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口机器人辅助咽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1
作者 丁泰然 居来提·吐尔逊 +1 位作者 姚志涛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机器人辅助咽后淋巴结(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RPLN)清扫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诊治且随访至2022年12月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68例,均予以经口机器... 目的:探讨经口机器人辅助咽后淋巴结(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RPLN)清扫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诊治且随访至2022年12月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68例,均予以经口机器人辅助RPLN清扫术治疗,对比临床缓解率、临床控制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随访第1、2、3年的生存率、生存时间。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经口机器人辅助RPLN清扫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咽后切口大出血、霍纳综合征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随访3年,生存时间(31.15±4.93)个月,随访第1年生存率为91.18%(62/68)、第2年生存率为85.29%(58/68)、第3年生存率为70.59%(48/68)。不同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原发病灶、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及周围神经受侵犯的患者,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分期、N分期、TNM分期、受侵淋巴结最大直径和脉管癌栓的患者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3~4期、N2b~3期、TNM分期为Ⅳb期、受侵淋巴结最大直径>6 cm和脉管癌栓是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口机器人辅助RPLN清扫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疗效,但T分期、N分期、TNM分期、受侵淋巴结最大直径和脉管癌栓等因素会影响患者生存率,临床上应提高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机器人 咽后淋巴结清扫术 头颈部恶性肿瘤 COX模型
下载PDF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咽后淋巴结穿刺活检术的护理配合
2
作者 李子颖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5期0153-0155,共3页
目的:通过60例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咽后淋巴结穿刺术患者的护理,不断的改进服务质量,加强整体护理,提高穿刺阳性率。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内镜中心在2021年03月~2023年03月期间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咽后淋巴结穿刺的患者... 目的:通过60例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咽后淋巴结穿刺术患者的护理,不断的改进服务质量,加强整体护理,提高穿刺阳性率。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内镜中心在2021年03月~2023年03月期间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咽后淋巴结穿刺的患者,从中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积累出丰富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60例患者咽后淋巴结穿刺术顺利完成,无鼻咽大出血,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整体系统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全麻下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咽后淋巴结穿刺术的病理阳性率,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后淋巴结穿刺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 穿刺活检术 护理配合
下载PDF
咽后淋巴结转移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 被引量:28
3
作者 唐玲珑 刘立志 +5 位作者 马骏 宗井凤 黄莹 林爱华 卢泰祥 崔念基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5,共7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高,X92分期系统未明确其在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及评价它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高,X92分期系统未明确其在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及评价它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治疗前进行鼻咽和颈部增强CT扫描的初诊鼻咽癌749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根据临床分期的原则,采用风险一致性、风险差异性、预后预测及分布均衡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51.5%。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晚的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7.8%、60.3%和57.9%,高于早期患者的发生率(45.2%、47.6%和38.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7%和72.2%,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4.5%和84.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并不是影响鼻咽癌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有临界意义(P=0.053)。N0合并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死亡及远处转移的风险比分别为0.540及0.411,与N1组(0.601及0.555)相似。将其归为N1或T2比较,前者N分期预后的风险一致性较好,但N分期分布极不均衡,N1患者比例达50.2%。后者N分期及临床分期预后的风险差异性明显,且T、N分期及临床分期分布均衡性较好。结论: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可能有影响,在目前&92分期系统及现行的鼻咽癌原发灶放射治疗模式的情况下,将咽后淋巴结转移归为T2分期内容更符合分期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咽后淋巴结 肿瘤转移 肿瘤分期
下载PDF
