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9篇文章
< 1 2 2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咏而归》的阐释与重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卓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2,共8页
好看只是一个幌子,李敬泽其实在做一件重大而艰难的事情。《咏而归》像一把佩饰华美的利剑,挑开沉淀在漫长历史中黑暗的、错误的一面,直指当下的道德伦理问题、人性问题。他这种"双重还原法"和"才子书"的书写方式,... 好看只是一个幌子,李敬泽其实在做一件重大而艰难的事情。《咏而归》像一把佩饰华美的利剑,挑开沉淀在漫长历史中黑暗的、错误的一面,直指当下的道德伦理问题、人性问题。他这种"双重还原法"和"才子书"的书写方式,是对散文写作的贡献,也可以说是历史散文写作的新起点。他在探索一种阐释的确当性与真理性的可能,其阐释方法包含了多种阐释的可能,作者的意图、读者中心理论、自主阐释与本体阐释等。超越前人解经读经的模式,把历史上许多已经定性的、或者存而不论的问题摊开,重新审视经典文本中政治生活与公共责任、个体自由与利益共同体、生命法则与人文启蒙、道德标尺与文明发展等问题,通过对历来颇具争议的经典文本的阐释进行一次现代性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而归 阐释 重构
下载PDF
文学枯竭的困境与新生的源头——以李敬泽《咏而归》为例浅析
2
作者 田泥 石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3,共8页
李敬泽近年来出版的新书《咏而归》是一部解读古人古典的短篇散文集,涉及了丰富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内涵,遍及到了历史与文明的各处角落。题目“咏而归”源自《论语》中的一段原文,并以此统摄了全书的主旨内涵及文风章法。文章试图展现作... 李敬泽近年来出版的新书《咏而归》是一部解读古人古典的短篇散文集,涉及了丰富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内涵,遍及到了历史与文明的各处角落。题目“咏而归”源自《论语》中的一段原文,并以此统摄了全书的主旨内涵及文风章法。文章试图展现作者在本书中所咏赞的传承不息的历史精神,分析挖掘其别具风格的文章格局和文字章法,结合历史与现实,展示了李敬泽对于文学枯竭的回应以及文学新生的源头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敬泽 咏而归 散文 文学枯竭 文学新生
下载PDF
从吴兴六老会到张先《十咏图》:历史事件与图像叙事
3
作者 刘方 刘忆枫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张先《十咏图》构成了一个文化事件,那些看似同一时间发生的偶然事件,背后却隐藏了许多至今为张先《十咏图》研究者未曾发覆的历史真相。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开头就提到的庆历年与滕子京,与张先《十咏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先《十咏图》构成了一个文化事件,那些看似同一时间发生的偶然事件,背后却隐藏了许多至今为张先《十咏图》研究者未曾发覆的历史真相。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开头就提到的庆历年与滕子京,与张先《十咏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重新思考和发掘张先《十咏图》本身所处的特定场域与语境,发覆其背后隐晦表达的多层历史真相,揭示了张先《十咏图》的图像叙事,通过视觉呈现的方式,微妙表达了张先的政治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先 《十图》 历史事件 图像叙事
下载PDF
侨领张榕轩的身份自觉及其诗歌的文化价值探析——以《续海国咏事诗》为中心
4
作者 黄春梅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17,92,共6页
诗集《续海国咏事诗》是亦商亦官的张榕轩内心情感及价值认同的真实反映,可与其《海国公余杂著》的其他各卷互相印证。诗歌体现了久居南洋的张榕轩的中国身份认同,诗歌内容及注解也体现了其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和国家富强的理性思考。诗歌... 诗集《续海国咏事诗》是亦商亦官的张榕轩内心情感及价值认同的真实反映,可与其《海国公余杂著》的其他各卷互相印证。诗歌体现了久居南洋的张榕轩的中国身份认同,诗歌内容及注解也体现了其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和国家富强的理性思考。诗歌预期读者是中国人,因此所写关于海外各国文化、民生、科技、制度等也具有信息传播的作用,反映了张榕轩对“开眼看世界”的关注和向西方学习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榕轩 《续海国事诗》 身份自觉 文化价值
