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原遗址西周时期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1
作者 李楠 何嘉宁 +4 位作者 雷兴山 种建荣 吴小红 杨颖亮 潘岩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通过对周原遗址西周时期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可知,该地居民食物以粟、黍等C4类为主,肉食以C4类型家畜为主,反映了发达的粟作农业和家畜养殖业。等级结构和地域差异是影响遗址内居民饮食状况的主要因素。以齐镇东地点为例,中层贵族... 通过对周原遗址西周时期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可知,该地居民食物以粟、黍等C4类为主,肉食以C4类型家畜为主,反映了发达的粟作农业和家畜养殖业。等级结构和地域差异是影响遗址内居民饮食状况的主要因素。以齐镇东地点为例,中层贵族日常饮食以C4类为主导并伴有大量肉类;下层贵族和一般平民饮食虽也以C4类为主导,但肉食量有所下降且个体间差异较大;低等平民或奴隶则基本无肉食,个别还摄入较多C3类食物作为补充。另外,遗址内齐家村东人群的δ15N值较齐镇东人群普遍偏高,这可能与该地临近河流湖泊,居民生前摄入较多淡水鱼类和蚌类有关,显示出大型都邑性遗址内部人群构成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西周时期 稳定同位素分析 等级结构 地域差异
下载PDF
周原遗址及国墓地出土青铜器锈蚀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晓梅 原思训 +1 位作者 刘煜 周宝中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9年第2期7-18,共12页
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 (EDAX)、金相分析等现代仪器,对从周原遗址及宝鸡国墓地所采集的青铜残片的成分、结构进行 了剖析,比较了合金基体与表面层的成... 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 (EDAX)、金相分析等现代仪器,对从周原遗址及宝鸡国墓地所采集的青铜残片的成分、结构进行 了剖析,比较了合金基体与表面层的成分变化及表面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腐蚀呈现明显电化学特 性,有选择性腐蚀,高锡相优先被腐蚀,在完全矿化层与合金基体之间形成部分腐蚀区的过渡层。因 自然腐蚀导致表面层富集Sn、Pb、Si、Fe。氯离子可穿过腐蚀层沉积于表面层并向基体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腐蚀 周原遗址 国墓地
下载PDF
陕西周原遗址出土西周原始瓷工艺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羿辰 凌雪 +1 位作者 魏女 种建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4-1520,共7页
南方地区原始瓷出土数量较多且出土地点较为集中,从而对它的工艺和产地研究较为深入;而北方原始瓷因出土地点分布零散和数量的限制,对它的科技分析比较少。随着陕西周原遗址出土了大量原始瓷,有必要对该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做一个整体分析... 南方地区原始瓷出土数量较多且出土地点较为集中,从而对它的工艺和产地研究较为深入;而北方原始瓷因出土地点分布零散和数量的限制,对它的科技分析比较少。随着陕西周原遗址出土了大量原始瓷,有必要对该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做一个整体分析。为了探讨陕西周原遗址出土西周时期原始瓷的工艺特征,采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别对原始瓷胎釉微观结构和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观察与测试。显微观察可见:原始瓷胎质粗糙,胎中未熔颗粒、孔隙较多;施釉不均,釉层较为浑浊,分布较多气泡。化学组成测试结果显示:胎中Al_2O_3含量集中在11.8%~17.21%,SiO_2含量分布在75%~80.5%,K_2O含量分布在3%~7.85%;釉中CaO含量分布在11.08%~23.94%,P_2O_5含量分布在1%~3.18%、MnO含量分布在0.24%~1%,而釉中P_2O_5,MnO,K_2O含量较胎相对提高。结果分析表明:原始瓷胎料可能选用含较高钾的瓷石;釉应是添加了草木灰的钙釉;周原遗址的原始瓷工艺尚处于制瓷技术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原始瓷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工艺特征
下载PDF
周原遗址西周墓葬出土芦苇编织物的材料鉴定及用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逸航 王恺 +1 位作者 孙庆伟 胡东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0,共6页
西周时期墓葬中有机质的葬具通常保存情况极为不佳,考古学信息不甚明确,因而墓葬研究中往往无法充分利用此类材料,但此类材料具有潜在的考古学研究价值。本研究以2017年度周原遗址齐镇发掘区墓葬内所出严重降解的织物为材料,利用显微技... 西周时期墓葬中有机质的葬具通常保存情况极为不佳,考古学信息不甚明确,因而墓葬研究中往往无法充分利用此类材料,但此类材料具有潜在的考古学研究价值。本研究以2017年度周原遗址齐镇发掘区墓葬内所出严重降解的织物为材料,利用显微技术观察残余的表皮细胞和植硅体形态,鉴定结果表明墓葬内所出织物为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符合先秦文献中对殓席的记载,主要根据《士丧礼》和《既夕礼》两篇内容,梳理了芦苇编织物在丧葬过程中的用法和可能的出土位置,以此进一步判断出土苇席的性质主要为卧席和抗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西周时期 墓葬 织物 草席 植硅体
下载PDF
周原遗址凤雏六号建筑基址年代再论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文昊 宋江宁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48,共6页
本文通过对凤雏六号至十号建筑基址发掘区内灰坑“单位属性”的初步分析,辨识出了地基坑这种不同于普通垃圾坑的灰坑类遗迹,并推测其应为建筑地基的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认为凤雏六号建筑基址的年代可能已进入西周而非商周之际。此外,... 本文通过对凤雏六号至十号建筑基址发掘区内灰坑“单位属性”的初步分析,辨识出了地基坑这种不同于普通垃圾坑的灰坑类遗迹,并推测其应为建筑地基的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认为凤雏六号建筑基址的年代可能已进入西周而非商周之际。此外,对地基坑的辨识提示了在发掘建筑遗存时要格外关注与之有密切关联的灰坑类遗迹,尤其要理解其叠压和打破关系背后所隐藏的行为模式及意义,即要在工作理念和方法上实现由地层学到埋藏学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凤雏六号基址 地基坑 单位属性 建筑考古
