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风格和声体系的开放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志海 《音乐创作》 2007年第3期75-78,共4页
中国风格和声体系的形成过程,即是一个开放性地吸收各种和声风格的过程。中国风格的和声体系,在和弦结构观念与使用方式上持开放性态度。在对近现代作曲技法的吸收过程中,中国风格的和声体系亦呈现出其开放性的本质。本文拟以中国风... 中国风格和声体系的形成过程,即是一个开放性地吸收各种和声风格的过程。中国风格的和声体系,在和弦结构观念与使用方式上持开放性态度。在对近现代作曲技法的吸收过程中,中国风格的和声体系亦呈现出其开放性的本质。本文拟以中国风格和声的发展过程与当代中国风格和声理论的主要观念为根据,论述中国风格和声体系的开放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格 和声体系 和弦结构 近现代作曲技法
下载PDF
论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中和声在作品中的控制力——基于全景敞视主义的新视角
2
作者 陈治 《音乐时空》 2015年第20期79-80,共2页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从边沁的圆形监狱开始展开,其核心概念围绕权力和控制,强调权力不是通过暴力手段,而是通过理性的心理暗示得以实现。该理论由监狱中的权力和控制已经拓展至教育、医疗、生产、国家机器等领域。本文将其应用于大小调...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从边沁的圆形监狱开始展开,其核心概念围绕权力和控制,强调权力不是通过暴力手段,而是通过理性的心理暗示得以实现。该理论由监狱中的权力和控制已经拓展至教育、医疗、生产、国家机器等领域。本文将其应用于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从全景敞视主义的视角思考和声在作品中的控制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敞视主义 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 和声 控制力
下载PDF
“神秘和弦”在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中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京 《北方音乐》 2014年第5期82-82,共1页
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一直以来都是理论家热衷研究的对象,学术界对于“神秘和弦”的原型结构、形成过程以及在音乐实践中的价值历来都有较多的阐述。文章立足于对神秘和弦存在于传统大小调体系中的可能性进行了辨析,从律学的角度对... 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一直以来都是理论家热衷研究的对象,学术界对于“神秘和弦”的原型结构、形成过程以及在音乐实践中的价值历来都有较多的阐述。文章立足于对神秘和弦存在于传统大小调体系中的可能性进行了辨析,从律学的角度对于“神秘和弦”与常规三和弦的结构、音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和弦 传统大小调 和声体系
下载PDF
从辩证法和认识论角度谈功能和声体系的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冬妍 《黄河之声》 2013年第9期56-57,共2页
功能和声体系是西方音乐发展最为繁荣阶段的产物,在和声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功能和声体系的发展同样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规律。本文... 功能和声体系是西方音乐发展最为繁荣阶段的产物,在和声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功能和声体系的发展同样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规律。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对功能和声体系的发展历程中所体现出的哲学基本原理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互变规律 认识论 功能和声体系
下载PDF
大小调式功能和声体系的本质特点解析
5
作者 李碧高 《海风》 2021年第4期116-117,共2页
和声是伴随着西方9世纪“奥尔加农”多声部音乐发展而建立的,但从和声学研究理论体系来看,真正系统化、逻辑化的和声理论却是从进入主调音乐开始逐步建立的。本论文以大小调式功能和声体系理论研究成果为切入点,主要通过共性写作时期两... 和声是伴随着西方9世纪“奥尔加农”多声部音乐发展而建立的,但从和声学研究理论体系来看,真正系统化、逻辑化的和声理论却是从进入主调音乐开始逐步建立的。本论文以大小调式功能和声体系理论研究成果为切入点,主要通过共性写作时期两部作品分析进一步揭示功能和声体系和声运动的本质特点及其构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部音乐 功能和声体系 大小调式 和声理论 共性写作 主调音乐 奥尔加农 声学研究
下载PDF
俄罗斯和声学派与中国和声体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彭程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9,共12页
俄罗斯和声学派作为借鉴德、法和声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和声学派,具有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对中国和声理论和教学体系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和声理论与教学体系,作为一种既保持调性功能和声的内在结构动力,又以五声性调式和声为... 俄罗斯和声学派作为借鉴德、法和声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和声学派,具有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对中国和声理论和教学体系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和声理论与教学体系,作为一种既保持调性功能和声的内在结构动力,又以五声性调式和声为主要识别特征的和声理论与教学体系;既来自对俄罗斯学派和声理论的反思,又受到俄罗斯和声学派“调性功能与调式色彩相结合”观念的启发。当然,这种五声性调式和声特征得益于几代中国作曲家的和声民族化探索,也不无西方现代和声的影响和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启发。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和声理论与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俄罗斯和声学派理论和教学体系的反思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和声学派 中国和声体系 五声性调式和声