下载PDF
《经典咏流传》中植物诗词歌曲融入高职《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杨逢玉 刘楠楠 马思聪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3期189-191,共3页
本文阐述了将《经典咏流传》中的植物诗词歌曲融入高职《园林树木学》课程的缘由,详细梳理了《经典咏流传》中植物诗词歌曲对应课程教学项目,并阐述植物诗词歌曲融入高职《园林树木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施步... 本文阐述了将《经典咏流传》中的植物诗词歌曲融入高职《园林树木学》课程的缘由,详细梳理了《经典咏流传》中植物诗词歌曲对应课程教学项目,并阐述植物诗词歌曲融入高职《园林树木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施步骤,课程结束后通过对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总结了高职《园林树木学》课程融入植物诗词歌曲的效果和意义,通过对园林树木教法改革实施的探索,不但让学生更好理解园林树木专业知识,而且使学生传承了树木诗词文化,也提升了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增强了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园林树木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将中华优秀植物诗词文化融入园林景观的创作力,最终起到教书育人同向同行,提升《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流传》 植物诗词歌曲 《园林树木学》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玉台新咏》编撰者新考
6
作者 叶薇 叶桂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经典《玉台新咏》的编撰者为徐陵,自唐以来似乎已成定论。21世纪初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史专家章培恒先生提出新的见解,认为《玉台新咏》实为张丽华所“撰录”(编撰)。这一新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众说纷纭。《玉... 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经典《玉台新咏》的编撰者为徐陵,自唐以来似乎已成定论。21世纪初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史专家章培恒先生提出新的见解,认为《玉台新咏》实为张丽华所“撰录”(编撰)。这一新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众说纷纭。《玉台新咏》的“编辑”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这个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它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而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参与,《玉台新咏》的“编辑”是集体合作的成果。《玉台新咏》的编辑者是徐陵,“丽人”是“撰录”者,“高楼红粉”是校对者。《玉台新咏》除了《玉台新咏序》之外,还有“小序”,即编撰者为诗集中的个别诗篇所加的序言。“小序”乃是考证《玉台新咏》编撰人的重要“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台新 编辑过程 徐陵 “丽人” “高楼红粉” “小序”
下载PDF
文史互证视域下晚清驻藏大臣的咏藏诗探析
7
作者 杨茜雯 刘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统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往来频繁,良好密切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咏藏诗的繁荣。驻藏大臣作为清廷派往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长年累月驻扎在西藏,切身感受着西藏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晚清时期...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统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往来频繁,良好密切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咏藏诗的繁荣。驻藏大臣作为清廷派往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长年累月驻扎在西藏,切身感受着西藏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晚清时期的瑞元、斌良、有泰、联豫等驻藏大臣将边地风情写进了自己的汉文诗歌里,一方面其文学创作完善了中国文学的地理版图,另一方面其咏藏诗又是晚清社会历史的反映,对研究晚清西藏多元主体的互动、多民族的交流等具有存史、补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藏大臣 晚清 藏诗:文史互证
