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和为美:中国古代文体的外部融合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玲 肖莉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7,共4页
中国古代文体的外部融合与华夏传统文化以“和”为美的原则相一致,由此导致古代文学文体系统极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具体表现为:1.诗体文学与音乐融合,2.诗体文学与绘画融合,3.诗、小说与历史融合。
关键词 和为美 文体 外部融合
下载PDF
“以和为美”的传统审美模式浅论
2
作者 庞耀辉 《人文杂志》 1986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改革,是一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必将产生巨大影响的伟大实践。审美意识作为渗透力极强、交易性极大的观念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生活和全民意识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革新。同时,审美意识作为影响社会生活的手段和途径之一,它对社会生活的... 改革,是一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必将产生巨大影响的伟大实践。审美意识作为渗透力极强、交易性极大的观念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生活和全民意识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革新。同时,审美意识作为影响社会生活的手段和途径之一,它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又必将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改革导致的新旧审美意识的急剧更迭过程中,认清传统的审美模式的内涵,把握住旧的审美意识的突破口,这不仅有益于引导人们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为美 传统审 意识 模式 古典和谐 人与人 社会生活 安命 观念 中华民族
下载PDF
《乐论》“以和为美”的思想
3
作者 张学海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6-40,93,共6页
《乐论》是古代藏族的主要音乐理论经典,总结了13世纪西藏音乐的实践经验,阐述了藏族古代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思想,对藏族的音乐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乐论》在阐述其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思想中,表现了"以和为美"的美学思想和原则... 《乐论》是古代藏族的主要音乐理论经典,总结了13世纪西藏音乐的实践经验,阐述了藏族古代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思想,对藏族的音乐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乐论》在阐述其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思想中,表现了"以和为美"的美学思想和原则,揭示了音乐艺术的一般美学规律,反映了藏族传统社会生活、宗教和人生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噶坚赞 乐论 学思想 和为美
下载PDF
以和为美 美善合一——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儒家思想内涵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艳玲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21-222,共2页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民族民间音乐为背景,以民族语言和文化为基础,经过不断的借鉴吸收和发展创新,已经成为大众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民族音乐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广阔的土壤,因此,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民族民间音乐为背景,以民族语言和文化为基础,经过不断的借鉴吸收和发展创新,已经成为大众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民族音乐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广阔的土壤,因此,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千百年来,以儒家思想为主的"美善合一"的审美思维始终贯穿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并成为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本文将民族声乐放置在儒家思想的背景下,简要论述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民族声乐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儒家思想/以和为美/善合一
下载PDF
大音希声,以和为美——“美”之意韵以言“筝”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沙路 《黄河之声》 2016年第19期104-105,共2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以和为美"为中心,对古筝三首作品《月儿高》《崖山哀》《四段锦》中所表现的不同"美"之意象、文化背景及美学形态,来探析和阐述美学特征在古筝传统乐曲中的渗透和体现,揭示乐曲深刻的... 本文以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以和为美"为中心,对古筝三首作品《月儿高》《崖山哀》《四段锦》中所表现的不同"美"之意象、文化背景及美学形态,来探析和阐述美学特征在古筝传统乐曲中的渗透和体现,揭示乐曲深刻的意境表现及笔者对音乐美学思想的追求和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为美 传统筝曲 儒道思想 《四段锦》 《月儿高》 《崖山哀》
下载PDF
“以和为美”的传统审美模式浅论
6
作者 庞耀辉 《天府新论》 1986年第2期42-44,65,共4页
改革,是一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必将产生巨大影响的伟大实践。审美意识作为渗透力极强、变易性极大的观念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生活和全民意识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革故鼎新。同时,审美意识作为影响社会生活的手段和途径之一,它对社会... 改革,是一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必将产生巨大影响的伟大实践。审美意识作为渗透力极强、变易性极大的观念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生活和全民意识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革故鼎新。同时,审美意识作为影响社会生活的手段和途径之一,它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又必将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改革导致的新旧审美意识的急剧更迭过程中,认清传统的审美模式的内涵,把握住旧的审美意识的突破口,这不仅有益于引导人们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为美 传统审意识 和谐 模式 处世哲学 人与人 个体与群体 社会生活 心理状态 中华民族
