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性别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潘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性别和谐经历了从“依赖的和谐”向“独立的和谐”的转化,并正向“自由的和谐”推进。以性别平等为首要前提的社会主义和谐性别关系具有多重特点,其中两性差异的对立统一是和谐性别关系的发展轨迹,妇女与社会的同...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性别和谐经历了从“依赖的和谐”向“独立的和谐”的转化,并正向“自由的和谐”推进。以性别平等为首要前提的社会主义和谐性别关系具有多重特点,其中两性差异的对立统一是和谐性别关系的发展轨迹,妇女与社会的同步发展是和谐性别关系的衡量标准,妇女角色定位的性别文化是和谐性别关系的试金石,和谐性别关系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方联动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性别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性别关系 性别平等 构建
下载PDF
论构建和谐性别关系的动力与平衡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9-64,共6页
"和谐"作为人类两性关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基于不同的构建和谐性别关系的动力与平衡机制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特殊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构建和谐性别关系的动力机制是女性主体性的充分开掘,平衡机... "和谐"作为人类两性关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基于不同的构建和谐性别关系的动力与平衡机制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特殊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构建和谐性别关系的动力机制是女性主体性的充分开掘,平衡机制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该机制不仅保障了社会主义和谐性别关系的独特历史优越性,同时也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性别和谐能够不断地朝着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两性自由和谐"状态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性别关系 动力机制 平衡机制
下载PDF
性别价值观的哲学溯源与现实反思
3
作者 潘宁 徐晓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5,共10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构建理性的性别价值观体系对推动妇女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女性主义哲学是性别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性别地位平等、性别发展自由与性别关系和谐是性别价值观的发展目标。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构建理性的性别价值观体系对推动妇女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女性主义哲学是性别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性别地位平等、性别发展自由与性别关系和谐是性别价值观的发展目标。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与精神活动领域存在的不合理性别差异是实现性别价值观的现实梗阻。可以根据性别差异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的风险程度,选择相应的优化路径:优先消除性别教育机会的差异、职业的性别分割与性别道德的双重标准;逐步消除土地性别矛盾、两性参政程度的不同、女性艺术形象的异化建构与两性参与哲学、科学程度的不同;同时健全对承担更多家务劳动与生育责任的女性的补偿机制,并引导男性共同承担家务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价值观 性别差异 性别地位平等 性别发展自由 性别关系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