下载PDF
独幅图与连环画——“图咏本”与“全图本”聊斋“女性篇”插图比较
8
作者 麻飘飘 刘相雨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的研究中,学界对绘本插图的研究较为薄弱,对独幅图到连环画性质的多幅图的流变关注不够。在不同版本插图的具体比较方法上,大多为多对多或一对一的比较,缺少一对多的比较。比较“图咏本”独幅与“全图本”多幅《聊斋... 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的研究中,学界对绘本插图的研究较为薄弱,对独幅图到连环画性质的多幅图的流变关注不够。在不同版本插图的具体比较方法上,大多为多对多或一对一的比较,缺少一对多的比较。比较“图咏本”独幅与“全图本”多幅《聊斋志异》“女性篇”插图,可以发现,在相同图像主题的呈现上体现出它们对情节律的共同追求。在相同图像主题的不同细节处理中存在“全图本”插图对文本的逃逸现象,“图咏本”与“全图本”插图在构图风格上呈现出文人画与风俗画、简朴与繁华、保守性与灵活性的对比。两个版本插图对不同图像主题的取舍反映了它们的雅俗差异,“图咏本”插图强调情节性,对小说的诠释性强,风格偏雅,适合公共性阅读;“全图本”插图喜艳情,崇尚家庭日常生活与民俗表现,观赏性与娱乐性强,风格偏俗,适合私密性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全图本 独幅图 连环画
下载PDF
赵长卿咏梅词书写探究及情感辨析
9
作者 陈曼 宫臻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9-62,共4页
宋人尤爱梅花,多有吟咏篇章,南宋宗室词人赵长卿有36首咏梅词传世。赵长卿的咏梅词内容丰富、书写生动,他赏梅、颂梅、忆梅,其咏梅词描绘了一幅幅工笔梅花图,不仅鲜活生动,而且情真意切。其表现手法多元化,在对比中突出梅花与其他花卉... 宋人尤爱梅花,多有吟咏篇章,南宋宗室词人赵长卿有36首咏梅词传世。赵长卿的咏梅词内容丰富、书写生动,他赏梅、颂梅、忆梅,其咏梅词描绘了一幅幅工笔梅花图,不仅鲜活生动,而且情真意切。其表现手法多元化,在对比中突出梅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之处,将自我情感投射在梅花之上,情景交融,情感抒发浓烈深沉,有年华逝去的追念,有羁旅飘零的伤感,还有功业未就的慨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长卿 梅词 创作特色
下载PDF
《咏廿四气诗》中冬季六首节气诗评析
10
作者 龚中业 田宏宇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6期4-6,共3页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独树一帜,既是少有的直接咏叹节气的诗作,又是成体系、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组诗。因此,其对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传承和关照中唐时期时代背景具有特殊价值。基于此,本文从文学的角度研究二十四节气,通...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独树一帜,既是少有的直接咏叹节气的诗作,又是成体系、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组诗。因此,其对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传承和关照中唐时期时代背景具有特殊价值。基于此,本文从文学的角度研究二十四节气,通过将《咏廿四气诗》冬季六首与元稹其他冬节气诗进行对比分析,突出和归纳组诗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剖析中唐诗坛独特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廿四季诗》 冬季 元稹
下载PDF
《全清词·雍乾卷》咏剧词剧目探究
11
作者 张康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9,58,共10页
《全清词·雍乾卷》收录了雍乾时期的许多咏剧词,这些词作为文人戏曲批评的有效手段,不仅投射出这一时期禁戏毁戏严重、文字狱盛行等戏曲生态,而且也体现出戏曲文人“借戏存史”“情归于礼”的创作审美风尚。不同于顺康时期,这一时... 《全清词·雍乾卷》收录了雍乾时期的许多咏剧词,这些词作为文人戏曲批评的有效手段,不仅投射出这一时期禁戏毁戏严重、文字狱盛行等戏曲生态,而且也体现出戏曲文人“借戏存史”“情归于礼”的创作审美风尚。不同于顺康时期,这一时期的咏剧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一方面词作主旨皆有关教化,另一方面词人在作词之时精于考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清词·雍乾卷 剧词 戏曲创作 审美风尚
