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龙胜泽 秦志强 +5 位作者 胡克 黄国兰 韦彩周 郭永忠 陆爱玲 黄桂香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40例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抗感染及综合治疗,呼吸泵衰竭改善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 目的探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40例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抗感染及综合治疗,呼吸泵衰竭改善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支持脱机;对照组以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序贯组21例,对照组19例,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为(2.6±0.7)d和(16.5±6.3)d,住ICU的时间为(3.0±0.8)d和(19.3±7.5)d,VAP发生率为14.29%(3/21)和36.8%(8/1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再插管率为19.1%(4/21)和15.8%(3/19),病死率为14.3%(3/21)和26.2%(5/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COPD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患者,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时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有创通机械气时间及住ICU的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呼吸泵衰竭
下载PDF
伴呼吸泵衰竭和低钠血症的抗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范琳琳 张艳 宿英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0,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69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半个月,精神行为异常1 d”于2018-10-09入院。半个月前午睡时突发四肢抽搐、呼之不应,伴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和发绀,持续约10 min。无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等。就诊当... 1病例报告患者男,69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半个月,精神行为异常1 d”于2018-10-09入院。半个月前午睡时突发四肢抽搐、呼之不应,伴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和发绀,持续约10 min。无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等。就诊当地医院,行头颅MRI、MRA检查结果显示多发腔隙病灶、脑白质变性、右侧海马稍饱满;脑电图检查结果示散发低波幅尖波、尖慢波,右侧中央、顶部明显;血生化检查示Na+124.1 mmol/L。给予丙戊酸钠(0.5 g,2次/d)、10%氯化钠(20 mL,3次/d)治疗,仍有抽搐发作2次,形式同前。住院期间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近事不能回忆,遂于2018-10-8转诊至作者医院急诊科,第2天转至神经科。转院途中抽搐发作4次,并出现睡眠增多,呼唤可睁眼,可简单对答,伴咳痰困难、发热,体温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GABA 脑炎 呼吸泵衰竭 低钠血症
下载PDF
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为切换时机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龙胜泽 秦志强 +2 位作者 黄国兰 黄桂香 龙胜规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8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为切换时机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OPD并呼吸衰竭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好转,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组(序贯... 目的探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为切换时机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OPD并呼吸衰竭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好转,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组(序贯通气组)52例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54例。序贯通气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脱机;对照组以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9±1.5)d和(15.5±6.1)d,住ICU的时间分别为(4.9±1.8)d和(20.3±5.5)d,VAP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和35.19%(19/54),病死率分别为11.54%(6/52)和27.78%(15/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再插管率分别为19.23%(10/52)和16.67%(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COPD并呼吸衰竭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当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立即拔管改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有创通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的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泵衰竭改善窗 序贯机械通气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肌麻痹患者呼吸泵功能与血胆碱酯酶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袁鸿绯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93-493,共1页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并发症 呼吸麻痹 呼吸泵功能 血胆碱酯酶 RMP
下载PDF
呼吸泵初步研究
5
作者 张洪信 张铁柱 +1 位作者 张继忠 戴作强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0,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工业用泵———呼吸泵 ,并对他进行了初步研究。介绍了它的原理、特点、用途及设计中考虑的一些问题 ,设计了一种具有进口单向、出口单向、出口限压等功能的集成阀。该泵具有寿命长、无泄漏、成本低、效率和扬程高等优...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工业用泵———呼吸泵 ,并对他进行了初步研究。介绍了它的原理、特点、用途及设计中考虑的一些问题 ,设计了一种具有进口单向、出口单向、出口限压等功能的集成阀。该泵具有寿命长、无泄漏、成本低、效率和扬程高等优点 ,可用作计量泵、汽油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泵 设计 橡胶 污水
下载PDF
腹式深呼吸时膈肌的非呼吸泵效应
6
作者 刘元发 巩敬尧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30-33,50,共5页
腹式深呼吸在气功锻炼中具有普遍性,其动力来源主要是膈肌。膈肌是人类最主要的呼吸肌,被誉为“生命的泵”。但仅从呼吸角度却难以理解膈肌在气功锻炼中的力学特点。为此,笔者对气功锻炼中膈肌的非呼吸泵效应进行如下初步分析。
关键词 腹式深呼吸 膈肌 呼吸泵效应
下载PDF
小型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呼吸泵的特性研究
7
作者 董曼 夏再忠 +1 位作者 杜帅 王如竹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4年第1期1-5,16,共6页
针对小型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泵送技术——呼吸泵,利用系统内的高压氨气,借助于"呼吸"手段,实现小流量和高扬程的液体泵送。对呼吸泵工作腔中氨水表面非定常吸收特性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获得了相界面传质的理论... 针对小型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泵送技术——呼吸泵,利用系统内的高压氨气,借助于"呼吸"手段,实现小流量和高扬程的液体泵送。对呼吸泵工作腔中氨水表面非定常吸收特性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获得了相界面传质的理论表达式;理论分析了影响呼吸泵效率的各种因素,给出了一定运行工况时的设计原则,即呼吸泵的结构尺寸、控制参数和运行工况之间的匹配关系: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工作腔余隙容积越小越好,无量纲数√Dτ2/L2越小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吸收 小型系统 呼吸泵 传热传质 理论分析
下载PDF
压力支持通气配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急性呼吸泵衰竭 被引量:3
8
作者 苏月南 张奕威 +1 位作者 姜悦 林志滔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8期716-71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泵衰竭的机械通气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压力支持通气(PSV)配合同步间竭指令通气(SIMV)治疗急性呼吸泵衰竭65例临床资料。结果撤机成功率95.4%。无气压伤并发症。治疗过程血气指标稳定,气道峰压及气道平均压保持在较低...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泵衰竭的机械通气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压力支持通气(PSV)配合同步间竭指令通气(SIMV)治疗急性呼吸泵衰竭65例临床资料。结果撤机成功率95.4%。无气压伤并发症。治疗过程血气指标稳定,气道峰压及气道平均压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PSV+SIMV用于治疗急性呼吸泵衰竭,是一种可行的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泵衰竭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序贯应用辅助控制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急性呼吸泵衰竭
