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咏怀诗·其一》“月夜不寐”意境的互文性生成及超越性
1
作者 叶珊彤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与其他文本相互作用、转换、吸收,模拟是其中一种互文方式。魏晋模拟意识盛行,阮籍《咏怀诗·其一》作为这一时期的产物,身上也带有其他作品的影子,尤其是“月夜不寐...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与其他文本相互作用、转换、吸收,模拟是其中一种互文方式。魏晋模拟意识盛行,阮籍《咏怀诗·其一》作为这一时期的产物,身上也带有其他作品的影子,尤其是“月夜不寐”意境的建构,吸纳了从先秦至曹魏的文学作品精髓。借助互文性视角考察,可以全面认识“月夜不寐”意境的生成轨迹:《月出》先引明月入诗,《明月何皎皎》后添“不寐”行为,《伤歌行》又加入动物描写,逐步奠定了“月夜不寐”意境的雏形。与前文本相比,《咏怀诗·其一》在接受互文的基础上又有所超越,建构起一个完整统一的意境结构,展示出意象浑融、情感隐幽以及规避“忧”因的创作特点,凸显阮籍对前文本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了“月夜不寐”意境的艺术张力,并深刻影响后文本的生成,在一系列互文过程中,表现出《咏怀诗·其一》的经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互文性 月夜不寐 生成轨迹 模拟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与阮籍《咏怀诗》之比较
2
作者 张学椿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6期62-64,共3页
在波谲云诡、战争频仍的东汉末年,儒学社会局面崩塌令大量文人志士失去信仰支撑。在此背景下,儒家主张的“哀而不伤”文风渐渐消散,生命苦愁情绪再次涌现,其中《古诗十九首》便是抒发生命忧患意识的代表作品。在《古诗十九首》中,不少... 在波谲云诡、战争频仍的东汉末年,儒学社会局面崩塌令大量文人志士失去信仰支撑。在此背景下,儒家主张的“哀而不伤”文风渐渐消散,生命苦愁情绪再次涌现,其中《古诗十九首》便是抒发生命忧患意识的代表作品。在《古诗十九首》中,不少诗句思想消极,基调低沉,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但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是中国五言诗的典范。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与东汉承接的魏晋时代依旧风云变幻,名士阮籍延续时代意绪发出忧生之嗟,一生徘徊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并将毕生坎坷与超拔哲思融入其《咏怀诗》82首中,成为魏晋诗坛的代表作,代表当时五言诗发展的最高成就。阮籍通过《咏怀诗》表达了最真实的苦闷,但在抒发内心情感时又有所顾忌,具有“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特点。在这些咏怀诗中,有阮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体悟,有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古诗十九首》对阮籍《咏怀诗》的影响颇深,但二者情感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文章对《古诗十九首》与《咏怀诗》进行对比研究,并从传承和发展这两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古十九首》
下载PDF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游仙描写与建安游仙诗模式风格的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利锁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99-104,共6页
建安游仙诗因诗人们的功业思想而充满着“豪气”;抒情主体置于仙界之中;稍有玄学倾向;风格瑰丽雄奇。阮籍《咏怀诗》的游仙描写充满着对痛苦心灵的自慰;抒情主体与仙界截然分开;具有玄学品格;风格清逸玄淡。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建安 游仙 风格 差异
下载PDF
阮籍《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与三重世界 被引量:5
4
作者 秦丙坤 《贵州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83-86,共4页
阮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意象深晦,难以猜测。诗中的飞鸟意象表现了作者的三重世界:理想世界、现实世界、心灵世界,为破解作者的寓意提供了线索。从其诗中飞鸟意象入手,结合诗文的历史背景,通过分析三层世界可以更准确地理解... 阮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意象深晦,难以猜测。诗中的飞鸟意象表现了作者的三重世界:理想世界、现实世界、心灵世界,为破解作者的寓意提供了线索。从其诗中飞鸟意象入手,结合诗文的历史背景,通过分析三层世界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飞鸟意象 理想世界 现实世界 心灵世界 古体 歌评论
下载PDF
《诗归》对阮籍《咏怀诗》的批评及其论争之意蕴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国荣 梅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钟惺、谭元春在《诗归》中以“厚”“真”为标准对阮籍《咏怀》诗持批评与贬低的态度,认为其既不如此前的《古诗十九首》,又不如唐代的《感遇》。这种贬低一方面源于他们独特的诗学观,另一方面又与他们对阮籍性情、诗歌特点的认知有关... 钟惺、谭元春在《诗归》中以“厚”“真”为标准对阮籍《咏怀》诗持批评与贬低的态度,认为其既不如此前的《古诗十九首》,又不如唐代的《感遇》。这种贬低一方面源于他们独特的诗学观,另一方面又与他们对阮籍性情、诗歌特点的认知有关。此外,还有针对七子派复古诗学——尤其是对李攀龙《古今诗删》不满的现实因素。《诗归》对阮诗的评价引起了明清诗论家激烈的反驳,这其中固然有钱谦益、陈子龙等人的影响,也有易代之际的时代因素,但批评者大多还是立足于诗学本身。他们认为钟、谭不过是“尚奇”“好尽”“浅陋”,故多重申《咏怀》有性情、多蕴藉,潘德舆则从性情之正摈斥《咏怀》和陈子昂《感遇》而扬张九龄《感遇》,客观上又扩大了《咏怀》诗接受史之丰富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 咏怀诗 失真不厚 身分 门户之见
