-甲基苯胺基 )甲基 -1 -吡咯里嗪酮 ( SFZ-4 7)和利胆酚的β-D-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进行了质谱分析。在负离子条件下均有响应 ,... 本文采用电喷雾 -串联四极杆 -飞行时间 ( ESI-QQ-TOF)质谱对生物样品中的乙氧苯柳胺、3 H-1 ,2 -二氢 -2 -( 4-甲基苯胺基 )甲基 -1 -吡咯里嗪酮 ( SFZ-4 7)和利胆酚的β-D-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进行了质谱分析。在负离子条件下均有响应 ,而且 MS2均产生碎片 m/ z1 75 .0 2 4 1与葡萄糖醛酸的负离子质量数吻合 ,MS3分析均产生 m/ z 1 1 3 .0 2 3 8即葡萄糖醛酸去掉一分子 H2 O和 CO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时间质谱 测定 药物 串联四级杆质谱 葡萄糖结合物 电喷雾质谱 代谢
下载PDF
野黄芩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跃 黄勇 +2 位作者 董永喜 王永林 郑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1-715,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野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浓度的UPLC-MS/MS法,并讨论两者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色谱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质谱采用多反应...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野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浓度的UPLC-MS/MS法,并讨论两者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色谱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进行正离子检测野黄芩素。大鼠静脉给予野黄芩素,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野黄芩素的血药浓度;采用酶解方式间接测定野黄芩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以DAS2.0软件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野黄芩素在0.116—28.2mg·L-1呈良好线性相关,提取回收率为80.5%~90.0%,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良好。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静脉给予野黄芩素后其原型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用于同时测定野黄芩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体内的浓度,便于原型药物及其代谢物产物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素 野黄芩素葡萄糖结合物 大鼠 血药浓度 UPLC—MS MS 药动学
下载PDF
盐酸纳曲酮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桦 赵世芬 +1 位作者 王宁 葛召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盐酸纳曲酮(NTX)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犬iv和poNTX的血浆药。时曲线分别符合二室模型和一级吸收一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78±6min和74±6min。犬po NTX...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盐酸纳曲酮(NTX)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犬iv和poNTX的血浆药。时曲线分别符合二室模型和一级吸收一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78±6min和74±6min。犬po NTX吸收较快,但血中原形药物浓度较低,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5.8%。NTX经iv和po两种途径给药后血浆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NTX的葡萄糖醛酸苷,其血浆浓度分别为NTX的1.3和23倍,未端相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4h和12.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曲酮 葡萄糖 结合物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布洛芬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立体选择性胆排泄及其机制研究(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CHEN Xi-jing Masahiro Iwaki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为阐明药物转运体在布洛芬(IB)葡萄糖醛酸结合物(IBG)胆排泄中的作用,对IB和IBG在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大鼠(EHBR)和正常SD大鼠(SDR)的胆排泄和血药浓度差异进行了研究。方法:按20 mg/kg剂量静脉注射IB消旋体后,以HPLC法测定了血和... 目的:为阐明药物转运体在布洛芬(IB)葡萄糖醛酸结合物(IBG)胆排泄中的作用,对IB和IBG在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大鼠(EHBR)和正常SD大鼠(SDR)的胆排泄和血药浓度差异进行了研究。方法:按20 mg/kg剂量静脉注射IB消旋体后,以HPLC法测定了血和胆汁中IB与IBG的浓度。结果:结果表明IBG的胆排泄在EHBR受到了明显抑制,其S-型和R-型IBG的6小时胆排泄量分别为给药量的1.7 %±1.0 %和0.6 %±0.9 %,而在SDR,该值分别为18.4 %±4.0 %和3.0 %±2.4 %。这些结果同时显示了S-型IBG在两种大鼠的胆排泄量均较R-型IBG大,说明该过程存在明显的立体选择性。由于IBG在EHBR的胆排泄受到抑制,其血中的浓度较高。结论:EHBR是一种先天性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缺失的大鼠,可以推测布洛芬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胆排泄过程主要是由Mrp2介导。但由于IBG在EHBR仍有少量胆排泄,故不排除其它转运体参与该过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葡萄糖结合物 EHBR MRP2 胆排泄 立体选择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柚皮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婷婷 马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64-868,共5页
