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对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丁艳 张东亚 张丹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0期1103-1106,1112,共5页
目的探究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对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治疗的102例呼吸衰竭患者为... 目的探究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对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治疗的102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比较2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肌力水平及氧合指数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最大口腔吸气压(MIP)、最大口腔呼气压(MEP)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式呼吸肌训练在临床护理中效果较好,可促进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肌力恢复,改善膈肌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肌训练 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撤机成功率 护理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改善帕金森病病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郝世杰 刘柯彤 +1 位作者 马婷 邹建鹏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05-409,共5页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D)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影响病人多个系统功能,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心血管AutD、泌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等,对病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有研究显示,呼吸肌训练对改善PD病人吞咽、便秘、心率...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D)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影响病人多个系统功能,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心血管AutD、泌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等,对病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有研究显示,呼吸肌训练对改善PD病人吞咽、便秘、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以及泌尿等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呼吸肌训练在PD病人AutD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引起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呼吸肌训练的重视,为病人制定更有效的呼吸肌训练处方,使其成为老年PD病人AutD的重要康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肌训练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综述
下载PDF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脑卒中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及呼吸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奕罕 朱宁 薛孟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77-2082,共6页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脑卒中关系密切,两者并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可能增加病死率。目前关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伴OSAHS患者的临床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观察阈值压力负荷呼吸...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脑卒中关系密切,两者并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可能增加病死率。目前关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伴OSAHS患者的临床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观察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TIMT)联合CPAP对脑卒中伴OSAHS患者睡眠状况、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入组标准的69例脑卒中伴OSAHS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4)。对照组行CPAP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TIMT,疗程6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状况、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结果 干预6周后,2组患者平均血氧饱和度(SpO_(2))、深睡眠比例(N3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均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试验组干预6周后SpO_(2)、深睡眠比例(N3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LSaO_(2)、FEV_(1)、FVC、FEV_(1)/FVC、MEP、MIP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干预6周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觉醒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均较组内干预前降低(P<0.05)。试验组干预6周后ODI、觉醒指数、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IMT联合CPAP能明显改善脑卒中伴OSAHS患者的睡眠紊乱状况,提高动脉氧分压、呼吸肌肌力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脑卒中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功能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呼吸肌训练的循证实践
4
作者 尹佳宁 管晓敏 +3 位作者 张琦 张晓丹 吕汇颖 陈兰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98,共4页
目的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将获取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前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 目的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将获取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前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肺功能、再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以及护士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呼吸肌训练知识问卷得分和各个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ICU机械通气撤机患者呼气峰流速及第1 s用力呼吸容积均有所改善,撤机后ICU住院时间缩短,护士的知识问卷得分以及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有所提高(均P<0.05)。结论开展基于最佳证据的循证实践,能够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撤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ICU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缩短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撤机 呼吸肌训练 循证实践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呼吸功能和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5
作者 公超 郭津 +4 位作者 连贝贝 刘安南 吴茜茜 曾佩 郝朝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1,共7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其中枢神经损伤的结果是导致呼吸肌无力和心肺功能低下,降低脑瘫儿童...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其中枢神经损伤的结果是导致呼吸肌无力和心肺功能低下,降低脑瘫儿童的呼吸功能^([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脑性瘫痪 脑瘫儿童 呼吸无力 呼吸功能 呼吸肌训练 中枢神经损伤 发育障碍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方案联合肺部超声监测对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与撤机的影响
6
作者 张亚香 夏彩芬 +1 位作者 顾轶 姚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下呼吸肌训练方案对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与撤机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 目的探讨超声下呼吸肌训练方案对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与撤机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于超声监测下实施呼吸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膈肌功能、机械通气情况、撤机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呼气末膈肌厚度及膈肌增厚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SaO_(2))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二氧化碳分压(PCO_(2))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成功撤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部超声监测下行呼吸肌训练可增加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厚度,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肌训练方案 肺部超声监测 机械通气 功能 撤机成功率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
7