下载PDF
《咏怀诗》所见阮籍政治情感及思想历程 被引量:2
6
作者 景蜀慧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4-140,共7页
阮籍家世儒学 ,少有济世之志 ,这一背景对他的人生价值观有很深影响 ,虽玄学上造诣很高 ,但思想真正所奉乃内儒外道。但魏晋之际曹魏朝廷内的四次巨变 ,对阮籍的思想感情震动极大 ,其内心若干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严重扰乱。从《咏怀》... 阮籍家世儒学 ,少有济世之志 ,这一背景对他的人生价值观有很深影响 ,虽玄学上造诣很高 ,但思想真正所奉乃内儒外道。但魏晋之际曹魏朝廷内的四次巨变 ,对阮籍的思想感情震动极大 ,其内心若干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严重扰乱。从《咏怀》诗中可看到 ,阮籍的思想历程 ,实以这四次事变为标志而逐步演进 ,经历三个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玄学思想 魏晋政治
下载PDF
阮籍《咏怀诗》中的“剑”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尧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3-124,114,共3页
“剑”是阮籍《咏怀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诗中出现8次之多,它是阮籍英雄情结的象征,反映出在魏末政治高压下,阮籍仍然在苦闷中保持慷慨的底气,这是建安精神的延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说:“阮籍使气以命诗”,这一具有气势的... “剑”是阮籍《咏怀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诗中出现8次之多,它是阮籍英雄情结的象征,反映出在魏末政治高压下,阮籍仍然在苦闷中保持慷慨的底气,这是建安精神的延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说:“阮籍使气以命诗”,这一具有气势的诗歌特点通过“剑”意象得以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英雄情结 慷慨精神
下载PDF
阮籍《咏怀诗》中的“路”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尧美 《贵州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68-70,67,共4页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丑恶 象征 意象 追求 痛苦 逍遥 反映 自由
下载PDF
阮籍《咏怀诗》与《红楼梦》的隐晦手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旭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阮籍和曹雪芹有共同的创作背景、创作心态和动机,《咏怀诗》和《红楼梦》运用隐晦手法有三个特点:引用前人词句,言在此而意在彼;借"美人"意象表明心迹、抒写志趣;借怀古咏史伤时刺世、反思历史。《咏怀诗》的主题是诉诸于灵... 阮籍和曹雪芹有共同的创作背景、创作心态和动机,《咏怀诗》和《红楼梦》运用隐晦手法有三个特点:引用前人词句,言在此而意在彼;借"美人"意象表明心迹、抒写志趣;借怀古咏史伤时刺世、反思历史。《咏怀诗》的主题是诉诸于灵魂的痛苦与焦虑这个最当下的存在,《红楼梦》的主题是诉诸于灵魂的引导和拯救这个最迫切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红楼梦 隐晦 灵魂
下载PDF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政治远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顾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8-121,共4页
曹魏正始八年至九年间阮籍为尚书郎 ,很快称病辞去。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不难看出辞职的原因是他看出了其时的尚书何晏等人业已十分腐朽 ,以录尚书事、大将军曹爽为首的集团虽然重权在握 ,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从《咏怀诗》看去 ,阮籍最看... 曹魏正始八年至九年间阮籍为尚书郎 ,很快称病辞去。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不难看出辞职的原因是他看出了其时的尚书何晏等人业已十分腐朽 ,以录尚书事、大将军曹爽为首的集团虽然重权在握 ,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从《咏怀诗》看去 ,阮籍最看不惯他们荒淫腐朽的生活作风 ,担心他们的前途 ,也为国家的命运担忧 ,他本人不得已而走向隐逸 ,尽管他一向是希望有所作为的。《咏怀诗》可以解释阮籍何以辞去尚书郎一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何晏
下载PDF
论李商隐《无题》诗与阮籍《咏怀诗》的沟通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冠明 刘帆 《中国韵文学刊》 2007年第3期43-50,共8页
