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击火高发的呼中地区瞭望塔配置的可视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明玉 李伟克 +4 位作者 舒立福 司莉青 赵凤君 李威 李笑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1,共13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我国森林雷击火高发区——呼中地区的瞭望塔监测体系,为完善当地瞭望塔布局建设,切实提升当地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地理信息数据,利用ArcGIS、Origin等软件,对呼中地区现有的36座瞭望塔的可视性进... 【目的】分析和评价我国森林雷击火高发区——呼中地区的瞭望塔监测体系,为完善当地瞭望塔布局建设,切实提升当地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地理信息数据,利用ArcGIS、Origin等软件,对呼中地区现有的36座瞭望塔的可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区1990―2020年历史森林火灾数据评价瞭望塔的火灾监测能力。【结果】研究区96%以上的森林火灾是雷击火,多发生在夏季的中午至傍晚时段,其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呼源林场中东部、呼中林场的西部、中部和北部以及碧水林场和呼中林场交界处等区域是雷击火高发区。雷击火多分布在海拔700~1100 m之间的山体缓坡、东南坡和南坡坡向上;呼中地区瞭望塔系统整体可视性良好,各林场间的瞭望塔系统可视性基本相当,但单个瞭望塔之间可视性差异较大,其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各瞭望塔的可视性水平较高,也最为平均;叠加分析显示,72.73%的森林火灾落在瞭望塔可见区域内,而落在监测盲区内的火灾主要分布在呼中林场的西南部和碧水林场的东南部,落在瞭望塔可见和不可见区域的火灾坡向差异明显,前者多分布于东南坡和南坡,而后者多分布在北坡、东北坡、东坡。【结论】呼中地区瞭望塔系统整体可视性水平较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单体瞭望塔之间可视性能力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监测盲区,特别是对阴坡、半阴坡林地的火灾监测能力较薄弱,需重点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火 森林防火 瞭望塔 可视性 呼中地区
下载PDF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君 刘永志 +1 位作者 魏丹 杨立宾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6期80-85,共6页
为了解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本研究于2021-2022年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鸟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到19目48科196种鸟类;在群落组成上,雀形目占优势,共有101种(51.53%)。区系从属以古北种为主,共有... 为了解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本研究于2021-2022年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鸟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到19目48科196种鸟类;在群落组成上,雀形目占优势,共有101种(51.53%)。区系从属以古北种为主,共有134种(68.37%),其次是广布种和东洋种。在留居类型方面,夏候鸟最多,共98种(50.00%),其次为旅鸟、留鸟、冬候鸟和迷鸟。从栖息生境来看,鸟类在森林和灌丛生境最多,共有130种(66.33%),此外在草甸、沼泽、水域均有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1种,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29种,并且记录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名录中极危、濒危、易危和近危的鸟类分别有2、2、5和2种。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完善措施,以促进鸟类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30年间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会锋 张秋良 +2 位作者 王立中 李海臣 韦昌雷 《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依据呼中林业局1987~2017年4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森林资源面积、蓄积以及森林资源质量等方面对呼中林业局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间呼中林业局林地面积一直呈增长趋势,共增加了2.16... 依据呼中林业局1987~2017年4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森林资源面积、蓄积以及森林资源质量等方面对呼中林业局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间呼中林业局林地面积一直呈增长趋势,共增加了2.16万hm2,增幅2.81%;活立木蓄积呈先减少后增加动态,共增加了71.15万m3,增幅1.08%。森林覆盖率95.41%,增加了6.11%。森林质量较低,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86.67 m^(3)/hm^(2),降低了1.56m^(3)/hm^(2),降幅1.77%;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89.93m^(3)/hm^(2),减少了5.05m^(3)/hm^(2),降幅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中林业局 森林资源 单位面积蓄积量 森林覆盖率
下载PDF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君 陈金锋 +1 位作者 曹嘉铄 李伟蝶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4期48-54,共7页
【目的】区域物种多样性监测与分析是指定保护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了解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空间分布情况,为大兴安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策略的有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区域物种多样性监测与分析是指定保护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了解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空间分布情况,为大兴安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策略的有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连续三年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采用相对多度指数进行鸟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共记录到兽类3目7科9种,鸟类3目3科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貂熊、紫貂、原麝、驼鹿和黑嘴松鸡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熊、猞猁和乌林鸮等3种。有效独立照片数、位点占有率和相对多度指数(RAI)排名前三位的野生动物为狍、驼鹿和猞猁。【结论】未来呼中自然保护区需科学规划野生动物监测布局,逐步完善野生动物监测网络和体系,搭建广泛的科研合作平台,以期获得更全面的生物多样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监测 红外相机 相对多度指数 物种保护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机制与火环境研究
5
作者 张念慈 刘迪 刘广菊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10期94-9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的发生和火环境特征,以提高森林防火的效果。通过对该地区的火灾历史和气象数据的分析,结合现场试验,系统研究了雷击火的发生机制和火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与地...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的发生和火环境特征,以提高森林防火的效果。通过对该地区的火灾历史和气象数据的分析,结合现场试验,系统研究了雷击火的发生机制和火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与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和植被类型密切相关,对这些因素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防火策略。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防火措施,以保障该地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呼中林区 雷击火环境 森林防火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 被引量:68