下载PDF
论元人冯子振、释明本《梅花百咏》唱和的多重影响
12
作者 郑斌 翁小娣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元人冯子振、释明本的《梅花百咏》唱和是酬唱诗学的典型事件和重要文本,产生了多重影响:确立了后世《梅花百咏》基本体制,推动了《梅花百咏》组诗创作的繁荣,甚至催生出以《梅花百咏》试才的现象;《梅花百咏》的同题共作为方内与方外... 元人冯子振、释明本的《梅花百咏》唱和是酬唱诗学的典型事件和重要文本,产生了多重影响:确立了后世《梅花百咏》基本体制,推动了《梅花百咏》组诗创作的繁荣,甚至催生出以《梅花百咏》试才的现象;《梅花百咏》的同题共作为方内与方外、湖湘与两浙、布衣与士大夫等不同阶层诗人的交流提供了媒介和桥梁;冯子振、释明本《梅花百咏》及其拟作跨越了艺术门类和国界限制,与书法、绘画甚至碑刻艺术产生了交互,在日本汉诗圈中亦有一定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子振 释明本 梅花百 体制 媒介 影响
下载PDF
陶渊明《咏荆轲》叙事论
13
作者 李光生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31,共5页
荆轲刺秦事在史书中多有记载,陶渊明《咏荆轲》一诗通过燕丹、荆轲和陶渊明自己三个叙事视角,采用大篇幅叙述送别和赴秦场景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事件主角荆轲勇于牺牲、不畏强暴的激昂悲壮的形象,也蕴含了陶渊明挣扎于仕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荆轲刺秦事在史书中多有记载,陶渊明《咏荆轲》一诗通过燕丹、荆轲和陶渊明自己三个叙事视角,采用大篇幅叙述送别和赴秦场景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事件主角荆轲勇于牺牲、不畏强暴的激昂悲壮的形象,也蕴含了陶渊明挣扎于仕隐之间的矛盾心态与情感纠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荆轲》 叙事视角 叙事结构
下载PDF
从清末民初茶花女诗咏返观《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的本土化
14
作者 李向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6-30,共5页
林纾与王寿昌合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1899年印行后,激发起清末以至民初读者高昂的吟咏兴致。译本中随处散落的本土意象,是催动清末民初读者开启本土化接受心理机制的重要引导因素。与读者接受过程本土化相对应的是译本生成过程的本土... 林纾与王寿昌合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1899年印行后,激发起清末以至民初读者高昂的吟咏兴致。译本中随处散落的本土意象,是催动清末民初读者开启本土化接受心理机制的重要引导因素。与读者接受过程本土化相对应的是译本生成过程的本土化:对《巴黎茶花女遗事》而言,一是名词翻译时含义的不对等,使译词本土意蕴突显,本土化由此开启;二是对中国文学资源的吸收,使译文在文学表现形式上进一步与本土文学对接;三是译者介入式翻译方式,以一种由内而外的归化力量,构成译本本土化的根本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巴黎茶花女遗事》 本土化 名词翻译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咏梅诗
15
作者 田旭中 《文史杂志》 2024年第5期53-56,共4页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咏梅。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出现“梅”,南朝时期开始出现大量咏梅诗,其中亦不乏堪称惊艳的千古名篇。通过品读南朝、唐、宋、元、明、清的部分咏梅佳作,能够感受不同诗人的不同心境,体味不同诗人笔...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咏梅。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出现“梅”,南朝时期开始出现大量咏梅诗,其中亦不乏堪称惊艳的千古名篇。通过品读南朝、唐、宋、元、明、清的部分咏梅佳作,能够感受不同诗人的不同心境,体味不同诗人笔下的梅的品格。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诗 诗人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毛泽东一首跨越千年的“和词”——重读《卜算子·咏梅》
16