李商隐的《无题》诗朦胧多义,深有寄寓,阮籍的《咏怀诗》"兴寄无端","难以情测",诗的风格都极为隐约曲折,主要原因是二人均以深隐的内心世界为表现对象,着重抒发的是并非明朗径直的、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明白解释的... 李商隐的《无题》诗朦胧多义,深有寄寓,阮籍的《咏怀诗》"兴寄无端","难以情测",诗的风格都极为隐约曲折,主要原因是二人均以深隐的内心世界为表现对象,着重抒发的是并非明朗径直的、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明白解释的人生感受。李商隐对阮籍的接受与继承,不在表面的形貌,而在真正的精神,二人在"诗心"上得到了真正的沟通。至诚的性格、至真的性情、心灵世界的相似的矛盾冲突、相似的人生境遇和相似的社会环境为他们"诗心"相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阮籍 无题 咏怀诗 内心世界
下载PDF
论阮籍《咏怀诗》的生命情结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红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91-94,127,共5页
阮籍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 ,忧生切骨 ,陷入生命悲剧之中 ,他不屈地探索 ,企图超脱这悲剧人生 ,但往往陷入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中 ,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生命情结。阮籍的《咏怀诗》把这种情结艺术地再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济世志的追求... 阮籍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 ,忧生切骨 ,陷入生命悲剧之中 ,他不屈地探索 ,企图超脱这悲剧人生 ,但往往陷入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中 ,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生命情结。阮籍的《咏怀诗》把这种情结艺术地再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济世志的追求与裂变 ;礼教的否定与放达不羁的行为 ;归欤之情与归隐的否定 ;玄学生命家园的寻找与失落 ;游仙的矛盾与否定一切。阮籍在极度矛盾痛苦中 ,执着于生命的完美追求 ,在追求中展露出生命的本真 ,凸现出个体生命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生命情结 生命悲剧 生命超脱 阮籍 魏晋时期 玄学
下载PDF
论阮籍《咏怀诗》主题的类型、矛盾及其创作性质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彦峰 《中国韵文学刊》 2012年第2期8-13,共6页
阮籍《咏怀诗》是诗史上的巨著,也是魏晋诗歌研究中的重点,但是对《咏怀诗》组诗的创作性质、创作时间,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现在仍未得到真正的解决。阮籍《咏怀诗》虽然无法进行历史的还原,但通过对其主题的类型、逻辑发展及其内在矛盾... 阮籍《咏怀诗》是诗史上的巨著,也是魏晋诗歌研究中的重点,但是对《咏怀诗》组诗的创作性质、创作时间,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现在仍未得到真正的解决。阮籍《咏怀诗》虽然无法进行历史的还原,但通过对其主题的类型、逻辑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却有助于我们了解阮籍诗歌创作的一些基本问题,并进一步揭示《咏怀诗》的创作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主题 矛盾 创作时间
下载PDF
论阮籍《咏怀诗》的诗史意义——以唐人对阮籍《咏怀诗》的接受为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小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5,共6页
阮籍《咏怀诗》远绍诗骚传统,兼受庄学影响,近续汉末文人五言诗,兼有建安遗风,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合阮籍《咏怀诗》特质所在,可从三个角度综合考察唐人对阮籍《咏怀诗》的接受:其一为"咏怀范式"的继承与开拓。其二为宗庄、祖... 阮籍《咏怀诗》远绍诗骚传统,兼受庄学影响,近续汉末文人五言诗,兼有建安遗风,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合阮籍《咏怀诗》特质所在,可从三个角度综合考察唐人对阮籍《咏怀诗》的接受:其一为"咏怀范式"的继承与开拓。其二为宗庄、祖骚、续雅的接力。其三为经典句式的接受。从唐人对阮籍《咏怀诗》接受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可见其诗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唐代 影响 咏怀范式” 史意义
下载PDF
阮籍五言《咏怀诗》张力的语法及篇章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海燕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5-147,共3页
关键词 咏怀诗 阮籍 五言绝句 中国 歌研究
下载PDF
从《咏怀诗》中的意象看阮籍的生死意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宝娟 彭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41-45,共5页