下咽癌颈部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邓雪英 苏勇 +4 位作者 郑列 谢传淼 古模发 曾睿芳 尹韶晗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下咽癌早期即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然而关于下咽癌区域淋巴结尤其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下咽癌区域淋巴结特别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背景与目的:下咽癌早期即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然而关于下咽癌区域淋巴结尤其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下咽癌区域淋巴结特别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9年3月我院病理证实的88例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CT/MRI结果。对其局部分期、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下咽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73.9%,Ⅱa、Ⅱb、Ⅲ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1.4%、44.3%及37.5%。Ⅰ、Ⅳ、Ⅴ、Ⅵ区及咽后淋巴结转移都较少,并且均合并Ⅱ、Ⅲ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Ⅰb、Ⅲ区淋巴结转移与Ⅳ区淋巴结转移,Ⅱb区、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Ⅳ区淋巴结转移与Ⅵ区淋巴结转移,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途径遵循一定的规律,跳跃性转移少见,以Ⅱ、Ⅲ区转移最常见。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能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颈部肿物/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 CT MRI
下载PDF
MRI、CT和PET-CT检查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5
作者 唐玲珑 马骏 +5 位作者 陈勇 宗井凤 孙颖 王岩 吴湖炳 崔念基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37-741,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已成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发展的方向,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RI、CT以及18F-FDG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 背景与目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已成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发展的方向,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RI、CT以及18F-FDG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87例,所有病例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的MRI、增强CT及PET-CT检查资料。在MRI、CT及PET-CT上分别评价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74侧(87例患者)咽旁间隙中,MRI、CT和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44.8%、33.9%和24.1%。MRI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优于CT(P=0.037)。MRI及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高于PET-CT,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咽后淋巴结的最小径与PET-CT的标准摄取值呈正相关(r=0.832,P<0.001)。结论:MRI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高于CT及PET-CT。在鼻咽癌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三者的结合应用将有利于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咽后淋巴结 肿瘤转移 诊断 靶区勾画
下载PDF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和PET-CT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苏勇 赵充 +7 位作者 谢传淼 卢丽霞 孙颖 韩非 吴湖炳 崔念基 曾宗渊 卢泰祥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1-525,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诊断标准尚存在争议;18FDG-PET-CT近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拟对比CT、MRI和18FDG-PET-CT检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合临床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 背景与目的:目前,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诊断标准尚存在争议;18FDG-PET-CT近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拟对比CT、MRI和18FDG-PET-CT检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合临床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和18FDG-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鼻咽癌患者53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0天内以同一固定体位,完成增强CT、MRI和PET-CT扫描检查。以横断面图像上咽后间隙内最大径≥4mm的独立肿大结节、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作为CT/MRI诊断咽后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判定标准;肿大咽后淋巴结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明显高于周围组织且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uptakevalue,SUV)≥2.5为18FDG-PET-CT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治疗后咽后淋巴结的消退情况,比较三者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差异及诊断价值。结果:CT、MRI和PET-CT对53例患者106侧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39.6%(42/106)、45.3%(48/106)、20.8%(22/106),CT和MRI显著高于PET-CT(P<0.01);CT稍低于MRI,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T和MRI检出最大径0.4~0.9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分别有27例和31例,但PET-CT仅检出5例;其中MRI检出最大径≤0.4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7例,CT检出4例,PET-CT均未见放射性浓集。