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9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鹅源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广西株G-NDRV-GX-2022全基因组分子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守玉 魏园园 +10 位作者 熊陈勇 何梦薏 谢颖 郑敏 韦显凯 吕思明 赵子欣 苏文广 李军 黄张玲 熊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研究鹅源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及其广西流行株的进化特点,本研究采集广西地区3份发病鹅的肝脏、脾脏、肺脏及肾脏病料样品,采用多重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并以NDR... 为研究鹅源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及其广西流行株的进化特点,本研究采集广西地区3份发病鹅的肝脏、脾脏、肺脏及肾脏病料样品,采用多重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并以NDRV阳性样品的核酸为模板,采用RT-PCR分段扩增其全基因组并测序,采用BioEdit软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采用NetNGlyc 1.0软件预测NDRVσC蛋白N-糖基化位点;通过Mega 7.0软件绘制σ系列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及RDP5和SimPlot软件分析NDRV全基因组的重组事件。RT-q PCR结果显示,检出1份NDRV阳性样品,经测序及序列拼接,获得一条鹅源NDRV广西流行株G-NDRV-GX-2022全基因组序列,全长23353 bp,分为L1~L3、M1~M3及S1~S4共10个基因;BlAST分析结果显示,G-NDRV-GX-2022株10个基因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91.2%~98.4%,对应的病毒株均源自中国广东、福建、山东、浙江及湖北等地的NDRV,宿主有野鸭、番鸭、绿头鸭等,表明G-NDRV-GX-2022株基因来源广泛且多样;σC蛋白N-糖基化位点预测结果显示,G-NDRV-GX-2022株与NDRV参考株均为^(121)NLTS^(124);σ系列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σB、σNS进化树中NDRV参考株均为连续不间断的进化分支,而σA、σC进化树中NDRV参考株为不连续间断的进化分支,且均未呈现流行时间与地域关联的进化特点,表现出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特征;全基因组重组分析结果显示,G-NDRV-GX-2022株的M3基因检测到重组信号,主要亲本为野鸭源NDRV SD-12株,二者相似性为95.4%,次要亲本为鹅呼肠孤病毒(GRV)GD2020株,二者相似性为94.3%,证实野鸟与水禽的呼肠孤病毒之间能够发生基因重组。本研究丰富了水禽呼肠孤病毒基因库信息,并为禽呼肠弧病毒分子遗传进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遗传进化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特征和复制周期
2
作者 吴艳萍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2期45-46,共2页
禽呼肠孤病毒是Orthoreovirus属5种病毒之一,该属还包括非致融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致融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和狒狒呼肠孤,以及从爬行动物中分离的致融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和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是Orthoreovirus属的两个主要类群,尽管它们... 禽呼肠孤病毒是Orthoreovirus属5种病毒之一,该属还包括非致融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致融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和狒狒呼肠孤,以及从爬行动物中分离的致融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和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是Orthoreovirus属的两个主要类群,尽管它们有许多共同的分子特征和物理化学特征,但它们在宿主范围、致病性和基因组编码能力以及各种生物学和血清学特性方面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 分子特征 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 血清学特性 物理化学特征 复制周期 宿主范围 基因组编码
下载PDF
一株基因Ⅲ型禽呼肠孤病毒变异株的分离及其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初步评价
3
作者 刘芮 李晓涵 +8 位作者 高金慧 刘长军 祁小乐 李凯 张艳萍 崔红玉 王素艳 高玉龙 高立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5,共7页