目的建立柚皮素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柚皮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ODS C18柱(2.3 mm×75 mm,3μm),流动相为体积比0.1%醋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 目的建立柚皮素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柚皮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ODS C18柱(2.3 mm×75 mm,3μm),流动相为体积比0.1%醋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MRM负离子模式扫描,定量离子对为m/z 271.1→151.0(柚皮素),301.2→164.1(橙皮素,内标)。结果柚皮素血浆加标样品在10 ng·mL-1~4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均在85%~115%之间。采用该方法系统研究了灌胃给药时不同给药剂量下大鼠的柚皮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情况。结论所建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柚皮素在血中达峰较快,且大部分与血液中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血药浓度 葡萄糖结合物
原文传递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和尿液中对乙酰氨基酚及其结合物的浓度 被引量:5
8
作者 谭亲友 陈根姩 +4 位作者 李焕德 朱荣华 方平飞 颜苗 王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37-2143,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及尿液中对乙酰氨基酚(APAP)和其葡糖醛酸结合物(PG)的LC-MS/MS法。方法:血浆经10%丙二醇乙腈溶液沉淀蛋白处理,尿样则采取直接稀释进样,以茶碱(THE)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til-mate C18(100 m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及尿液中对乙酰氨基酚(APAP)和其葡糖醛酸结合物(PG)的LC-MS/MS法。方法:血浆经10%丙二醇乙腈溶液沉淀蛋白处理,尿样则采取直接稀释进样,以茶碱(THE)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til-mate C18(100 mm×2.1 mm,3.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含0.0875%甲酸)(4∶4∶92),流速0.3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离子检测(MRM)方式进行定量分析:APAP m/z 151.6→109.4,PG m/z 349.9→173.8,THE m/z 180.9→123.4。结果:经10%丙二醇乙腈溶液处理后,血浆内源性物质无干扰,APAP和PG血浆平均萃取回收率分别为93.1%和93.7%,在10~30000 ng.mL-1(APAP)和20~15000 ng.mL-1(PG)范围内线性良好。质控(QC)样品APAP的日内、日间RSD分别为3.2%~10.8%和8.3%~10.6%,PG的日内、日间RSD分别为2.1%~9.3%和6.2%~11.2%。在血浆中APAP和PG的LLOQ均分别为10 ng.mL-1和20 ng.mL-1。尿样采取直接稀释进样,在100~6000 ng.mL-1(APAP)和500~60000 ng.mL-1(PG)范围内线性良好,APAP和PG的尿样平均萃取回收率分别为89.1%和92.3%,准确度在85%~115%之间。结论: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可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葡萄糖结合物 血样 尿样 茶碱内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原文传递
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项玉霞 彭金富 +2 位作者 黄洁 刘畅 阳国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8期928-932,共5页
目的:评价试验制剂依折麦布片与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两周期交叉设计,共入组健康男性受试者24人,单剂量口服试验和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片10 mg。采用HPLC-MS/MS同时测定给药后血浆中... 目的:评价试验制剂依折麦布片与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两周期交叉设计,共入组健康男性受试者24人,单剂量口服试验和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片10 mg。采用HPLC-MS/MS同时测定给药后血浆中依折麦布及活性代谢产物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浓度。使用DAS Ver2.1统计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中依折麦布Cmax分别为(4.5±2.3)、(4.0±2.1)ng/m L,tmax分别为(5.7±3.9)、(6.2±7.0)h,t1/2为(16.0±10.0)、(14.9±5.4)h,AUC0-t分别为(64.2±30.1)、(61.6±30.5)ng·h·m L-1,AUC0-∞分别为(71.2±35.8)、(67.3±31.8)ng·h·m L-1。