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造石刻:和日村石雕传承的主体、方式与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冯雪红
向锦程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青海和日村石刻文化发祥于和日寺,经过近百年的传承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传承主体和传承方式。传承主体主要有内传群体和外传群体,因其身份的不同,内传群体又可分为神圣群体和世俗群体;外传群体则由因婚姻和师徒关系而形成的群体所组成...
青海和日村石刻文化发祥于和日寺,经过近百年的传承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传承主体和传承方式。传承主体主要有内传群体和外传群体,因其身份的不同,内传群体又可分为神圣群体和世俗群体;外传群体则由因婚姻和师徒关系而形成的群体所组成。传承方式主要有师徒相承、家人沿习、婚嫁传输和政府培训。这些传承主体和方式构成了分析藏族石刻传承意义的载体,从中可体察和日石刻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石刻
和日村
石雕传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的发明:和日村藏族石刻流程、工具与技艺
被引量:
2
2
作者
冯雪红
向锦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73,共10页
青海和日村是响应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的一个生态移民示范村,属于整村搬迁。在牧区草山时,和日村的祖辈们有少数人从事石刻,主要刻制藏传佛教经文及其他宗教用品。搬迁后,传统的石刻手艺为移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如今石刻已成为搬...
青海和日村是响应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的一个生态移民示范村,属于整村搬迁。在牧区草山时,和日村的祖辈们有少数人从事石刻,主要刻制藏传佛教经文及其他宗教用品。搬迁后,传统的石刻手艺为移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如今石刻已成为搬迁牧民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和后续产业的支柱,因而带动着全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石刻的流程、工具和技艺,以及石刻内容也经历着动态的变化,这既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和日村村民为应对生存和发展而做的积极改变,作为文化载体的藏族石刻技艺,作为联结传统与现代的藏族石刻,不断延续并得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日村
生态移民
藏族石刻
石刻工具
石刻技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畜牧业的式微与石刻业的兴盛——青海和日村藏族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民族志
被引量:
5
3
作者
冯雪红
王玉强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3,共10页
青海泽库县和日村生态移民凭借自身的文化传统发展出了适合当地消费模式的特色产业——石刻业,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围绕石头产品的加工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游牧到定居,不仅带来了和日村生态移民身份的转换,也使其生计方式...
青海泽库县和日村生态移民凭借自身的文化传统发展出了适合当地消费模式的特色产业——石刻业,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围绕石头产品的加工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游牧到定居,不仅带来了和日村生态移民身份的转换,也使其生计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迁出牧区,靠近城镇,新的生产生活环境,促使他们的生计方式由过去的以牧业为主向现今以手工业——石刻业——为主转变,石刻业已成为和日村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支柱。后续产业的运作,是以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展开的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交往交流的最基本活动。实现传统产业的顺利转型,需要在充分考察藏族文化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与其他形式互联,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日村
生态移民后续产业
石刻
原文传递
题名
“人”造石刻:和日村石雕传承的主体、方式与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冯雪红
向锦程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基金
北方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青南藏区生态移民搬迁与石刻文化传承保护研究”(2017MYA10).
文摘
青海和日村石刻文化发祥于和日寺,经过近百年的传承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传承主体和传承方式。传承主体主要有内传群体和外传群体,因其身份的不同,内传群体又可分为神圣群体和世俗群体;外传群体则由因婚姻和师徒关系而形成的群体所组成。传承方式主要有师徒相承、家人沿习、婚嫁传输和政府培训。这些传承主体和方式构成了分析藏族石刻传承意义的载体,从中可体察和日石刻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内在因素。
关键词
藏族石刻
和日村
石雕传承
Keywords
Tibetan Stone Carving
Heri Village
Stone Carving Inheritance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的发明:和日村藏族石刻流程、工具与技艺
被引量:
2
2
作者
冯雪红
向锦程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73,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NCET-12-0664)
2013-2014年度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及可持续生计策略研究"(2016GLR03)
文摘
青海和日村是响应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的一个生态移民示范村,属于整村搬迁。在牧区草山时,和日村的祖辈们有少数人从事石刻,主要刻制藏传佛教经文及其他宗教用品。搬迁后,传统的石刻手艺为移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如今石刻已成为搬迁牧民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和后续产业的支柱,因而带动着全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石刻的流程、工具和技艺,以及石刻内容也经历着动态的变化,这既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和日村村民为应对生存和发展而做的积极改变,作为文化载体的藏族石刻技艺,作为联结传统与现代的藏族石刻,不断延续并得以发展。
关键词
和日村
生态移民
藏族石刻
石刻工具
石刻技艺
Keywords
Heri village
ecological emigration
Tibetan stone carving
stone carving tool
stone carving craft
分类号
K892.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J30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畜牧业的式微与石刻业的兴盛——青海和日村藏族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民族志
被引量:
5
3
作者
冯雪红
王玉强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3,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NCET-12-0664)
2013~2014年度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及可持续生计策略研究"(2016GLR03)的成果
文摘
青海泽库县和日村生态移民凭借自身的文化传统发展出了适合当地消费模式的特色产业——石刻业,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围绕石头产品的加工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游牧到定居,不仅带来了和日村生态移民身份的转换,也使其生计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迁出牧区,靠近城镇,新的生产生活环境,促使他们的生计方式由过去的以牧业为主向现今以手工业——石刻业——为主转变,石刻业已成为和日村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支柱。后续产业的运作,是以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展开的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交往交流的最基本活动。实现传统产业的顺利转型,需要在充分考察藏族文化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与其他形式互联,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出路。
关键词
和日村
生态移民后续产业
石刻
Keywords
Heri Village
the follow-up industry of ecological migrants
stone carving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造石刻:和日村石雕传承的主体、方式与意义
冯雪红
向锦程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传统的发明:和日村藏族石刻流程、工具与技艺
冯雪红
向锦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畜牧业的式微与石刻业的兴盛——青海和日村藏族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民族志
冯雪红
王玉强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