6
作者 舒立福 王明玉 +2 位作者 田晓瑞 李忠琦 肖永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4-99,共6页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 ,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 ,可燃物失水严重 ,森林中积累...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 ,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 ,可燃物失水严重 ,森林中积累丰富的可燃物 ,雷暴发生后干燥的植被容易引火燃烧 ,起火之后 ,遇上盛行的大风将使火灾迅速蔓延。雷暴 ,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 ,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 ,相对湿度降低 ,可燃物干燥的情况 ,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 ,雷击火常常也多。大兴安岭纬度越高 ,雷击火越多 ,5 1°N以北海拔 80 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 -偃松林、樟子松 -偃松林林区为该林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 ,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 ,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 1 5 0km。雷击火多发生在 6— 8月 ,雷击火的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的 1 4时到 1 7时。雷电作为一个随机干扰因子引发森林火灾 ,使得雷击火的预防与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兴安岭 呼中林区 雷击火 发生 火环境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地表死可燃物载荷量空间格局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志华 常禹 +4 位作者 陈宏伟 周锐 荆国志 张红新 张长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7-493,共7页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依据时滞分类标准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地表死可燃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地表死可燃物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占总地表死可燃物载荷量的55.54%,平均载荷量为762.35g·m-2,其载荷量的决定因素是林分因子...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依据时滞分类标准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地表死可燃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地表死可燃物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占总地表死可燃物载荷量的55.54%,平均载荷量为762.35g·m-2,其载荷量的决定因素是林分因子和立地年龄;二、三级地表死可燃物的平均载荷量之和为610.26g·m-2,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其载荷量的决定因素为干扰历史.地表死可燃物类型和数量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空间异质性是造成插值精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但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并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地表死可燃物载荷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可间接为林业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死可燃物 可燃物载荷量 空间格局 地统计 呼中林区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及其环境梯度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文娟 常禹 +4 位作者 刘志华 陈宏伟 荆国志 张红新 张长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9-215,共7页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与林火行为密切相关,理解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于林火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内的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依据1h、10h和100h分类标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与林火行为密切相关,理解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于林火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内的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依据1h、10h和100h分类标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杨桦林和钻天柳林等2种阔叶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最高,而其他植被类型比阔叶林内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低,且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兴安落叶松不同林型内的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进行比较,发现越桔兴安落叶松林内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最高,其他林型比越桔兴安落叶松林低,且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利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对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的环境梯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1排序轴反映了坡位与海拔梯度,即热量因素,沿着第1轴从左到右海拔和坡位逐渐降低;第2轴反映了坡向和林分密度梯度,即水分因素。总体来说,坡位与海拔是影响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二者综合作用表达了该地区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的空间生态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 可燃物含水量 DCCA排序 生态梯度 呼中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林火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志伟 常禹 +1 位作者 贺红士 胡远满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9-193,共5页
根据大兴安岭呼中林区1969—2005年的林火统计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揭示了呼中林区林火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9—2005年间呼中林区林火发生年际间波动较大,1998年以来林火发生次数呈明显的上升趋... 根据大兴安岭呼中林区1969—2005年的林火统计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揭示了呼中林区林火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9—2005年间呼中林区林火发生年际间波动较大,1998年以来林火发生次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呼中林区林火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特别是5月和6月的林火发生最为严重;1 d内林火发生大概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以15:00左右最为严重。从林火发生的空间分布来看,林火主要发生在呼中林区的东北方向,以碧水和提扬山林场为最多;林火发生次数随距离道路和河流变远而呈减少趋势;林火主要发生在海拔600~900 m之间,坡度主要为0°~10°,且阳坡过火面积明显大于阴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时空分布 呼中林区