阮籍《咏怀诗》中有一些独特的意象反复出现,如"白日西颓"、"秋"、"坟墓"以及神仙意象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凸现出对生死问题的强烈关注——由对万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神仙世界中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最终悲剧... 阮籍《咏怀诗》中有一些独特的意象反复出现,如"白日西颓"、"秋"、"坟墓"以及神仙意象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凸现出对生死问题的强烈关注——由对万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神仙世界中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最终悲剧性结局,进而怀疑一切生存行为的价值,绝望之后"虚妄"感油然而生。阮籍是在时间的维度上以死观生,承受着"虚空"的重压,可以说,阮籍的深刻、苦闷、焦虑都源于此。阮籍《咏怀诗》中对生死问题的体认超越了同时代的人,表现为一种悲天悯人的天地精神。这是一种关怀终极生命的人类精神,它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延展到当代,给予我们以对待生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阮籍 咏怀诗 意象 生死意识
下载PDF
桐城派古文家对阮籍《咏怀诗》的接受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当前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4期37-44,共8页
桐城派古文家通过选本、考评、圈点、诗话的方式品鉴了阮籍的《咏怀诗》,从姚范《援鹑堂诗话》的考评,到刘大櫆《历朝诗约选》、梅曾亮《古文词略》、曾国藩《十八家诗钞》、吴汝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古诗钞》、吴闿生《古今体诗... 桐城派古文家通过选本、考评、圈点、诗话的方式品鉴了阮籍的《咏怀诗》,从姚范《援鹑堂诗话》的考评,到刘大櫆《历朝诗约选》、梅曾亮《古文词略》、曾国藩《十八家诗钞》、吴汝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古诗钞》、吴闿生《古今体诗约选》、《古今诗范》等选本的遴选圈点,特别是方东树《昭昧詹言》的品评,展现出桐城派古文家对阮籍全部《咏怀诗》的接受轨迹,确立了阮籍在魏晋诗歌史上的地位。梳理诸家批注评论,清晰呈现出桐城派古文家对《咏怀诗》整体结构与微观结构的体认,同时透露出桐城派古文家以阮籍替代陆机、张华等的魏晋古诗史观、含蓄迷离的审美情趣及章法多变的诗歌结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阮籍 咏怀诗 接受
下载PDF
论《咏怀诗》的思想倾向及其在阮籍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晨阳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76-80,共5页
反映阮籍思想的重要著作有《乐论》、《通易论》、《达庄论》、《大人先生传》及《咏怀诗》。前二文为阮籍早期的作品,设计了一个君臣有分、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阮籍儒家式的思想倾向。后二文为阮籍正始之后的作品,以追... 反映阮籍思想的重要著作有《乐论》、《通易论》、《达庄论》、《大人先生传》及《咏怀诗》。前二文为阮籍早期的作品,设计了一个君臣有分、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阮籍儒家式的思想倾向。后二文为阮籍正始之后的作品,以追求主观精神自由为旨趣,具有浓郁的庄学精神,反映了阮籍后期的思想倾向。五言《咏怀诗》今存八十余篇。关于它的写作时间,明人冯惟纳说:“非必一时之作。盖平生感时触事,悲喜怫郁之情感寄焉。”(《诗纪》)当今一些学者接受了这个看法。但从诗集“感时触事”写作之由及所寄托的“悲喜怫郁之情感”的内容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阮籍 思想倾向 精神自由 情感世界 正始 庄学精神 思想家 实现方式 重要内容
下载PDF
论阮籍《咏怀诗》审美意象的多重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碧娥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143,共3页
阮籍的《咏怀诗》 ,由于历代论者多从汉学实证的角度以“归趣难求”、“难以情测”之论论之 ,从而给人以晦涩难通之感 ,使其艺术的光泽倍黯。本文则试图从其审美意象多重性的角度 ,分别从朦胧性、哲理性、情感性几个层面对其审美艺术进... 阮籍的《咏怀诗》 ,由于历代论者多从汉学实证的角度以“归趣难求”、“难以情测”之论论之 ,从而给人以晦涩难通之感 ,使其艺术的光泽倍黯。本文则试图从其审美意象多重性的角度 ,分别从朦胧性、哲理性、情感性几个层面对其审美艺术进行探讨 ,力图归还其审美艺术的本真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审美意象 多重性 咏怀诗 朦胧性 哲理性 情感性
下载PDF
苦闷的象征——论阮籍《咏怀诗》的心理体验及叙说方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上江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1,共4页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这种意旨模糊缘于作者对苦闷的心理体验和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作者借助否定、隐喻、虚化等语言策略和意象经营手法,把复杂的心理体验导向多义性...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这种意旨模糊缘于作者对苦闷的心理体验和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作者借助否定、隐喻、虚化等语言策略和意象经营手法,把复杂的心理体验导向多义性的诗学叙说方式。以阮籍苦闷的心理体验为切入点,可以更深入认识《咏怀诗》“诗无达诂”的诗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心理体验 叙说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