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味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的计算机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廖斌明 赖昌生 《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6期145-147,共3页
通过计算机分析,得知48味咸味药中,寒性居多(占50.0%),温性次之(占25.0%),平性药居第3位(占20.8%),热、凉性药各1味,同位于第4位(各占2.1%)。咸味入肝经最多(占34.0%),入肾经居第2位(占20.6%),入胃经居第3位(占13.4%),入肺经居第4位(占1... 通过计算机分析,得知48味咸味药中,寒性居多(占50.0%),温性次之(占25.0%),平性药居第3位(占20.8%),热、凉性药各1味,同位于第4位(各占2.1%)。咸味入肝经最多(占34.0%),入肾经居第2位(占20.6%),入胃经居第3位(占13.4%),入肺经居第4位(占12.4%),入心经居第5位(占11.3%),入大肠经居第6位(占5.2%),入膀胱经居第7位(占3.1%);不入小肠经、胆经及三焦经。中药的类别是以功效来划分的,其类别分布代表着该经药物所具有的功效范围和特点,咸味中药中有补阳药8味(占16.7%),清热化痰药6味(占12.5%),熄风止痉药4味(占8.3%),平抑肝阳药3味(占6.3%),清热凉血药3味(占6.3%),清热泻火药2味(占4.2%),重镇安神药2味(占4.2%),祛风湿药2味(占4.2%),固精缩尿止带药2味(占4.2%),补阴药2味(占4.2%),温化寒痰药2味(占4.2%),清虚热药1味(占2.1%),化拔毒生肌药1味(占2.1%),利水消肿药1味(占2.1%),理气药1味(占2.1%),杀虫止痒药1味(占2.1%),攻下药1味(占2.1%),清热解毒药1味(占2.1%)。咸味中药具有沉降性质者有23味(占47.9%),具有升浮性质者有18味(占37.5%),升降不明显者5味(占10.4%),说明咸味药以沉降为主。具有毒性的咸味中药有4味,在临床运用时要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味中药 性味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 功效 计算机分析
原文传递
中药咸味泻下质疑
2
作者 吴庆光 刘明平 《新疆中医药》 2001年第3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中药咸味 泻下作用 质疑
下载PDF
浅议咸味药在治疗血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建梅 夏小军 +1 位作者 段赟 张萍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2期87-88,共2页
关于咸味药,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幼官》中提到:"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酸先入肝,苦先入心……咸先入肾。"明确定义咸味药归经为肾,色属黑。《素问·五运... 关于咸味药,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幼官》中提到:"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酸先入肝,苦先入心……咸先入肾。"明确定义咸味药归经为肾,色属黑。《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主耳。"《素问·宣明五气》曰:"肾属水,咸入肾。"肾属水脏,水为阴,间接说明咸味属性为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味中药 血证 凉血 止血 活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