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in呼吸环路防治单肺通气犬肺内分流量增加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传汉 王鹏 +2 位作者 张咸伟 巴秀云 马自成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对15条单肺通气(OLV)犬模型进行实验,观察手术侧肺加用或不用Bain环路对犬肺分流量和氧合的影响。结果提示:与双肺通气(TLV)相比,不用Bain的OLV犬,动、静脉氧分压(PAO_2、P(?)O_2),动、静脉血氧饱和度(SaO_2、S(?)O_2)分别降低了49%、1... 对15条单肺通气(OLV)犬模型进行实验,观察手术侧肺加用或不用Bain环路对犬肺分流量和氧合的影响。结果提示:与双肺通气(TLV)相比,不用Bain的OLV犬,动、静脉氧分压(PAO_2、P(?)O_2),动、静脉血氧饱和度(SaO_2、S(?)O_2)分别降低了49%、11%、8%、14%;肺泡气与动脉血氧分压差(_(A-a)DO_2),肺毛细血管-动脉血氧含量差(C_cO_2-CaO_2),肺毛细血管-静脉血氧含量差(C_cO_2-C(?)O_2)和肺分流量(Q_(?)/Q_t),分别增加了39%、350%、50%和190%(均为P<0.01)。提示低氧血症与OLV时严重肺内分流、静脉血掺杂有关。而使用Bain的OLV犬氧合良好,PaO_2、P(?)O_2稍有增高,^(A-a)DO_2和Q_(?)/Q-t分别降低了19.3%和8%(均为P>0.05)。Bain环路能将氧气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速持续吹入肺泡,使其扩张并行气体交换,达到改善术侧肺功能和防治肺内分流量增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呼吸环路 肺通气 肺内分流量
下载PDF
Bain呼吸环路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张致祥 申建初 《湖南医学》 1991年第3期152-152,157,共2页
Bain麻醉环路属于无CO_2吸收装置无复吸入呼吸环路。本文从临床进行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情况与方法 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6~55岁,其中13岁以下13例。手术种类:颅脑手术14例(脑膜瘤、垂体瘤);头颅五官手术20例(颌骨切除、腭... Bain麻醉环路属于无CO_2吸收装置无复吸入呼吸环路。本文从临床进行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情况与方法 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6~55岁,其中13岁以下13例。手术种类:颅脑手术14例(脑膜瘤、垂体瘤);头颅五官手术20例(颌骨切除、腭裂修补、乳突根治术等);其他部位手术4例(胸椎病灶清除、脊柱侧弯畸形纠治等)。 全组为气管内全麻。气管插管方式,根据手术性质酌情选用或免用肌肉松弛药插管。麻醉维持以普鲁卡因复合液(含2%普鲁卡因、氯胺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n呼吸环路 麻醉 临床
下载PDF
法玛西一次性呼吸环路过滤器滤菌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吕国义 冯雪辛 +2 位作者 薛玉良 邓迺封 李雪利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72-573,共2页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和气管内麻醉必要的呼吸管理措施,而长时间机械通气后的呼吸道感染经常困扰着临床医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价值,但终不如不感染。呼吸环路内设过滤器能有效预防气道感染和病人间交叉感...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和气管内麻醉必要的呼吸管理措施,而长时间机械通气后的呼吸道感染经常困扰着临床医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价值,但终不如不感染。呼吸环路内设过滤器能有效预防气道感染和病人间交叉感染是不争的事实[1,2],但不同过滤器的实际滤菌功效尚难确定[3-5]。我们近期于气管内麻醉术中使用瑞典产法玛西一次性滤器,用后经多点取材细菌培养,来判断其滤菌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玛西一次性呼吸环路过滤器 滤菌 机械通气 气管内麻醉 交叉感染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呼吸机环路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建雄 刘青山 彭祝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2891-2893,共3页
目的评价呼吸机环路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两组均在其他治疗基础上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A组39例采用呼吸机环路给氧,B组38例采用常规氧源供氧... 目的评价呼吸机环路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两组均在其他治疗基础上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A组39例采用呼吸机环路给氧,B组38例采用常规氧源供氧,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衰竭改善情况、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症状及动脉血气均明显改善,血气主要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一致,均未出现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结论呼吸机环路给氧疗效肯定,出现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小,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权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环路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麻醉挥发器和呼吸环路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景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麻醉装置 挥发器 呼吸环路
原文传递
呼吸机环路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建雄 刘青山 彭祝军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评价呼吸机环路内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7例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在其它治疗基础上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A组39例采用呼吸机环路内给氧,B组38例采用常规氧源供氧,比较... 目的评价呼吸机环路内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7例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在其它治疗基础上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A组39例采用呼吸机环路内给氧,B组38例采用常规氧源供氧,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衰竭改善情况、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症状及动脉血气均改善明显,血气主要指标pH值、PaO_2、PaCO_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VALI。结论呼吸机环路内给氧疗效肯定,出现VALI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小,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权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环路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氧气