原文传递
论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三部《弦乐四重奏》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宝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8,共13页
五部《弦乐四重奏》是辟斯顿重要的代表作,跨越了其三个创作时期。文章选择其早期两部和中期的一部作为分析对象,以“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为前提,重点论述其三度和声语言的个性化运用特征。文章首先从传统音阶基础上的综合调式角度,对辟... 五部《弦乐四重奏》是辟斯顿重要的代表作,跨越了其三个创作时期。文章选择其早期两部和中期的一部作为分析对象,以“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为前提,重点论述其三度和声语言的个性化运用特征。文章首先从传统音阶基础上的综合调式角度,对辟斯顿三度和声语言与古典时期功能和声语言的相似性及个性化运用特点加以论述;其次,对三度和弦在五声音阶、七声音阶与人工音阶相互综合的“半音化体系”中,以何种“身份”出现进行解读;最后,重点论述了辟斯顿在处理多调性、泛调性和无调性片段中如何运用三度和弦,并赋予它们以新的使命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综合调式 三度结构和声 人工音阶 和声半音体系
下载PDF
《键盘和声学教程:古典音乐和声体系的理论》
8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键盘和声学教程:古典音乐和声体系的理论》 匈牙利 凯斯特莱尔·略林茨 音乐艺术
原文传递
论欣德米特和声理论体系在交响曲《画家马蒂斯》中的体现
9
作者 陈楠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163,共3页
欣德米特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作曲家、理论家。他自创的作曲技术理论体系,在作曲理论技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交响曲《画家马蒂斯》是欣德米特从同名歌剧中派生出一部交响作品,堪称其代表作。本文从欣德米特在《画家马蒂斯》... 欣德米特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作曲家、理论家。他自创的作曲技术理论体系,在作曲理论技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交响曲《画家马蒂斯》是欣德米特从同名歌剧中派生出一部交响作品,堪称其代表作。本文从欣德米特在《画家马蒂斯》的创作实践中,如何充分体现欣氏理论体系中的和声理论,譬如和弦构造、和声起伏、两部骨架等。在作品中某些表现特色是其理论体系中未涉及的,比如配器,是他的和声体系和音色表现要求的具体结合,更富有启示意义。本文试图论述欣德米特将理论运用于作品,在作品中体现出理论的特点,揭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德米特 和声理论体系 画家马蒂斯 和弦构造 和声起伏 两部骨架
下载PDF
以“应用为本”构建高师和声教材新体系
10
作者 李妍冰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0年第4期136-138,共3页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现行高师和声教材仍沿用传统和声理论体系的结构框架,与高师和声教学现状存在矛盾。本文从传统和声教材体系是否...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现行高师和声教材仍沿用传统和声理论体系的结构框架,与高师和声教学现状存在矛盾。本文从传统和声教材体系是否适用于高师教学的分析入手,试图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音乐专业 基础和声 应用能力 传统和声理论体系
下载PDF
功能体系和声与五声性旋律结合时偏音问题的解决途径
11
作者 李红枫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05-109,114,共6页
和声的民族风格问题一直是我国音乐界探索的重要问题,而功能体系和声与五声性旋律结合时中西不同的音乐体系之间存在着众多矛盾,其中偏音问题尤为突出,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偏音问题,采用积极的办法解决这一重要矛盾,才能使功能体系和声与... 和声的民族风格问题一直是我国音乐界探索的重要问题,而功能体系和声与五声性旋律结合时中西不同的音乐体系之间存在着众多矛盾,其中偏音问题尤为突出,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偏音问题,采用积极的办法解决这一重要矛盾,才能使功能体系和声与五声性旋律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体系和声 五声性旋律 偏音 调式
下载PDF
功能和声中“和弦连接法”教学体系研究
12
作者 郑梦娴 《音乐时空》 2014年第22期68-71,共4页
本文就中外多部影响较大和声学教材,对和弦连接法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在归纳和弦连接有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功能性问题、根音的作用、重复音等方面,以及教学顺序、习题安排等内容上对不同教材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它们对&qu... 本文就中外多部影响较大和声学教材,对和弦连接法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在归纳和弦连接有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功能性问题、根音的作用、重复音等方面,以及教学顺序、习题安排等内容上对不同教材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它们对"和弦连接法"的相同点以及各教材在基础理论上和教学体系上的差异,并试着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 和弦 和弦连接法 功能和声教学体系
下载PDF
自然音七和弦声部进行的转换——用新黎曼主义理论的观点分析流行音乐中的和声进行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34,47,共11页
新黎曼主义理论提供了研究浪漫主义后期和声实践的理论依据,也对调性和非调性音乐的创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然而,这一理论亟待在分析实践中得以检验。文章运用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功能和声理论相结合,将两种独立的体系统为一体用于对... 新黎曼主义理论提供了研究浪漫主义后期和声实践的理论依据,也对调性和非调性音乐的创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然而,这一理论亟待在分析实践中得以检验。文章运用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功能和声理论相结合,将两种独立的体系统为一体用于对流行音乐领域里自然音七和弦序进的分析。文中发明两种分析论点:一是在低音级进下行时,把上声部的七和弦视为三和弦与它的转换的总合,使两种独立的体系以横向交替或并置的形式结合;二是低音做五度循环运动时,把七和弦视为一个整体,使两种独立的体系以纵向重叠的形式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黎曼主义理论 三和弦转换 最俭省声部进行 功能和声体系 自然音七和弦序进