为了解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变异株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点,试验采集黑龙江省某企业送检的病鸡关节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序列分析及常见禽类外源病毒检测鉴定,进一步通过对体外复制能力、致病... 为了解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变异株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点,试验采集黑龙江省某企业送检的病鸡关节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序列分析及常见禽类外源病毒检测鉴定,进一步通过对体外复制能力、致病性、血清交叉中和能力及灭活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分析其致病性、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成功从病鸡关节组织中分离到1株ARV,命名为ARV-HLJ21-1690401,该分离株位于基因Ⅲ型分支,与基因Ⅲ型参考株ISR5233和42563-4-2005遗传距离较近,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3.4%和81.7%,而与其他基因型分离株遗传距离较远;该分离株在LMH细胞上增殖良好,对鸡胚和SPF鸡均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可引起接种鸡胚90%死亡,接种6周龄SPF鸡可引起100%发病;该分离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可诱导产生较好的抗体水平。综上所述,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具有致病性和良好免疫原性的基因Ⅲ型ARV变异株,为了解我国ARV变异株的流行及遗传进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 基因Ⅲ型 变异株 致病性 灭活疫苗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载呼肠孤病毒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溶瘤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刘雨思 贺晶 +3 位作者 杜娟 靳小燕 张静 张玉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3-1051,共9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运载3型呼肠孤病毒(Reo3)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的溶瘤效应。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UMSCs和K562细胞表面Reo3易感受体——连接黏附分子A(JAM-A)表达情况,电镜观察Reo3感染hUMSCs 72 h后胞内病...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运载3型呼肠孤病毒(Reo3)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的溶瘤效应。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UMSCs和K562细胞表面Reo3易感受体——连接黏附分子A(JAM-A)表达情况,电镜观察Reo3感染hUMSCs 72 h后胞内病毒包涵体分布。将不同(0、1、2和3)感染复数(MOI)的Reo3感染hUMSCs 24、48、72、96和120 h后利用CCK-8法筛选最适MOI。选择最适滴度的Reo3感染hUMSCs 24、48、72、96和120 h后收集上清液,利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L929结合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Reo3病毒滴度以确定最适感染时间。将K562细胞分为对照组、hUMSCs组、Reo3组和hUMSCs-Reo3组,hUMSCs组和hUMSCs-Reo3组设置hUMSCs与K562细胞作用的低、中、高比例(5∶1、10∶1和20∶1)。CCK-8法分析hUMSCs-Reo3与K562细胞共培养24、48、72 h后K562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利用L929细胞确定抗Reo3单克隆抗体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验证在体外抗体存在条件下hUMSCs-Reo3对K562细胞溶瘤作用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运载体作用于K562细胞后胞内Bcl-2、Bax、survivin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构建K562细胞的BALB/c裸鼠皮下荷瘤模型(每组6只),分析hUMSCs-Reo3在体内对K562细胞的抑瘤效果。结果:hUMSCs和K562细胞表面JAM-A分子表达量分别为11.0%和99.0%。电镜显示Reo3感染hUMSCs 72 h后胞内出现大量病毒包涵体。在120 h范围内,与未感染组相比,MOI=1的Reo3对hUMSCs活力无显著影响,故最佳MOI为1;TCID50结果显示,MOI=1的Reo3感染hUMSCs 48 h后细胞裂解液中病毒滴度最高,故最适感染时间为48 h。hUMSCs-Reo3作用24、48和72 h后K562细胞活力呈现剂量与时间依赖性抑制。抗Reo3单克隆抗体的EC50为1∶34;在体外不同浓度(1∶34、1∶300和1∶600)抗体存在条件下,hUMSCs仍能运载Reo3抑制K562细胞活力并诱导凋亡发生。与对照组相比,hUMSCs-Reo3作用48 h后K562细胞中Bcl-2和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在BALB/c裸鼠荷瘤模型中,荷瘤体积测定、肿瘤组织和主要脏器病理学分析及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组织蛋白酶B/L活性结果表明,运载体在体内对K562细胞具有溶瘤效应而对正常组织无不良影响。结论:hUMSCs可有效运载Reo3,该运载体系在体内、外实验中能够释放足量Reo3抑制K562细胞恶性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溶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呼肠孤病毒 慢性髓系白血病 溶瘤作用 细胞凋亡 荷瘤模型
下载PDF
广西地区腹泻仔猪呼肠孤病毒的感染及序列分析
5
作者 隆美金 陆颖 +8 位作者 李茂宁 易春华 廖梦娟 余科辰 覃一峰 陈樱 韦祖樟 黄伟坚 欧阳康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37,共7页