下载PDF
基于GIS、RS和RUSLE的林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以大兴安岭呼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35
10
作者 刘淼 胡远满 徐崇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U SL E是美国农业部 (U SDA)土壤保持局建立的以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的经验性方程 ,主要应用于农业区域的土壤侵蚀的监测 ,现已被广泛应用。 RUSL E是 U SL E的改进方程 ,尽管它们的表达式相同 ,但 RUSL E从技术性和确定因子的两方面进... U SL E是美国农业部 (U SDA)土壤保持局建立的以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的经验性方程 ,主要应用于农业区域的土壤侵蚀的监测 ,现已被广泛应用。 RUSL E是 U SL E的改进方程 ,尽管它们的表达式相同 ,但 RUSL E从技术性和确定因子的两方面进行了改进 ,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高的精度。以地理信息系统 (GIS)、遥感 (RS)和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RU SL E)为核心 ,根据呼中地区 1990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统计资料和实地考察得到地貌、植被、降雨量 ,林业采伐 ,火烧迹地等资料 ,确定方程中各因子 ,并介绍林区各因子确定的方法 ,对大兴安岭呼中地区土壤流失量进行了定量化分析 ,评价该区森林采伐和火烧对土壤流失的影响 ,进行水土流失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呼中地区总水土流失量为 4 2 75 37.5 t/ a,大部分地区小于 3.5 t/ (hm2 · a) ,低于水利部 1984年颁布的允许流失量标准 (2~ 10 t/ hm2 · a) ,总体水土保持良好。但是研究区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十分集中 ,主要分布在坡度较陡处和火烧、采伐迹地。在无人类和火烧干扰的情况下坡度对水土流失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流失 GIS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呼中地区
下载PDF
应用证据权重法估测林火发生的可能性——以呼中林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常禹 冷文芳 +1 位作者 贺红士 刘滨凡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9,共7页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区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影响林火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应用证据权重法,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选取能反映地形(坡向、坡位指数)、气象(年均温、年降水量)、可燃物(1h,10h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载量、1h时滞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区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影响林火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应用证据权重法,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选取能反映地形(坡向、坡位指数)、气象(年均温、年降水量)、可燃物(1h,10h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载量、1h时滞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和人类活动(距道路的距离)等因素,分析林火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呼中林区林火的发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研究结果对该地区森林的管理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为森林火险区划、森林可燃物优先处理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加强森林可燃物的基础研究,尤其是森林可燃物载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探讨,提高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对林火的发生作出科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呼中 林火 证据权重法
下载PDF
呼中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平 王立君 +1 位作者 魏力 许铁军 《林业科技情报》 2011年第3期12-13,共2页
为了探明呼中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的资源现状,为有效、持续地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2007-2008年笔者对呼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鉴定出呼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大型真菌411种隶属7目31科,其中食用菌100多种,药用真... 为了探明呼中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的资源现状,为有效、持续地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2007-2008年笔者对呼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鉴定出呼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大型真菌411种隶属7目31科,其中食用菌100多种,药用真菌50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中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 资源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森林火灾气象保障服务中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镆涵 魏磊 +1 位作者 李晓峰 王羚翔 《黑龙江气象》 2019年第2期27-27,36,共2页
1呼中森林火灾基本情况及影响1.1火灾的成因分析1.1.1气象条件分析2010年6月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遭遇百年不遇的酷热、持续干旱。3-5月黑龙江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多,但大兴安岭地区降水偏少3-4成,特别是6月23-26日,除塔河有9 mm... 1呼中森林火灾基本情况及影响1.1火灾的成因分析1.1.1气象条件分析2010年6月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遭遇百年不遇的酷热、持续干旱。3-5月黑龙江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多,但大兴安岭地区降水偏少3-4成,特别是6月23-26日,除塔河有9 mm降水,其它各站降水不足1 mm或根本无降水;又连续出现历史罕见高温天气,辖区内7个气象站点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尤其是24-27日气温高达37 ℃以上,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40.5 ℃,上述气象条件导致森林可燃物干燥,干雷暴次数较多。据统计,6月份大兴安岭地区共出现23个雷暴日,其中地闪次数达24420次。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具备了发生大火的气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气象保障服务 森林火灾 呼中 气象条件分析 降水偏多 最高气温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春芳 唐立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2年第2期58-59,共2页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保护区 ,区内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对保护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原则、开发项目、旅游管理、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呼中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下载PDF
