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架的运动模拟和咬合接触点显示的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国星 李彦生 李鸿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194,共3页
文章论述了在建立虚拟牙合架系统的过程中,下颌运动模拟和上下牙咬合接触点显示两大功能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虚拟[牙合]架 下颌运动 咬合接触点
下载PDF
利用锥形束CT对不同磨牙关系患者下颌第一磨牙咬合接触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楠楠 张漪 +1 位作者 胡常红 徐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不同磨牙关系患者下颌第一磨牙咬合接触情况,并探索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放射科就诊需行锥形束CT检查的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遴选出347例患者,按照Ⅰ、Ⅱ、Ⅲ类磨牙关系分别记录...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不同磨牙关系患者下颌第一磨牙咬合接触情况,并探索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放射科就诊需行锥形束CT检查的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遴选出347例患者,按照Ⅰ、Ⅱ、Ⅲ类磨牙关系分别记录患者下颌第一磨牙面上近中、中、远中3部分的A、B、C咬合接触点分布情况,并利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类接触点总数比较,Ⅰ类130例(26.62±10.79)、Ⅱ类131例(26.75±10.81)、Ⅲ类86例(19.1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346,P=0.000),组间比较Ⅲ类接触点较其余2类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近中接触点数目比较,Ⅰ类(5.62±3.56)、Ⅱ类(7.96±4.06)、Ⅲ类(4.47±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045,P=0.00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中部接触点数目比较,Ⅰ类(10.3±4.74)、Ⅱ类(9.24±4.54)、Ⅲ类(6.53±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2.390,P=0.000),组间比较Ⅲ类最少,余无统计学差异;远中接触点数目比较,Ⅰ类(10.7±4.89)、Ⅱ类(9.55±5.35)、Ⅲ类(8.16±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025,P=0.002),其中Ⅲ类数目较Ⅰ类少(P<0.0167),余无统计学差异。A点数目比较,Ⅰ类(10.46±5.75)、Ⅱ类(9.53±5.2)、Ⅲ类(7.83±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466,P=0.015),组间比较Ⅲ类较Ⅰ类少(P<0.016 7),余无统计学差异;B点数目比较,Ⅰ类(9.66±5.58)、Ⅱ类(10.87±5.08)、Ⅲ类(6.1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598,P=0.000),组间比较Ⅲ类数目最少(P<0.016 7),余无统计学差异;C点数目比较,Ⅰ类(6.49±3.46)、Ⅱ类(6.34±4.63)、Ⅲ类(5.16±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79,P=0.028),组间比较Ⅲ类较Ⅰ类少(P<0.016 7),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Ⅲ类磨牙关系患者三点式咬合接触点总数、3个部位及B点数目均较其他2类少,牙尖交错位时咬合接触稳定性差;锥形束CT可作为一种新方法分析咬合接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磨牙关系 下颌第一磨牙 咬合接触点 分布
下载PDF
不同硅橡胶材料对咬合记录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段涛 朱彦鹏 +2 位作者 李岩 黄葳 熊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7期624-628,共5页
目的采用透光法探究不同硅橡胶材料对记录咬合信息的影响。方法纳入13名志愿者,分别用PuttySoft、Light Body及O-bite进行咬合记录,并设为PuttySoft组、Light Body组、O-bite组。采用透光法获取咬合记录的平面图像,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 目的采用透光法探究不同硅橡胶材料对记录咬合信息的影响。方法纳入13名志愿者,分别用PuttySoft、Light Body及O-bite进行咬合记录,并设为PuttySoft组、Light Body组、O-bite组。采用透光法获取咬合记录的平面图像,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生成8位灰度图。本实验拟定50μm以下厚度为实际接触、50~100μm厚度为接近接触,以50μm及以下厚度接触结合牙面解剖形态记录咬合接触点数目,以100μm及以下厚度接触为标准测量咬合接触面积。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O-bite组咬合接触面积为(65.57±34.82)mm^(2),Light Body组为(63.86±30.21)mm^(2),PuttySoft组为(74.31±33.76)mm^(2);PuttySoft组咬合接触面积最大,与O-bite组、Light Bod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ite组和Light Body组咬合接触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ite组咬合接触点数目为(27.23±8.36)个,Light Body组为(30.23±9.36)个,PuttySoft组为(26.92±7.79)个;与O-bite组和PuttySoft组比较,Light Body组咬合接触点数目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uttySoft组和O-bite组咬合接触点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ht Body在记录咬合信息时较PuttySoft和O-bite精度更高,推荐临床使用;硅橡胶材料记录咬合信息时缺乏一致性,作为“金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记录 透光法 咬合接触面积 咬合接触点数目 硅橡胶
下载PDF
