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乾隆、嘉庆两朝对白山派和卓后裔招抚政策得失述评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希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8,共13页
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的危险,实现天山以南的长治久安。乾隆朝实行的清查措施与招抚安置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 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的危险,实现天山以南的长治久安。乾隆朝实行的清查措施与招抚安置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嘉庆初年继续对外逃的大和卓后裔萨木萨克实行积极招抚政策,但在萨木萨克接受招抚携妻、子来投的关键时刻,地方官员未能妥善处理,措施失当,致使其畏惧逸去。嘉庆十九年玉努斯案定案之原因十分复杂。以玉努斯案为转折点,清朝中止了自乾隆二十六年以来对白山派和卓后裔长期持续实行的正确的招抚政策。政策的转变,造成了严重的后患,是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新疆持续动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嘉庆朝 白山派和卓后裔 招抚安置 玉努斯案
下载PDF
乾隆、嘉庆两朝对白山派和卓后裔招抚政策得失述评
2
作者 王希隆 《中国边疆学》 2016年第1期164-188,共25页
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危险,实现天山以南的长治久安.乾隆朝实行的清查措施与招抚安置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嘉庆初年... 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危险,实现天山以南的长治久安.乾隆朝实行的清查措施与招抚安置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嘉庆初年继续对外逃的大和卓后裔萨木萨克实行积极招抚政策,但在萨木萨克接受招抚携妻、子来投的关键时刻,地方官员未能妥善处理,措施失当,致使其畏惧逸去.嘉庆十九年玉努斯案原因十分复杂.以玉努斯案为转折点,清朝停止了自乾隆朝以来对白山派和卓后裔长期实行的招抚政策.政策的转变,造成了严重的后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嘉庆朝 白山派和卓后裔 招抚安置 政策得失
下载PDF
大和卓之子萨木萨克身世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栋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1,172,共7页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加紧了对和卓子嗣的搜寻与清查,以期消除隐患,在此过程中遗漏了大和卓一子,名萨木萨克。清代汉文史料有关此人的记载较为混乱,似乎有多个同名之萨木萨克。满文档案有关萨木萨克的记载中,有两同名萨木萨克且皆为...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加紧了对和卓子嗣的搜寻与清查,以期消除隐患,在此过程中遗漏了大和卓一子,名萨木萨克。清代汉文史料有关此人的记载较为混乱,似乎有多个同名之萨木萨克。满文档案有关萨木萨克的记载中,有两同名萨木萨克且皆为大和卓之子,一为其妾所生,后被送往京师安置;一为大和卓之妻所生,被人携带逃至中亚各地,成为漏网之鱼,此人在乾隆中后期逐渐活跃起来。本文厘清了史料中两萨木萨克的关系,进而探讨乾嘉两朝对萨木萨克的态度转变过程,以加深对清王朝治理回疆特点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萨木萨克 和卓后裔 回疆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