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研究
1
作者 耿东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90-0093,共4页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征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者42例为患病组,再选择健康新生儿42例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再分析影响患病组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比较,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的...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征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者42例为患病组,再选择健康新生儿42例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再分析影响患病组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比较,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20例)、面色发绀(36例),并且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三凹征(16例)和呼吸呻吟(19例),少数会出现口吐泡沫(10例)的情况。另外,患儿的肺部出现湿罗音有31例,患儿的呼吸音降低的有15例,另外也有少数患儿出现了心音低钝和肠鸣音减弱等情况;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危险因素包含了胎龄、羊水吸入、宫内窘迫或窒息、窒息合并吸入、分娩方式、产次、胎盘危险因素、妊娠期合并症等(P<0.05);经过分析的结果发现,引发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包含胎龄、宫内窘迫或窒息、窒息合并吸入和胎盘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主要临床特点会呈现出患儿胎龄小并且出现呼吸困难、窘迫、发绀等情况。而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危险因素包含胎儿的胎龄、宫内窘迫或窒息、窒息合并吸入、 分娩方式、胎盘危险因素等多个因素。因此,在临床实验上应该要积极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特点以及诱发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有效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发病率,更好的改善这类患儿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呼吸窘迫征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郝敬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87-90,共4页
研究新生儿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模式对于进一步提升呼吸窘迫征治愈率的主要效果和临床研究价值。方法 采取统计学随机区域抽签与数字化表法相互结合的形式,从2021年5月~2023年5月进入到我医院接受专业化呼吸窘迫征治疗工作的共计287名新生... 研究新生儿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模式对于进一步提升呼吸窘迫征治愈率的主要效果和临床研究价值。方法 采取统计学随机区域抽签与数字化表法相互结合的形式,从2021年5月~2023年5月进入到我医院接受专业化呼吸窘迫征治疗工作的共计287名新生儿之中,随机选取100名新生儿参与本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将全体新生儿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中固定包含50位呼吸窘迫征新生儿,由医护工作人员在对照组中采取常规类型的呼吸窘迫征临床诊断与研究措施,观察组中则需要采取高频震荡通气措施,由医护工作人员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疾病康复情况以及后续治疗情况,收集新生儿的个人信息以及临床医学诊断数据,对相关的重要数据进行综合研究与对比分析之后,便可以确定本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医学研究与对比之后,医护工作人员普遍发现对照组呼吸窘迫征新生儿疾病治疗情况相对较好,疾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此过程中,绝大多数观察组新生儿本人与家属也可以积极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措施,新生儿的治疗依从性相对较高,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观察组新生儿的存活率相对较高。结论 在针对呼吸窘迫征开展主要工作的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可以为新生儿提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模式,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总体而言,高频震荡通气措施属于一种较为现代化与科学化的呼吸窘迫征治疗措施,在临床医学治疗环节之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频震荡通气 治疗 呼吸窘迫征 临床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呼吸窘迫征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旻 朱光发 周新 《临床肺科杂志》 2002年第2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急性呼吸窘迫征 药物疗法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非药物治疗的卫生技术评估(一) 被引量:3
4
作者 邹燕 李幼平 +3 位作者 杨小东 卢军 杜亮 陈霖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  12 .9% - 5 0 %的SARS病人需要短暂的机械通气挽救生命。现已公布的治疗原则和指南基于SARS治疗经验和不很完全的事实 ,尚无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其它高质量证据。通过对全世界有关机械通气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Meta分析... 目的  12 .9% - 5 0 %的SARS病人需要短暂的机械通气挽救生命。现已公布的治疗原则和指南基于SARS治疗经验和不很完全的事实 ,尚无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其它高质量证据。通过对全世界有关机械通气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Meta分析、经济学评价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辅以SARS抢救资料 ,寻求安全、合理的非药物干预。方法 检索MEDLINE ,Cochrane图书馆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纳入的文献 ,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至少 2遍 ,无异质性的文献作Meta分析。结果 纳入 14篇 ,由于纳入的文献间异质性明显 ,无法进一步作Meta分析 ,只对原作者的结论作描述性分析。结论 PPV的通气模式优于VPV ,PPV者死亡率更低。但要注意容积伤 ,采用低潮气量和适当的PEEP ,降低FiO2 ,允许高碳酸血症可能降低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无创机械通气 (NIMV)对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有自主呼吸的病人有效 ,且减少副作用和医务人员感染 ;但严重呼吸困难、PaO2 /FiO2 <2 0 0、无创通气效果不佳或病人不能耐受者需要气管插管通气。采用俯卧位可明显改善动脉血PaO2 /FiO2 。NO可提高肺血流量 ,改善肺V/Q比值和提高血氧 ,且间断吸入更好。有证据表明按计划撤机比按医生经验撤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征 ARDS 非药物治疗 卫生技术评估 机械通气 循证医学 SARS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晨 邓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6-1022,共7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高危因素,为BPD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从而降低BPD的发病率。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庆...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高危因素,为BPD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从而降低BPD的发病率。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新生儿诊治中心收治住院时间大于28 d的NRDS患儿共287例,根据有无并发BPD分为BPD组及非BPD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7例NRDS患儿中131例发生BPD,为BPD组,未发生BPD的患儿共156例,为非BPD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天数、母亲年龄、剖宫产、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使用次数≥2次、PS剂量、痰培养阳性、反复机械通气、呼吸机模式、吸氧浓度FiO2、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病率、临床治愈、放弃/死亡率、G-杆菌在2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PD组的Apgar1分钟、妊娠期并发症、PS使用率、使用PS的类型、首次PS使用时间、入院前3天血气分析结果、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肺气漏、败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颅内出血、肺出血等则与非BP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出生体质量、剖宫产为NRDS并发BPD的独立保护因素,而痰培养阳性率高、反复机械通气、长时间用氧、肺动脉高压为NRDS并发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及时行剖宫产、避免低出生体重儿、反复上机、长时间氧疗及肺动脉高压为减少BPD发生的最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新生儿 高危因素