作者 朱洁 祝晋芳 +1 位作者 金杨 钱俊枫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8期38-41,65,共5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接受呼吸肌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的106例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接受呼吸肌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的106例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应用减重、运动锻炼等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展开呼吸肌训练),均给予8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嗜睡情况[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估]、肺容量及功能、睡眠监测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ESS评分为(6.75±2.05)分,低于对照组的(10.05±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2,P<0.05)。治疗8周后,研究肺容量及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微觉醒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最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治疗OSAHS患者时,联合呼吸肌训练治疗有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呼吸暂停低通气症状好转,可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肌训练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8
作者 宋佩杉 王晶 邱颖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8期22-26,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肌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COPD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干预与基于TTM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肌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COPD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干预与基于TTM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及呼吸肌训练依从性、肺功能(FEV1/FVC、FEV1)、生活质量水平、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AS、SDS及FEV1/FVC、FEV1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依从性、SGRQ各维度(症状、活动及疾病影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满意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基于TTM护理干预,可有效疏导COPD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其呼吸肌训练依从性,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可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跨理论模型 呼吸肌训练 依从性
下载PDF
振动排痰仪结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肺通气功能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9
作者 陈孝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5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仪结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仪结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呼吸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振动排痰仪护理。比较两组肺通气功能、日均排痰量、痰液黏稠度评分、排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各肺通气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排痰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日均排痰量及痰液黏稠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及时给予其振动排痰仪结合呼吸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肺通气功能,提升患者的排痰效果,这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排痰仪 呼吸肌训练 脑出血 肺通气功能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温如武 陈谋珠 +2 位作者 徐珊 丁炯链 肖伟凯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739-1741,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运动疗法干预,研究组行呼吸肌训...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运动疗法干预,研究组行呼吸肌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水平与Barthel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MVV、FEV1、FVC与Barthel评分、SF-36评分较干预前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MVV、FEV1、FVC与Barthel评分、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可进一步促使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快速恢复,还可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肌训练 运动疗法 脑卒中 呼吸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王庆娟 张倩影 +2 位作者 张文娟 杨妍妍 高玲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收治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39)与研究组(n=42)。常规组予以常... 目的探究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收治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39)与研究组(n=42)。常规组予以常规呼吸肌训练,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比较两组呼吸肌最大收缩能力[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吸气流量峰值(PIF)]、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莫顿活动指数(DEMMI)、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动脉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步态指标(步速、步频、步幅)。结果训练后,两组MIP、MEP均高于训练前,PIF大于训练前,且研究组MIP、MEP均高于常规组,PIF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用力肺活量均小于训练前,研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均快于训练前,常规组呼气峰流速慢于训练前,且研究组用力肺活量大于常规组,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均快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DEMMI、FMA、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步速、步频均快于训练前,步幅均大于训练前,且研究组步速、步频均快于常规组,步幅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能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力,促进肺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 间歇性 呼吸肌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干预对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肺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于建 秦文涛 李亚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干预在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96例病情稳定的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每组48例。A组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干预在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96例病情稳定的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每组48例。A组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开展呼吸肌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B组的最大吸气压(MIP)及吸气峰流速(PIF)高于A组(P<0.05)。干预后,B组的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高于A组(P<0.05);B组康复期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A组(P<0.05)。干预后,B组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呼吸肌训练干预能够促进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呼吸肌功能及肺功能有效改善,减少肺部感染,并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肌训练干预 脑损伤 肺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和舒适浅镇静干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研究
13
