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武庆彪 赵惠 +4 位作者 仲济法 朱嘉民 朱鸿 孙波 孙宏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81-185,共5页
周围性面瘫临床发病率较高,易留下后遗症,给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双重打击。本文查阅并整理近5年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能够克服单一针刺疗法刺激量小、易于耐受等缺点,可快速、高效地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并且能有效降... 周围性面瘫临床发病率较高,易留下后遗症,给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双重打击。本文查阅并整理近5年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能够克服单一针刺疗法刺激量小、易于耐受等缺点,可快速、高效地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并且能有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本文就针刺联合灸法治疗、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针刺联合拔罐治疗、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等联合治疗方法进行评述,以期拓宽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思路,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案。针对目前对周围性面瘫的研究,笔者亦产生了一些思考,对不同的患病群体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联合疗法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针药并用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体悟
2
作者 丑花兰 王浩啸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30-34,共5页
周围性面瘫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面神经炎,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喎斜,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不能完成鼓腮、露齿、吹气、皱眉等动作,伴或不伴一侧面部额纹消失,部分患者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微疼痛。发病年... 周围性面瘫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面神经炎,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喎斜,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不能完成鼓腮、露齿、吹气、皱眉等动作,伴或不伴一侧面部额纹消失,部分患者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微疼痛。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大部分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极少,以冬春季、夏季发病率较高。由于病变部位主要在面部,影响患者美观及日常生活,使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常伴有焦虑情绪。在治疗方面,激素类药物疗效显著,可减少炎症反应,减轻面神经水肿,但同时不良反应亦较多,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顾虑重重。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历史悠久,配合中药口服,预后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关于本病要防治结合,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始终,不但治已病,更要防复发,这对其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证时当全面分析病情。在急性期,及时应用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扩血管等药物治疗,辅以中药、针灸治疗。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针药并用,辅助机体恢复正气,调节免疫状态,促进面部肌肉恢复。文章结合作者临证经验,介绍了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3期辨治,针药并用的心得体会,疗效满意,进行总结归纳,以供同道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分期论治 体悟
下载PDF
蜂针循经散刺法及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3
作者 梁志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865-1867,共3页
目的:观察蜂针循经散刺法及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用面部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加用蜂针循经散刺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FDIP评分较对照组高... 目的:观察蜂针循经散刺法及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用面部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加用蜂针循经散刺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FDIP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FDI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蜂针循经散刺法合面部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循经散刺法 部运动疗法
下载PDF
中医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4
作者 李树海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对针刺并用补阳还五汤桂枝汤合牵正散对周围性面瘫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排除脑干卒中、面神经肿瘤、皮肤肿瘤、腮腺肿瘤及面神经外伤。按照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即针刺组(常规针刺组)和针药组(针药... 目的:对针刺并用补阳还五汤桂枝汤合牵正散对周围性面瘫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排除脑干卒中、面神经肿瘤、皮肤肿瘤、腮腺肿瘤及面神经外伤。按照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即针刺组(常规针刺组)和针药组(针药并用组),各40例。针刺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对针药组予以针刺合用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桂枝汤加减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针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优于针刺组(80.00%,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使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桂枝汤合牵正散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并用 补阳还五汤 牵正散 桂枝汤 周围
下载PDF
针刺联合灵活调节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5
作者 王一丹 戴丽君 +2 位作者 白彦君 宋美多 戴旭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5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灵活调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灵活调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五位一体综合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30/32),高于对照组的78.1%(25/32)(P<0.05)。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灵活调节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眼歪斜 周围 疗法 联合治疗
下载PDF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秀雅 李融琦 +2 位作者 肖亮满 吴琬铭 黄键澎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951-957,共7页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颜面部一侧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既往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在周围性面瘫不同阶段的治疗中均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颜面部一侧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既往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在周围性面瘫不同阶段的治疗中均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十分明确。该文收集整理了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从脑功能连接、脑功能可塑性、脑偏侧性、神经营养因子、黏附分子、局部微循环、神经结构及功能等方面梳理针刺干预潜在的中枢及外周机制,以期为日后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神经麻痹 周围 功能磁共振成像 神经损伤 综述
下载PDF
戴淑青基于和解少阳理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介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玥明 曲宪双 +5 位作者 丁蕾 程熙腾 叶睿 宋玫静 苗晨 戴淑青(指导)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4期169-173,共5页
介绍戴淑青教授基于和解少阳理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戴淑青教授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由于外邪壅滞面部经脉,导致少阳枢机不利,面部官窍开合失司;治疗上,运用“和解少阳”理论,针刺常规用穴及外关、丘墟两穴,同时配合... 介绍戴淑青教授基于和解少阳理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戴淑青教授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由于外邪壅滞面部经脉,导致少阳枢机不利,面部官窍开合失司;治疗上,运用“和解少阳”理论,针刺常规用穴及外关、丘墟两穴,同时配合内服小柴胡汤加减方,针药结合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和解少阳 结合 戴淑青
下载PDF
针药结合和单一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对比观察
8
作者 张小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48-149,共2页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在中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斜",也称"口僻",是指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变。手足三阳经均上行头面,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脉受阻,可导致面瘫的发生。古人认为本病是由风邪所致,历代...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在中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斜",也称"口僻",是指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变。手足三阳经均上行头面,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脉受阻,可导致面瘫的发生。古人认为本病是由风邪所致,历代文献均将其归入风门,概称为"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贝尔(bell)氏麻痹与亨特(hunt)综合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针药结合疗法 周围瘫/疗法