为了解广西地区腹泻仔猪中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及主要流行毒株,应用套式RT-PCR对广西部分地区2020-2022年173份腹泻猪样品进行检测,并选取部分阳性样品进行S 1基因扩增与分析,进一步了解广西地区MRV主要流行毒株的基因特... 为了解广西地区腹泻仔猪中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及主要流行毒株,应用套式RT-PCR对广西部分地区2020-2022年173份腹泻猪样品进行检测,并选取部分阳性样品进行S 1基因扩增与分析,进一步了解广西地区MRV主要流行毒株的基因特征。结果显示,2020-2022年173份样品MR总阳性率为18%(32/173),各年阳性率分别为29.6%、9.9%和33%。获得1株S 1基因全长序列,序列比对结果发现该序列与其他MRV S 1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43.4%~97.9%,氨基酸同源性为26.1%~97.8%;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获得的毒株序列为MRV3型,与其他猪源MRV3型毒株ZJ2013、IND/MZ/3013789/reo在同一分支上,同属于谱系Ⅳ。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猪群存在一定程度的MRV感染,为进一步防控广西腹泻猪群中MRV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 S 1基因 序列分析 感染情况
下载PDF
基因Ⅳ型禽呼肠孤病毒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功能鉴定
6
作者 高金慧 王素艳 +8 位作者 刘芮 祁小乐 陈运通 张艳萍 崔红玉 刘永振 段雨路 高立 高玉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98-104,共7页
为制备基因Ⅳ型(GCⅣ)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σC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I-ARV-GCⅣ-σC,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随后将纯化后的σC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 为制备基因Ⅳ型(GCⅣ)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σC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I-ARV-GCⅣ-σC,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随后将纯化后的σC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获得阳性杂交瘤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鉴定杂交瘤细胞后,将杂交瘤细胞株通过腹腔注射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以ELISA测定腹水效价。结果显示:成功筛选出一株分泌ARV GCⅣ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1H4);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与ARV GCⅣσC蛋白发生反应,同时与感染不同基因型ARV的鸡肝癌细胞(LMH)均有良好的反应性;该单克隆抗体识别重链为IgG1,其腹水ELISA效价为1:256000。结果表明,成功制备ARV GCⅣσC蛋白单克隆抗体,其效价高,反应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σC蛋白功能、ARV致病机理以及建立临床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 基因Ⅳ型 σC蛋白 单克隆抗体 功能鉴定
下载PDF
鸡呼肠孤病毒基因I型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分析
7
作者 许明清 汪建华 +10 位作者 马芹 刘丹丹 张中波 赵杰 石艳红 唐代萍 王胜 郭明 胡峰 于可响 李玉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61,共8页
为探究导致山东省某肉种鸡场种鸡出现腿病的病原并进行致病性分析,本试验从该肉种鸡场收集病料,进行鸡胚分离、细胞传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序列分析、商品肉鸡的致病性试验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获得1株... 为探究导致山东省某肉种鸡场种鸡出现腿病的病原并进行致病性分析,本试验从该肉种鸡场收集病料,进行鸡胚分离、细胞传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序列分析、商品肉鸡的致病性试验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获得1株鸡呼肠孤病毒(ARV),命名为ARV-LL-2020,该病毒对鸡胚的致死率为100%,在鸡肝癌细胞系(LMH)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ARV-LL-2020毒株与经典的S1133疫苗株同属基因Ⅰ型,但两者的主要抗原σC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3.6%,氨基酸同源性为59.1%。ARV-LL-2020毒株回归商品肉鸡能复制出与实际生产中完全一致的发病症状。S1133株商品化弱毒活疫苗对ARV-LL-2020毒株的保护率仅有50%。结果表明,导致种鸡腿病的ARV-LL-2020毒株是1株ARV基因I型变异株,目前S1133株商品化弱毒活疫苗无法对其提供完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 基因Ⅰ型 分离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在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中的血清流行率和风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郑好 杨霞 +8 位作者 张素 赵一萌 汤君宇 高丽 曹红 马国明 王占新 郑世军 王永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禽呼肠孤病毒(ARV)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感染家禽后使其出现病毒性关节炎、生长不良和产蛋量下降等表现,对我国养禽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我国蛋鸡群中ARV的流行情况及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本试验在2022年11月—2023年3月从北京... 