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项部六合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恩鹏 马建华 张欣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3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项部六合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针刺前均服用甲钴胺片进行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项部... 目的:观察针刺项部六合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针刺前均服用甲钴胺片进行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项部六合穴方法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中医证候积分、面部残疾指数(F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项部六合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 口僻 针刺 项部六合穴 House-Brackmann神经功能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结合针刺及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念仪 朱锦隆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采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结合针刺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采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结合针刺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上配合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用Portmann评分评价面部神经功能,并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Portmann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Portman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采用针刺及肌内效贴联合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 低频脉冲电流刺激 针刺 肌内效贴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面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卢楚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第15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对面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A组(n=40)与B组(n=40),...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对面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A组(n=40)与B组(n=40),B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A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部神经功能、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A组(87.50%)治疗有效率较B组(62.50%)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SRS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比B组的SRSS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明显升高(P<0.05),A组比B组的Portmann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A组比B组的SF-36评分更高(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应用于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面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流刺激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质量 影响
原文传递
滞动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吴洪林 周帆 +1 位作者 李岫 丁庆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202-204,共3页
经由试验研究滞动针在临床中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成效。方法:取我院针灸科及肿瘤血液科疗区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一组为通例针刺组+甲钴胺注射液组,另外一组是滞动针针刺组+甲钴胺注... 经由试验研究滞动针在临床中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成效。方法:取我院针灸科及肿瘤血液科疗区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一组为通例针刺组+甲钴胺注射液组,另外一组是滞动针针刺组+甲钴胺注射液组。然后将两组数据划分计算,统计完成以后再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SPSS19.0作为尺度进行剖析与核验。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面部肌肉活动能力恢复对比对照组都有很大改变,且研究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滞动针针刺医治下,对于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患者疗效非常显著,值得在临床医治过程当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动针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 中医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