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方咏秋诗意象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史荣丽 刘杰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1期237-239,共3页
咏秋诗作为中西方文学中共同存在的一颗瑰宝,有着其相同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中西方自然生命观的差异,使得中国古代的咏秋诗与西方的咏秋诗由于意象选择的不同而形成了相异的美感。本文从中国古代咏秋诗与西方咏秋诗的意象差异所造成的... 咏秋诗作为中西方文学中共同存在的一颗瑰宝,有着其相同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中西方自然生命观的差异,使得中国古代的咏秋诗与西方的咏秋诗由于意象选择的不同而形成了相异的美感。本文从中国古代咏秋诗与西方咏秋诗的意象差异所造成的情感基调的相异与抒情方式的差异出发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咏秋 西方咏秋 意象 审美效果
下载PDF
中西咏秋诗与思维方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维萍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5期76-79,共4页
中西咏秋诗歌有不同的特征:中诗以形象的语言再现客观景物和诗人真情,西诗用抽象的语言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主观心灵;中诗是悲情的抒发,而西诗是理性的思考和向往;中诗重情,西诗重理。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文化传统、诗人思... 中西咏秋诗歌有不同的特征:中诗以形象的语言再现客观景物和诗人真情,西诗用抽象的语言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主观心灵;中诗是悲情的抒发,而西诗是理性的思考和向往;中诗重情,西诗重理。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文化传统、诗人思维方式、人格特质等的相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咏秋 思维方式 研究
下载PDF
我言秋日胜春朝——论晏殊咏秋词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红卫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失意文人大多借秋天来抒发自己的凄怨之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文人悲秋的传统基调。作为世所共知的太平宰相、盛世词人——晏殊走出了前人的窠臼,他的咏秋词无论是节序咏物还是伤时感怀均没有往常常见的凄凉悲...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失意文人大多借秋天来抒发自己的凄怨之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文人悲秋的传统基调。作为世所共知的太平宰相、盛世词人——晏殊走出了前人的窠臼,他的咏秋词无论是节序咏物还是伤时感怀均没有往常常见的凄凉悲壮,而是罕见的清新明丽,别具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文人 咏秋
下载PDF
秋心如海复如潮——古代咏秋诗赏析
4
作者 鲍亚民 《语文天地》 2004年第6期9-10,共2页
对于秋,文人们似乎情有独钟。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文人骚客以秋景入诗,抒发自己无限的感慨,涌现出不少咏秋的佳作名篇。
关键词 咏秋 反衬手法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下载PDF
悲而求静与悲而思变——从审美视角观照中英古典咏秋诗折射的不同民族传统文化
5
作者 靳雪竹 《英语研究》 2007年第1期52-57,共6页
中国和英国的古典咏秋诗大多以秋天为背景、或通过描写秋景等手段抒发悲情,但前者的特点是悲而求静,后者的特点则是悲而思变化。本文将上述特点纳入审美范畴进行观照,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审美取向的反映,也是中英民族传统文化的折射。文... 中国和英国的古典咏秋诗大多以秋天为背景、或通过描写秋景等手段抒发悲情,但前者的特点是悲而求静,后者的特点则是悲而思变化。本文将上述特点纳入审美范畴进行观照,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审美取向的反映,也是中英民族传统文化的折射。文章还深入挖掘了形成该两种不同审美取向最本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 咏秋 审美 对比 索源
下载PDF
中西咏秋诗歌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6
作者 钟连枚 《教师》 2009年第7期119-119,共1页
咏秋诗歌在中西方诗歌史上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同样的咏秋主题下,中西方诗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调。本文就中西方咏秋诗歌的一些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西文学 咏秋诗歌
