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筋针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取患侧攒竹、阳白、太阳、四白、...目的:观察筋针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取患侧攒竹、阳白、太阳、四白、迎香、颊车、下关、地仓、承浆、翳风穴,对侧合谷穴,除斜刺腧穴外其余均浅刺直刺,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治疗组给予筋针治疗,循足阳明之筋为主取穴。露睛流泪,以攒竹、阳白、四白、丝竹空穴区为筋穴;鼻唇沟变浅,以迎香穴区为筋穴;口角歪斜,以地仓、颊车、下关、翳风、颧髎穴区为筋穴;人中沟、颊唇沟偏歪,以承浆、水沟穴区为筋穴。无需得气,将筋针置于肌肉与皮肤之间,倒压针身向肌肉起止点方向平刺,以患者舒适度为宜。两组均留针30 min, 1次/d,治疗15 d。比较两组疗效、肌电图分析、中医证候积分、社会生活功能量表(social life function scale, FDIS)、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及H-B量表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97%(32/33);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1.82%(27/3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波幅缺失率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额肌、眼轮匝肌肌电图波幅缺失率存在均衡性(P>0.05),而口轮匝肌肌电图波幅缺失率存在差异性(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社会生活功能量表(FDIS)、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及H-B量表分级方面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中应用筋针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波幅缺失率,修复神经传导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筋针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取患侧攒竹、阳白、太阳、四白、迎香、颊车、下关、地仓、承浆、翳风穴,对侧合谷穴,除斜刺腧穴外其余均浅刺直刺,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治疗组给予筋针治疗,循足阳明之筋为主取穴。露睛流泪,以攒竹、阳白、四白、丝竹空穴区为筋穴;鼻唇沟变浅,以迎香穴区为筋穴;口角歪斜,以地仓、颊车、下关、翳风、颧髎穴区为筋穴;人中沟、颊唇沟偏歪,以承浆、水沟穴区为筋穴。无需得气,将筋针置于肌肉与皮肤之间,倒压针身向肌肉起止点方向平刺,以患者舒适度为宜。两组均留针30 min, 1次/d,治疗15 d。比较两组疗效、肌电图分析、中医证候积分、社会生活功能量表(social life function scale, FDIS)、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及H-B量表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97%(32/33);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1.82%(27/3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波幅缺失率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额肌、眼轮匝肌肌电图波幅缺失率存在均衡性(P>0.05),而口轮匝肌肌电图波幅缺失率存在差异性(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社会生活功能量表(FDIS)、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及H-B量表分级方面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中应用筋针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波幅缺失率,修复神经传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