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和辻伦理学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转化运用
- 1
-
-
作者
龚颖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2,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17ZDA012)
-
文摘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尤其是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完成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影响深远。和辻哲郎建构起“人间伦理学”思想体系,即是日本近代伦理学接受和转化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一个典型例证。和辻伦理学完成了日本近代伦理学研究主题的历史性转换,即由以往对个体道德意识的研究转变为对形成那些意识的人的社会存在状况的研究;其核心基本概念“人间”和“间柄”所表达的人观即是:现实的人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交往关系的多样性决定着现实中人的存在与行为的多样性。
-
关键词
和辻伦理学
马克思人学思想
转化运用
-
分类号
B313.7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从“物·事论”看和辻伦理学的“间柄”结构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林美茂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6,共9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经费(15XNLG08)的支持
-
文摘
学界对和辻哲郎的伦理学存在盛赞与批判两种对立的观点,其根本原因是误读了和辻的伦理学,把"间柄"与"人间"等同,甚至把"人间学"称为"间柄学"。实际上,和辻所理解的人,其作为"人间"存在包含着个体性与社会性双重契机;而"间柄"只强调其社会性,它是人在社会中以行为或表现方式所呈现的某种关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能与"人间"等同。从和辻的"物·事论"逻辑看,"人间"与"物"、"间柄"与"事"可以相互对应。"人间"之为"人间",是作为一种"物"的存在,通过"间柄"这种"事"得以确立的,而"间柄"也正是通过"人间"这种"物"之"为了创造间柄的行为"使其"事"之本质得以显现。因此,"人间"与"间柄"之间只是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独立的关系,绝不是相互包摄的等同关系。和辻伦理学的"间柄"结构,是作为个体的"人间"通过"为了创造间柄的行为"揭示其"间柄性"存在的动态过程。
-
关键词
和辻伦理学
人间
间柄
物
事
-
Keywords
Watsuji's ethics
Ninngen
Aidagara
Mono
Koto
-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事之空性”——和辻哲郎对海德格尔的超越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段世磊
-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
-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7-86,共10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京都学派历史哲学研究”(编号2019M661397)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日本生态史观比较研究”(编号20HZK02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和辻哲郎关于“事”的哲学思考,既有西田几多郎思想的影响,亦有以西田思想为媒介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批判性接受过程。具言之,和辻关于“物-事”关系的思考,起初只有作为“事”之“事”性的“行”,即只有“事”的一极。在受到海德格尔用具理论影响后,和辻尝试恢复之前被“事”所压抑的“物”,创造出“物”与“事”的两极构造。最后,“空”作为一切现实性的主体性根源,通过否定的辩证运动使“主体”再生,“物-事”的两极构造被转化为“物-事-者”的三极构造。总之,和辻通过借用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方法,打破了实体性的自我同一的“物”的基始性,确立了“事”之“空”性,构建了有别于海德格尔“此在”伦理的关系伦理。
-
关键词
和辻伦理学
“物-事-言”
此在
空
-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B313.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日本文化与伦理
- 4
-
-
作者
王艳玲
-
机构
长江师范学院
-
出处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8期31-32,共2页
-
文摘
一般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风俗、习惯等,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简言之是人们生活的整体样态;伦理是指人们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文化和伦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从日本文化类型入手,力图阐明文化与伦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伦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
关键词
日本文化
伦理
和辻伦理学
-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