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仲形成层活动周期及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罗立新 崔克明 +1 位作者 李正理 李举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9-216,共8页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形成层3月中旬恢复活动,7月下旬形成层细胞停止分裂,同时停止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但直到8月中旬才停止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12月新形成的未成熟韧皮部和木质部细胞都继续分...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形成层3月中旬恢复活动,7月下旬形成层细胞停止分裂,同时停止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但直到8月中旬才停止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12月新形成的未成熟韧皮部和木质部细胞都继续分化、成熟。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和酶活性在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区域中变化最大。POⅠ和POⅡ组同工酶只在春季形成层恢复活动时期存在。POⅢ的酶活性在夏季减弱,而冬季达到最高水平。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和酶活性亦随形成层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负极端的ESTⅢ~Ⅴ组酯酶同工酶在生长季节消失,当形成层休眠时又重出现。ESTⅡ的酶活性最强并在各个时期均存在,它在维管组织的发育分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形成层活动周期 过氧化物 同工酶
下载PDF
白皮松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崔克明 张仲鸣 李举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9-196,共8页
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枝条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的酶谱也不同,而且每种组织中这两种酶的同工酶酶谱随形成层活动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休眠期,形成层区域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 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枝条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的酶谱也不同,而且每种组织中这两种酶的同工酶酶谱随形成层活动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休眠期,形成层区域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酶带最多,这时周皮和韧皮部中酯酶同工酶酶谱在正极端出现一些酶带,这可能与抗寒有关。活动开始时形成层区域负极端出现一特异酯酶酶带,可能与形成层开始分化有关。活动期中,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中酯酶的正极端也有特异性表达的酶带,这些酶带与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分化密切相关。一些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在形成层恢复活动时消失,到休眠期又出现,这可能与IAA(3-吲哚乙酸)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松 形成层活动周期 酯酶 同工酶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构树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克明 魏令波 +2 位作者 李绍文 李正理 李举怀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10期800-806,共7页
同工酶分析表明:在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形成层活动周期中, 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中过氧化物酶酶带变化最大,参与IAA 浓度调节的酶带在晚材形成前出现,当其它生长停止、韧... 同工酶分析表明:在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形成层活动周期中, 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中过氧化物酶酶带变化最大,参与IAA 浓度调节的酶带在晚材形成前出现,当其它生长停止、韧皮部仍在分化时又消失,完全休眠后, 所有酶带又都出现。在周皮、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中,酯酶同工酶酶带变化明显与形成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形成层活动周期 过氧化物酶 同功酶
下载PDF
核桃枝条形成层活动周期及其淀粉贮量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杰 李保国 +3 位作者 齐国辉 郭素萍 张雪梅 胡志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了确定核桃的适宜嫁接时期、提高嫁接成活率,以核桃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番红-苏木精I、2-KI染色方法,对形成层活动周期及淀粉贮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月中旬—4月中旬,形成层带细胞层数由2-3层增加到4-5层,经I2-KI染色的... 为了确定核桃的适宜嫁接时期、提高嫁接成活率,以核桃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番红-苏木精I、2-KI染色方法,对形成层活动周期及淀粉贮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月中旬—4月中旬,形成层带细胞层数由2-3层增加到4-5层,经I2-KI染色的薄壁组织细胞颜色逐渐变浅,枝条中淀粉逐渐减少,形成层进入活动期;5月中旬—6月中旬,细胞层数由6-7层逐渐增加到11-12层,薄壁组织细胞未见蓝色出现,枝条中淀粉全部消失,形成层进入活动旺盛期;7月—9月中旬,细胞层数由9-10层逐渐减少到5-6层,薄壁组织细胞颜色逐渐变深,淀粉开始逐渐增多,形成层活动减弱;9月中旬—9月底,细胞层数由5-6层逐渐增加到8-9层,薄壁组织细胞颜色逐渐变浅,淀粉逐渐减少,形成层活动加强;9月底—11月中旬,细胞层数由8-9层逐渐减少到2-3层,枝条中薄壁组织细胞颜色逐渐变深,淀粉开始逐渐增多,形成层活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形成层活动周期 形成层带细胞层数 淀粉贮量
下载PDF
