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光同尘”与“心斋”:老庄身心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钱同舟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共4页
老子倡导"和光"以达"玄同"之境,通过创造开放心态以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和光同尘",实际上是通向人内心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庄子提倡"心斋"、"以明"、"坐忘"以达到&qu... 老子倡导"和光"以达"玄同"之境,通过创造开放心态以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和光同尘",实际上是通向人内心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庄子提倡"心斋"、"以明"、"坐忘"以达到"乐物之通"的和谐状态。"心斋"、"以明"、"坐忘"是庄子心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身心和谐思想完满的描写。"心斋"从修养论、"以明"是从认识论、"坐忘"从人生境界论共同提出了对心灵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的要求。老子和庄子的身心和谐思想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生命价值观上,两位先秦道家能够充分关注儒家所忽视的生命的个体价值,对儒家的生命价值观也恰恰起到了补偏救弊的作用。研究老子和庄子的身心和谐思想,有助于人们自己行为的调整和个体性格的陶冶,对于今天我们倡导的人文关怀、促进社会成员心理和谐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和光同尘 “心斋” 身心和谐
下载PDF
“和光同尘”为官之道的正解、误解与能效发挥之要
2
作者 郝儒杰 李姗姗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9-82,共4页
“和光同尘”为官之道的正解旨在造福于民、少私寡欲、宽容善下。当然,人们对“和光同尘”为官之道也存在惯常误解,与世无争被误解为置身事外不作为,不露锋芒被当作畏首畏尾无能力,团结宽容他人被看作拉帮结派谋私利。因此,为官者要消... “和光同尘”为官之道的正解旨在造福于民、少私寡欲、宽容善下。当然,人们对“和光同尘”为官之道也存在惯常误解,与世无争被误解为置身事外不作为,不露锋芒被当作畏首畏尾无能力,团结宽容他人被看作拉帮结派谋私利。因此,为官者要消除种种偏见、成见,做到德才兼修,以民为本;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良性竞争,团结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光同尘 为官之道 为官者 领导 下属
下载PDF
领导者信奉和光同尘为官之道谨防误入歧途
3
作者 孙珍珍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64-66,共3页
和光同尘为官之道要求领导干部与时偕行,内外兼修,确立平和的工作态度与作风,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同时,要警惕对和光同尘为官之道的误解,即将隐而不彰等同于无所作为,将柔和内敛等同于圆滑世故,将混同尘世等同于随波逐流。和光同... 和光同尘为官之道要求领导干部与时偕行,内外兼修,确立平和的工作态度与作风,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同时,要警惕对和光同尘为官之道的误解,即将隐而不彰等同于无所作为,将柔和内敛等同于圆滑世故,将混同尘世等同于随波逐流。和光同尘为官之道启示领导干部,要在平和心态中摆正“藏锋”与进取的关系,在刚柔并济中摆正位子与担子的关系,在心力融合中摆正修身与处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和光同尘 为官之道
下载PDF
从《和光同尘壶》中浅议紫砂壶的文化底蕴
4
作者 周丽寅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9期186-186,共1页
紫砂壶产自著名的江南水乡——陶都宜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创新,紫砂壶俨然已经是中国陶瓷的代名词,艺术与文化的完美融合造就了紫砂壶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将多种文化形式融合于一件小小的壶器之中,是其他艺术品不具备的优势,一件件优... 紫砂壶产自著名的江南水乡——陶都宜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创新,紫砂壶俨然已经是中国陶瓷的代名词,艺术与文化的完美融合造就了紫砂壶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将多种文化形式融合于一件小小的壶器之中,是其他艺术品不具备的优势,一件件优秀的紫砂壶器凸显出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长盛不衰,岁月的考验却让紫砂壶历久弥新,重新焕发出生机,这件《和光同尘壶》在创作思想上继承了传统思想的特点,又展现出现代社会的特色,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和光同尘 造型特征 文化底蕴