下载PDF
试论周原遗址新发现的空心砖 被引量:4
6
作者 种建荣 雷兴山 郑红莉 《文博》 2012年第6期13-16,共4页
本文主要是基于周原新发现空心砖而引起的思考。在判断其年代为不晚于商末周初的基础上,大致理清了周原遗址先周晚期至西周初期聚落变迁,最终就遗址先周时期性质提出了岐邑的倾向性认识。
关键词 周原遗址 空心砖 变迁聚落 聚落性质
下载PDF
2002年周原遗址(齐家村)发掘简报 被引量:24
7
作者 曹玮 孙周勇 种建荣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共7页
齐家村位于扶风县黄堆乡,南距扶风县城15公里,北距岐山约5公里,西面隔沟与岐山县京当乡的礼村、贺家村相望,东临召陈、任家、李家,南接白家、刘家等村.
关键词 周原遗址 齐家村 石器作坊遗址 西周时期 墓葬结构 出土器物
下载PDF
青铜器与周原遗址 被引量:33
8
作者 李学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3-8,共6页
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之间的周原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古代遗址之一,早在两汉时已有出士青铜器的记录。清中叶以来,更连续发现有铭重器,数量繁多,非其他地点可比。近年周原考古工作开展,不断取得重大成果,证明遗址内涵极为丰富。
关键词 周原遗址 周公 召公 铜器断代 清中叶 青铜器铭文 水经注 武王 史念海 县志
下载PDF
西周石玦的生产形态:关于原料、技术与生产组织的探讨——周原遗址齐家制玦作坊个案研究之二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周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63,共15页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raw material procurement,tracing the source area on the basis of visual assessment of archaeological and geological samples,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raw material procurement,tracing the source area on the basis of visual assessment of archaeological and geological samples,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 procedures,using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supplemented by experimental replication.The second part provides an estimation of the breakage ratios on each manufacturing stage.The third part turns to the issue of technological organization which is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 socio-political context,adapting the holistic versus prescriptive model proposed by Franklin,and making use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thic deibitage,manufacturing wasters and stone tools.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Qijia workshop was a typical example of utiliza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local environment.All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e Qijia workshop for jue manufacturing were acquired from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Zhouyuan site.Basically,the jue production was broken into four operational stages:preparation of raw materials,preforming,perforation,and sawing and refining.Except that the first stage of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is missing in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the manufacturing procedures can be largely determined and represented by various unfinished jue wasters and their associated manufacturing tools.The production subgroups identified in the Qijia workshop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cluster of lithic pits and work floors.The findings from these individual production subgroups,including a full range of jue manufacturing errors and sets of stone tools,indicate that each subgroup went through the same range of production procedures,and that a holistic model of production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n the level of craft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技术 生产组织 生产形态 周原遗址 原料 西周 个案 作坊
