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色金针菇周年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訾惠君 张志军 +2 位作者 周永斌 刘连强 刘锡洪 《天津农林科技》 2011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前,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栽培技术也日趋成熟。文章结合天津绿洲庄园公司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决定金针菇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为产出优质高产的白色金针菇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借鉴。
关键词 白色金针菇 周年工厂化栽培 关键技术
下载PDF
鲜菌草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质量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兴生 林占熺 +5 位作者 林冬梅 林辉 罗海凌 王泽辉 马运龙 钟思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为评价鲜菌草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木屑、棉籽壳原料为对照,利用‘绿洲1号’鲜菌草为主要原料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测定不同配方栽培组银耳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总糖、粗多糖、多糖肽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重金属含量、农... 为评价鲜菌草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木屑、棉籽壳原料为对照,利用‘绿洲1号’鲜菌草为主要原料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测定不同配方栽培组银耳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总糖、粗多糖、多糖肽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棉酚含量,分析其质量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绿洲1号’鲜菌草配方栽培组(F1)工厂化栽培的银耳,其蛋白质含量分别比木屑配方栽培组(CK1)、棉籽壳配方栽培组(CK2)高8.7%、53.2%,且差异显著;F1的总糖含量与CK1相同;F1的氨基酸总量分别比CK1、CK2高6.7%、46.1%,且差异显著;在棉籽壳栽培料中加入鲜菌草可提高银耳子实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F1的粗多糖含量分别比CK1、CK2高5.0%、6.8%;F1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且不含棉酚.综上,用‘绿洲1号’鲜菌草工厂化瓶栽可提高银耳的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菌草 银耳 工厂化周年栽培 质量和安全
下载PDF
香菇栽培技术迭代升级及工厂化与农法栽培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夏熠瑾 施礼 +2 位作者 汤志飞 周海涌 蔡为明 《食药用菌》 2022年第5期338-342,共5页
概述我国香菇栽培技术迭代升级的三种模式及其在推进产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指出当前我国香菇从农法季节性代料栽培向生产效率和产量水平更高的现代工厂化周年栽培的第四阶段迭代升级具有紧迫性、必然性。通过比较浙江省武义县香菇工厂... 概述我国香菇栽培技术迭代升级的三种模式及其在推进产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指出当前我国香菇从农法季节性代料栽培向生产效率和产量水平更高的现代工厂化周年栽培的第四阶段迭代升级具有紧迫性、必然性。通过比较浙江省武义县香菇工厂化周年栽培与季节性设施栽培模式的特点及投资效益,指明实现香菇工厂化周年栽培具有可行性。分析在浙江武义探索建立的香菇工厂化生产“1+N双百共富”模式以机械化生产、智能化调控、精准化管理、周年化栽培为特征的工厂化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以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共富模式”的创建与实践,有望成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和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栽培模式 迭代升级 工厂化周年栽培 共富新模式
下载PDF
白色金针菇工厂化袋式栽培生长周期优化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秀娟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71-74,共4页
通过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各生产阶段优化试验,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各生产阶段时间对金针菇整个栽培周期与产量的影响,提出最佳方案:当每公斤售价高于5.6元时,采用培养时间26 d、催蕾时间13 d、再生时间10 d、抑制时间6 d的方式进行生产... 通过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各生产阶段优化试验,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各生产阶段时间对金针菇整个栽培周期与产量的影响,提出最佳方案:当每公斤售价高于5.6元时,采用培养时间26 d、催蕾时间13 d、再生时间10 d、抑制时间6 d的方式进行生产;当售价低于5.6元时,采用培养时间26 d、催蕾时间9 d、再生时间10 d、抑制时间6 d的方式进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金针菇 工厂化周年栽培 袋栽 优化试验
下载PDF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病虫害控制技术要点
5
作者 李宗宝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S1期164-165,共2页
文章介绍了杏鲍菇工厂化周年栽培的病虫害无公害控制技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根据工艺要求利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
关键词 杏鲍菇 工厂化周年栽培 杂菌 病虫害 农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野菜珍品──十枝苋的种植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学坤 《蔬菜》 2001年第3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阔叶十枝苋 野生蔬菜 植物学特性 大田种植 室内周年立体工厂化栽培
下载PDF
斑玉蕈‘闽真5号’的选育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佳欢 金文松 +3 位作者 孙淑静 陈利丁 张海洋 胡开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1-323,共3页
斑玉蕈‘闽真5号’品种系以‘闽真3号’与‘白玉-01’作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获得。该品种菌盖白色,呈半球形,表面斑纹少而小。鲜菇蛋白质含量2.1%,氨基酸总量1.43%。示范栽培表明,‘闽真5号’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0... 斑玉蕈‘闽真5号’品种系以‘闽真3号’与‘白玉-01’作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获得。该品种菌盖白色,呈半球形,表面斑纹少而小。鲜菇蛋白质含量2.1%,氨基酸总量1.43%。示范栽培表明,‘闽真5号’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0–27℃,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2–17℃,袋栽菌包培养周期为110 d,出菇周期为28 d,平均单袋产量635.17 g/袋。该品种具有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商品性状好等优良性状,适用于袋栽工厂化周年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玉蕈 原生质体单核化 袋栽工厂化周年栽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