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和声形态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牛艺臻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9-50,共2页
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采用了三叠轩的和弦结构来增加附加音的变化,把创作的思维多调性、带有色彩的和声用表达出来。
关键词 卡巴列夫斯基 和声形态 复式终止
下载PDF
罗忠镕艺术歌曲和声形态探究
2
作者 李代强 文浩宇 《民族音乐》 2020年第5期47-49,共3页
在对待某种新的技术手法时,罗忠镕先生常保持谨慎态度,选择篇幅较小、编制较少的艺术歌曲作为器乐创作的"技术试验田"。艺术歌曲一直贯穿罗忠镕先生的创作活动,是他本人在创作中追求"技术化"的重要体现。其中和弦... 在对待某种新的技术手法时,罗忠镕先生常保持谨慎态度,选择篇幅较小、编制较少的艺术歌曲作为器乐创作的"技术试验田"。艺术歌曲一直贯穿罗忠镕先生的创作活动,是他本人在创作中追求"技术化"的重要体现。其中和弦形态的设计与创新尤为明显,下面就其五声性和弦、线性和声、复合和弦三种形态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忠镕 艺术歌曲 复合和弦 线性和声 五声性 器乐创作 和弦形态 和声形态
下载PDF
简练形态下的复杂理念——从瞿小松作品和声形态看其创作思维与美学观
3
作者 李向京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9-184,共6页
本文主要从音乐形态与创作思想相融合的视角,对瞿小松20世纪90年代至今创作的部分作品展开研究。在分析瞿小松简练和声形态与复杂创作理念特征后,以其音乐文本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产生在其文本背后的节制语言思维、五声调式线性思维、非... 本文主要从音乐形态与创作思想相融合的视角,对瞿小松20世纪90年代至今创作的部分作品展开研究。在分析瞿小松简练和声形态与复杂创作理念特征后,以其音乐文本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产生在其文本背后的节制语言思维、五声调式线性思维、非逻辑思维及其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形态 节制语言 线性思维 非逻辑思维 美学观
原文传递
再析舒曼《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4
作者 刘可祎 《音乐探索》 CSSCI 2013年第3期119-122,共4页
舒曼创作的《C大调幻想曲》(Op.17)是浪漫主义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文章主要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对《C大调幻想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和声形态、旋律线条以及织体等方面进行剖析,力图使人们对舒曼的钢琴作品有更深刻地了解。
关键词 舒曼 《C大调幻想曲》(Op 17) 曲式结构 和声形态 旋律线条
下载PDF
考据钩稽 寻根溯源——戴定澄《欧洲早期和声的观念与形态》评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瑞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0-62,共3页
历经二十世纪百年的风雨历程,现代音乐的发展格局已经从当初较为单纯的对历史传统的离经叛道,对调性思维义无反顾的彻底决裂,发展到今天调性思维与非调性思维共存,个性化写作与共性化风格并举的多元、立体的发展态势.与此相应,音乐理论... 历经二十世纪百年的风雨历程,现代音乐的发展格局已经从当初较为单纯的对历史传统的离经叛道,对调性思维义无反顾的彻底决裂,发展到今天调性思维与非调性思维共存,个性化写作与共性化风格并举的多元、立体的发展态势.与此相应,音乐理论研究亦呈现一派繁盛景象,其中在现当代音乐语境中所表现出的对历史传统的"怀旧"情结,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恋土"心态,使越来越多的学人意识到,自称"史无前例"的现代音乐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论在民间音乐还是在具有深厚底蕴的欧洲前调性时期的音乐中曾经有过太多的"现代"痕迹.因此,寻根溯源,考据钩稽就成为现代音乐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定澄 《欧洲早期和声的观念与形态 评述 考据 多声音乐 音乐理论 音乐体裁 音乐家
原文传递
调式半音体系:中国形态与中国诠释 被引量:2
6
作者 潘祖君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7,M0003,共8页
调式半音体系是巴托克1943年对匈牙利新音乐特征的一种描述,作为一种作曲技法理论,在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和理论中既体现为特定的和声形态和调性思维,又体现为特定的乐音体系和音高组织,还是一种特定的现代音乐分析理论和方法。调式半音体... 调式半音体系是巴托克1943年对匈牙利新音乐特征的一种描述,作为一种作曲技法理论,在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和理论中既体现为特定的和声形态和调性思维,又体现为特定的乐音体系和音高组织,还是一种特定的现代音乐分析理论和方法。调式半音体系之所以在中国得到充分呈现和阐发,并有其中国形态和中国诠释,就在于中国传统音乐中本来就存在同宫或多宫系统的调式综合,甚至还呈现为由多宫系统自然调式音级组成的综合调式半音体系。故调式半音体系在中国不仅有其独特的形态,而且还能得到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式半音体系 和声形态 调性思维 音高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