下载PDF
漫谈和声布局中的辩证关系
14
作者 姜明程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9-50,109,共3页
本文论述了音乐作品中的和声布局与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在联系。分别从四个角度、从作品内部和曲式的段落之间加以阐述。
关键词 辩证法 否定之否定 和声布局 大小调和声体系 奏鸣曲式
下载PDF
维也纳古典乐派和声语言的开创——谈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和声技法
15
作者 金贤利 《神州》 2012年第18期65-65,共1页
本文以海顿钢琴奏呜曲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海顿钢琴赛鸣曲的和声语言的风格特征,以及海顿对维也纳古典乐派和声语言的开创。
关键词 海顿 维也纳古典乐派 功能和声体系
下载PDF
黄自艺术歌曲中和声民族化的探索(一)——小七和弦的运用
16
作者 陈语 《教育探究》 2014年第4期36-40,共5页
西方的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这种体系是与建立于传统大小调七声调式体系上的旋律音调相适应的,而我国的旋律音调是以五声性调式体系为基础的,将一个外来的先进的东西与自己传统的东西相结合,必然要经历一个模仿、发展... 西方的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这种体系是与建立于传统大小调七声调式体系上的旋律音调相适应的,而我国的旋律音调是以五声性调式体系为基础的,将一个外来的先进的东西与自己传统的东西相结合,必然要经历一个模仿、发展的摸索过程,然后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和声语言。在黄自的创作中,小七和弦的运用,就呈现出这样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自 和声 西方大小调和声体系 民族化
下载PDF
二胡协奏曲《楚颂》和声技法探究
17
作者 张宇 《艺术家》 2023年第10期54-56,共3页
李博禅是当代极具代表性的青年作曲家,其音乐组织结构有着极强的个人特色,既受传统和声体系的影响,同时蕴含了当代创作思维。他的作品往往深藏在简洁的外表之下,流动着丝丝温暖与潺潺深情。本文从作曲技术理论的视角,以二胡与钢琴版本... 李博禅是当代极具代表性的青年作曲家,其音乐组织结构有着极强的个人特色,既受传统和声体系的影响,同时蕴含了当代创作思维。他的作品往往深藏在简洁的外表之下,流动着丝丝温暖与潺潺深情。本文从作曲技术理论的视角,以二胡与钢琴版本《楚颂》为研究对象,对该作品内部和声素材、组织方法及结构意义进行分析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曲技术理论 当代创作 和声技法 和声素材 和声体系 二胡协奏曲
下载PDF
和声教学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柴志英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81,共5页
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通常是难以同步的。理论教学相对于创作来说,总是显得滞后。当前的和声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音乐创作的需要,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对斯波索宾与勋伯格的和声教学体系的认识上,离不开对其进行比较与思考。而在此思考上... 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通常是难以同步的。理论教学相对于创作来说,总是显得滞后。当前的和声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音乐创作的需要,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对斯波索宾与勋伯格的和声教学体系的认识上,离不开对其进行比较与思考。而在此思考上提出改革目前和声教学体系的可行性的方案,却洵属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创作 古典和声 近现代和声 和声教学体系
原文传递
西学国风 现音古韵——罗忠镕艺术歌曲《渔家傲·秋思》分析
19
作者 邢思敏 《北方音乐》 2015年第4期37-38,共2页
罗忠镕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理论家。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在中国当代音乐中贡献突出,其创作从传统的大小调体系和声到五声十二音技术,中间经历了作曲就爱大胆的探索与吸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罗忠镕的艺术歌曲创作,偏爱为中国... 罗忠镕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理论家。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在中国当代音乐中贡献突出,其创作从传统的大小调体系和声到五声十二音技术,中间经历了作曲就爱大胆的探索与吸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罗忠镕的艺术歌曲创作,偏爱为中国古诗词及现代诗歌谱曲,尤其是前者。因题材选择的独特性,他的艺术歌曲大多曲式简练,精致。在创作手法方面,作曲家将音乐、作曲技法、文学性与人声十分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具有特别的美学特征。声、字、韵、与作曲技法的紧密结合,可以说是罗忠镕艺术歌曲创作的一大特点。《渔家傲·秋思》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作曲家创作高峰期,也是作曲技法成熟之时,本文将从音乐本体入手,一窥作曲家如何将音与词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忠镕 艺术歌曲 渔家傲·秋思 五声调式 兴德米特和声体系
下载PDF
臻达完美的二十世纪长笛音乐瑰宝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D大调长笛奏鸣曲》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晖 《黄河之声》 2008年第17期114-115,共2页
介绍20世纪音乐巨匠普罗科菲耶夫及其代表作《D大调长笛奏鸣曲》
关键词 半音体系和声风格 民族音乐传统 密集的多调性的复合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