下载PDF
NAV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征血指标及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艳 李书芳 +1 位作者 蒋秀芳 雷延龄 《西部医学》 2018年第9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征(RDS)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RDS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 目的研究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征(RDS)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RDS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NAVA模式行辅助通气,对照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行辅助通气。治疗后对两组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相关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动脉血pH、SpO_2、PaO_2、PaCO_2以及PaO_2/FiO_2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R、MAP、PIP、EAdi峰值、EAdi谷值、MVi、VTi、WOB等呼吸力学相关参数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膈肌电活动信号、RR、PIP以及WOB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RDS的治疗中,应用NAVA通气模式可有效缩短触发延迟,能以更低的气道压力实现同样的气体交换,还可减少膈肌负荷,降低气道峰压及呼吸做功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最优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A 早产儿 呼吸窘迫征 血气指标 呼吸力学相关参数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征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征 夏国辉 张铁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2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征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急性呼吸衰竭 心源性肺水肿 序贯治疗 NIPPV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新生儿呼吸窘迫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勇 唐章华 董文斌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保持肺正常功能必须的一种脂类复合物,用以减少肺泡气液面的表面张力,避免肺呼气末的塌陷,Avery和Mead在1959年证实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 呼吸窘迫综合 正常功能 表面张力 发病机制 复合物 肺泡气
下载PDF
肾移植后肺部感染引起成人呼吸窘迫征
9
作者 巢志复 何小舟 +5 位作者 车文骏 经浩 徐仁芳 宋广来 许滔 许贤林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35-936,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 肺部感染 成人呼吸窘迫征 临床表现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胸外伤性浮动胸壁并发急性呼吸窘迫征的治疗——附34例报告
10
作者 薛群 章臣楠 臧剑林 《交通医学》 2001年第6期595-596,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 34例严重胸外伤合并浮动胸壁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结果 :34例中死亡 4例 ,其中大血管破裂 3例均在抢救过程中死亡 ,1例死于MSOF ,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 ,应... 目的 :回顾性分析 34例严重胸外伤合并浮动胸壁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结果 :34例中死亡 4例 ,其中大血管破裂 3例均在抢救过程中死亡 ,1例死于MSOF ,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 ,应尽早诊断和及时行剖胸探查 ,及早清除胸腔内积血 ,固定浮动胸壁 ,注意呼吸支持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胸壁 急性呼吸窘迫征 胸壁固定外牵引 胸部损伤 并发症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征42例救护体会
11
作者 杨光 魏翠萍 《泰山卫生》 2003年第4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征 机械通气 呼气未正压通气 救治 护理
下载PDF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志成 章柏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2期2284-2285,共2页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患者80例,依据病死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n=55)和存活组(n=25)。采集两组患者的痰液标本,采用全自动...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患者80例,依据病死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n=55)和存活组(n=25)。采集两组患者的痰液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其病原体,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病死55例,存活25例,病死率为68.8%。病死组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感染源构成比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均主要为病毒、细菌,其次为真菌,最后为混合。病死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体温、血钠、血钾、血沉、脉搏、呼吸、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氧浓度(FiO2)、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C反应蛋白(CRP)、血沉、降钙素原(PCT)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其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合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 临床特点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浅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征氧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妍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4期28-30,共3页
目的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院内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征患儿进行医治,以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征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征患儿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 目的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院内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征患儿进行医治,以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征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征患儿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分别对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对治疗后患儿氧合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征氧合功能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氧合功能,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于改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的效果显著,因此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功能
下载PDF