下载PDF
周原遗址齐家北墓葬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种建荣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36,共6页
On the basis of period analysis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n the burial custom and the other features, the author divides 40 tombs at Northern Qijia into two parts.After the study on the accumulation for... On the basis of period analysis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n the burial custom and the other features, the author divides 40 tombs at Northern Qijia into two parts.After the study on the accumulation formation in the stone implement workshop and the nations the tomb owners belong to, this article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ombs and the workshop of Western Zhou belong to the identical nation, which shows the falsity of the traditional opinion that the ownership of glebe varies frequently and also demonstrates the settlement pattern of Zhouyuan site in Western Zhou dynasty.On the other hand, the writer holds the opinion that the newly found pre-Zhou tombs could help in further research of pre-Zhou culture.All the study above would promote the research on the features of tombs at Zhouyuan site and even the settlement patterns t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社会组织结构 墓葬 齐家 西周金文 西周王朝 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2015年周原遗址贺家北(ⅡC3区)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占奎 +10 位作者 种建荣 李彦峰 宋江宁 陈钢 雷兴山 李宏斌 杨久明 赵勇 董红卫 李钦宇 黄晓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44,F0002,I0001,共22页
2015年底,周原考古队在贺家村北、凤雏三号建筑基址南约200米的发掘点发掘了4座墓葬和12座灰坑遗存。其中,墓葬虽经盗扰,仍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遗物。根据墓葬设腰坑、殉狗及随葬器物组合情况,我们判断墓主应是周原地区的殷遗民,且墓葬时... 2015年底,周原考古队在贺家村北、凤雏三号建筑基址南约200米的发掘点发掘了4座墓葬和12座灰坑遗存。其中,墓葬虽经盗扰,仍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遗物。根据墓葬设腰坑、殉狗及随葬器物组合情况,我们判断墓主应是周原地区的殷遗民,且墓葬时代集中在西周晚期的晚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贺家北 墓葬 殷遗民
下载PDF
周原遗址云塘制骨作坊之制骨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玉君 《殷都学刊》 2020年第2期63-70,共8页
本文基于2013年周原遗址全覆盖式聚落结构调查的材料,主要对调查发现的骨料、骨器半成品和少量骨器,结合以往发掘材料及文字资料,对云塘制骨作坊的制骨工艺流程进行了推测还原,发现制作不同的骨器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且所使用的骨料有... 本文基于2013年周原遗址全覆盖式聚落结构调查的材料,主要对调查发现的骨料、骨器半成品和少量骨器,结合以往发掘材料及文字资料,对云塘制骨作坊的制骨工艺流程进行了推测还原,发现制作不同的骨器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且所使用的骨料有条状骨料、柱状骨料和扁平骨料之分。而条状骨料和柱状骨料主要采用动物肢骨,扁平骨料则采用动物肩胛骨和下颌骨等。本文主要推测还原了制作骨铲、骨牌饰、骨凿、骨针、骨刀、骨笄、骨锯、骨锥、骨镞、骨环、小骨饰以及柱状骨器(用途不明)的部分工艺流程。在周原遗址范围内,发现的骨器中骨笄占绝大多数,制骨工艺流程也是以制作骨笄为主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制骨 工艺 骨料
下载PDF
周原遗址出土的圆柱形角器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亮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6-61,共6页
关键词 周原遗址 算筹 圆柱形 甲骨文 《周易》 六十四卦 西周早期 角质 周王室 角器
下载PDF
周原遗址出土“丹叔番”盂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恩贤 魏兴兴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出土 青铜器 周原遗址 文物 现场
下载PDF
周原遗址刘家墓地西周墓葬的清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兴兴 罗芳贤 +3 位作者 杨水田 李亚龙 李伸前 任新宇 《文博》 2007年第4期4-8,10,共6页