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3.4±39.3)%。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中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Cmax为(92.2±49.5)、(91.8±44.6)ng·h·m L-1;tmax为(2.0±1.4)、(1.9±0.9)h;t1/2为(20.2±19.7)、(14.2±5.6)h;AUC0-t为(689.7±359.7)、(730.9±360.7)ng·h·m L-1;AUC0-∞为(794.1±475.7)、(700.6±353.1)ng·h·m L-1。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2.6±26.5)%。结论:依折麦布片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折麦布 依折麦布-葡萄糖结合物 健康人 生物等效性 HPLC-MS/MS
下载PDF
叔丁基对苯二酚两种代谢物的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郝鹏鹏 倪晋仁 孙卫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研究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Sprague-Dawley大鼠体内的两种代谢物叔丁基对苯二酚-硫酸结合物和叔丁基对苯二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灌胃不同剂量叔丁基对苯二酚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对两种代谢... 目的:研究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Sprague-Dawley大鼠体内的两种代谢物叔丁基对苯二酚-硫酸结合物和叔丁基对苯二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灌胃不同剂量叔丁基对苯二酚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对两种代谢物在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的浓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并运用实用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及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两种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均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结论:灌胃后,叔丁基对苯二酚-硫酸结合物、叔丁基对苯二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大鼠体内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分别为0.17~0.61h、0.23~0.74h,分布相半衰期分别为0.32~1.11h、0.26~2.60h,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11.75~24.54h、24.42~55.78h。雄性大鼠血清中两种代谢物的浓度显著高于雌性大鼠。两种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浓度均以低于与剂量呈正比的方式增加,随着剂量的升高,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丁基对苯二酚-硫结合物 叔丁基对苯二酚-葡萄糖结合物 代谢动力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测定人尿液中替米沙坦的LC-MS/MS方法及其应用
11
作者 王晓琳 张丹 +1 位作者 刘曼 刘会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950-952,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尿液中替米沙坦的LC-MS/MS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应用于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替米沙坦后的尿液样本分析,以探究中国人群中替米沙坦的尿液排泄情况。方法尿液样本分别未经酶解及酶解处理后,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后进样... 目的建立测定人尿液中替米沙坦的LC-MS/MS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应用于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替米沙坦后的尿液样本分析,以探究中国人群中替米沙坦的尿液排泄情况。方法尿液样本分别未经酶解及酶解处理后,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后进样测定,未经酶解处理所得为尿液中替米沙坦原形,经酶解处理所得为尿液中替米沙坦总量,而两者之差即为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存在的替米沙坦。结果替米沙坦尿药浓度在1.00~500.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1.00ng/mL;相对误差(RE)在±15%以内,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批间RSD均小于15%。中国健康受试者尿液中以替米沙坦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存在的替米沙坦占尿液总排泄量的98%左右,替米沙坦经由尿液排泄的数量不到给药剂量的1%。结论实验建立的LC-MS/MS方法专属准确、简单灵敏、分析速度快,可满足尿液未经酶解及酶解后替米沙坦测定的要求。中国人群的替米沙坦尿液排泄情况与西方人群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葡萄糖结合物 尿液
下载PDF
噻吩诺啡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孔琦 王晓英 +5 位作者 李敬来 乔建忠 袁淑兰 张振清 宫泽辉 阮金秀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0-23,28,共5页