调治疗对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症状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振 王美青 +1 位作者 卜宏 任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调牙合对TMD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36名有疼痛症状的TMD患者,18例进行调牙合治疗,18例作为对照,进行模拟调牙合。这两组按照病程又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比较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点数和疼痛强度变化,以及咀嚼运动轨迹变化。结... 目的:探讨调牙合对TMD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36名有疼痛症状的TMD患者,18例进行调牙合治疗,18例作为对照,进行模拟调牙合。这两组按照病程又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比较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点数和疼痛强度变化,以及咀嚼运动轨迹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咬合接触点数显著增加(P<0.05),急性期组即时疼痛无改善(P>0.05),24 h疼痛值明显下降(P<0.05),慢性期组两种痛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调牙合治疗对咀嚼运动轨迹的稳定性和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建立广泛而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对于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慢性疼痛症状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牙合) 咬合接触点 疼痛
下载PDF
应用T-Scan II系统对TMD患者调治疗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渊 王美青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探讨对TMD患者进行调牙合治疗的意义。方法 :应用先进的T ScanII咬合接触测定分析系统 ,在患有TMD的患者调牙合前后分别进行咬合接触检测 ,结合疼痛症状分析表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调牙合治疗后咬合接触点明显增加 ,且双侧趋于... 目的 :探讨对TMD患者进行调牙合治疗的意义。方法 :应用先进的T ScanII咬合接触测定分析系统 ,在患有TMD的患者调牙合前后分别进行咬合接触检测 ,结合疼痛症状分析表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调牙合治疗后咬合接触点明显增加 ,且双侧趋于平衡接触 ,VAS指数明显降低 ,由原来 5 .3降为 1.9,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anⅡ系统 TMD 调HE 治疗 咬合接触点 颞颌关节紊乱症
下载PDF
牙科树脂修复对洞型制备的需求探讨
6
作者 霍丽 李恺 张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牙科树脂修复对洞型制备的需求。方法:通过对一种新的实验模型进行循环载荷加载,观察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断裂特性,对在临床树脂充填修复中对洞型预备的要求提出理论指导。结果: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在不同受力方式下的破坏... 目的:探讨牙科树脂修复对洞型制备的需求。方法:通过对一种新的实验模型进行循环载荷加载,观察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断裂特性,对在临床树脂充填修复中对洞型预备的要求提出理论指导。结果: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在不同受力方式下的破坏方式不同。结论:树脂充填修复时可以将窝洞洞壁适当外敞,通过改变咬合接触点位置从而优化粘接界面的受力方式达到保护牙体组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修复 树脂-牙本质盘 疲劳试验 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 咬合接触点
下载PDF
咬合重建的点线面设计与种植风险防范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05-809,共5页
咬合重建涉及患者的关节、肌肉、牙齿、牙周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种植并发症与咬合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口腔医师的重视.本文着重关注如何在咬合重建的过程中降低种植风险,主要从点、线、面等静态几何学、动态功能运动的角度,即从下颌位置、... 咬合重建涉及患者的关节、肌肉、牙齿、牙周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种植并发症与咬合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口腔医师的重视.本文着重关注如何在咬合重建的过程中降低种植风险,主要从点、线、面等静态几何学、动态功能运动的角度,即从下颌位置、精确牙尖斜度与咬合接触点、施佩曲线和横曲线、个性化平面等数值,归纳临床治疗中的要点,完成精准咬合重建的治疗,实现咬合重建的功能稳定,即舒适的下颌位置,进行合理的前伸及侧方引导、坚固的后退控制及稳定的后部支撑,维护种植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牙合] 下颌位置 咬合接触点 聆平面 种植风险
原文传递
在(牙合)重建中使用简单设备的临床思考和基本原理Ⅰ:上架
8
作者 李鸿波 冯海兰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4年第3期35-40,共6页
制定咬合接触点数量和位置适当的咬合设计方案,对于任何修复治疗的远期成功率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过程。为了避免过多的误差,需要临床医师和技师必须要表现出高超的能力。尤其是在进行较大范围的修复时,很多医... 制定咬合接触点数量和位置适当的咬合设计方案,对于任何修复治疗的远期成功率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过程。为了避免过多的误差,需要临床医师和技师必须要表现出高超的能力。尤其是在进行较大范围的修复时,很多医生确信要想较好地控制复杂多变的咬合,有必要使用精密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步骤。本文介绍一种在临床和技工室操作步骤中使用简单而可靠的工具来制作一件成功修复体的方法的基本原理。第一部分介绍记录患者上下颌牙弓的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重建 制作设备 咬合接触点 牙合架位置 牙合架数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