禽呼肠孤病毒(ARV)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感染家禽后使其出现病毒性关节炎、生长不良和产蛋量下降等表现,对我国养禽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我国蛋鸡群中ARV的流行情况及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本试验在2022年11月—2023年3月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和重庆9个省市的45个蛋鸡养殖场(其中包括祖代蛋鸡群、父母代蛋鸡群和商品代蛋鸡群),收集共计45份调查问卷和968份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ARV抗体,并结合调查问卷,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方法找到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风险因素。ELISA检测结果显示,968份血清样本中检出阳性863份,阳性率为89.15%(95%CI:87.0%~9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下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低于区域性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或不同日龄、不同批次混养饲养模式下的蛋鸡,且具有较强程度的关联(P<0.05,0.1<OR<0.3);生物安全防控严格的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5万只以上)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低于生物安全防控存在不足的小型养殖场(2万~5万只)的蛋鸡,且具有较强程度的关联(P<0.05,0.1<OR<0.3);员工不注意对鸡舍消毒的养殖场饲养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高于员工对鸡舍具有较强或一般消毒意识的养殖场饲养的蛋鸡,具有中等程度的关联(P<0.05,1.5<OR<3.0)。综上所述,饲养模式、养殖场规模和员工对鸡舍的消毒意识可能是产蛋鸡群感染ARV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呼肠孤病毒(ARV) 抗体检测 风险因素
下载PDF
福建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
9
作者 董慧 陈小丽 +2 位作者 朱小丽 王劭 林锋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17-21,共5页
为了解福建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状况,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采集了8份临床发病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攻毒试验及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份临床样品均为NDRV阳性,接种番鸭胚后均成功分离到病毒;... 为了解福建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状况,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采集了8份临床发病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攻毒试验及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份临床样品均为NDRV阳性,接种番鸭胚后均成功分离到病毒;将NDRV尿囊液毒感染番鸭后3~10 d发病,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为0~20%,剖检可见肝脏有出血斑及大量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坏死,与参考毒株NDRV-NP03相比,部分分离毒株毒力有所下降。S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NDRV分离毒株与省内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省外毒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系统进化树上,8株NDRV分离毒株聚为同一分支,而福建省外毒株聚为另一分支,说明NDRV呈区域性流行特征;σC蛋白氨基酸序列与NP03株相比,存在12个差异位点,可能会导致NDRV感染能力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基因序列 福建
下载PDF
变异型高致病性鹅源禽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10
作者 钱金涵 朱亭帆 +3 位作者 王强 马陈淑 秦爱建 金文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为了探究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某鹅场发生的1起以肝脏和脾脏出血为典型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因,本试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病死鹅肝脏和脾脏研磨液中禽呼肠孤病毒(ARV)的感染情况,将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病... 