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的顺周期性与地方政府逆周期监管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放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117,共8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带来的顺周期性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该文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顺周期性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的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探索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顺周期性的传导路径... 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带来的顺周期性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该文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顺周期性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的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探索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顺周期性的传导路径与传导方式,剖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顺周期性在监管上存在的困境,提出了地方政府逆周期监管的战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 周期性的形成机理 传导路径与困境 地方政府逆周期监管
下载PDF
试论我国的财政周期——周期的特征、成因及启示
6
作者 朱江涛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8年第6期9-13,共5页
一、我国的财政周期及其特征所谓财政周期就是指财政收支结余的波动周期,即财政赤字和盈余的循环时期。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的交替出现,并不是完全由人们的主观意志所决定,而是有其内在的经济原因。对于财政收支运动所具有的盈余和赤字... 一、我国的财政周期及其特征所谓财政周期就是指财政收支结余的波动周期,即财政赤字和盈余的循环时期。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的交替出现,并不是完全由人们的主观意志所决定,而是有其内在的经济原因。对于财政收支运动所具有的盈余和赤字交替的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归因于体制或人们的冲动行为等外部因素。从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收支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收支大体经历了六个周期(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收支 财政投资支出 周期形成 财政收入 国民收入 财政支出 财政赤字 经济波动 收入变动 盈余
下载PDF
83月周期揭示3478大顶
7
作者 荣跃 《股市动态分析》 2010年第3期44-45,共2页
2009年8月3478会不会成为1664以来之大顶?答案已基本确认,会。道理很简单,神秘的83月周期(亦称7年周期)使然。一。
关键词 大底 周期时间 历史上 周期形成 神秘 周期 出现在 确认 拐点 突破
下载PDF
运行模式改变 趋势行将转换——中国股市周期猜想(二)
8
作者 金学伟 《股市动态分析》 2004年第50期22-22,共1页
上周我们对中国股市过去15年的周期作了一些猜想。之所以称之为猜想,是因为中国股市迄今尚未有过一轮完整的大级别循环,因此,真正的循环级周期究竟是什么状况.还无法从实际走势中得到验证.其间的中波谷周期究竟应怎样组合,才最符合实际... 上周我们对中国股市过去15年的周期作了一些猜想。之所以称之为猜想,是因为中国股市迄今尚未有过一轮完整的大级别循环,因此,真正的循环级周期究竟是什么状况.还无法从实际走势中得到验证.其间的中波谷周期究竟应怎样组合,才最符合实际状况.也无从得知,一切都还是建立在猜想阶段。根据这一猜想,我们对中国股市的周期作了如下划分: 周期1:1989年11月-1994年8月,时间长度57月; 周期2:1994年8月-1999年5月;时间长度57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股市 股市周期 运行模式 周期形成 猜想 牛市 市场波动 时间长度 周期 循环
下载PDF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经济周期初探
9
作者 吕宾 孟欣 +1 位作者 陈勇 阿布力克木 《新疆财经》 1997年第2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形成原因 经济周期预测
全文增补中
中国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殷克东 刘雯静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第5期94-99,共6页
文章借鉴陆域经济评价、景气循环监测指标的经验,针对中国海洋经济监测问题,对海洋经济周期波动中的扰动因素进行了细致梳理与分析,研究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周期、现状、特点和形成机理,界定了海洋经济的监测对象及其指标分类体系,构建了... 文章借鉴陆域经济评价、景气循环监测指标的经验,针对中国海洋经济监测问题,对海洋经济周期波动中的扰动因素进行了细致梳理与分析,研究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周期、现状、特点和形成机理,界定了海洋经济的监测对象及其指标分类体系,构建了中国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框架,为进一步设计分类海洋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体系的奠定了基础,对于推进海洋经济监测预警由定性研究向定量化研究转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周期形成机理 监测指标体系
下载PDF
HLS时序系统的研制及其在线运行
11
作者 李川 曲广治 +2 位作者 高云峰 刘功发 王贵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2,共6页
研制了用于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NSRL)合肥光源(HLS)二期工程中的时序系统.系统共输出18路时序脉冲列,提供电子枪、微波源、冲击磁铁、切割磁铁、能谱靶、开关磁铁及调制器1~6各一路触发脉冲,另有6路备份时序脉冲输出.各路脉冲... 研制了用于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NSRL)合肥光源(HLS)二期工程中的时序系统.系统共输出18路时序脉冲列,提供电子枪、微波源、冲击磁铁、切割磁铁、能谱靶、开关磁铁及调制器1~6各一路触发脉冲,另有6路备份时序脉冲输出.各路脉冲周期、延时及脉宽均可步进调节,最小步长为0.1μs,系统定时精度好于10ns.该系统在线稳定运行时间已超过两年,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脉冲 前沿抖动时间 计数分频器 周期形成 延时器