最大径≥1.0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CT、MRI和PET-CT分别检出12、14和13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诊,1例最大径为1.0cm(合并坏死)和1例最大径1.5cm的咽后淋巴结在治疗后6个月内消退,其余均在放疗后3个月内消退。结论: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诊断,MRI较CT并无明显优势。对最大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T或MRI。对并发坏死或横径≤0.5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以最大径≥0.4cm作为CT/MRI诊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标准较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咽后淋巴结转移 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DG-PET-CT)
下载PDF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与MRI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谢传淼 梁碧玲 +1 位作者 林浩皋 吴沛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5-288,共4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国外有些学者曾有过对鼻咽癌进行CT与MRI比较,但未有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进行单独论述;国内目前也没有相关的论述。本研究通过对56例鼻咽癌的CT、MRI扫描所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CT与MR...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国外有些学者曾有过对鼻咽癌进行CT与MRI比较,但未有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进行单独论述;国内目前也没有相关的论述。本研究通过对56例鼻咽癌的CT、MRI扫描所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CT与MRI对发现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自1993年8月至2000年12月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病例56例,CT扫描机是ElscientCTTwinflash,常规横断平扫,3例加冠状扫描,其中的16例直接增强扫描;MRI成像使用PhiliPT5-Ⅱ型0.5Tesla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标准头部正交线圈,常规SE序列,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范围上达鞍上池,下至第二颈椎下缘水平,大部分病例增强扫描(50/56)。结果:MRI可以准确区分鼻咽癌颈动脉鞘区肿瘤侵犯还是咽后淋巴结转移,较CT明确(CT13例,MRI24例)。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可以区分肿瘤直接侵犯颈动脉鞘区还是咽后淋巴结转移,因而较CT更准确划分肿瘤的侵犯范围,对我国的92分期影响较明显,可以更准确地进行鼻咽癌的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咽后淋巴结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肿瘤转移 CT MRI 对比研究
下载PDF
333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特点的MRI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覃玉桃 张日光 +2 位作者 阮林 吴芳 王仁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8-852,共5页
目的了解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的发生率及特征,探讨其与受累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MRI资料。根据2008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率的比较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 目的了解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的发生率及特征,探讨其与受累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MRI资料。根据2008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率的比较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侵犯部位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咽后淋巴结阳性率为66.3%,其中单侧41.4%,双侧24.9%;不同T、N分期(T1、T2、T3、T4;N1b、N2、N3)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均不同,其中T1期均低于T2、T3以及T4期(P<0.05),N1b期均较N2、N3期低(P<0.05);(2)茎突前间隙、颈动脉鞘区、口咽、椎前肌、翼内肌等结构侵犯者的咽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未侵犯者(P<0.05);(3)全组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82.0%,其中咽后淋巴结阳性者高于阴性者(87.8%vs.70.5%,P<0.05);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者高于单侧转移者(94.0%vs.84.1%,P<0.05);(4)咽后淋巴结最大直径≤20mm与最大直径>20mm患者的颈淋巴结各区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率高与茎突前间隙、颈动脉鞘区、椎前肌、翼内肌及口咽侵犯相关;(2)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影响颈淋巴结的转移;(3)咽后淋巴结的直径大小与颈淋巴结各区转移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后淋巴结 2008分期
下载PDF