下载PDF
和为美——湖北近年舞台艺术创作印象
7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7年第2期42-49,共8页
和,在汉语中通常指称事物的美好状态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和为美,是东方人审美的重要特点。
关键词 舞台艺术创作 印象 湖北 理想境界 和为美 事物
下载PDF
谈谈最早的以和为美理念
8
作者 童汝劳 《文史杂志》 2007年第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史伯 和为美 和实生物 兆物 同则不继 晏婴 对立因素 学家 理念 最早
下载PDF
“以和为美”——浅谈中国传统音乐哲思
9
作者 曹航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7期78-79,共2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这一观念极为重要。它也是音乐审美的基础。古人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的,而“和谐”则是天地万物的共存之道。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艺术家在由自然通向艺术的这一过程中,获得来自生命的启示;而欣赏者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这一观念极为重要。它也是音乐审美的基础。古人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的,而“和谐”则是天地万物的共存之道。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艺术家在由自然通向艺术的这一过程中,获得来自生命的启示;而欣赏者则可以通过审美,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以及艺术的“和谐”。“和谐”是中国古人对生命的最高追求,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审美理念。“以和为美”由此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最为重要的特征。这也是中国音乐得以发展创新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音乐 和为美 音律
下载PDF
数学教学要以和为美,以真为美
10
作者 雷燕琼 《四川教育》 2017年第18期84-84,共1页
自信心,是人类最高贵的心理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要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用赏识的眼光来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多用你真棒;乖;不错;肯动脑;今天有进步;你真厉害等... 自信心,是人类最高贵的心理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要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用赏识的眼光来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多用你真棒;乖;不错;肯动脑;今天有进步;你真厉害等词语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爆发出巨大的潜能,美滋滋地由后进变先进,由失败变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为美 数学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 心理品质 学生 自信心 闪光点 放大镜
下载PDF
以和为美 和谐育人——记百年名校江苏省海门市三和中心小学
11
《湖南教育(下旬)(C)》 2012年第3期65-65,共1页
江苏省海门市三和中心小学始建于1912年,有丰厚的人文积淀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全校现有20个教学班,947名学生,62名教职员工。近年来,学校以"奠定一生发展基石"为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和行天下"为精神内核的和文化。
关键词 江苏省 中心小学 海门市 办学理念 办学传统 精神内核 教职员工 和为美 教学班 学校
下载PDF
绘影与叙事:气韵生动和为美——吴永刚导演风格浅谈
12
作者 刘宇清 宋泽双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4,共6页
吴永刚曾经把自己一生的美学追求归纳为四个"看不见",即以"看不见布景为好布景"、"看不见导演为好导演"、"看不见表演为好表演"、"看不见摄影为好摄影"。在结构银幕画面和经营叙事... 吴永刚曾经把自己一生的美学追求归纳为四个"看不见",即以"看不见布景为好布景"、"看不见导演为好导演"、"看不见表演为好表演"、"看不见摄影为好摄影"。在结构银幕画面和经营叙事格调时,隐去突兀、夸饰、生硬、做作,彰显匀称、协调、自然、真切、平实,追求一种气韵生动、以和为美的艺术风格,氤氲着中国传统诗情画意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影 叙事 戏剧性消解 和为美
原文传递
论中国武术“以和为美”的审美体现与竞技体育时代下的回归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琼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11期91-92,113,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了"以和为美"的审美理念和哲学内涵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体现,表现在自然美、服饰美、精神美、风格美四个方面。然而在竞技体育大背景下,中国武术通过自我改造,为进入奥运比赛项目极力迎合奥运的评判体系...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了"以和为美"的审美理念和哲学内涵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体现,表现在自然美、服饰美、精神美、风格美四个方面。然而在竞技体育大背景下,中国武术通过自我改造,为进入奥运比赛项目极力迎合奥运的评判体系。而同时,中国武术也在异化。回归"以和为美"的审美价值,既是中国武术发展传承,也是世界体育共同繁荣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为美 竞技体育
原文传递
中国食文化的“三美”理论探究
14
作者 武星宽 李俐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2年第8期12-13,共4页
中国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本文看重从中国传统审美的角度分析中国食文化。从羊大为美、意境美、以和为美这三方面来着手分析其蕴含着的内在含义,作出了理论性的探讨。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和为美 羊大为美 传统审 理论探究 中国饮食 和谐 食器 重要组成部分