下载PDF
元代咏秋散曲研究
7
作者 黄瑞梅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元代有很多以咏秋为主题的散曲,在这些咏秋主题的散曲中,有借秋景表达悲秋感伤的,有借秋天描写思妇秋闺之情思的,也有借咏秋表达隐逸倾向的。
关键词 元散曲 咏秋
下载PDF
唐代咏秋诗与北德广交
8
作者 刘蔚 顾军 《音乐爱好者》 2009年第1期55-55,共1页
友人酷爱摄影,近日传来了一组以秋色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在欣赏着这些构图讲究、光影效果鲜明、神韵灵动的摄影佳作时,我突然有了一个发现,原来意念中以金黄色为主调的秋景,竟然可以在镜头下呈现出如此缤纷的色泽。就拿友人的这组秋... 友人酷爱摄影,近日传来了一组以秋色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在欣赏着这些构图讲究、光影效果鲜明、神韵灵动的摄影佳作时,我突然有了一个发现,原来意念中以金黄色为主调的秋景,竟然可以在镜头下呈现出如此缤纷的色泽。就拿友人的这组秋景来说,其中就有火红热烈的万年青,有晨光中淌着晶莹露珠的绿叶,也有在秋风中摇曳的芦苇,一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意。秋天不再是只有落叶凋零,加上一点金黄色,象征收获或者伤感,它还有着绚丽多姿的一面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秋 唐代 摄影作品 光影效果 黄色 色泽
下载PDF
咏秋
9
作者 杨铁军 《兵团工运》 2023年第5期58-58,共1页
我爱秋天,如爱恋人,爱自己。秋,是多彩的看不倦的画册,流淌着诗的岁月。在这样的日子里,远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情怀。秋日之美,在乎色彩,在乎格调。美,在这五色斑斓的世界里涌现,交织,呈现着不同的状态。
关键词 五色斑斓 咏秋
下载PDF
绘秋之神韵 抒革命豪情——毛泽东咏秋诗词群文阅读评点指导
10
作者 朱茂林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25期24-26,共3页
《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咏秋诗词的名篇,抒发了古典传统诗词中为数不多的赞秋情怀,营造出阔大豪迈的艺术境界。秋,在诗人的笔下褪去了萧瑟与寂寥,生机盎然,这些"秋"的句子... 《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咏秋诗词的名篇,抒发了古典传统诗词中为数不多的赞秋情怀,营造出阔大豪迈的艺术境界。秋,在诗人的笔下褪去了萧瑟与寂寥,生机盎然,这些"秋"的句子汇聚成一组革命赞歌。通过阅读评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文阅读 采桑子 传统诗词 咏秋 《沁园春·长沙》 审美意蕴 毛泽东诗词 艺术境界
下载PDF
咏秋诗漫谈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郁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咏秋 一叶知 事物发展 无名氏 淮南子 唐庚 细微
原文传递
咏秋
12
作者 陈标田 《老友》 2012年第10期21-21,共1页
飒飒金风落叶扬,青松翠柏独芬芳。离离林木全枯歹带,旷野红尘萎败妆。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咏秋
原文传递
行香子·咏秋
13
作者 谷中维 《老人世界》 2010年第9期42-42,共1页
十里乡原,千亩秋棉。重重垄,雪涌银翻。采花倩女,颊上流丹。正手儿忙,包儿鼓,袋儿圆。小曲飞旋,笑语含嫣。丰收日,喜溢眉间。耕云赶月,甘苦相牵。任雨萦怀,风摧面,汗盈肩衫。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行香子·咏秋
原文传递
咏秋
14
作者 余家树 《晚晴》 2018年第12期63-63,共1页
漫天金色映夕阳,山外桂花遍地香。潺潺溪水石上流,归巢山崖吵翻天。
关键词 咏秋 漫天金色
原文传递
当青春激荡秋光时——部级精品课《沁园春·长沙》品赏
15
作者 徐小平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33期49-52,共4页
以给老师的文章写赏析文字为主任务,以学习意象意境、炼字选词、情景交融等写景艺术为主线,以领悟青春价值、厚植家国情怀为主心,勾连起《沁园春·长沙》的主课教学与《故都的秋》的辅助阅读,引导学生初步探寻民族文化观念和审美心... 以给老师的文章写赏析文字为主任务,以学习意象意境、炼字选词、情景交融等写景艺术为主线,以领悟青春价值、厚植家国情怀为主心,勾连起《沁园春·长沙》的主课教学与《故都的秋》的辅助阅读,引导学生初步探寻民族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构建单篇撬动多篇、一文带动一类的生态型大语文教学路径,实现单篇不单的教学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价值 家国情怀 写景艺术 咏秋文化
下载PDF
秋景无异秋思有别
16
作者 杨景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7-58,共2页
