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基咖啡起泡乳泡沫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妍妍 张彩猛 +3 位作者 孔祥珍 李兴飞 陈业明 华欲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121,共9页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植物蛋白逐渐取代动物蛋白,植物基咖啡起泡乳的消费增长也备受瞩目。该文选择了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及较好咖啡风味相容性的大豆、鹰嘴豆和燕麦3种植物蛋白原料制备咖啡专用起泡乳,探讨其...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植物蛋白逐渐取代动物蛋白,植物基咖啡起泡乳的消费增长也备受瞩目。该文选择了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及较好咖啡风味相容性的大豆、鹰嘴豆和燕麦3种植物蛋白原料制备咖啡专用起泡乳,探讨其泡沫性质以及与起泡相关的其他性质。研究发现,起泡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豆乳、鹰嘴豆乳和燕麦乳,但是泡沫稳定性的排列顺序则相反;植物蛋白乳泡沫具有不同流动和黏壁特性,豆乳的初始流动速度及黏壁性最大,燕麦乳的黏壁性最小;豆乳泡沫的气泡直径最大,而燕麦乳泡沫的液膜厚度最大。蛋白质和脂质成分在气-液界面上具有不同的吸附行为,前者为正吸附,降低表面张力,后者为负吸附,升高表面张力。大豆11S蛋白B肽链、鹰嘴豆leguminβ亚基和燕麦12S蛋白β亚基在泡沫液膜中的含量更高,同时,液膜脂质中磷脂的比例更高。3种植物蛋白泡沫液膜表现出不同排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咖啡起泡 蛋白质泡沫 起泡性 泡沫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乳化剂对咖啡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楼盛明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153,共3页
通过对咖啡乳样品粒径分布、Turbiscan稳定性分析,研究乳化剂分子蒸馏单甘酯(GSM-HP-C)、蔗糖酯肪酸酯(SM-P-1570)、双乙酰酒石酸甘油酯(DATEM)和琥珀酸单甘油酯(SMG)在相同条件下对咖啡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单体乳化剂的添... 通过对咖啡乳样品粒径分布、Turbiscan稳定性分析,研究乳化剂分子蒸馏单甘酯(GSM-HP-C)、蔗糖酯肪酸酯(SM-P-1570)、双乙酰酒石酸甘油酯(DATEM)和琥珀酸单甘油酯(SMG)在相同条件下对咖啡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单体乳化剂的添加量分别为:分子蒸馏单甘脂1.1 g/kg、蔗糖酯肪酸酯1.1 g/kg、双乙酰酒石酸甘油酯0.7 g/kg、琥珀酸单甘油酯0.7 g/kg时对咖啡乳饮料的稳定体系效果相对较好,4种单体中蔗糖脂肪酸酯的稳定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乳 化剂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不同增稠剂对咖啡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唐臻睿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94,共3页
通过对咖啡乳饮料样品的粒径、Turbiscan稳定性分析,研究了增稠剂海藻酸丙二醇酯、微晶纤维素、阿拉伯胶、黄原胶、结冷胶、ι-型和κ-型卡拉胶对咖啡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单体增稠剂的添加量分别为海藻酸丙二醇酯1.1 g/kg... 通过对咖啡乳饮料样品的粒径、Turbiscan稳定性分析,研究了增稠剂海藻酸丙二醇酯、微晶纤维素、阿拉伯胶、黄原胶、结冷胶、ι-型和κ-型卡拉胶对咖啡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单体增稠剂的添加量分别为海藻酸丙二醇酯1.1 g/kg、微晶纤维素1.4 g/kg、阿拉伯胶1.7 g/kg、黄原胶0.25 g/kg、结冷胶0.15 g/kg、ι-型卡拉胶0.10 g/kg、κ-型卡拉胶0.05 g/kg时对咖啡乳饮料的稳定体系效果相对较好,七种单体中微晶纤维素和结冷胶的稳定效果相对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乳 增稠剂 稳定性
原文传递
酪朊酸钠在含乳咖啡饮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林平 胡国伟 +1 位作者 赵芳芳 刘小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8-230,共3页
概述酪朊酸钠的理化特性,与奶粉相比的成本优势。以酪朊酸钠、复合乳化剂及卡拉胶为乳化稳定剂,研究了影响含乳咖啡饮料乳化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均质温度65℃,均质压力25/5MPa,二次均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均质效果。通... 概述酪朊酸钠的理化特性,与奶粉相比的成本优势。以酪朊酸钠、复合乳化剂及卡拉胶为乳化稳定剂,研究了影响含乳咖啡饮料乳化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均质温度65℃,均质压力25/5MPa,二次均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均质效果。通过L9(33)正交实验得出乳化稳定剂配方为:0.4%酪朊酸钠、0.2%复合乳化剂、0.04%卡拉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朊酸钠 咖啡 工艺参数 化稳定性
原文传递
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咖啡斑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军 刘健航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激光治疗咖啡斑疗效、复发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到200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激光中心进行激光治疗的咖啡斑患者进行随访。按咖啡斑形态、颜色等进行分组,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分组与疗效、复发情况等之间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影响激光治疗咖啡斑疗效、复发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到200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激光中心进行激光治疗的咖啡斑患者进行随访。按咖啡斑形态、颜色等进行分组,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分组与疗效、复发情况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共得到有效病例351例,其中男73例,女278例,总复发率为84.6%,总有效率为53.3%。患者的性别、治疗年龄、病程对疗效和复发情况无显著关系。发病年龄(X^2=6.162,P〈0.05)、部位(X^2=14.196,P〈0.001)、面积(X^2=13.005,P〈0.05)、颜色深浅程度(X^2=10.063,P〈0.05)、形态(X^2=14.039,P〈0.001)、治疗间隔(X^2=4.787,P〈0.05)对疗效和复发情况有一定影响。治疗次数越多,疗效越好(r=0.343,P〈0.001);治疗能量在一定范围内越高,疗效越好(r=0.178,P〈0.05),复发时间延长(r=0.157,P〈0.05)。结论Q一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是治疗咖啡斑的有效手段,可根据不同影响因素估计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疗法 小剂量 咖啡乳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国内首报Legius综合征一家系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志明 王小坡 +1 位作者 孙建方 杨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检测1例以多发咖啡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Legius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明确其诊断。方法收集1例以多发咖啡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外祖父母临床资料,采集上述受试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 目的检测1例以多发咖啡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Legius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明确其诊断。方法收集1例以多发咖啡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外祖父母临床资料,采集上述受试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确定突变位点,再在家系中对突变位点进行PCR扩增及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明确其诊断。结果先证者男,12岁,躯干可见10余处长径>5 mm的咖啡斑,腋窝、腹股沟多发雀斑。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编码Sprouty相关EVH1功能域蛋白1的SPRED1基因第7号外显子中存在小片段杂合缺失(c.1220_1238del),引起氨基酸序列发生移码突变(p.L407fs*),先证者患病母亲检出该突变,外祖父母及父亲未检出该突变。该突变为新发突变,先证者突变遗传自母亲,突变与疾病符合共分离,确诊为Legius综合征。结论Legius综合征与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早期临床症状相近,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制定随访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乳 DNA突变分析 Legius综合征 SPRED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