调强放疗下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部分颈部照射的可行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默 唐玲珑 +1 位作者 孙颖 马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总结调强放射治疗条件下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治疗效果,评价该部分患者接受部分颈部照射(Ⅱ区、Ⅲ区和ⅤA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患者154例,全组患者鼻咽原发病灶和环状软骨以... 目的总结调强放射治疗条件下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治疗效果,评价该部分患者接受部分颈部照射(Ⅱ区、Ⅲ区和ⅤA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患者154例,全组患者鼻咽原发病灶和环状软骨以上Ⅱ、Ⅲ和ⅤA区颈部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其中100例(全颈部照射组)患者还采用常规颈前半野技术照射对下颈部进行了预防照射,余54例(部分颈部照射组)还接受部分颈部照射。结果全组患者5年的无病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率和无区域复发率分别为80.5%、85.7%、94.8%和98.1%。部分颈部照射组和全颈部照射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0%和7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两组5年无区域复发率分别为94.4%和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0)。部分颈部照射非任何生存终点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调强放射治疗条件下,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患者接受部分颈部照射(Ⅱ区、Ⅲ区和ⅤA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颈部照射 调强放射治疗 咽后淋巴结 复发
下载PDF
MR与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军荣 张玉兰 +4 位作者 张纯 陈昱明 吴伟艺 陈文尖 赵艳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846-849,共4页
目的以鼻咽癌2008分期为标准探讨MR与PET/CT对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并在治疗前间隔1周内同时行MR与PET/CT检查的80例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MR以2008分期为标准,咽后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5mm为阳性;... 目的以鼻咽癌2008分期为标准探讨MR与PET/CT对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并在治疗前间隔1周内同时行MR与PET/CT检查的80例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MR以2008分期为标准,咽后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5mm为阳性;PET/CT检查如咽后淋巴结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SUV≥2.5则定为阳性。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阅片,以统一意见评定,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鼻咽癌患者中MR检查发现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有42例(占52.50%),共69枚淋巴结;PET/CT诊断为阳性的33例(占41.25%),共53枚淋巴结,McNemar卡方检验P=0.049,P<0.05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优于PET/CT;而Kappa检验两者的吻合系数k=0.579,0.7>k≥0.4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的吻合度一般。结论 MR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在一定程度上优于PET/CT,以MR作为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首选检查手段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后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咽后淋巴结对鼻咽癌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玲珑 马骏 +5 位作者 刘立志 宗井凤 孙颖 黄莹 卢泰祥 崔念基 《中国肿瘤》 CAS 2005年第12期815-818,共4页
[目的]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749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咽后淋巴结的发生率51.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后淋巴结对鼻咽癌总生... [目的]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749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咽后淋巴结的发生率51.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后淋巴结对鼻咽癌总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咽后淋巴结转移并不是影响鼻咽癌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N0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23和0.008)。[结论]基于鼻咽癌增强CT资料,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可能有影响,是影响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咽后淋巴结 预后
下载PDF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的转移规律MR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华奇峰 沈立 +1 位作者 胡碧波 陈杰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513-516,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位置,以及与肿瘤侵犯部位、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中,47例(75.8%)有IIb区淋巴结转移,39例(62.9%)有咽后淋巴结转... 目的:应用磁共振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位置,以及与肿瘤侵犯部位、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中,47例(75.8%)有IIb区淋巴结转移,39例(62.9%)有咽后淋巴结转移。总共检测到60个转移性咽后淋巴结,其中心、上界和下界的位置分别如下:枕骨水平4个(6.7%),17个(28.3%),3个(5.0%);第一颈椎水平:45个(75.0%),40个(66.7%),33个(55.0%);第二颈椎水平:11个(16.7%),3个(5.0%),21个(35.0%);第三颈椎水平:0个(0%),0个(0%),3个(5.0%)。咽后淋巴结的转移与咽旁间隙、椎前肌肉、口咽、鼻腔、颅底骨质、副鼻窦、海绵窦等部位的侵犯无关。结论:鼻咽癌患者IIb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次是咽后淋巴结。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从第一到第三颈椎水平逐渐降低。咽后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无关,与侵犯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咽后淋巴结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T2N2M0鼻咽癌侵犯双侧咽旁、咽后淋巴结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国健 程霞 李坊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癌患者 预后分析 侵犯部位 咽后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转移 双侧 转移淋巴结
下载PDF