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征的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莉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11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的临床特征,总结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的临床特征,总结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22例)和存活维(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重症肺炎并发ARDS中6例继发真菌感染,9例继发细菌感染,4例同时继发真菌和细菌感染。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年龄、住院时间、ARDS分度、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性别、脉搏、体温、血小板、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红索(TBIL)、血沉(ESR)、血钾、血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PaO2、PaCO2、pH、吸氧浓度(FiO2)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重症肺炎并发ARDS患者临床应该尽早客观其准确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ARDS临床分度、年龄等预后影响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患者受到真菌和细菌的感染,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征 临床特 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征15例分析
15
作者 张淑娟 徐婷 +1 位作者 高原 王侃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0期1045-1045,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急性呼吸窘迫征 吸入性肺炎 细菌感染 临床资料 ARDS 肺发育 肺损伤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不同胎龄呼吸窘迫征新生儿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3期553-555,共3页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胎龄28~33w者30例,34~37w者34例,〉37w者28例。全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不同胎龄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恢复情况及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结果...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胎龄28~33w者30例,34~37w者34例,〉37w者28例。全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不同胎龄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恢复情况及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结果胎龄〉37w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其它两组的80.0%和85.7%(P〈0.05);治疗后24h,胎龄为〉37w的新生儿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28~33w及34~37w,胎龄34~37w的PCO2和OI显著低于28~33w(P〈0.05);胎龄为〉37w的新生儿CAPA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儿(P〈0.05)。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促进肺功能恢复,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这一效果在胎龄为〉37w的新生儿中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不同胎龄 呼吸窘迫征 新生儿 疗效
下载PDF
大剂量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医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琨 秦华均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NRDS)的临床医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诊治的90例NRDS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所有NRD... 目的:探讨大剂量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NRDS)的临床医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诊治的90例NRDS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所有NRDS患儿均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化痰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取70mg/kg标准剂量和100mg/kg大剂量PS注入气管插管内。观察两组NRDS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8h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和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PEEP)、吸入氧浓度(FiO2)、呼吸指数(RI)]变化,并记录两组NRDS患儿CPAP时间、PS用药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医疗总费用等情况。结果:两组NRDS患儿治疗48h后PaO2、pH、PEEP均明显升高,PaCO2、FiO2、RI均明显下降均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组治疗48h比较,研究组PaO2、pH、PEEP显著较高,PaCO2、FiO2、RI显著较低(P<0.05)。研究组NRDS患儿并发症发生率8.89%、病死率2.22%略低于常规组13.33%、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PAP时间、PS用药次数均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医疗总费用均少于常规组(P<0.05),与标准剂量70mg/kg PS治疗NRDS比较,大剂量100mg/kg PS可节省医疗费用约7200元/例,研究组45例NRDS患儿共节省约32.40万人民币。结论:与标准剂量70mg/kg PS治疗NRDS比较,补充大剂量100mg/kg PS的疗效更佳,临床医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 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 并发症 经济价值
下载PDF
氨溴索在早产儿呼吸窘迫征防治中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程丽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8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在早产儿呼吸窘迫征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17例早产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发生RDS16例(27.1%),对照组中发生RDS27例(46.6%),... 目的探讨氨溴索在早产儿呼吸窘迫征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17例早产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发生RDS16例(27.1%),对照组中发生RDS27例(46.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病情稳定、呼吸改善时间、治愈率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能有效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和分泌,促进肺发育成熟,改善通气,对提高患儿存活率与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疗效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呼吸窘迫征 早产儿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呼吸窘迫征19例治疗体会
19
作者 亓仲儒 甘海龙 《黑龙江医药》 CAS 2005年第4期303-304,共2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我院1990年~2004年共收治SAP54例,其中并发ARDS19例,对其治疗过程回顾总结,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呼吸窘迫征 呼吸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征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20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105-105,共1页
急性呼吸窘迫征的诊断要点:有致病的高危因素(严重休克、感染、烧伤、创伤,DIC和大手术等肺内外致病因素)。起病急,呼吸频速和呼吸窘迫,安静平卧时呼吸频率>35次/min。PaO2在氧疗条件下进行性下降,氧合指数在300或以下。X线胸... 急性呼吸窘迫征的诊断要点:有致病的高危因素(严重休克、感染、烧伤、创伤,DIC和大手术等肺内外致病因素)。起病急,呼吸频速和呼吸窘迫,安静平卧时呼吸频率>35次/min。PaO2在氧疗条件下进行性下降,氧合指数在300或以下。X线胸片显示两肺浸润性阴影。临床排除左心衰竭或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征 诊断 高危因素 休克 感染 烧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