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和谐社会主体安静权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伟 朱玉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5,共2页
通过对安静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与立法现状的对比分析可知,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对安静权的保护存在立法空缺。应当改变仅从声响角度设置保护限值的做法,综合考量声响、频率和时间等方面内容,从医学、法学、声音学等多学科角度论证,针对噪... 通过对安静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与立法现状的对比分析可知,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对安静权的保护存在立法空缺。应当改变仅从声响角度设置保护限值的做法,综合考量声响、频率和时间等方面内容,从医学、法学、声音学等多学科角度论证,针对噪声设置保护限值,并将安静权从应有权利上升为法律权利,加强对安静权的私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静权 和谐主体 法律保护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主体及其管理效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映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研究社会必然研究社会主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人类和谐的统一体。社会主体的和谐不仅具... 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研究社会必然研究社会主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人类和谐的统一体。社会主体的和谐不仅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具有重大的管理效益:其一,"和谐人"是和谐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其二,和谐人际产生管理正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主体 逻辑起点 管理效益
下载PDF
高校主体性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现实意义
3
作者 张正国 周应堂 《市场周刊》 2006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主体性教育,强调的是全面而正确地发挥人的主体性,目标是培养和谐的主体,体现的是主体性在和谐语境下的价值回归。主体性德育、主体性文化教育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高校主体性教育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和谐主体
下载PDF
试论乡村振兴中多主体和谐关系的构建——以资本下乡为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家祥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7-62,共6页
推动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克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现实选择。在下乡资本较为普遍的农村,下乡资本、农民和农村基层政府之... 推动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克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现实选择。在下乡资本较为普遍的农村,下乡资本、农民和农村基层政府之间构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主体复杂关系网。构建乡村振兴中多主体和谐关系,就是要按照“亲、清”原则构建下乡资本和农村基层政府之间的和谐关系,按照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下乡资本和农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按照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要求构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和谐关系,并构建一套能够确保多主体和谐共处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只有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相互之间和谐相处和良性互动,才能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进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下乡资本 主体和谐关系
下载PDF
略论主体和谐性存在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玉珍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5,共3页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特性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主体——人具备和谐性。建设和谐社会,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使全社会能够协调发展、均衡发展,这一切依赖于主体的和谐性。主体和谐能力是实...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特性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主体——人具备和谐性。建设和谐社会,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使全社会能够协调发展、均衡发展,这一切依赖于主体的和谐性。主体和谐能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关键一环,倡导主体和谐理念,培育主体和谐精神,培养主体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增强社会主体的精神力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主体 主体和谐
下载PDF
关于和谐社会社会主体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映胜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5-49,共5页
社会即人的集合体,研究社会必须研究人。人的存在方式并非恒定不变,这是由人性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状态,需要新型的人的存在方式——和谐社会主体与之相适应。在哲学视角下,从人性假设发展轨迹、理论... 社会即人的集合体,研究社会必须研究人。人的存在方式并非恒定不变,这是由人性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状态,需要新型的人的存在方式——和谐社会主体与之相适应。在哲学视角下,从人性假设发展轨迹、理论依据以及科学理解三个方面对和谐社会主体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可以丰富人学的当代发展内涵,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状态下社会主体的科学的合理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主体 人性假设 科学理解
下载PDF
主体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桂梅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1-72,220,共3页
和谐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理念,它的提出对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和谐,是指主体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相适应,并能积极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从主体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和谐社会理念... 和谐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理念,它的提出对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和谐,是指主体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相适应,并能积极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从主体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和谐社会理念,提出主体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实现主体和谐既是人自身的需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和谐 和谐社会 诉求
下载PDF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主体和谐
8
作者 吴兵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0期6-7,10,共3页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要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级目标。无论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还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暗含着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体和谐。社会和谐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要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级目标。无论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还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暗含着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体和谐。社会和谐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其保障。社会和谐的关键是社会主体和谐,它包括人的自身和谐,人与人关系和谐,群己和谐,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主体和谐 社会主体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小学体育“主体、和谐、发展”的教学新模式初探
9
作者 穆春佳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第30期73-73,75,共2页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学生生命的完整理解,把学生看作是抽象意义上的客体。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主体、和谐...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学生生命的完整理解,把学生看作是抽象意义上的客体。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主体、和谐、发展"的教学新模式,确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关注生命,用动态生成的观念,不仅关注学生认知方面的深化与扩展,而且深入到了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等非理性成分,使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堂 生命活力 主体和谐、发展
下载PDF
