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先进生产力视阈下的和平社会主义 |
戚兴元
|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9 |
0 |
|
2
|
解析邓小平关于“和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
司德坤
|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 |
0 |
|
3
|
民族心理学视野中的和平社会范式研究 |
费玮
巩伟
刘邦春
|
《教师》
|
2013 |
0 |
|
4
|
从“白澳政策”到“政治道歉”——论澳大利亚社会和平心理模式重建 |
刘邦春
叶浩生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2
|
|
5
|
中国和平发展的社会制度基础——兼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
陈学明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6
|
“保合太和,乃利贞”新解——《易传》论社会和平与社会功利的关系 |
吴根友
|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7
|
试论邓小平的“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总体国际形象思想 |
王培文
|
《平顶山学院学报》
|
2008 |
0 |
|
8
|
论列宁对伯恩施坦“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认识与批判 |
周晔
王莉珍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9
|
重新审视伯恩施坦对“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目的”关系的认识——兼论其对恩格斯晚年思想的误解和背叛 |
贾淑品
俞良早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0
|
略论布哈林“通向社会主义之路”及其理论特色 |
梁承碧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
1999 |
1
|
|
11
|
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探析 |
崔剑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6 |
3
|
|
12
|
对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理论的再认识 |
孙志娟
|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3
|
对台湾社会两岸认同异化问题的思考 |
冷波
|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4
|
資本主義能夠“和平長入”社會主義么? |
金少英
李庆善
洪聚棠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58 |
0 |
|
15
|
阿富汗和解进程:现状、原因与前景 |
朱永彪
武兵科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6
|
对伯恩施坦“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理论的再认识 |
贾淑品
|
《前沿》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7
|
布哈林的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理论 |
陈维杰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8
|
和谐世界与当代国际共运之关系 |
眭传厚
支娜娜
疏唐泽
|
《台州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9
|
从新党纲看美共的新变化 |
丁淑杰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05 |
0 |
|
20
|
对“伯恩施坦主义”的再认识 |
徐觉哉
|
《同舟共进》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