下载PDF
呼吸机环路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7
作者 胡志东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环路给氧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呼吸机环路给氧,... 目的探讨呼吸机环路给氧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呼吸机环路给氧,对照组患者给以常规的氧源供氧,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在治疗后1-2h及12-24h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在治疗前后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H值、PaCO_2及PaO_2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pH值、PaCO_2及PaO_2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通气期间均未出现与呼吸相关的肺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在给氧设备不完善时,为抢救危重症患者,可以进行呼吸机环路给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呼吸环路 机械通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呼吸机环路给氧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7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呼吸机环路给氧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时间内,选择102例正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使用呼吸机环路... 目的:探讨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呼吸机环路给氧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时间内,选择102例正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使用呼吸机环路给氧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供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88.24%比对照组好,并发症7.84%比对照组低,心率、呼吸频率、PaCO2、PaO2水平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呼吸机环路给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以及PaCO2、PaO2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并且更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呼吸环路给氧
下载PDF
预测控制加智能控制用于七氟醚闭合环路定量麻醉的可行性
9
作者 郑方 李恩有 +4 位作者 刘军 李文志 王立萍 丁文刚 刘淑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的伺服控制闭合麻醉系统、预测控制加智能控制用于七氟醚定量麻醉的可行性。方法143例ASAⅠ-Ⅲ级病人,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1、咪唑安定0.12mg·kg-1、维库溴铵0.1mg·kg-1诱导插管后,使用由IBM计算机、... 目的探讨自制的伺服控制闭合麻醉系统、预测控制加智能控制用于七氟醚定量麻醉的可行性。方法143例ASAⅠ-Ⅲ级病人,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1、咪唑安定0.12mg·kg-1、维库溴铵0.1mg·kg-1诱导插管后,使用由IBM计算机、氧气质量流量控制器、电控七氟醚注射泵组成的伺服控制全麻系统向呼吸环路中送入氧气和七氟醚,氧气的新鲜气流量为[体重(kg)3/4×10+20]ml·min-1。用预测控制加智能控制法控制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1.3MAC。结果洗入时间(5.2±2.4)min,麻醉洗入和维持期间的新鲜气流量为(0.22±0.04)L·min-1。七氟醚的累积摄取量为:5.16ml(30min)、7.74ml(60min)、9.17ml(90min)、11.08ml(120min)、12.47ml(150min)、13.00ml(180min)、14.18ml(210min)、15.60ml(240min)、18.56ml(300min)和24.60ml(420min)。在420min中,七氟醚注入速率的三指数方程为(0.2673e-0.0598t+0.2269e-0.0597t+0.1150e-0.0021t)ml·min-1。结论预测控制加智能控制可控制多因素干扰下的设定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控制 定量麻醉 七氟醚 闭合环路 制用 呼气末浓度 伺服控制 静脉注射 咪唑安定 诱导插管 维库溴铵 呼吸环路 指数方程 智能控制 ASA 芬太尼 计算机 IBM 控制器 流量 注射泵 控制法 摄取量 多因素 系统 氧气 新鲜
原文传递
双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万秀兰 曾凤屏 +1 位作者 邝惜白 邓西龙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25-527,共3页
目的 :总结双气道正压通气 (BiPAP)治疗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 :对 30例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重症患者在抗病毒及其他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理护理 ,加强消... 目的 :总结双气道正压通气 (BiPAP)治疗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 :对 30例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重症患者在抗病毒及其他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理护理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及个人防护 ,加强面罩、呼吸机环路及湿化的管理 ,密切观察病情 ,做好对症护理。结果 :30例患者中 8例因病情恶化改为有创通气 ,其中 6例死亡 ,其余 2 2例患者能坚持无创通气至病情稳定 ,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双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心理护理 消毒隔离 饮食护理 呼吸环路护理 病情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