目的建立灵敏、专一的可同时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噻吩诺啡及其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MS/MS法测定比格犬血中原型和代谢产物的浓度,分析在比格犬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噻吩诺啡和代谢产物线性范围分别为0.02... 目的建立灵敏、专一的可同时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噻吩诺啡及其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MS/MS法测定比格犬血中原型和代谢产物的浓度,分析在比格犬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噻吩诺啡和代谢产物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0 ng/ml和0.2~500 ng/ml,定量下限分别为0.02 ng/ml和0.2 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回收率均大于60%,在样品贮存、处理和分析过程中稳定性良好。比格犬单次口服噻吩诺啡0.2、0.6、1.8 mg/kg后,原型的Cmax分别为1.42、2.08、4.82 ng/ml,AUC分别为8.60、13.24和26.10μg.h/L,Tmax约为0.55~0.65 h,t1/2为10~13 h,MRT约为10~12 h;其代谢产物(噻吩诺啡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Cmax分别为1.78、5.03、7.09μg/L,AUC分别为9.37、22.34、41.40μg.h/L,Tmax为0.47~1.1 h,t1/2为18~40 h,MRT在11~17 h。比格犬口服0.2 mg/kg噻吩诺啡生物利用度为12.65%。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噻吩诺啡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比格犬中药代动力学研究,证明药物在犬体内的吸收和转化较快,单次口服盐酸噻吩诺啡低、中、高3种剂量后原型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房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诺啡 噻吩诺啡葡萄糖结合物 HPLC-MS/MS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直接快速提取胆红素新工艺
13
作者 庞会忠 胡介卿 +7 位作者 王永久 余鲜果 张吉鹍 邓爕熙 万本愿 王文丁 吴冠军 王华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1990年第1期59-59,40,共2页
一、胆红素的来源及性质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代谢后的一种产物,是一种四吡咯色素,为橙色或深红棕色的单斜棱晶,其分子式为 C<sub>33</sub>H<sub>38</sub>N<sub>4</sub>O<sub>6</sub>... 一、胆红素的来源及性质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代谢后的一种产物,是一种四吡咯色素,为橙色或深红棕色的单斜棱晶,其分子式为 C<sub>33</sub>H<sub>38</sub>N<sub>4</sub>O<sub>6</sub>,分子量为584.65,在胆汁中大部分结合成双葡萄糖醛酸脂及硫酸盐等化合物,这种结合物是一种极性的且易溶于水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结合物 棱晶 四吡咯 深红棕色 分解代谢 易溶 于水 提取率 猪胆
下载PDF
黄芩素在人及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代谢差异
14
作者 吴媛 董瑞华 +1 位作者 高欣 刘泽源 《肿瘤药学》 CAS 2013年第5期400-400,共1页
目的研究黄芩素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DPGA)代谢差异特性。方法使用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孵育法、HPLC-UV分析方法,选用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体进行黄芩素UDPGA体外代谢研究。结果黄芩素在... 目的研究黄芩素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DPGA)代谢差异特性。方法使用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孵育法、HPLC-UV分析方法,选用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体进行黄芩素UDPGA体外代谢研究。结果黄芩素在人肝微粒体及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中,加入UDPGA进行37℃恒温孵育,孵育结束后离心,取上清液,经HPLC-UV分离检测得到3个代谢产物,分别是:黄芩素-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黄芩素-6-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黄芩素-6-O-葡萄糖醛酸结合物-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通过与标准品对照确定黄芩素的三个代谢产物都是葡萄糖醛酸化的代谢产物。同时,不同种属间UGT代谢物的活性表现出较大差异,黄芩素-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活性最强,Km=1.61,Vmax=0.77(BG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活性是SD雌鼠的25.2倍);黄芩素-6-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比格犬肝微粒体中代谢活性最强,Km=3.05,Vmax=3.51(雄性比格犬肝微粒体的活性是雄性恒河猴肝微粒体的2.6倍);黄芩素-6-O-葡萄糖醛酸-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猪肝微粒体中代谢活性最强,Km=5.38,Vmax=0.17(猪肝微粒体的活性是人肝微粒体的13.6倍),其他依次是犬、恒河猴、鼠和人。结论黄芩素在人及不同种属肝微粒体UGT代谢中均生成上述三种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但是不同种属间的代谢表现出酶动力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代谢 葡萄糖结合物 UDP-葡萄糖转移酶 酶动力学
