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份专业期刊伴随养蜂人生
1
作者 颜志立 《中国蜂业》 2012年第07X期40-41,共2页
在那十几年里,我深得《中国蜂业》杂志编辑部黄文诚、李继庸、陈谋、孔凡昌、王彦姿等各位老师的指导帮助,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最初的困难阶段,这是我终身铭记的。1978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从一所中学调入当时湖北最著名的国营农场... 在那十几年里,我深得《中国蜂业》杂志编辑部黄文诚、李继庸、陈谋、孔凡昌、王彦姿等各位老师的指导帮助,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最初的困难阶段,这是我终身铭记的。1978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从一所中学调入当时湖北最著名的国营农场养蜂场。在此之前我对蜜蜂十分陌生,连蜂蜜也很少吃,只是在初中上学时曾读过杨溯的散文《荔枝蜜》。到蜂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急找养蜂书刊。十分遗憾,在那个知识匮乏年代,我只得到一本刚邮发不久的当年第一期《中国蜂业》,是双月刊。但无论怎样努力,都找不到前一年的期刊,因为蜂场仅为每个养蜂组各订一本,场部余数不多;每个组都舍不得将以前的《中国蜂业》"割爱"于我,连借阅都困难,我只能紧盯住以后新到的刊期。随后不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蜂业 黄文诚 陈谋 一本 中国养蜂 周崧 编辑老师 知识匮乏 告诉我 范正友
下载PDF
我与蜜蜂(二)--开启养蜂之路
2
作者 王凤贺 《蜜蜂杂志》 2022年第8期I0017-I0021,共5页
1980年7月,我如愿以偿地进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报道后,被分配在养蜂研究室工作。起初由于对养蜂工作了解不够深入,只知道在全国著名养蜂专家周崧教授团队带领下,率先分配到了蜂病课题组开展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中我积极思考... 1980年7月,我如愿以偿地进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报道后,被分配在养蜂研究室工作。起初由于对养蜂工作了解不够深入,只知道在全国著名养蜂专家周崧教授团队带领下,率先分配到了蜂病课题组开展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中我积极思考努力工作,随着养蜂知识的不断积累,我在研究工作过程中发现,制约蜜蜂病虫害药剂筛选的最大障碍是大小蜂螨个体实验材料缺乏,不能常年供应,严重影响了研发新药的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筛选 病虫害防治技术 蜂病 周崧 蜜蜂 材料缺乏 养蜂
下载PDF
蜂群间歇繁殖法
3
作者 费起充 《蜜蜂杂志》 2015年第7期15-17,共3页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列宁有篇名著《退一步,进二步》。杨多福《数控养蜂法》中有间歇采蜜法。我想该有个间歇繁殖法。1"间歇繁殖法"的依据自然状态下,蜂群为了适应外界不利环境,会自动停止繁殖,如越冬、度夏。一方面为了顺利度过严寒...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列宁有篇名著《退一步,进二步》。杨多福《数控养蜂法》中有间歇采蜜法。我想该有个间歇繁殖法。1"间歇繁殖法"的依据自然状态下,蜂群为了适应外界不利环境,会自动停止繁殖,如越冬、度夏。一方面为了顺利度过严寒、酷暑。另一方面为了养精蓄锐,更好地迎接下一个繁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法 文武之道 繁殖周期 流蜜期 西蜂 蜂群繁殖 治螨 采集蜂 周崧 群势
下载PDF
养蜂政策制定参与人和养蜂技术推广的实践者——纪念我国知名养蜂家马德风先生百年诞辰
4
作者 颜志立 《蜜蜂杂志》 2014年第12期13-15,共3页
转眼间,马德风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马老以93岁高龄离世,称得上是民间所说的"人瑞"。他曾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农业部主管全国的养蜂生产,参与了当时的一系列重大养蜂活动,为全国养蜂事... 转眼间,马德风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马老以93岁高龄离世,称得上是民间所说的"人瑞"。他曾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农业部主管全国的养蜂生产,参与了当时的一系列重大养蜂活动,为全国养蜂事业发展所做的辛勤努力,功不可没。回想在我进入养蜂行业的前20年,马老对我个人的支持帮助,总像发生在昨天或不久前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蜂技术 百年诞辰 养蜂生产 养蜂员 黄文诚 专家座谈会 强群 周崧 对我说 畜牧处
下载PDF
重彩绘新校 赤诚谱华章——中山市海外侨胞热心家乡办学
5
作者 欧阳景照 《教育导刊(上半月)》 1994年第6期29-30,共2页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面积1682.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0万;1984年撤县设市(县级市),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中山市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侨乡.60多万华侨...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面积1682.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0万;1984年撤县设市(县级市),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中山市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侨乡.60多万华侨、港澳同胞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东南亚各国及香港、澳门等70个国家和地区.中山市华侨、港澳同胞历来有热爱家乡、兴学育才的好传统.建国前,当时的中山县由侨胞集资兴建的学校就有16所,其中周崧学校、竹秀园学校在省内很有名气.新中国成立之后,1954年旅美归侨陈茂垣先生首倡创办了中山华侨中学,继而又先后办起了沙冲华侨中学、石歧华侨幼儿园等;1964年,旅居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华侨梁纯义先生还捐建了麻纯义小学.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南粤大地,中山这颗珠江三角洲的明珠大放异彩,社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1993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230.3亿元,比1992年增长42.3%.经济建设需要现代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基础在教育.为造福桑梓,作育英才,中山市广大华侨、港澳同胞掀起了捐资办学的新热潮.自1979年香港同胞郑华坚先生率先捐建三乡光后小学至今,华侨、港澳同胞为教育捐资共达1.29多亿元.其中捐资建校1.13亿元,新建、扩建的学校141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中学 革命先行者 现有人口 香港同胞 兴学育才 广东省中南部 周崧 社会经济 造福桑梓 华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