同样的秋景,到了不同的作者笔下,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或悲凄孤独,忧国思乡;或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郁;或高亢激昂;或沉郁苍凉……自然界的“客观色彩”和作者的“主观色彩”融化在一起,浑然一体,形成一个水乳交融的艺术世界。我们... 同样的秋景,到了不同的作者笔下,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或悲凄孤独,忧国思乡;或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郁;或高亢激昂;或沉郁苍凉……自然界的“客观色彩”和作者的“主观色彩”融化在一起,浑然一体,形成一个水乳交融的艺术世界。我们应充分展开联想,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准确把握作者渗透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秋
下载PDF
秋味浓浓 妙“喻”联珠——也谈郁达夫《故都的秋》
17
作者 李晓珍 《成才之路》 2008年第27期100-100,共1页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咏秋悲秋的诗文歌赋不计其数。可既不一味歌颂,也不一味悲啼,而是表现一种自然而健康的人生境界的,当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了。他的“不远千里”赶到北平,只是“想饱尝一下”“故都的秋味”的故都情节,他的“以为...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咏秋悲秋的诗文歌赋不计其数。可既不一味歌颂,也不一味悲啼,而是表现一种自然而健康的人生境界的,当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了。他的“不远千里”赶到北平,只是“想饱尝一下”“故都的秋味”的故都情节,他的“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的牵牛花、“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的淡泊清冷、孤寂悲凉的心境,他的对古今中外写秋诗文的说明与议论的独特文人素养,无一不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独特内心情感的展现。“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只要能把秋留住,就是折了寿命也在所不惜,可见作者对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对秋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赋 咏秋 境界 人生 诗文
下载PDF
十月碧天高
18
作者 王宇 《西部金融》 2013年第10期1-1,共1页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十月的大地稻米飘香,十月的天空湛蓝高远,十月的山川五彩缤纷,十月的江河清澈碧透。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吟咏秋诗“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十月也是我国的国庆季节,...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十月的大地稻米飘香,十月的天空湛蓝高远,十月的山川五彩缤纷,十月的江河清澈碧透。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吟咏秋诗“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十月也是我国的国庆季节,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回望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们会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尤其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 季节 咏秋 历史 稻米 山川 国庆
下载PDF
秋日
19
作者 (宋)高翥 杨蓉 《月读》 2020年第10期34-35,共2页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全宋诗》)【赏析】古人咏秋,多见悲凉之意,此诗则是一首别样的咏秋之作。诗题为"秋日",全篇通过庭草、蛩、螀、豆花几种物事来表现秋日光景。其中,用"...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全宋诗》)【赏析】古人咏秋,多见悲凉之意,此诗则是一首别样的咏秋之作。诗题为"秋日",全篇通过庭草、蛩、螀、豆花几种物事来表现秋日光景。其中,用"衔秋"来拟写秋天庭草的样子,很别致,很传神;以"答"来拟写蛩与螀此起彼伏的叫声,也很别致,很传神;最有意思是"豆花"一联,想那开着小小花朵的豆蔓,爬过墙而向邻家院间的画面,真是很亲切。此情此景,居乡间的人大约并不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诗》 咏秋 传神 拟写 悲凉 别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