鼻咽癌侵犯双侧咽旁、咽后淋巴结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国健 程霞 李坊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0-490,共1页
本文收集了本院收治的T4N2M0鼻咽癌患者21例。按照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专家共识临床分期中,对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部位及大小的标准对本文21例患者进行T4、N2重新分期,均用MR结果对原发部位、转移淋巴结定出T4、N2,在局部复... 本文收集了本院收治的T4N2M0鼻咽癌患者21例。按照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专家共识临床分期中,对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部位及大小的标准对本文21例患者进行T4、N2重新分期,均用MR结果对原发部位、转移淋巴结定出T4、N2,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预后等方面作一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患者 侵犯部位 咽后淋巴结 疗效分析 双侧 颈部淋巴结 转移淋巴结
下载PDF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良恶性咽后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久平 符念霞 +3 位作者 陈惠枚 闫瑶瑶 彭华荣 宋建勋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良恶性咽后淋巴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4例伴咽后淋巴结肿大的鼻咽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根据病理活检及临床随访分为良性组13例和恶性...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良恶性咽后淋巴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4例伴咽后淋巴结肿大的鼻咽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根据病理活检及临床随访分为良性组13例和恶性组31例。比较DWI信号及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spersion coefficient,AD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ADC值的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其诊断效能并分析不同信号及大小恶性淋巴结ADC值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共65枚咽后外侧组淋巴结纳入分析,其中良性组(23枚)和恶性组(42枚)的ADC值分别为(0.833±0.095)×10^(-3) mm^(2)/s、(0.737±0.13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以65枚良恶性咽后外侧组淋巴结的ADC值判断良恶性并绘制ROC,AUC为0.756,以0.769×10^(-3) mm^(2)/s作为最佳诊断临界值,诊断良恶性的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64.3%。恶性淋巴结信号均匀组与不均匀组的ADC值分别为(0.688±0.092)×10^(-3) mm^(2)/s、(0.787±0.15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恶性淋巴结最大短径≤10 mm组与>10 mm组的ADC值分别为(0.745±0.146)×10^(-3) mm^(2)/s、(0.731±0.131)×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8)。结论 3.0T MR DWI的ADC值对咽后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DWI有助于提高最大短径<5 mm的转移性咽后小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咽后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扩散成像
下载PDF
调强放疗时代咽后淋巴结与鼻咽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碧娟 潘建基 +3 位作者 郭巧娟 宗井凤 许昀 林少俊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10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讨咽后淋巴结大小、侧数等参数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97例首诊、无远处转移且经过IMRT治疗的鼻咽癌,评价咽后淋巴结(RPN)及其具体参数如淋巴结侧数、大小等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197例中,102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咽后淋巴结大小、侧数等参数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97例首诊、无远处转移且经过IMRT治疗的鼻咽癌,评价咽后淋巴结(RPN)及其具体参数如淋巴结侧数、大小等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197例中,102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发生RPN有74. 0%(886/1197)。RPN是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0. 025)。RPN侧数对远处转移(P=0. 006)和疾病进展(P=0. 001)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RPN侧数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 015)。在N1期中,RPN侧数是无疾病生存及无进展生存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 045和0. 049)。同时双侧咽后淋巴结和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远处转移和疾病进展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RPN及其侧数均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因素。在N1期中,同时发生双侧咽后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后淋巴结 侧数 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霞 陈国健 +1 位作者 李坊铭 张钦华 《黑龙江医学》 2011年第7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01~2007-12间,本院病理确诊鼻咽非角化性或未分化癌,分期为Ⅱ~Ⅳa(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标准)患者102例,根据MR检查结果分为:无咽后淋巴结转移、单侧咽后淋...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01~2007-12间,本院病理确诊鼻咽非角化性或未分化癌,分期为Ⅱ~Ⅳa(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标准)患者102例,根据MR检查结果分为:无咽后淋巴结转移、单侧咽后淋巴结转移及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3组,Ⅱ期患者采用常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Ⅲ~Ⅳa期患者采用常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及同期放化疗或辅助性化疗。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鼻咽及颈部MRI、胸腹部CT、全骨ECT,所有患者随访2年,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 102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全程放疗,同期化疗为顺铂(Cisplatin)30 mg/(次.周)-1×7方案,辅助性化疗为PF方案2~4个疗程,所有患者近期完全缓解率100%。随访2年3,组患者之间2,年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分期因素,Ⅲ期患者3组患者之间2年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a期患者3组患者之间2年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属于高危预后因素之一,较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后淋巴结 远处转移 局部复发