呼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耀辉 李慧凯 刘福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2年第4期7-8,44,共3页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区内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在保护区试验区内开展一定规模的生态旅游活动,既能起到向游客宣传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能为地方部...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区内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在保护区试验区内开展一定规模的生态旅游活动,既能起到向游客宣传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能为地方部门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文章对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原则、开发资源、开发项目、旅游管理、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呼中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业 发展
下载PDF
呼中林业局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洪涛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年第2期13-15,共3页
文章通过对呼中林业局二期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的对比分析,作出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 呼中林业局 森林资源 变化
下载PDF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5
17
作者 杜君 刘永志 +5 位作者 崔福星 杨立宾 李金博 曾昭文 倪红伟 朱道光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第4期64-66,共3页
湿地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其功能在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寒温带森林湿地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本区域森林湿地具有典型性、脆弱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对策。为全... 湿地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其功能在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寒温带森林湿地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本区域森林湿地具有典型性、脆弱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对策。为全面分析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保护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区域经济和资源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加强区域湿地资源保护,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流域下游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寒温带 森林湿地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呼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永志 隋心 +4 位作者 张童 朱道光 崔福星 倪红伟 杨立宾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8年第3期90-92,共3页
为了进一步摸清呼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底数和种群变化特征,采用足迹链和样带的方法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和林栖鸟类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显示,在布设的47条样带中发现两栖爬行类4目5科5种,鸟类13目31科136种,兽类6目14科33种野生动... 为了进一步摸清呼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底数和种群变化特征,采用足迹链和样带的方法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和林栖鸟类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显示,在布设的47条样带中发现两栖爬行类4目5科5种,鸟类13目31科136种,兽类6目14科33种野生动物。针对呼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中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调查 管理对策
下载PDF
黑龙江呼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永志 隋心 +4 位作者 张童 朱道光 崔福星 倪红伟 杨立宾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8年第5期66-68,共3页
根据目前黑龙江呼中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生态旅游开发理论依据,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对保护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依照生态旅游的规范进行环境质量控制、功能区划分以及旅游路线的开发。做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 根据目前黑龙江呼中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生态旅游开发理论依据,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对保护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依照生态旅游的规范进行环境质量控制、功能区划分以及旅游路线的开发。做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开展生态旅游,使游客亲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提高环保意识。简单预测生态旅游发展前景,为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中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规划
下载PDF
黑龙江省呼中地区早寒武世花岗岩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岩 任凤和 +2 位作者 周兴福 杨晓平 李仰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146,共6页
黑龙江省呼中地区早寒武世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 依据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划分为 4个侵入期次, 岩石结构表现出一期结构演化序列中由细粒向粗粒的演化趋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w(SiO2 )普遍大于 70%,w(Na2O) /w(K2O) &l... 黑龙江省呼中地区早寒武世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 依据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划分为 4个侵入期次, 岩石结构表现出一期结构演化序列中由细粒向粗粒的演化趋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w(SiO2 )普遍大于 70%,w(Na2O) /w(K2O) <1, 为钙碱性岩石, 标准矿物中均出现刚玉而未见透辉石, 属S型花岗岩; δ(Eu)一般大于 0 5, 属铕弱亏损, N(87Sr) /N(86Sr) >0 706, 应为区内古老陆壳主体经重熔作用成因。各种岩石地球化学指数均表现出研究区花岗岩与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趋于一致, 可与中国西藏及阿曼同碰撞型花岗岩相对比。碰撞型花岗岩的岩浆活动提供了该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额尔古纳地块南部大陆边缘陆缘增生的构造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碰撞型花岗岩 早寒武世 呼中地区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