下载PDF
应用气相和液相色谱检测生物样品时预处理的若干实践体会
15
作者 于肇德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1989年第1期53-54,共2页
工业化学物进入人体后,通常是以未变的原化学物或代谢为一种排泄较慢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因此在进行生物材料的检测时,需根据分析手段的不同要求,采用适宜的方法对生物样品进行预处理。本文仅就气相和液相色谱法分析生物样品时所需的前... 工业化学物进入人体后,通常是以未变的原化学物或代谢为一种排泄较慢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因此在进行生物材料的检测时,需根据分析手段的不同要求,采用适宜的方法对生物样品进行预处理。本文仅就气相和液相色谱法分析生物样品时所需的前处理方法以及一些具体实践体会作一简要介绍。 一、尿样测定前的水解处理 有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常以结合物形式存在于尿或血(血浆、血清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品 预处理法 色谱检测 工业化学物 生物材料 结合物 代谢产物 高氯沉淀 葡萄糖 前处理
下载PDF
基于HPLC-DAD-ESI-MS技术的芍药甘草汤体内外物质基础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岚 冯怡 +4 位作者 徐德生 林晓 洪燕龙 王优杰 张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947-1952,共6页
目的:采用HPLC-DAD-ESI-MS分析芍药甘草配伍体内外物质基础变化,确认大鼠血中移行组分。方法:以Kor-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带保护柱);以乙腈-0.5%乙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柱温25℃,以甲醇为去... 目的:采用HPLC-DAD-ESI-MS分析芍药甘草配伍体内外物质基础变化,确认大鼠血中移行组分。方法:以Kor-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带保护柱);以乙腈-0.5%乙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柱温25℃,以甲醇为去蛋白溶剂,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LCQdeca型质谱仪,在m/z100~1000进行扫描,并对特征离子进行2次裂解,获得二级质谱数据。结果:以芍药甘草复方组方前后的体外成分研究为基础,确认了芍药甘草汤体外的主要成分为芍药苷、儿茶素-5-O-葡萄糖苷、白芍苷、甘草苷、甘草酸等,入血移行成分中也发现此类糖苷类物质,另又发现了来源于甘草成分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甘草素葡萄糖醛酸和异甘草酸葡萄糖醛酸。结论: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芍药甘草汤大鼠血中移行组分,并与芍药甘草复方组方前后的成分进行对比,可对复方入血的成分进行推测和确认,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且对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芍药甘草汤 物质基础 葡萄糖结合物
原文传递
基于二相代谢酶考察何首乌中主要单体肝毒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汪祺 张玉杰 +1 位作者 戴忠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0-2124,共5页
目的:以胆红素代谢过程中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酶)介导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环节为切入点,考察何首乌中主要单体成分肝毒性。方法:以胆红素为UGT1A1酶底物,以表观抑制常数Ki为评价指标,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法测定待测单体... 目的:以胆红素代谢过程中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酶)介导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环节为切入点,考察何首乌中主要单体成分肝毒性。方法:以胆红素为UGT1A1酶底物,以表观抑制常数Ki为评价指标,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法测定待测单体成分肝毒性有无及大小。结果:大黄素对于UGT1A1酶有强抑制作用Ki=(5.400±0.956)μmol·L^(-1)(*P<0.05);二苯乙烯苷对于UGT1A1酶抑制作用较弱,Ki=(48.054±1.568)μmol·L^(-1)(*P<0.05),抑制类型均为竞争型抑制,而大黄酸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体外研究方法稳定可行,提示大黄素为何首乌中潜在致肝毒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大黄 大黄素 胆红素葡萄糖结合物 肝毒性 UDP-葡萄糖转移酶1A1 代谢酶 人肝微粒体 表观抑制常数 中药安全性
全文增补中
益母草碱及其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金莲 刘洪瑞 +2 位作者 毛煜 郑源婷 蔡卫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1-454,474,共5页