以人的三重关系为视角,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欧彦伶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7-19,共3页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既是对理想的自由王国的积极迈进,又是直面我国现存的矛盾、挑战与风险的主动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于和谐地处理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有...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既是对理想的自由王国的积极迈进,又是直面我国现存的矛盾、挑战与风险的主动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于和谐地处理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有效地解决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三对关系可能出现的紧张、冲突甚至对抗的情况,使其能够达到和谐共生、和谐共融、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开创良好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主体 自然 社会
下载PDF
论和谐司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祺国 《法治研究》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检、法两大司法主体间的和谐是实现公平正义这一基本司法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司法不和谐的状况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司法解释的不和谐、司法政策的不和谐、司法裁判的不和谐、司法监督的不和谐四方面,这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体制... 检、法两大司法主体间的和谐是实现公平正义这一基本司法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司法不和谐的状况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司法解释的不和谐、司法政策的不和谐、司法裁判的不和谐、司法监督的不和谐四方面,这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体制上的原因,也有立法等因素。要实现和谐司法,需要从司法理念培育、立法完善、司法保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司法主体和谐 司法不和谐 构建司法和谐
下载PDF
和谐德育:教育改革的道德力量与精神支柱 被引量:3
12
作者 仓定志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8-119,共2页
"和谐德育"应体现学校的特色,秉承和谐原则,营造和谐氛围。倡导"和谐德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现代德育科学理论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小学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小学和谐德育 “双主体和谐 “三教”和谐 “四环节”和谐 “五育”和谐
下载PDF
围绕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13
作者 夏美武 《铜陵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2-64,共3页
高校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策源地和战略高地。构建和谐校园,不可平均用力,必须把握关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高校事业和谐发展为主题,以促进育人主体和谐为根本。
关键词 和谐校园 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 育人主体和谐
下载PDF
推进党内和谐的路径探析
14
作者 余丽君 《鄂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10-12,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内和谐很关键。要推进党内和谐,必须从积极倡导党内文化,促进党内思想和谐;充分保障党员权利,促进党内主体和谐;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促进党内组织和谐以及健全和落实党内法规,促进党内行为和谐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党内和谐 路径 思想和谐 主体和谐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明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32-433,共2页
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翻译观隐蔽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和创造性。"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初步确立,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翻译理论彰显了译者的主观能动... 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翻译观隐蔽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和创造性。"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初步确立,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翻译理论彰显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使译者主体性得到了极度张扬。但是,为了以防过犹不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将来应该是一种制约性的发挥,和谐性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的隐蔽 译者主体性的确立 译者主体性的张扬 译者主体性的和谐发挥
下载PDF
社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公民基础研究
16
作者 蒋玉凤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我国社团组织的生存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有社团组织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及其环境 影响,也有社团组织的目标定位、管理水平、社会基础、国际化程度等组织资源和社会基础等内在缺陷的制约。要 培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公民基础... 我国社团组织的生存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有社团组织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及其环境 影响,也有社团组织的目标定位、管理水平、社会基础、国际化程度等组织资源和社会基础等内在缺陷的制约。要 培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公民基础,政府必须摈弃控制阻碍社团生存发展的旧观念和行为方式,为民间社团的健康 发展创造环境条件,充分激活社团组织这一重要的社会主体,健全权力制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团 和谐社会主体 公民社会 社会制衡 结社成本
下载PDF
高职院校动态和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军 《职教通讯》 2015年第6期78-80,共3页
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一个热点课题,但实践中,无论是在理论和方法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现有研究和实践情况,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阐述了高职教学质量内涵;分析了监控体系中监、控与评价的内... 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一个热点课题,但实践中,无论是在理论和方法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现有研究和实践情况,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阐述了高职教学质量内涵;分析了监控体系中监、控与评价的内在关系及运行的动态过程;论述了监控体系中各主体和谐关系及其对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并提出了在监控中采用信息挖掘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发现更多、更有用的信息,为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构建 主体和谐 动态挖掘
下载PDF
论高校开展危机教育的意义及教育模式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峰 何涛 陆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5期161-162,171,共3页
开展危机教育对于克服突发事件萌芽期的无形风险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了高校面向学生开展危机教育的目的、内容和途径。为了保证危机教育的效果,认为应当采取立体多维的交互对话方式进行危机教育,同时应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各方力量,构建多... 开展危机教育对于克服突发事件萌芽期的无形风险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了高校面向学生开展危机教育的目的、内容和途径。为了保证危机教育的效果,认为应当采取立体多维的交互对话方式进行危机教育,同时应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各方力量,构建多维立体的危机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危机教育 突发事件 和谐主体
下载PDF
“导学式”教学法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19
作者 罗利华 《职业》 2015年第19期72-73,共2页
“导学式”教学法追求运用主体和谐,强调学生个体间的互动作用,重视学生间实质性交流,互帮互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 “导学式”教学法追求运用主体和谐,强调学生个体间的互动作用,重视学生间实质性交流,互帮互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追求运用主体和谐、民主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个体间的互动作用,重视学生间的实质性交流,互帮互学。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式”教学法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实践与研究 健美操教学 学生个体 以学生为主体 主体和谐 互动作用
下载PDF
生动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天裕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60,共2页
"主体多元和谐生动"课堂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的和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动课堂的实践要确立新的教学质量观,用"321... "主体多元和谐生动"课堂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的和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动课堂的实践要确立新的教学质量观,用"321"质量目标导引,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机制,从而构建主动课堂,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型,为中小学校提供课堂教学改革模型、范式和行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多元和谐生动型课堂 “321”学段质量目标 “六要”常规管理 主动课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