下载PDF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与EBV-DNA血清学标记物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翁玉玲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6期58-59,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与EBV-DNA血清学标记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8月于东莞市人民医院治疗NPC患者共100例,测量NPC咽后转移淋巴结的横截面积,横截面积<5mm为阴性,横截面积≥5mm为阳性。利用PCR技术测定血清... 目的探究分析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与EBV-DNA血清学标记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8月于东莞市人民医院治疗NPC患者共100例,测量NPC咽后转移淋巴结的横截面积,横截面积<5mm为阴性,横截面积≥5mm为阳性。利用PCR技术测定血清EBV-DNA水平,根据试剂盒给定的标准:>5×102copies/mL为阳性,否则为阴性,即拷贝数为0。结果此100例患者发生咽后部淋巴结转移者共有88例(88.0%),无淋巴结转移者有22例(22.0%),其EBV-DNA含量水平为0copies/mL。其中单侧咽后部淋巴结转移者有54例(54.0%),其EBV-DNA含量水平为2.2×104copies/mL;双侧咽后部淋巴结转移者有34例(34.0%),其EBV-DNA含量水平最高为1.1×105copies/mL。经统计学检验证明:阴性组与单侧阳性EBV-DNA含量水平以及单侧阳性组与双侧阳性组EBV-DNA含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DNA的检测可以作为CNP患者的诊断依据之一,其含量亦可以对CNP是否发生咽喉淋巴道转移的判断对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判断以及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后淋巴结转移 EB病毒
下载PDF
乳牛咽后淋巴结内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的分布
19
作者 边海霞 石玮 +1 位作者 何媛娜 王家鑫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取10头健康乳牛的咽后淋巴结,按常规制备石蜡切片,用兔抗牛S-100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健康乳牛咽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DC)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咽后淋巴结中,S-100+DCs不仅分布在皮质,而且在髓质中也有大量分布;在... 采取10头健康乳牛的咽后淋巴结,按常规制备石蜡切片,用兔抗牛S-100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健康乳牛咽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DC)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咽后淋巴结中,S-100+DCs不仅分布在皮质,而且在髓质中也有大量分布;在被膜下窦内也有S-100+DCs,在皮质的最外层有较多的S-100+DCs;在淋巴滤泡中,滤泡树突状细胞(FDCs)呈S-100阳性标记,而在淋巴滤泡之间则有少量的S-100+DCs;髓质中有大量的S-100+DCs,多数呈贴壁分布,少数散布在窦腔内。表明,在正常乳牛咽后淋巴结内就有树突状细胞分布,一群是皮质树突状细胞,另一群是髓质树突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咽后淋巴结 S-100蛋白 乳牛 免疫组织化学 分布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与局部治疗失败的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包婺安 孙晓南 +4 位作者 陈晓钟 胡福军 姜锋 李斌 张亮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24期1982-1984,199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RLN)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与淋巴结局部治疗失败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收治的25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LN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统计RLN 3年局部治疗失败率(LFR),并进一步分析淋巴结影像学及临床...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RLN)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与淋巴结局部治疗失败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收治的25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LN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统计RLN 3年局部治疗失败率(LFR),并进一步分析淋巴结影像学及临床特征与RLN 3年L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55例鼻咽癌患者中,有RLN患者共209例,总324颗。随访3年,未控9颗,复发3颗,LFR为3.70%。具有坏死表现的咽后淋巴结LFR明显高于无坏死表现的LFR(P=0.0325)。具有液化表现的咽后淋巴结LFR明显高于无液化表现的LFR(P=0.005)。根据大部分液化与否分组,也观察到类似的表现(P=0.0007),大部分液化RLN的患者高度提示3年内局部治疗失败可能。与仅单侧RLN阳性的患者相比,双侧RLN阳性的患者发生局部治疗失败的可能性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按照单个或多个RLN对患者进行分组,也观察到类似结果(P=0.349)。RLN最短轴径、体积、包膜外侵与其预后没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RLN的坏死、液化及大部分液化,与RLN 3年LFR正相关。其中大部分液化表现高度提示3年内局部治疗失败。因此,针对RLN液化坏死严重的患者,临床上需要在治疗初始给予更多关注和治疗上的不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后淋巴结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