下载PDF
由清华简《畏天用身》的“径圆”“轸方”说《老子》的“和光同尘” 被引量:4
5
作者 程浩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0,共4页
清华简《畏天用身》中与“方”连用的“■”字,从音义出发进行考虑,应以读“轸”为佳。“轸”字原指车底四面之木质结构,由于其形多为方形,因而引申出“方”的义项。《老子》中的名言“和光同尘”,从早期写本的用字以及与《畏天用身》... 清华简《畏天用身》中与“方”连用的“■”字,从音义出发进行考虑,应以读“轸”为佳。“轸”字原指车底四面之木质结构,由于其形多为方形,因而引申出“方”的义项。《老子》中的名言“和光同尘”,从早期写本的用字以及与《畏天用身》中思想的关联来看,“尘”的本字或许就是“轸”。“和其光(广),同其尘(轸)”,本义是说要和合广域、协同四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畏天用身》 和光同尘
原文传递
《老子》上德、常德、广德、玄德对价值二元论的超越之疏解
6
作者 赖锡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8,共18页
《老子》“上德”“常德”“广德”“玄德”等思想对价值二元论有着治疗与转化作用。通过对《老子》的上德、常德、广德、玄德进行探讨,并对章句进行疏解与融贯,我们可以认识到《老子》由“玄同之道”所领会延伸而来的“玄同之德”的内... 《老子》“上德”“常德”“广德”“玄德”等思想对价值二元论有着治疗与转化作用。通过对《老子》的上德、常德、广德、玄德进行探讨,并对章句进行疏解与融贯,我们可以认识到《老子》由“玄同之道”所领会延伸而来的“玄同之德”的内涵,即“消极澄清”和“积极讲明”。“消极澄清”在于厘清《老子》对儒家仁义礼智的批判治疗之心,不在于简单的反道德或纯粹的反价值。“积极讲明”在于阐述《老子》“和光同尘”的慈柔玄德观。《老子》在“德”加了“上”“常”“广”“玄”等独特修辞,目标在于治疗价值的暴力,活化道德的宽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和光同尘 知白守黑 上德 常德 广德 玄德 浑沌 袭明
下载PDF
《老子》作为一种共生哲学——为共生而承认无知,为共生而承担柔软 被引量:1
7
作者 赖锡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23,共23页
“共生”是自然界的存有实情,也是生物界演化不歇的基本道理。用中国古典哲学的概念来说,“共生”乃“天理”运行与彰显之所在。人作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在世存有者”,参赞天地生生之化育,承担万物共生之道义,本是分内... “共生”是自然界的存有实情,也是生物界演化不歇的基本道理。用中国古典哲学的概念来说,“共生”乃“天理”运行与彰显之所在。人作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在世存有者”,参赞天地生生之化育,承担万物共生之道义,本是分内事。无奈“人之道”经常异化为“损不足以奉有余”,背离“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造成“人道”支离“天道”。人“自是/自见/自明/自伐/自有功”之私我欲望,无以节制而一味刚强、无限扩张,让共生的双赢场域(win-win situation),堕化为赢者全拿的生杀战场(winner takes all)。这种“刚强斗刚强”的剧目,在人类历史不断上演出各种意识形态之争,乃至规模不一的杀伤性战争。眼下时局,在在呈现人类刚强手段下的失控景观:生物灭绝,温室效应,环境荒芜,种族冲突,地区冲突,大国对抗……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严峻挑战。凡此种种,让我们对人类未来充满忧患而不能不急迫呼吁“共生”。《老子》有言“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当今时局如何可能从“柔弱”思维中,思考人类的“共生”之道?笔者将拣择《老子》若干章句,从释“非常道”、释“象帝之先”、释“得一”、释“天之道”、释“人之道”、释“损”、释“柔”、释“反”、释“玄德”、释“下”、释“不得已用兵”等角度,一者尝试描绘《老子》共生之道的多元面貌,二者试图挖掘《老子》对共生哲学所能提供的思想资源。最后结穴在“无知”与“幽默”对终极解决与敌对思维的去毒化,由此搭建厚实的共生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共生 天之道 柔弱 玄德 和光同尘 无知 幽默
下载PDF
论《道德经》对高校教育管理之道的启示
8
作者 王永丹 马志强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文化精髓植根其中.研究我国高校和谐有效的教育管理思想,从古典文化入手,立足于实际,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中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思想进行分析归纳,这对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体系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教育管理 道法自然 上善若水 和光同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