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述蒙医拔罐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特点
1
作者 娜日苏 阿拉腾其木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69-0072,共4页
面部周围性神经瘫痪,通常称为面瘫,主要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其他可能引起面神经主干或分支受压的原因包括肿瘤、颅脑外伤等,导致面神经水肿和神经髓鞘肿胀。此外,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也可能导致面神经瘫痪。许多... 面部周围性神经瘫痪,通常称为面瘫,主要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其他可能引起面神经主干或分支受压的原因包括肿瘤、颅脑外伤等,导致面神经水肿和神经髓鞘肿胀。此外,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也可能导致面神经瘫痪。许多患者在发病前曾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而疾病通常是单侧发作。其主要症状包括口角歪斜、流口水、言语不清、呼哨声或大笑。在发作前,可能会出现同侧耳后、耳内及面部轻微疼痛等症状。本病属蒙医“面萨”范畴, 是蒙医常见的神经内科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的平均患者率为百分之四点二六,占据所有神经系统疾病的百分之十,国外报道发病率在11.5/10万人~3.3/10万人,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此疾病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冲击,不仅会影响外观,还会严重影响生活品质。目前有许多治疗外周面瘫的方法,但由于不良反应和个体差异,导致其临床疗效受到一定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神经麻痹 蒙医拔罐放血 治疗
下载PDF
针灸联合白脉软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赵玉英 《大医生》 2024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白脉软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民勤县中医院收治的1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白脉软膏治疗)和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白脉软膏治疗)...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白脉软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民勤县中医院收治的1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白脉软膏治疗)和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白脉软膏治疗),各98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H-B)分级、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功能评分、瞬目反射(R1)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神经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角歪斜、露睛流泪、头痛鼻塞、畏风恶寒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CMAP波幅均较治疗前上升,R1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CMAP波幅均高于对照组,R1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GDNF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白脉软膏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症状,改善面神经功能和神经肌电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白脉软膏 周围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余天其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4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遵义市湄潭县中西结合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遵义市湄潭县中西结合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康复时间、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观察组面容、表情、味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面部肌肉麻木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情感功能、人际关系、社会功能、生活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改善面部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神经麻痹 针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刺“内地仓、内颊车”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验
4
作者 佟磊 吴伊冰 +1 位作者 陈斌 王顺吉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9191-19195,共5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病变。诸多医家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人结合临床治疗,在恢复期通过“内地仓透刺内颊车”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该病总结如下。
关键词 透刺 周围面神经麻痹 经验
下载PDF
手术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面神经梳理术治疗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大明 黄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4期74-76,8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乳突面神经管次全程减压术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面神经梳理术治疗后遗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11月,我院神经外科经乳突面神经管次全程减压术治疗46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19例面神经梳... 目的 探讨经乳突面神经管次全程减压术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面神经梳理术治疗后遗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11月,我院神经外科经乳突面神经管次全程减压术治疗46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19例面神经梳理术治疗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Ⅵ级10例,Ⅴ级10例,Ⅳ级15例,Ⅱ~Ⅲ级11例,其中,面瘫后遗症患者13例,多为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3例;伴随联带运动和(或)鳄鱼泪20例。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大部分恢复良好,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H-B级别降低为Ⅱ~Ⅲ级,后遗症患者H-B级别大多数降低为Ⅰ~Ⅱ级,面部发紧及联带运动明显减轻。将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Ⅰ、Ⅱ级为优,Ⅲ~Ⅳ级为良,Ⅴ、Ⅵ级为差。结果 术中见外伤患者面神经损伤位于膝状神经节至锥曲段,表现为神经水肿或卡压,无明显断裂伤。非外伤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神经水肿或卡压,粘连,有4例面瘫后遗症多年患者,术中见面神经仍水肿明显。46例患者中,术中出现水平半规管局部破损1例,上鼓室开放2例,眩晕2例,半月减轻,2个月痊愈,头晕10例,1周改善。术后听力下降5例,耳鸣10例,1~2个月好转。乙状窦术中轻微渗血2例,外耳道轻度破损、出血2例,鼓膜下淤血1例,1个月好转。术后无脑脊液漏,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4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24个月(平均16.84个月)。至末次随访,46例患者中,H-B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19例,Ⅲ级8例,Ⅳ级为5例,Ⅴ4例,Ⅵ级4例;疗效:优24例(52.17%),良13例(28.26%)。结论 经乳突面神经管次全程减压术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面神经梳理术治疗后遗症可有效促进面神经恢复及后遗症症状改善,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神经麻痹 面瘫后遗症 联带运动 减压术 面神经梳理术
下载PDF
毫针穴位针刺联合面瘫散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宁雷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PFP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8例急性PF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毫针穴位针刺治疗,研究组加用面瘫散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面神经麻痹症状、FDIP及FDI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1.... 目的探讨急性PFP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8例急性PF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毫针穴位针刺治疗,研究组加用面瘫散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面神经麻痹症状、FDIP及FDI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1.79%(χ^(2)=7.48,P=0.006);研究组面神经麻痹症状、FDIP及FDIS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t=4.35~7.25;P<0.01)。结论采用毫针穴位针刺联合面瘫散治疗急性PFP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针针刺 穴位 面瘫散 周围面神经麻痹
