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权教育:奠定现代公民社会的和谐基础——联合国《人权教学入门——中小学校的实践活动》述评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涌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编撰的《人权教学入门——中小学校的实践活动》为述评对象,提炼其理念、内容、话题和实施方式,特别讨论其中教师自身人权素养对学校人权教育具体实施所具有的直接影响;文章最后论述实施和创新人权教育... 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编撰的《人权教学入门——中小学校的实践活动》为述评对象,提炼其理念、内容、话题和实施方式,特别讨论其中教师自身人权素养对学校人权教育具体实施所具有的直接影响;文章最后论述实施和创新人权教育中所特具的"中国问题",认为:看好中国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前景——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研制相应政策、法规条文和教学读物——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制度保障;学校努力营造校园人权文化氛围——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基础条件;教师对当前世界人权理念和现实的自觉体认——这是实施人权教育的本体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教育 公民社会 和谐基础
原文传递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人学观照
2
作者 杨艳春 王水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5-37,共3页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人学观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科学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培植和谐文化、构筑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中的价值系统和互动品格,使它们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人学观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科学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培植和谐文化、构筑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中的价值系统和互动品格,使它们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夯实培育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科学揭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南,科学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培植和谐文化中的价值系统,科学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文化的互动品格,从矛盾、创新的视角科学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探索以人为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思想 和谐文化 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
下载PDF
坚持两个“必须毫不动摇”与筑牢和谐社会经济基础
3
作者 程言君 《现代经济探讨》 2007年第8期11-14,共4页
该文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新近再次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筑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原则。但在当前经济... 该文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新近再次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筑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原则。但在当前经济改革中出现了两个异化现象,一是只强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只鼓励发展、不作引导。其结果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分配不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严重削弱。同时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性,必须筑牢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经济基础 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两个异化" 新自由主义
下载PDF
文化和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础
4
作者 伍世文 《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文化和解现代性、全球化和上层文化理念的开放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思想自由的释放,使时代文化趋向多元化。多元文化主要有多种文化共存和不可化约性两层蕴涵。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多元文化为前提,各文化各... 文化和解现代性、全球化和上层文化理念的开放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思想自由的释放,使时代文化趋向多元化。多元文化主要有多种文化共存和不可化约性两层蕴涵。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多元文化为前提,各文化各正性命、彼此互动、适时而变的文化系统。文化和解是从无序的多元文化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转进的文化中介,它的多元意识、对话意识和规范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础多元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文化和解
下载PDF
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广琪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S1期94-96,共3页
重新整合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本文在科学分析我国当前社会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正确认识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新分化、新组合、新矛盾,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重新整合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本文在科学分析我国当前社会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正确认识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新分化、新组合、新矛盾,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调控,要通过国家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即国家有关部门应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配套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法律制度等改革,同时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切实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解决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使现行的社会阶层结构由中下级阶层偏大的“洋葱头”型向社会中间阶层占大多数的“橄榄”型转变,引导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社会结构,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和谐社会的基础
下载PDF
和谐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亚频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0年第6期718-720,732,共4页
和谐项目管理理论是以平衡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为目标。该理论以和谐管理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和谐主题、和谐基础、体系执行、和谐评价作为和谐项目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并建立了执行作用模型,通过函数图形的表达形式... 和谐项目管理理论是以平衡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为目标。该理论以和谐管理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和谐主题、和谐基础、体系执行、和谐评价作为和谐项目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并建立了执行作用模型,通过函数图形的表达形式说明系统的运行过程以及运用和谐度评价表对各关系主体的有关指标进行评分,进而计算出项目运行的和谐度,最后通过和谐度来反映项目的和谐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项目管理 和谐主题 和谐基础 和谐
下载PDF
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的发展历程、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 被引量:18
7
作者 郦伟 唐孝祥 《南方建筑》 2014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从历史研究、哲学研究和建筑学研究的视野,通过对何镜堂建筑论著的文本研究,指出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是在"实践—理论"的辩证互动中发展与成熟的;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何镜堂"两观三性"... 从历史研究、哲学研究和建筑学研究的视野,通过对何镜堂建筑论著的文本研究,指出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是在"实践—理论"的辩证互动中发展与成熟的;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形成与发展的哲学基础,和而不同的"和谐观"是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建筑学派 “两观三性”建筑论 哲学基础 和谐 意识形态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试论如何做好综治稳定工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志成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2期I0105-I0106,共2页
企业的综治稳定工作是党委领导下各部门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保证作用。做好企业的综治稳定工作不仅需要企业各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更需要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努力探索新形势下... 企业的综治稳定工作是党委领导下各部门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保证作用。做好企业的综治稳定工作不仅需要企业各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更需要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企业综治稳定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综治稳定工作要努力营造企业内部的和谐基础、和谐环境、和谐氛围,为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基础 和谐环境 和谐氛围
下载PDF
在公平中构建和谐社会
9
作者 王素贞 《中国商界》 2010年第8期356-356,共1页
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公平现象,重点应从经济发展、制度建设和宣传引导几个方面着手促进社会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关键词 社会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基础 不公平现象 制度建设 生活领域 经济发展 夯实基础 宣传
下载PDF
试论我国城市社区活力的激发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润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30,共6页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活力的激发需从社区活力的激发入手。在分析中外社区论辩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社区活力的内涵,并对目前我国城市三类典型社区的活力进行了比较。从社区活力的内在要求出发,激发...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活力的激发需从社区活力的激发入手。在分析中外社区论辩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社区活力的内涵,并对目前我国城市三类典型社区的活力进行了比较。从社区活力的内在要求出发,激发社区活力,一要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激发社区政治活力;二要完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社区服务业,不断激发社区经济活力;三要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工作,不断激发社区文化活力;四要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社区活力 激发 Chin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区文化 型社区 社区服务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服务业 基层党组织 和谐基础 治理水平 文化活力 社区政治 社区和谐 普及工作 经济活力 基本单元 党建工作