作者 李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联合舒适浅镇静干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意义。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6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以及舒适... 目的分析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联合舒适浅镇静干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意义。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6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以及舒适浅镇静方案,对比两组血气指标、膈肌功能、并发症、清醒时间、住ICU时间、撤机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血气指标均改善,其中观察组氧合指数、PaO2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膈肌功能指标均改善,其中观察组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较对照组大;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12%)低于对照组(24.24%),一次撤机成功率(84.85%)较对照组(60.61%)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清醒时间、住ICU时间更短,撤机时间更早。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结合舒适浅静脉干预能促进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血气指标、膈肌功能改善,提高一次撤机成功率,缩短镇静后清醒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舒适化浅镇静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康复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刘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208-211,共4页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实施呼吸肌训练+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以40例慢阻肺患者为样本,掷硬币分组,有普通组、试验组,均有20例,普通组为常规护理,试验组为呼吸肌训练+护理干预,入选节点为2023年7月-2024年6月,观察自护能力并分...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实施呼吸肌训练+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以40例慢阻肺患者为样本,掷硬币分组,有普通组、试验组,均有20例,普通组为常规护理,试验组为呼吸肌训练+护理干预,入选节点为2023年7月-2024年6月,观察自护能力并分析康复指标,观察不良情绪,评估生活质量并调查各组满意水平。结果 施护前多角度评估自护能力,其分值差异不明显,施护后试验组高于普通组,P<0.05。施护前康复指标差异在试验组、普通组并不明显,P>0.05。施护后CAT评分、mMRC评分均有明显差异,试验组低于普通组,P<0.05。施护前不良情绪分值差异在试验组、普通组并不明显,P>0.05。施护后SAS、SD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试验组低于普通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试验组高于普通组,P<0.05。满意率差异较大,试验组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呼吸肌训练+护理干预可较为明显的提升自护能力,减轻各种慢阻肺症状,改善患者生活和情绪问题,实现较好肺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满意水平 护理干预 康复指标 呼吸肌训练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结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排痰在老年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林玉锋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2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呼吸肌训练结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排痰对老年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21年6月—2023年7月收治的118例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 目的分析呼吸肌训练结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排痰对老年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21年6月—2023年7月收治的118例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呼吸肌训练以及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呼吸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行排痰率高于对照组,排痰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呼吸肌训练结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应用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可以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自主排痰能力,且能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肌训练 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 长期卧床 坠积性肺炎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44
16
作者 苏国栋 刘惠林 +2 位作者 黄梦洁 樊祥德 樊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2014年,80例偏瘫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呼吸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2014年,80例偏瘫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呼吸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938, P〈0.001)。结论早期呼吸肌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呼吸肌训练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时惠 刘玲 祖菲娅.吐尔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评价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2005年1月-2015年6月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员对... 目的:评价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2005年1月-2015年6月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4项,研究对象共167例,其中干预组(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组)84例,对照组83例。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呼吸肌强度明显改善(最大吸气压:MD=9.46,95%CI 4.61-14.32, P〈0.001。最大呼气压:MD=9.44,95%CI 2.68-16.20, P=0.006),并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OR=0.35,95%CI 0.13-0.97, P=0.04)。结论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阈值压力负荷 呼吸肌训练 康复 META分析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被引量:20
18
作者 孙建新 尹梅祥 +2 位作者 邵红 李章生 李世闻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7期3698-3699,共2页
目的:观察呼吸肌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配对分组,将89例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Ⅱ~Ⅲ级缓解期患者分为呼吸肌训练组(A组,n=45)和非呼吸肌训... 目的:观察呼吸肌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配对分组,将89例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Ⅱ~Ⅲ级缓解期患者分为呼吸肌训练组(A组,n=45)和非呼吸肌训练组(B组,n=44)。A组患者由专科医师教会呼吸肌训练方法(缩唇-腹式呼吸法和呼吸肌运动体操),并定期随访督导。监测两组治疗前、6个月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卧位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同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经6个月的督导治疗,两组肺功能FEV1,FEV1/FVC(%)和Pa-CO2犤A组:(1.8±0.7)L,(69.5±12.1)%,(5.4±0.4)kPa;B组:(1.5±0.6)L,(56.4±11.5)%,(7.0±0.7)kPa犦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2.47、2.38、2.56,P均<0.05),PaO2犤A组:(11.5±0.8)kPa;B组:(8.5±0.9)kPa犦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4,P<0.01);两组生活质量总均分、F1、F2、F3、F4犤A组:2.10±0.26,2.18±0.28,2.11±0.23,2.09±0.25,2.26±0.29;B组:2.37±0.34,2.31±0.30,2.32±0.32,2.41±0.35,2.46±0.38犦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2.41,2.52,2.39,2.62,2.35,P均<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肌训练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闫立娟 赵新华 +1 位作者 张雪莹 王媛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于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36例慢性肺阻塞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 目的探讨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于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36例慢性肺阻塞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呼吸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以及呼吸肌功能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PaO_2、6 min步行距离、PImax值以及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而PaCO_2、呼出气NO以及POD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肺功能,增加呼吸肌的耐力以及肌力,减少呼吸阻力,增加肺活量,降低其呼吸劳累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康复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田野 胡可慧 +4 位作者 杨欢 梁瑞歌 王维 刘翠 张逸 《康复学报》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A组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B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常规...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A组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B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C组接受呼吸肌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运用表面肌电图采集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i EMG)及洼田饮水实验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及疗效;采用吸入性肺炎诊断标准判断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C组的提高幅度更为明显,优于B组和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和C 3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5.00%、15.00%和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可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吸入性肺炎 电生物反馈训练 呼吸肌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