下载PDF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卜秀焕 王雷 王田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933-938,共6页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指标(R1、R2波及对侧R2’波潜伏期,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指标[患侧面动脉、下唇动脉、内眦动脉、上唇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及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各项评分(躯体功能及社会/行为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R1、R2波及对侧R2’波潜伏期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潜伏期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缩短,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患健侧波幅比值及患侧面动脉、下唇动脉、内眦动脉、上唇动脉PSV均显著升高,RI和FDI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1、R2波及对侧R2’波潜伏期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患健侧波幅比值及患侧面动脉、下唇动脉、内眦动脉、上唇动脉PSV均高于对照组,RI和FD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分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改善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及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提升患者面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经筋排刺法 神经麻痹 周围 瞬目反射 部肌电图 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32例 被引量:22
10
作者 粟胜勇 邓柏颖 张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周围 刺治疗 放血疗法 常见病 多发病
下载PDF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铮 唐丽君 杜婷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6期3163-3165,共3页
目的探讨顽固性周围性面瘫(PFP)患者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顽固性PFP患者共计84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顽固性周围性面瘫(PFP)患者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顽固性PFP患者共计84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应用于顽固性PFP患者治疗中,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后遗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周围 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 维生素B12
下载PDF
针药结合加穴位注射对周围性面瘫近远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悦 房其军 +2 位作者 王淑兰 徐炳国 张加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8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及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后遗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牵正散加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进行针灸加翳风穴穴位...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及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后遗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牵正散加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进行针灸加翳风穴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的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当天及每天治疗前由专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级,观察治疗的起效时间,分别于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并于结束治疗后半年进行随访,统计患者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治疗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两组的治疗起效时间与治疗1疗程和2疗程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与H-B分级评分成正相关(P<0.05)。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针灸治疗后半年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疗效肯定,治疗时起效所需时间越短,取得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更高,后遗症发生率也越低,其中以针药结合配合翳风穴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的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结合 穴位注射 近期疗效 后遗症
下载PDF
牵正散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园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6期117-119,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疗法与牵正散加减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4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牵正散加减方治疗,在牵正散加减方治疗基础上,对针灸组加用针刺疗法治疗。结果针灸组治疗... 目的分析针刺疗法与牵正散加减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4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牵正散加减方治疗,在牵正散加减方治疗基础上,对针灸组加用针刺疗法治疗。结果针灸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1.90%,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价值。治疗后,所有患者的Portmann评分得到明显提升,且针灸组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针灸组不良反应较少,P<0.05,有统计价值。结论针刺与牵正散加减联合用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面瘫与面部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牵正散 疗法 效果
下载PDF
电针结合化风丹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14
作者 严佳 唐晓斌 +4 位作者 顾金花 曾怡 吕虹宇 邱瑾铭 孙德利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化风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及电针疗法,观察组加用化风丹口服。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时,通过House-Brackman(H-B)...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化风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及电针疗法,观察组加用化风丹口服。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时,通过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和改良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各时间点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上一时间点有所降低,相邻两时间点之间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功能的评分方面,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8周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化风丹综合治疗和单纯电针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恢复都有显著的疗效,电针与化风丹的联合应用能使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更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神经麻痹 周围 化风丹 结合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屹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3期4132-4132,共1页
关键词 周围 结合疗法
下载PDF
针药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52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顾秀云 颜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12期847-847,共1页
关键词 周围 分期治疗 结合 发病时间 物治疗 灸方法 发病时期 静止期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肝胆湿热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乐荣 刘西 《光明中医》 2016年第2期217-218,共2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针刺对比治疗周围性面瘫(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及单纯针刺组各45例。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症状都有改善,针药结合组有效率为95.56%,单纯针刺组有效...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针刺对比治疗周围性面瘫(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及单纯针刺组各45例。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症状都有改善,针药结合组有效率为95.56%,单纯针刺组有效率为84.44%,针药结合组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肝胆湿热型)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且能较快的减轻耳后疼痛,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肝胆湿热型 疗法 中医疗法
下载PDF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华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结果]痊愈40例,占83.3%;好转6例,占12.5%;无效2例,占4.2%,总有效率为95.8%。[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结果]痊愈40例,占83.3%;好转6例,占12.5%;无效2例,占4.2%,总有效率为95.8%。[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疗法 治疗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19
作者 沈峰 严道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4-35,共2页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属常见病,具有一定的难治性,本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周围 结合
下载PDF
余伯亮教授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总结
20
作者 李科杰 林海波 +1 位作者 丘均华 余伯亮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8期3657-3660,共4页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余伯亮教授辨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余教授认为此病多以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所致,应细察病变部位,在《黄帝内经》刺法理论的指导下,以“多针浅刺”为主,多种刺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顽固久病者,治疗上宜用...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余伯亮教授辨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余教授认为此病多以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所致,应细察病变部位,在《黄帝内经》刺法理论的指导下,以“多针浅刺”为主,多种刺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顽固久病者,治疗上宜用穴位埋线,取穴以“面五穴”为主,并强调健患同治和颈项论治在此病的重要性,提倡针药结合,以达到内外兼顾的效果,形成一套全面且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僻 周围 浅刺 结合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