  2004年4月6日,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刘家组村民刘文昌、岐山县贺家村村民贺多文在刘家村取土场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后报告我馆[1],我馆立即派员赶到现场查看,发现铜鼎、铜盆和几件陶器已暴露出来,为避免该墓继续遭受破坏,经请示上级文...   2004年4月6日,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刘家组村民刘文昌、岐山县贺家村村民贺多文在刘家村取土场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后报告我馆[1],我馆立即派员赶到现场查看,发现铜鼎、铜盆和几件陶器已暴露出来,为避免该墓继续遭受破坏,经请示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对该墓(编号2004SFLM1,下文简称M1)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地 周原遗址 铜盆 西周墓葬 随葬器物 随葬品 二层台 西周中期 铜鼎 墓室 料珠 发掘简报 弦纹 棺室 扶风县 宝鸡 考古学研究 周原考古队
下载PDF
论周原遗址京当类遗存对周人迁岐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江宁 韩云 陆武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2,共8页
从新石器时代到西周时期,周原遗址处于一种发展壮大的过程。从七星河流域的中心聚落逐渐成长为泾渭流域西部、关中地区直至西周王朝的中心。京当类遗存时期,周原遗址是关中西部社会的中心聚落,为商王朝的统治据点所在。而之后的周人再... 从新石器时代到西周时期,周原遗址处于一种发展壮大的过程。从七星河流域的中心聚落逐渐成长为泾渭流域西部、关中地区直至西周王朝的中心。京当类遗存时期,周原遗址是关中西部社会的中心聚落,为商王朝的统治据点所在。而之后的周人再次选择了这个遗址并将其沿用至西周晚期,反映了周原遗址在京当类时期应是众所周知的社会中心,并辐射和影响着周边。认识这个时期周原遗址在关中西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对于理解周人迁岐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中心聚落 京当类遗存 周人迁岐
下载PDF
周原遗址与国墓地出土玉器的特色比较与思考
17
作者 杨岐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53,共9页
原遗址与国墓地是西周时期玉器的两个典型出土地点,两者的玉器面貌存在很大的一致性,但是本文通过对两个遗址发现玉器的详细研究、比对,发现两者在器类、纹样、用玉制度、玉料等方面有着一些各自的特点、特色,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是两... 原遗址与国墓地是西周时期玉器的两个典型出土地点,两者的玉器面貌存在很大的一致性,但是本文通过对两个遗址发现玉器的详细研究、比对,发现两者在器类、纹样、用玉制度、玉料等方面有着一些各自的特点、特色,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是两者在所处地理环境、发展时间、遗址的性质与地位、族属及文化源流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墓地 周原遗址 玉石器 比较
下载PDF
陕西周原遗址新出土的青铜器
18
作者 白晓银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9-120,F0003,共3页
周原遗址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和周人灭商之前的都城,两周建立后其地位仍很重要,故是学界公认的最重要西周遗址之一。从西汉宣帝神爵四年起,这里就不断有重要的青铜器和其它遗物出土。近十余年间,除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占文... 周原遗址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和周人灭商之前的都城,两周建立后其地位仍很重要,故是学界公认的最重要西周遗址之一。从西汉宣帝神爵四年起,这里就不断有重要的青铜器和其它遗物出土。近十余年间,除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占文博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周原的齐家、云塘等处进行了科学的发掘,获取了大量考古资料外,另有几批青铜器分别出土于庄白、齐家、许家等地,周原博物馆先后征集收藏。因资料比较零散,过去未曾进行过介绍而不为人所知。鉴于这些器物的重要价值,现予介绍,以供学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青铜器 陕西省 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资料 北京大学 发祥地
下载PDF
近数十年来周原遗址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发现与意义
19
作者 李亚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4-57,92,共5页
位于陕西扶风、岐山县交界的周原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周代遗址。周原遗址自古以来就是出土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地点,近数十年来不断有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周原青铜器的出土,为西周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 位于陕西扶风、岐山县交界的周原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周代遗址。周原遗址自古以来就是出土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地点,近数十年来不断有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周原青铜器的出土,为西周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西周 青铜器 发现
下载PDF
周原遗址与西周青铜器
20
作者 尹盛平 《上海文博论丛》 2004年第4期20-27,共8页
商代晚期,周族先王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了避开北方民族"薰育戎狄",也就是"鬼方族",对其族人的攻掠,采取退却性的战略大转移,率领族人由陕西旬邑、彬县一带的豳(后世作邠,今作彬)地,迁徙到今天陕西岐山、扶风两县北... 商代晚期,周族先王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了避开北方民族"薰育戎狄",也就是"鬼方族",对其族人的攻掠,采取退却性的战略大转移,率领族人由陕西旬邑、彬县一带的豳(后世作邠,今作彬)地,迁徙到今天陕西岐山、扶风两县北部交界一带的岐山之下,构筑宗庙、宫室,建立都邑。经过太王、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西周青铜器 商代晚期 周太王 周公 陕西岐山 王臣 古公亶父 文王 西周中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