下载PDF
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的解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金友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18,共6页
当前我国有1亿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年。解决农村青年就业问题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和提高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一方面农村青年自身素质欠缺... 当前我国有1亿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年。解决农村青年就业问题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和提高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一方面农村青年自身素质欠缺,如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匮乏、竞争能力贫弱等;另一方面社会服务工作还有待加强,在组织化程度、专业技能培训、维权等方面工作都急需加强。为此,要转变观念,促进农村青年就业;下大力气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继续深化就业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扩大就业容量;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把农村青年纳入社保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年 就业 中等收入者 和谐社会基础
下载PDF
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中轴线
12
作者 陈甘霖 《发展》 2009年第7期111-112,共2页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原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中轴线。在开放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统领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最广大人民...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原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中轴线。在开放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统领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道德基础和精神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价值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和精神纽带
下载PDF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Towards a Practice Based Learning Approach 被引量:1
13
作者 Natarajan Ishwaran Tianhua Hong Zhijun Yi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6期349-362,共14页
The adoption by the 18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November 2012 of a policy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landmark event for the nation and the world community. China's vision for building an eco... The adoption by the 18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November 2012 of a policy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landmark event for the nation and the world community. China's vision for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comprehensive, multi-sectoral and systemic and is intended to direct and balance progress among ecological,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change. Some on-going efforts and potential future activities that meet China's vision of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e described. Establishment of dedicat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eas for experimenting with legal, regulatory and administrative incentives that would facilitate the march towards the ideal is encouraged. Chinese biosphere reserves which are designated with the explicit aim of building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would be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such dedicat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XPERIMENTAL LEARNING biosphere.
下载PDF
Nature as Harmony: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Poetry
14
作者 Grace Huey-Yuh L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4期553-556,共4页
This paper argues for the very foundation of Chinese poetry, that is, nature itself. To this end, I have chosen three well-known poets, Wang Wei (706-761) in Tang Dynasty (618-907), Su Shi (1037-1101) and Zhou D... This paper argues for the very foundation of Chinese poetry, that is, nature itself. To this end, I have chosen three well-known poets, Wang Wei (706-761) in Tang Dynasty (618-907), Su Shi (1037-1101) and Zhou Dunyi (1017-1073)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 All three poets were also high ranking governmental officials. They were leaders of high personal integ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poetry Tang Dynasty Northern Song Dynasty IMPLICATION
下载PDF
The Harmony Concept between Government Program and Community Need to Achieve Sustainability
15
作者 Idawarni Happy Ratna Santosa Purwanita Setijant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1年第2期140-146,共7页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was conditions of settlement in slum area at Tallo which are most apprehensive; lack of facilities, the houses made of flammable materials, and some criminal action occurred in the density s...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was conditions of settlement in slum area at Tallo which are most apprehensive; lack of facilities, the houses made of flammable materials, and some criminal action occurred in the density settlement. Upgrading Programs has been twice implemented in this area. However, those have the same aim, to improve street and drainage condition around the area. The different between of them is the using of material which are the first program used asphalt as street cover material and the second one used paving blok. Although the upgrading programs had done, the condition of the settlement did not improve significantly. The problems in settlement were not only leak in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 and needs, but also lake of community welfare, unemployment, housing conditions,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warehouses in the settlement. The flood problems also appeared in this area which closed with the water channel to the city disposal channel so when rainy season, the area is always flooded and enter into the entrance of the hous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find the root of the problems and find good solutions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how to meet the major needs of the settlement upgrading program into the local community point of view. Field research and questioners was conducted as research method to the research objectivities in the needs of community for good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data from the field research was analyzed by making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showed the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first and the last condition of the settlement area which had the upgrading program implementation. These findings could provide a new guideline for the government in policy related to slum upgr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MONY government program community need sustainable.
下载PDF
和谐世界的“国际刑事法治”——对国际刑法的价值思考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健强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7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在国际刑法中,世界的和谐与不和谐有其特定含义。国际犯罪是最严重的世界不和谐,国际刑事法治是世界和谐的最后保障。世界的基本和谐需要文明基础、政治基础、观念基础和秩序基础支撑。这些基础目前并不牢靠。国际刑事法治是国际刑法的... 在国际刑法中,世界的和谐与不和谐有其特定含义。国际犯罪是最严重的世界不和谐,国际刑事法治是世界和谐的最后保障。世界的基本和谐需要文明基础、政治基础、观念基础和秩序基础支撑。这些基础目前并不牢靠。国际刑事法治是国际刑法的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刑事法治 和谐世界基础 底线保障 价值论
原文传递
城市规划与社会和谐——以大连海湾工业区规划为例
17
作者 曹亮功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6,共3页
反思二十余年工业区建设经验,提出开发强度双向控制概念,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地研究用地条件,发挥自然资源的潜能;重视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大连海湾工业区 开发强度双向控制 发挥资源潜能 和谐社会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