下载PDF
格尔德霉素基因工程高产菌株的构建和培养 被引量:5
12
作者 赫卫清 周红霞 +2 位作者 王红远 高群杰 王以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0,共6页
在格尔德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17997(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17997)中存在两种3-氨基-5-羟基苯甲酸(3-amino-5-hydroxybenzoic acid,AHBA)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根据同源性可分为苯醌类和萘醌类。已证明其中苯醌类的AHBA生物合成基因... 在格尔德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17997(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17997)中存在两种3-氨基-5-羟基苯甲酸(3-amino-5-hydroxybenzoic acid,AHBA)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根据同源性可分为苯醌类和萘醌类。已证明其中苯醌类的AHBA生物合成基因簇负责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dm)起始单位的合成,而萘醌类的AHBA基因簇可能参与未知安莎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为提高吸水链霉菌17997菌种的Gdm发酵产量,并研究高产菌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孢子的生长周期。采用基因阻断技术,将吸水链霉菌17997中的萘醌类AHBA生物合成基因簇(shnSOP)进行破坏,以获得ΔSOP菌株,从而减少对合成所需共同底物AHBA的争夺。HPLC分析结果表明ΔSOP菌株Gdm的发酵产量比原株提高185%。同时,通过孢子计数发现该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孢子生长经历2个周期,第2代孢子菌种的Gdm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链霉菌17997 格尔德霉素 基因阻断 孢子形成周期
下载PDF
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的二次优化R-CAB算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清华 刘建霞 +2 位作者 李梁 李化 王华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478,共4页
为了解决R-CAB算法的方向图零陷不深或无法对准干扰信号方向的问题,在非线性约束条件下,通过二次优化鲁棒周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的权向量,调整了方向图零陷的位置和深度,改善了输出SINR。优化算法的输出SINR对导引向量随机误差具有... 为了解决R-CAB算法的方向图零陷不深或无法对准干扰信号方向的问题,在非线性约束条件下,通过二次优化鲁棒周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的权向量,调整了方向图零陷的位置和深度,改善了输出SINR。优化算法的输出SINR对导引向量随机误差具有稳健性,对期望信号的功率变化表现出不敏感特性,具有很好的的理论价值以及应用前景。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试验都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周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非线性约束 阵列天线
下载PDF
高效制备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月琴 郭娟宁 +2 位作者 孙晓明 侯一平 顾准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提高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转化效率,缩短其产生周期,并避免引入异源基因。方法利用GP2-293反转录病毒包装系统对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s)进行转化,引入小分子物质,并对类胚胎干细胞(ESC)克隆进行独立培养,检测标记蛋白,定向诱... 目的提高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转化效率,缩短其产生周期,并避免引入异源基因。方法利用GP2-293反转录病毒包装系统对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s)进行转化,引入小分子物质,并对类胚胎干细胞(ESC)克隆进行独立培养,检测标记蛋白,定向诱导分化能力和核型分析。结果 HFFs经转化后,20 d出现形态与ESC克隆相似的hiPSC,比经典法缩短了10 d,效率提高约12倍。它们与ESC同样表达标记蛋白;体外成功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核型分析表明该hiPSC染色体核型正常。结论建立稳定的转化效率高、周期短的hiPSC生成体系,并成功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为心血管疾病的模型构建和临床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转化效率 形成周期 心肌细胞 分化
下载PDF
Recurrent thrombotic occlusion of a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shunt due to 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 被引量:7
15
作者 Elmar Siewert Jan Salzmann +2 位作者 Edmund Purucker Karl Schürmann Siegfried Mater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2期5064-5067,共4页
The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shunt (TIPS) has successfully been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variceal bleeding and ascites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Major drawbacks are the ind... The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shunt (TIPS) has successfully been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variceal bleeding and ascites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Major drawbacks are the induction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shunt dysfunction. We present a 59-year-old woman with 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 who received a TIPS because of recurrent bleeding from esophageal varices. Stent occlusion occurred 4 mo after placement of the TIPS. Laboratory testing revealed resistance to activated protein C (APC).