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真义解证
1
作者 揣松森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
《庄子·天下》篇评价宋钘和尹文学术思想,其中有“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宋代以来,对这句话含义的解释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其中“容”字到底作何解释上。总而言之,主要有解为“容止”之义、释作“欲”之借字、指“情... 《庄子·天下》篇评价宋钘和尹文学术思想,其中有“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宋代以来,对这句话含义的解释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其中“容”字到底作何解释上。总而言之,主要有解为“容止”之义、释作“欲”之借字、指“情”而言、读作“搈”而释为动作等四种说法,但都没有探究到其中的真义。实际上,唐成玄英的疏解最为近之,即将“容”释作“容受”之义。据此,这句话乃谓——称道宽恕能容是心之天性。宋钘、尹文这一学说具有鲜明的道家黄老之学特质,其思想渊源与《尚书·洪范》篇存在丝缕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天下》 宋钘 尹文 “语心之容 之曰心之行 《尚书·洪范》
下载PDF
才全而德不形——读《庄》漫笔之十
2
作者 王锺陵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37-44,共8页
庄子是先秦时代对个体命运感作出最为突出阐述的哲人。在传统的天命观的笼罩下,命运感的抬头所反映的乃是社会化进程的扩大中个人意识的生成与孽育。庄子认为,既然死生存亡、穷达毁誉、饥渴寒暑这一类事情的产生,不是个人的智慧所能预料... 庄子是先秦时代对个体命运感作出最为突出阐述的哲人。在传统的天命观的笼罩下,命运感的抬头所反映的乃是社会化进程的扩大中个人意识的生成与孽育。庄子认为,既然死生存亡、穷达毁誉、饥渴寒暑这一类事情的产生,不是个人的智慧所能预料,那末就不要让这一类充满差异性的事情扰乱了自己对于事物通同性、亦即统一性的认识。只要对于事物统一性的认识不被扰乱,那末生命展开过程的种种得失就不会进入自己的心灵。庄子所提倡的人格是“才全而德不形”。所谓“才全”即知之全也,所谓知之全,即是所知为其大者,为其整体者也,是一种带有总体性的认识。如何对待命运,亦即是如何对待人生,这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不仅是一种总体性的认识,而且还是一种总体性的生活态度。所谓“德不形”,是说德浑化于无形。因为在东方专制社会的环境中,特别是作为弱者,才或德的外露是一件危险的事,才与德之浑化于无形这一观点的提出,表明《德充符》篇比之《养生主》与《人间世》,在对东方国家个体存在论的阐述上,又有了新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之变 命之行 成和之修 内保之而外不荡
下载PDF
论宋钘学说中的道家特质
3
作者 揣松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22-25,共4页
班固评价宋钘的著作时说"其言黄老意",可见他认为宋钘学说中具有黄老道家思想的特点。然而,后世学者对此却并未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甚至还存在一定误解、曲解。通过对史料的钩稽排比发现,宋钘学说中的确有鲜明的道家思想内容,... 班固评价宋钘的著作时说"其言黄老意",可见他认为宋钘学说中具有黄老道家思想的特点。然而,后世学者对此却并未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甚至还存在一定误解、曲解。通过对史料的钩稽排比发现,宋钘学说中的确有鲜明的道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道"作为最终参照的"别宥"理论,主张宽恕能容的"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思想,以求"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的"人之情,欲寡"理论。探讨宋钘学说中的道家思想特质,无论是对深入理解宋钘思想本身,还是对评价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钘 别宥 “语心之容 之曰心之行 “人之情 欲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