为了探究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某鹅场发生的1起以肝脏和脾脏出血为典型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因,本试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病死鹅肝脏和脾脏研磨液中禽呼肠孤病毒(ARV)的感染情况,将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病料进一步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血凝性和致病性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鸡胚中分离的病毒为ARV,将其命名为ARV-JSJD-2020;该病毒分离株接种鸡胚24 h后即可致其死亡;能感染Vero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没有血凝活性;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4.166)/0.2 mL;动物回归试验中雏鹅24 h即出现死亡现象,肝脏主要病变为局灶性坏死;σC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株分类上属于水禽源呼肠孤病毒分支,但与目前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得到的ARV-JSJD-2020可以为后续鹅源ARV的防控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ARV) 分离 鉴定 σC基因
下载PDF
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在稀有鮈鲫中的传播途径
11
作者 倪秦伟 孙阳 +1 位作者 刘林怡 吕利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为了研究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Ⅱ)的流行规律,本实验基于稀有鮈鲫感染GCRV-JX02的研究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测、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等方法开展GCRV-Ⅱ水平和垂直传播的研究。结果显示,水平传播中浸泡感染和共培... 为了研究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Ⅱ)的流行规律,本实验基于稀有鮈鲫感染GCRV-JX02的研究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测、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等方法开展GCRV-Ⅱ水平和垂直传播的研究。结果显示,水平传播中浸泡感染和共培养感染都能使稀有鮈鲫成为GCRV-Ⅱ的无症状携带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和80%;其中共培养感染直接导致8%的稀有鮈鲫死亡。感染后无症状的稀有鮈鲫经热休克处理,浸泡感染与共培养感染组的死亡率分别为57.14%和100%,总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95%和100%。腹腔注射感染GCRV-JX02后存活的无症状稀有鮈鲫每0.01 g精巢与卵巢中病毒拷贝数分别为3.64×10^(6)和6.84×10^(6)个。垂直传播实验中稀有鮈鲫单个的卵子、未受精卵、受精卵和幼鱼的平均病毒拷贝数为1.98×10^(3)、1.15×10^(4)、4.75×10^(3)和6.74×10^(4)个,幼鱼中病毒的拷贝数显著高于卵子与受精卵时期,表明GCRV-JX02不仅能够在稀有鮈鲫中垂直传播,还能伴随幼鱼的发育不断扩增。本研究阐明了不同传播途径下GCRV-Ⅱ的传播潜力,有助于评估草鱼出血病的流行风险,且为筛选阻断草鱼呼肠孤病毒传播的药物提供了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草鱼呼肠孤病毒 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热休克处理
下载PDF
鹅呼肠孤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控
12
作者 张红 田秋丰 +4 位作者 马志刚 董佳强 苗艳 王丽坤 陈志峰 《家禽科学》 2024年第6期120-121,共2页
鹅呼肠孤病毒病(goosereovirus,GRV)是由鹅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变特征为肝脏和脾脏出现点状白色灶性坏死。近年来该病在我国有些省份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鹅产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鹅呼肠孤病毒病的流... 鹅呼肠孤病毒病(goosereovirus,GRV)是由鹅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变特征为肝脏和脾脏出现点状白色灶性坏死。近年来该病在我国有些省份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鹅产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鹅呼肠孤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旨在为今后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 传染性疾病 病变特征 流行病学 剖检病变 鹅产业 防控措施 临床症状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流行趋势及防控
13
作者 李丽 胡晓楠 李波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期37-37,共1页
近年来我国鸭养殖业发展尤为迅速,随时而来的是我国鸭养殖业饲养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鸭群疾病尤其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发生,该病引起发病鸭脾脏坏死、肿胀、出血,肝脏出血、坏死等明显的病理特征,临床上引起鸭群生长迟缓,是一种典... 近年来我国鸭养殖业发展尤为迅速,随时而来的是我国鸭养殖业饲养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鸭群疾病尤其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发生,该病引起发病鸭脾脏坏死、肿胀、出血,肝脏出血、坏死等明显的病理特征,临床上引起鸭群生长迟缓,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抑制类疾病。雏鸭感染呼肠孤病毒后,死亡率较高,由于该病是免疫抑制类疾病,对鸭群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鸭群感染该病毒后,不仅影响鸭群的生长发育,而且会造成鸭群抵抗力下降,进而容易感染其他的细菌病和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管理水平 呼肠孤病毒 免疫抑制 细菌病 病理特征 雏鸭 流行趋势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鸭呼肠孤病毒病的发病危害及防控分析