下载PDF
中国音乐审美透视
15
作者 陈其射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2-56,共5页
为了揭示中国音乐的深层审美意蕴 ,本文从“以和为美”“辩证精神”“线的型态”“虚的意境”  “道法自然”五个方面阐释中国音乐所内蕴的特殊音乐审美心理和审美方式 。
关键词 中国 音乐审 观念 型态 心理 方式 和为美 辩证精神
下载PDF
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的传统美学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若愚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9-108,共10页
苏州博物馆新馆作为一座现代建筑,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特征,它将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新颖的建筑理念巧妙融合,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榜样。其一,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内敛、兼容并蓄,讲究"以和为美"。苏州博... 苏州博物馆新馆作为一座现代建筑,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特征,它将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新颖的建筑理念巧妙融合,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榜样。其一,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内敛、兼容并蓄,讲究"以和为美"。苏州博物馆新馆对这种"以和为美"传统的表达,体现在建筑形式的和谐上,不管是其整体色调或建筑体量,还是其用料选材或区域环境,都达到了视觉效果上的和谐统一。苏州博物馆新馆建造理念的内在和谐,则体现在布局理念、空间组织、人文精神等方面。其二,"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它不仅具有哲学的内涵,而且也贯穿美学发展的始终。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自然光线和自然景物的运用上,对"崇尚自然"的表达随处可见,并且别具特色,耐人寻味。其三,"美在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和审美理念。苏州博物馆新馆对意象的挖掘和表达很贴切,如其灰色线条、叠落山墙所产生的感性世界。其四,"意境"同样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属于审美表达的最形而上的一种类型。苏州博物馆新馆在造景手法上颇得苏州传统园林的精华,山水、窗亭、水荷、古藤等意境的营造都别有一番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 和为美 天人合一 意象 意境
下载PDF
从《元曲选》所收篇目看臧懋循以和为美的戏曲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雯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5,共4页
《元曲选》是明代至今以来最通行也最有影响的元杂剧选集。其收录作品丰富,涉及题材多。《元曲选》对收录篇目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即体现了作为编选者的臧懋循的选曲标准。本文拟以《元曲选》所收篇目为切入点,对臧懋循以和为美的戏... 《元曲选》是明代至今以来最通行也最有影响的元杂剧选集。其收录作品丰富,涉及题材多。《元曲选》对收录篇目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即体现了作为编选者的臧懋循的选曲标准。本文拟以《元曲选》所收篇目为切入点,对臧懋循以和为美的戏曲思想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选》 戏曲思想 和为美 臧懋循 篇目 元杂剧 收录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天人之和”之美
18
作者 董小华 《社科纵横》 2007年第10期97-98,101,共3页
"天人之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根本思想,"和谐"又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旋律。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就"天人之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表现,从心与物、情与景、兴与象、形与神、情与韵五方面论述其美学特质。
关键词 天人之和 和为美 心物 情景 兴象 形神 和韵
下载PDF
孔子以和为美的思想浅析
19
作者 王丽英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X期160-161,共2页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一种文化思想。而"和"是孔子各种思想论述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堪称是孔子文化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一种文化思想。而"和"是孔子各种思想论述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堪称是孔子文化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等。本文从孔子"以和为美"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谈起,就上述多方面的"和"思想,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和为美 思想分析
原文传递
近十年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研究综述
20
作者 石文斐 《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3-65,共3页
审美心理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研究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可以为中国审美心理学的发展正本清源。回顾十年来已发表的文献,可以把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提炼为:以和为美、以心为本、以形媚道、以境为高。后续研究可以采用现代心理学... 审美心理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研究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可以为中国审美心理学的发展正本清源。回顾十年来已发表的文献,可以把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提炼为:以和为美、以心为本、以形媚道、以境为高。后续研究可以采用现代心理学的科学方法以弥补既有研究思辨有余而实证不足的现状。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可能对当今社会的浮躁心态具有疗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心理学 和为美 天人合一 修身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