作者 张兴德 《党史博采(上)》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最近读一篇文章,称诗词大家毛泽东在其创作过程中,同友人的唱和诗词,“只有屈指可数的六首诗词”。分别唱和于三位作者,为柳亚子、郭沫若、周世钊。这个统计是欠准确的。首先,同柳亚子唱和是三首(一首是1949年4月的《七律》,两首是1950... 最近读一篇文章,称诗词大家毛泽东在其创作过程中,同友人的唱和诗词,“只有屈指可数的六首诗词”。分别唱和于三位作者,为柳亚子、郭沫若、周世钊。这个统计是欠准确的。首先,同柳亚子唱和是三首(一首是1949年4月的《七律》,两首是1950年国庆节期间的《浣沙溪》),同郭沫若、周世钊各是两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算子·梅》 柳亚子 唱和 周世钊 郭沫若 七律 诗词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咏兰诗
17
作者 田旭中 《文史杂志》 202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兰花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喜爱,并成为寄意达情的物种之一,由此创作出大量咏兰诗。通过这些诗作,我们领略到前贤立身高洁的品德情怀与独立不阿的人格精神。
关键词 古人 寄怀
下载PDF
《十咏图》卷跋文的文化价值与内涵解读
18
作者 赵嘉琪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十咏图》卷绘制于北宋时期,乃画家张先以其父张维诗作为艺术母题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卷中的叙事性图绘具有极高史学研究价值,对反映吴兴文人群体审美观念的变迁与思维活动的转变,完善江南一地的史学、文学、艺术和地方文史研究有着重... 《十咏图》卷绘制于北宋时期,乃画家张先以其父张维诗作为艺术母题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卷中的叙事性图绘具有极高史学研究价值,对反映吴兴文人群体审美观念的变迁与思维活动的转变,完善江南一地的史学、文学、艺术和地方文史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卷中含宋元两朝观画者所作五跋,依体裁又可分为跋文与诗跋。其内容涉及作品价值之鉴定、精神话语之表达及地缘性文化之演进。士夫文人意识沾润着卷中之跋,赋予《十咏图》卷持续的文化溢出力量,敞开了“图像—文化”互动关系的新空间。本文以《十咏图》卷为切入点,解读卷中他跋之内容,体悟中国文人画中他跋的文化旨趣,拓宽他跋之艺术范式价值及文化创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图》 他跋 吴兴文化 创生力量
下载PDF
韩宝忠《春咏三十六绝》语典运用探析
19
作者 金景芝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9,共9页
《春咏三十六绝》是韩宝忠《不如痴斋诗草》中的咏物组诗,其中大量语典的运用值得关注。这些语典生成的时间跨度大,其出处涵盖了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尤以集部诗词类作品为主。探究这些语典的来源、具体运用方式和艺术效果等,可以发... 《春咏三十六绝》是韩宝忠《不如痴斋诗草》中的咏物组诗,其中大量语典的运用值得关注。这些语典生成的时间跨度大,其出处涵盖了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尤以集部诗词类作品为主。探究这些语典的来源、具体运用方式和艺术效果等,可以发现作者具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并于诗歌中呈现出兼采众家、宗尚唐宋、师法李杜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宝忠 《不如痴斋诗草》 《春三十六绝》 语典
下载PDF
玉台体诗歌在清朝的呈现与解读——《唐诗玉台新咏》成因探析
20
作者 张金格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3-79,共7页
《唐诗玉台新咏》是清代朱存孝选录唐代260位诗人的923首玉台体诗所编成的一部唐诗选集。此书是规模最大的玉台体诗歌续集,它的编成绝不是偶然。究其编成原因有:唐代玉台体诗歌创作的丰富成果为其编成此书提供了充足的选源;清代官方诗... 《唐诗玉台新咏》是清代朱存孝选录唐代260位诗人的923首玉台体诗所编成的一部唐诗选集。此书是规模最大的玉台体诗歌续集,它的编成绝不是偶然。究其编成原因有:唐代玉台体诗歌创作的丰富成果为其编成此书提供了充足的选源;清代官方诗学和诗学家们对玉台体诗做出了解读和评判,促成了他编纂此书;朱存孝有延续《玉台新咏》的艳诗传统并为玉台体诗歌存史的编纂用心。可以说,正是这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唐诗玉台新咏》成为考察唐代玉台体诗歌最重要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玉台新 朱存孝 玉台体 诗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