下载PDF
鼓室乳突术后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永奇 陈愈彬 +2 位作者 尹根蒂 李鹏 曾祥丽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9-633,共5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鼓室-乳突手术后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3月~2014年12月接受鼓室-乳突手术术后出现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共7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包括其病史、专科查体、影... 目的:分析和探讨鼓室-乳突手术后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3月~2014年12月接受鼓室-乳突手术术后出现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共7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包括其病史、专科查体、影像学及听力学检查、手术经过、面神经麻痹发生的时间、治疗用药及随访情况等。结果664例鼓室-乳突手术的患者中,有7例在术后出现了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为1.05%,面神经麻痹的发生时间是术后5~14天,平均11天,面神经功能情况:HBⅣ级4例,Ⅲ级2例,Ⅱ级1例,6例术前颞骨CT检查显示面神经水平段裸露,3例伴有耳周疼痛,3例有面部受冷风刺激史,3例进行了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其中3例阳性;经抗病毒、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10天后所有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症状明显好转,其中1例恢复正常,1月后5例恢复正常,余1例在2月后也恢复正常。结论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鼓室-乳突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0天左右,其发生的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鼓室内填塞物刺激或鼓索神经牵拉肿胀等因素有关。经积极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面瘫症状可在10天内得到明显改善,2月后均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周围面神经麻痹 鼓室-乳突手术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动物模型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佳明 韩雪梅 +2 位作者 张文静 吴柳赓 刘玮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15-218,共4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目前已有大量实验研究围绕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治疗展开。然而在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尤为关键,神经损伤的方式及损伤程度直接影响了后续治疗的有效性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于目前建立动物模型缺乏统一的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目前已有大量实验研究围绕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治疗展开。然而在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尤为关键,神经损伤的方式及损伤程度直接影响了后续治疗的有效性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于目前建立动物模型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本文对现有实验研究的造模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与神经元标本电镜观察进行详细描述,为实验研究中造模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神经麻痹 炎症 动物实验 模型 动物 新西兰兔 面神经损伤 病理过程 造模方法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建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PFN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PFN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PFN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PFN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SFGS)中眼裂闭合评分[(26.85±3.14)分]、口角偏斜评分[(31.02±3.85)分]低于对照组[(31.74±3.28)分、(37.49±4.02)分],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评分[(0.93±0.14)分]高于对照组[(0.84±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鼻肌[(2.79±0.34)ms]、眼轮匝[(3.04±0.39)ms]、口轮匝肌潜伏期[(2.89±0.36)ms]低于对照组[(3.05±0.38)ms、(3.52±0.42)ms、(3.18±0.3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可提高PFNP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肌电图指标,加快面神经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神经麻痹 低频脉冲电刺激 神经营养因子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周绍华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小容 司维 +1 位作者 洪霞 于娟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4期86-88,共3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神经内科常见病,西医治疗病程久者疗效欠佳,介绍周绍华教授以中医药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周教授分期治疗本病思想进行总结。
关键词 周围面神经麻痹 中医药分期治疗 周绍华
下载PDF
杨文明教授诊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经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园园 杨文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6期1013-1016,共4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杨文明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治颇有心得,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为风、痰、毒、瘀、虚,临床上应分3期进行辨治。在具体诊治方面,杨文明教授强调...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杨文明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治颇有心得,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为风、痰、毒、瘀、虚,临床上应分3期进行辨治。在具体诊治方面,杨文明教授强调首先必须明确疾病的诊断,确定神经受累的病位。在此基础上,急性期选择中西并用治疗方案,宜采用大剂量解毒清热中药以截病势,防病入里;主张早期运用针灸疗法;强调瘀血贯穿本病的始终,在病情的不同阶段均可选用活血化瘀药,并喜用虫类药物以增通络之功;同时重视临床调护,以助病情向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面神经麻痹 杨文明 诊治 经验
下载PDF
贾跃进老中医运用乾坤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芦玥 贾跃进 陈燕清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9期3-4,共2页
乾坤针法突出阴阳平衡的辨证思想,以简驭繁,将"乾属阳,坤属阴,乾坤相对,相辅相成"贯穿于辨证取穴、进针、行针等整个治疗过程。取穴时,以乾坤双穴为一单位,而且要阴阳、左右、上下配伍。贾跃进老中医运用乾坤针法治疗周围性... 乾坤针法突出阴阳平衡的辨证思想,以简驭繁,将"乾属阳,坤属阴,乾坤相对,相辅相成"贯穿于辨证取穴、进针、行针等整个治疗过程。取穴时,以乾坤双穴为一单位,而且要阴阳、左右、上下配伍。贾跃进老中医运用乾坤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坤针法 周围面神经麻痹
下载PDF
梅花针刺疗法结合面肌功能训练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社会功能的研究
13
作者 虞斌 廖源 +2 位作者 吴倩 潘晓雯 刘佳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2期2441-2445,共5页
目的探讨梅花针刺疗法结合面肌功能训练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清远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儿科门急诊部收治的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梅花针刺疗法结合面肌功能训练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清远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儿科门急诊部收治的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梅花针刺疗法结合面肌功能训练,每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Portman评分、面部对称性评分、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EORTCQLQ-C30V 3.0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两侧6种面部运动改良Portma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态下及随肌运动下面部对称性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H-B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EORTCQLQ-C30V 3.0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刺联合面肌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增强面肌运动功能,改善面部对称性,有助于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针刺 面肌功能训练 周围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功能 社会功能