9
作者 苏月南 文学 +1 位作者 张奕威 姜悦 《中华医药学杂志》 2003年第5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泵衰竭的机械通气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序贯应用辅助控制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A/C和SIMV序贯通气)治疗急性呼吸泵衰竭72例临床资料。结果 撤机成功率90.28%。A/C阶段并气胸2例。序贯改用SIMV后血气指标稳定,...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泵衰竭的机械通气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序贯应用辅助控制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A/C和SIMV序贯通气)治疗急性呼吸泵衰竭72例临床资料。结果 撤机成功率90.28%。A/C阶段并气胸2例。序贯改用SIMV后血气指标稳定,气道峰压、平均压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压略降,血压有所回升,心率减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序贯通气治疗急性呼吸泵衰竭具有保证有效通气同时减少气压伤及对循环无不良影响的优点,是一种可行的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泵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辅助控制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早期肺性脑病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海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早期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12—2015-12我院收治的早期肺性脑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早期肺性脑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呼吸兴奋剂泵)与...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早期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12—2015-12我院收治的早期肺性脑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早期肺性脑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呼吸兴奋剂泵)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对比2组临床疗效、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与治疗后2h、24h、48h意识状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意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24h、48h,试验组意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93.2%(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早期肺性脑病的效果显著,能促使患者意识状态尽快改善,且能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性脑病 无创呼吸 呼吸兴奋剂
下载PDF
早期肺性脑病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宝杰 《中国农村卫生》 2020年第12期38-38,共1页
目的研究早期肺性脑病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78例早期肺性脑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9)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性兴奋剂泵进行治疗,对照组(n=39)只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 目的研究早期肺性脑病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78例早期肺性脑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9)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性兴奋剂泵进行治疗,对照组(n=39)只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意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在早期肺性脑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促使患者意识状态尽快改善,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性脑病 无创呼吸 呼吸兴奋剂
下载PDF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切换时机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龙胜泽 秦志强 +5 位作者 黄国兰 郭永忠 韦彩周 王武 陆爱玲 黄桂香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820-2823,共4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切换时机。方法以49例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抗感染及综合治疗,呼吸泵衰竭改善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切换时机。方法以49例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抗感染及综合治疗,呼吸泵衰竭改善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支持脱机;对照组以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序贯组24例,对照组25例,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为(2.8±0.9)d和(20.5±6.5)d,住ICU的时间为(3.3±0.8)d和(22.3±8.5)d,VAP发生率为16.67%(4/24)和44.00%(11/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再插管率为20.83%(5/24)和16.00%(4/25),病死率为12.50%(3/24)和28.00%(7/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COPD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患者,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时机,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以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的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呼吸泵衰竭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时机选择 被引量:41
13
作者 陈喆 刘秋旻 颜卫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8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时机选择。方法:老年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2组都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呼吸泵衰竭改善后...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时机选择。方法:老年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2组都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呼吸泵衰竭改善后改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只有在符合撤机标准时予撤机。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和86.8%(P<0.05)。治疗后2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RR)、p H、动脉氧分压(Pa O2)与CO2分压(Pa C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狭窄、气道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呼吸改善作为节点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不影响患者的血气指标,可提高疗效,缩短患者的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泵衰竭 无创呼吸 老年人 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严锡祥 李红苗 +2 位作者 沈文富 王强 蒋冬兰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设为序贯治疗组,35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治疗,设为...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设为序贯治疗组,35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治疗,设为对照组。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新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脱机治疗重度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两组机械通气前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序贯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泵衰竭
下载PDF
有创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
15