14
作者 曹运德 《河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9期45-46,共2页
本文介绍了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高度传染性,以及其对鸭群肝脏、消化道的严重病变与症状,同时强调了该疾病对鸭养殖业所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失。阐述了有效防控该病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和全方位加强鸭饲养管理。提出应建立健全早期发现和隔离机... 本文介绍了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高度传染性,以及其对鸭群肝脏、消化道的严重病变与症状,同时强调了该疾病对鸭养殖业所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失。阐述了有效防控该病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和全方位加强鸭饲养管理。提出应建立健全早期发现和隔离机制,以便及时控制和防止疾病的传播。通过本文的阐述,养殖人员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鸭呼肠孤病毒病的严重性,掌握有效的防控方法,以保障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养殖 呼肠孤病毒 发病危害 策略分析
下载PDF
一例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诊治与体会
15
作者 邓飞龙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79-80,共2页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番鸭的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对番鸭养殖业危害较大。该文报道一例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诊治与体会。
关键词 番鸭 呼肠孤病毒 诊治
下载PDF
一例鸭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16
作者 孔桂慧 赵艳 唐德宏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19-21,共3页
为了确诊山东济宁某养鸭场14日龄樱桃谷商品肉鸭死亡发病原因,本试验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和脑等组织,采用病毒分离鉴定、细菌分离纯化并结合特异PCR鉴定等方法确诊病原。结果显示,从樱桃谷肉鸭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鸭呼肠孤病毒(D... 为了确诊山东济宁某养鸭场14日龄樱桃谷商品肉鸭死亡发病原因,本试验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和脑等组织,采用病毒分离鉴定、细菌分离纯化并结合特异PCR鉴定等方法确诊病原。结果显示,从樱桃谷肉鸭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鸭呼肠孤病毒(DRV),命名为JNDRV19株;JNDRV19株Sigma C(σC)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9株参考毒株存在96%~99%同源,属于鸭新型呼肠孤病毒(NDRV);JNDRV19株可导致雏鸭减重,80%雏鸭出现典型剖检病变。本研究证实该批樱桃谷商品肉鸭的大量死亡是由NDRV感染与某种细菌混合感染导致,对樱桃谷肉鸭科学防控NDRV,保障肉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新型呼肠孤病毒(NDRV) 分离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二重荧光RT-LAMP鉴别检测禽呼肠孤病毒和鸡滑液囊支原体
17
作者 曾婷婷 谢芝勋 +9 位作者 谢丽基 王盛 谢志勤 黄娇玲 万丽军 任红玉 张艳芳 张民秀 范晴 邓显文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6-7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通过添加荧光探针FD,反应后可使用成像仪直接观测结果的鉴别检测禽呼肠孤病毒(ARV)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的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根据ARV和MS的保守基因片段,设计了2套LAMP引物,并各添加1条FD荧光探针,2条FD探针...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通过添加荧光探针FD,反应后可使用成像仪直接观测结果的鉴别检测禽呼肠孤病毒(ARV)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的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根据ARV和MS的保守基因片段,设计了2套LAMP引物,并各添加1条FD荧光探针,2条FD探针分别标记CY5和6-FAM荧光基团。结果:ARV阳性对照在成像仪下发出红色荧光,MS阳性对照发出绿色荧光,双重模板经过图像融合后为黄色荧光;特异性结果显示,该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仅能扩增ARV和MS两种病原,对其他常见病原如鸡毒支原体(MG)、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等无扩增反应;敏感性结果显示,该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对ARV和MS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7×10^(2)copies和1.9×10^(2)copies;使用该方法检测40份临床样品,检出率与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二重荧光RT-PCR检测结果相同。综上,该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可特异、敏感地鉴别检测ARV和MS,通过添加FD荧光探针和成像仪观测结果,为不同条件的实验室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荧光探针 二重荧光RT-LAMP 呼肠孤病毒 鸡滑液囊支原体