下载PDF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4
作者 陈惠婷 陈国莲 陈荣钊 《新疆中医药》 2023年第4期32-34,共3页
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FP)患者接受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9月~2020年9月接诊且行针刺治疗的30例PFP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接诊且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的30例PFP患者作为观察... 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FP)患者接受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9月~2020年9月接诊且行针刺治疗的30例PFP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接诊且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的30例PFP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组间中医证候评分、面神经功能评分、口角偏斜评分、眼裂闭合评分、幸福感评分(MUNSH)、生活质量评分(QOL-BREF)、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展开分析。结果 (1)组间中医证候评分、面神经功能评分、口角偏斜评分、眼裂闭合评分、MUNSH评分、QOL-BREF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面神经功能评分、口角偏斜评分、眼裂闭合评分、MUNSH评分、QOL-BREF评分在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2例无效(6.67%),对照组10例无效(33.33%),P<0.05;(3)两组均无滞针、血肿、晕针、弯针、恶心等不良反应。结论 对PFP患者行针刺+中药治疗,可以增强疗效,尽快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药 周围面神经麻痹 临床疗效 安全
下载PDF
面瘫Ⅰ号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15
作者 李珍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9期3774-3777,共4页
目的 本研究主要观察面瘫I号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外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药加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面瘫I号加... 目的 本研究主要观察面瘫I号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外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药加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面瘫I号加减治疗,2组均7 d/疗程,共4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瘫I号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外袭证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周围面神经麻痹 风寒外袭证 面瘫I号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观察
16
作者 李海鹏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8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究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贵州省贞丰县民族中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究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贵州省贞丰县民族中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躯体功能状态评分、幸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状态评分、幸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状态评分、幸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躯体功能状态评分、幸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针刺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躯体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幸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周围面神经麻痹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雷火灸配合特殊刺透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的影响
17
作者 黄紫龙 黎洪健 张世杰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5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配合特殊刺透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4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刺透组与联合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探讨雷火灸配合特殊刺透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4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刺透组与联合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刺透组予以特殊刺透疗法,联合组予以雷火灸联合特殊刺透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口眼歪斜、额纹消失、颜面麻木)、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生活质量[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E)]。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高于刺透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刺透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H-B评分、FaC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刺透组(P均<0.05)。结论:雷火灸配合特殊刺透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特殊刺透疗法 周围面神经麻痹 House-Brackmann分级
下载PDF
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刘玉英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医院收治的处于发展期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医院收治的处于发展期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加上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加上经筋排刺法治疗,对其临床疗效、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及波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均显著缩短,波幅均明显增长,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展期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经筋排刺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神经麻痹 发展期 经筋排刺法 中药治疗
下载PDF
覃耀真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秋丽 覃耀真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3期87-88,共2页
覃耀真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作者跟随覃主任诊治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将覃主任巧用针灸、"风蛋法"结合中药分期辨证论治的临床... 覃耀真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作者跟随覃主任诊治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将覃主任巧用针灸、"风蛋法"结合中药分期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神经麻痹 小儿 中医治疗 覃耀真
下载PDF
文洪运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经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聂培瑞 文洪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3期11-12,共2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是以口眼歪斜、多以一侧面肌功能障碍为特点的周围神经病变,此病发病率高,各个年龄段的人均可罹患此病,但以青壮年为主发人群。面瘫从证型上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及风痰型,发病机理为风寒、风热、风痰...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是以口眼歪斜、多以一侧面肌功能障碍为特点的周围神经病变,此病发病率高,各个年龄段的人均可罹患此病,但以青壮年为主发人群。面瘫从证型上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及风痰型,发病机理为风寒、风热、风痰之邪侵袭面部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笔者师从文洪老师两年来,目睹老师采用针灸为主治疗此病,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洪 周围面神经麻痹 针灸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