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low-dose enoxaparin and clopidogrel could not prevent her recurrent stent occlusion. Finally, therapy with high-dose enoxaparin was sufficient to prevent further shunt complications up to now (follow-up period of 1 year). In conclusion, early occlusion of a TIPS warrants testing for thrombophilia. If risk factors are confirmed,anticoagulation should be intensified. There are currently no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the best available anticoagulant therapy and surveillance protocol for patients with T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shunt Resistance to activated protein C Factor V-Leiden THROMBOPHILIA THROMBOSIS
下载PDF
大运路实施绿化产业化是以路认省的重大实践
16
作者 冯尔钢 《山西交通科技》 2002年第5期8-10,共3页
论述了大运高速公路实施绿化产业化的重要意义和它的可行性,分析了产业化的形成周期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绿化 产业化 形成周期 经济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环境效益
下载PDF
Progress in the study on the 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allstone
17
作者 孙颖 杨展澜 +4 位作者 申国荣 周勇 周孝思 吴瑾光 徐光宪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1年第5期449-456,共8页
Our serial studies from {dy1970}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allstones were reviewed. The chemical component investigation of brown-pigment gallstone demonstrated that... Our serial studies from {dy1970}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allstones were reviewed. The chemical component investigation of brown-pigment gallstone demonstrated that it consists of macromolecules such as proteins, glycoproteins, polysaccharides, bilirubin polymers and pigment polymers, and biomolecules such as cholesterol, bile salts, calcium salts of carbonate, phosphate, fatty acids and bilirubinate as well as various metal ions. The binding of metal ions with bile salts and bilirubin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gallstone formation, i.e., calcium bilirubinate complex is the major constitute of brown-pigment gallstones, and copper bilirubinate complex is critical in the black color appearance of black-pigment gallstone. The cross section of many gallstones exhibits a concentric ring structure composed of various small particles with a fractal character. This is nonlinear phenomenon in gallstone formation. Atypical model system of metal ions-deoxycholate (or cholate)-gel was chosen to mimic an in vitro pattern formation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 nonlinear scientific concep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understanding gallstone formation. Minor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or the microenvironment may lead to very different precipitate patterns with a variety of shapes, colors, appearances, and structures. A new model was suggested that periodical templets of periodical and fractal patterns were formed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n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grew gradually on it. Furtherm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valent metal ions and bile saltsin vitro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n-stoichiometric M(DC)2-NaDC mixed complexes with mixed micelles structure can be formed i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LSTON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periodic precipitation fractal pattern bile sal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