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益母草碱(1)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2)的LC-MS/MS方法。考察了大鼠单次和连续28 d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1(200、600和2 000 mg/kg)后1和2在体内的暴露水平,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单剂量试验表明,低... 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益母草碱(1)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2)的LC-MS/MS方法。考察了大鼠单次和连续28 d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1(200、600和2 000 mg/kg)后1和2在体内的暴露水平,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单剂量试验表明,低、中、高剂量组1的AUC分别为(1.946±0.908)、(7.002±2.759)和(26.408±11.491)mol.L-1.h,1在大鼠体内消除行为符合线性动力学模型。多剂量试验表明,低、中、高剂量组1的AUC分别为(2.987±1.089)、(9.083±3.140)和(20.178±7.484)mol.L-1.h。长期大剂量灌胃给予1,1和2均未见在大鼠体内明显蓄积,且试验过程中未见大鼠有明显的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碱 益母草碱葡萄糖结合物 LC-MS/MS 毒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黄酮醇糖苷及其主要代谢物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磊 刘金秋 +3 位作者 李亮 陈笑艳 单伟光 钟大放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44-1350,共7页
黄酮醇糖苷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拟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本文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的黄酮醇糖苷(M0)及其代谢物苷元(M1)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物(M2):采用d_6-黄酮醇糖苷作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含0.2%甲... 黄酮醇糖苷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拟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本文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的黄酮醇糖苷(M0)及其代谢物苷元(M1)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物(M2):采用d_6-黄酮醇糖苷作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含0.2%甲酸)沉淀蛋白后,通过XDB C_(18)(50 mm×4.6 mm,1.8μm)色谱柱分离,以去离子水(含0.2%甲酸)-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色谱运行时间为4.5 min。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用于定量分析M0、M1和M2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61.3→m/z 299.1、m/z 299.1→m/z 283.1和m/z 475.0→m/z 299.1,用于定量分析内标d_6-黄酮醇糖苷的离子对为m/z 467.3→m/z305.1。本方法经验证后,成功应用于SD大鼠药动学研究。SD大鼠灌胃给予黄酮醇糖苷30 mg·kg^(-1)后,M0的C_(max)为(341±106)ng·m L^(-1)、AUC_(0-t)为(1 960±725)h·ng·m L^(-1),M1在血浆中的含量低于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2 ng·m L^(-1),无法测定相应浓度计算C_(max)和AUC_(0-t),M2的C_(max)为(1 720±843)ng·m L^(-1)、AUC_(0-t)为(8 510±2 920)h·ng·m L^(-1),M2的C_(max)约为M0的5.0倍,AUC_(0-t)约为M0的4.3倍。结果表明,SD大鼠灌胃给予黄酮醇糖苷后,在体内主要以原形M0和代谢物M2的形式存在,且M2的暴露量显著高于M0,推测黄酮醇糖苷经口服给药后在体内经肠菌群水解成苷元形式被吸收,经历较强的首过代谢后,M1进一步生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本文首次测定了黄酮醇糖苷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代谢物,为临床药动学试验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黄酮醇糖苷 葡萄糖结合物 药动学
原文传递
液-质联法检测炙甘草汤在血中移行组分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咏华 王利 唐靖 《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3-27,13,共6页
目的:采用分析HPLC-DAD-MS/MS炙甘草汤大鼠给药后血浆样品,确认炙甘草汤入血移行成分。方法:以kormasilC18(4.6×250mm,带保护柱)为色谱柱;以乙腈和0.5%乙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1in,柱温:25℃,以甲醇为去蛋... 目的:采用分析HPLC-DAD-MS/MS炙甘草汤大鼠给药后血浆样品,确认炙甘草汤入血移行成分。方法:以kormasilC18(4.6×250mm,带保护柱)为色谱柱;以乙腈和0.5%乙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1in,柱温:25℃,以甲醇为去蛋白溶剂,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LCQdec型质谱仪,在m/z100~1000范围内进行扫描,并对特征离子进行二次裂解,获得二级质谱数据。结果:以炙甘草复方组方前后的体外成分研究为基础,确认了炙甘草汤体外的主要成分为甘草次苷、甘草甜苷、甘草苷、甘草酸等。而入血移行成分中未发现此类糖苷类物质,却发现了来源于甘草成分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甘草素葡萄糖醛酸和异甘草酸葡萄糖醛酸。结论: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炙甘草汤大鼠血中移行组分,并与炙甘草复方组方前后的成分进行对比,可对复方入血的成分进行推测和确认,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且对于中药复方体内代谢成分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炙甘草汤 移行组分 葡萄糖结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