下载PDF
福建省番鸭呼肠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
18
作者 朱小丽 陈小丽 +3 位作者 程晓霞 林锋强 王劭 江丹丹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0期34-38,共5页
为了解福建省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变异情况,2021—2022年从福建省番鸭集中饲养区,收集疑似MDRV感染临床病例的病料样品125份,进行MDRV病原学检测以及MDRV病原分离、攻毒试验、疫苗免疫攻毒... 为了解福建省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变异情况,2021—2022年从福建省番鸭集中饲养区,收集疑似MDRV感染临床病例的病料样品125份,进行MDRV病原学检测以及MDRV病原分离、攻毒试验、疫苗免疫攻毒试验和S4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115份免疫过MDRV活疫苗的临床病例病料中未检测到MDRV阳性,在10份未免疫MDRV活疫苗的临床病例病料中,检出6份MDRV阳性;从阳性病料中分离出的6株MDRV毒株均能致死番鸭胚,对雏番鸭的致病率为60%~100%,致死率为40%~60%;对1日龄番鸭免疫MDRV活疫苗后,在7日龄时进行分离毒株攻毒试验,未见番鸭发病死亡;6株MDRV分离毒株S4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9%,与1997年流行株MDRV-MW9710同源性为98.6%~99.4%,属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MDRV在福建省番鸭群中依然存在,对未免疫番鸭群的致病性较高,其致病性和S4基因序列特性与最初流行毒株变化不大,当前疫苗仍可有效预防MDRV感染,因此要重视MDRV活疫苗的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呼肠孤病毒 生物学特性 序列分析 福建省
下载PDF
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路晓 杨晶晶 +5 位作者 丛雁方 王林 刘丽萍 高月花 亓丽红 于可响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38,共5页
近几年,鹅“白点病”频发。本研究从江苏沛县地区肝脏有坏死点的发病鹅中收集肝脏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序列分析进行病毒鉴定,并回归雏鹅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发现:该毒株在鹅胚上生长良好;回归鹅能完全复制出临床中肝脏... 近几年,鹅“白点病”频发。本研究从江苏沛县地区肝脏有坏死点的发病鹅中收集肝脏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序列分析进行病毒鉴定,并回归雏鹅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发现:该毒株在鹅胚上生长良好;回归鹅能完全复制出临床中肝脏出现坏死点的病变,并能从实验鹅中重新分离到该病毒;对其主要抗原基因σC进行测序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番鸭呼肠孤病毒基因序列的进化关系较近,同源性为89.6~98.9%。本研究证实了鹅“白点病”的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为该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 番鸭呼肠孤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3种禽类呼肠孤病毒血清学相关性及致细胞病变差异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陈仕龙 陈少莺 +6 位作者 程晓霞 江斌 林锋强 王劭 朱小丽 李兆龙 张世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3-537,共5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3种不同疾病型禽类呼肠孤病毒间的抗原性关系及病毒的培养特性。作者通过血清中和试验测定了禽呼肠孤病毒(ARV S1133株)、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 9710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NP01株)3种禽类呼肠孤病毒的血清学相关性,... 本研究旨在研究3种不同疾病型禽类呼肠孤病毒间的抗原性关系及病毒的培养特性。作者通过血清中和试验测定了禽呼肠孤病毒(ARV S1133株)、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 9710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NP01株)3种禽类呼肠孤病毒的血清学相关性,统计抗原相关性R值;并应用部分禽胚原代细胞及哺乳动物传代细胞对这3种病毒的培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种病毒株之间的R值很小,抗原相关性较低;三者具有广泛的细胞亲嗜性,能在多种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但病毒致细胞病变特征有所差异,ARV和NDRV均以巨融合为主,而MDRV则以细胞圆缩坏死为主。上述结果表明导致禽类不同疾病的ARV、MDRV和NDRV三者之间的抗原相关性较低,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也不同,细胞病变类型的差别提供了一种初步鉴别禽类呼肠孤病毒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 番鸭呼肠孤病毒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中和试验 抗原性变异 细胞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