作者 孙强 赵卫 +1 位作者 丁卓奇 李建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有刨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60例各种原因所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基础疾病得到控制,并且呼吸泵衰竭改善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目的:探讨有刨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60例各种原因所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基础疾病得到控制,并且呼吸泵衰竭改善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两组患者重新插管的例数分别为2和5例(P<0.05),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4和8例(P<0.05),治疗组拔管改用无创通气前后PaO2、PaCO2、H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呼吸泵衰竭改善后有创一无创序贯性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降低VAP发病率,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呼吸衰竭 呼吸泵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下载PDF
以RPFIW为切换点行序贯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凯 章福彬 韦兵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273-1274,共2页
目的探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RPFIW)为切换点行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分为2组,RPFIW组(n=35)出现RPFIW时,即撤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 目的探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RPFIW)为切换点行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分为2组,RPFIW组(n=35)出现RPFIW时,即撤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对照组(n=35)出现RPFIW时,仍继续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现RPFIW时及RPFIW组患者拔管前后的循环及呼吸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VAP发生率、再次插管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RPFIW时MAP、HR、pH值、PaO2、PaCO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P0.1浅快呼吸指数等循环及呼吸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FIW组患者拔管前后MAP、HR、pH值、PaO2、PaCO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等循环及呼吸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FIW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VAP发生率、再次插管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RPFIW作为有创一无创序贯通气的切换点可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泵衰竭改善窗 序贯通气
下载PDF
RPFI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17
作者 翟朝栓 冯栋曼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4期172-174,共3页
目的:比较呼吸泵衰竭改善窗(RPFI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阳南石医院就诊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 目的:比较呼吸泵衰竭改善窗(RPFI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阳南石医院就诊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分别以RPFIW、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为切换点,行序贯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发生PICW或RPFIW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浅快呼吸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再次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两种不同切换点对患者循环及呼吸相关指标均无较大影响,但以RPFIW为切换点行序贯通气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可减少VAP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序贯性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 呼吸泵衰竭改善窗
下载PDF
汽油发电机组中的一种新式供油装置
18
作者 刘建平 崔磊 《移动电源与车辆》 2010年第4期1-2,5,共3页
对于手启动的汽油发电机组,为了解决油箱位置低或油路压力低时供油不正常的困难,设计一种新式供油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是在汽油机的进油通道中增设一个呼吸泵,并从汽油机的气缸中引入脉动气流到呼吸泵中,作为呼吸泵的工作动力源。根据... 对于手启动的汽油发电机组,为了解决油箱位置低或油路压力低时供油不正常的困难,设计一种新式供油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是在汽油机的进油通道中增设一个呼吸泵,并从汽油机的气缸中引入脉动气流到呼吸泵中,作为呼吸泵的工作动力源。根据呼吸泵的工作原理,它能提供供油回路中燃油的流动动力,保证汽油机的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启动 低位置油箱 油路压力低 呼吸泵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忠 周晓辉 沈策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326-327,共2页
目的 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撤机成败的因素。方法  2 4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d ,平均 ( 15 .3± 9.6)d。其中脱机成功组 :17例 ,失败组 :7例 ;监测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 目的 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撤机成败的因素。方法  2 4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d ,平均 ( 15 .3± 9.6)d。其中脱机成功组 :17例 ,失败组 :7例 ;监测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 )、氧合指数、气道阻力均无差异 (P >0 .0 5 )。成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浅快指数 (f VT)、最大吸气负压 (MIP)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PEEPi)分别为 ( 6± 2 )d、( 70± 2 5 )min- 1 ·L- 1 ·次 - 1 、( -2 2± 3 )cmH2 O和 ( 6± 2 )cmH2 O ;失败组患者分别为 ( 16± 5 )d、( 110± 2 2 )min- 1 ·L- 1 ·次 - 1 、( -12± 3 )cmH2 O和 ( 11± 3 )cmH2 O ,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OPD呼吸衰竭长期机械通气患者 ,决定脱机是否成功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长短、呼吸肌泵功能指标优劣、呼吸肌储备能力强弱有显著的关系 ,应着力于解决 ,提高脱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撤机困难 影响因素 气管插管 呼吸功能指标 呼吸肌储备能力
下载PDF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versus 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hich is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亚彬 许建屏 +3 位作者 刘志勇 杨丹宁 李旭东 李鸿雁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CSCD 2004年第8期1005-1008,共4页
To evaluate the clinic outcome of off-pump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1998-2002 data on 28 patients w... To evaluate the clinic outcome of off-pump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1998-2002 data on 28 patients with these two diseases who had received off-pump coronary bypass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and compared with data on those who also had the same two diseases but received 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at same time. There were no operation-related death;one died of respiratory failure 14 days after operation while staying in hospital; there were more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group (CCABG) than in the OPCABG group; and the PaO2/FiO2 in the CCAB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PCABG group during operation because of CPB, but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PCABG group 6-12 hours after operation. OPCABG seemed more suitable than CCABG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ue to less damage to their oxygen-exchange capability and the fewer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Off-pump bypass On-pump bypass Respiratory fun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