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药师参与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儿童会诊1例
1
作者 雷宏莹 吴玮哲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4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配合外科医生在手术后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治疗实践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后儿童会诊和病例讨论,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及多次创面拭子药物敏感性实验培养结果,协助医生进行2次治疗药物方案调整,治...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配合外科医生在手术后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治疗实践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后儿童会诊和病例讨论,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及多次创面拭子药物敏感性实验培养结果,协助医生进行2次治疗药物方案调整,治疗初期建议调整用药方案为停万古霉素,继用美罗培南,加用阿米卡星,后患者出现发热,药敏结果提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结合临床症状建议调整方案为停美罗培南,改用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吡肟,并延长头孢吡肟输注时间。治疗中重点关注患儿体温、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药敏培养结果、伤口恢复情况。结果患儿未再发热,培养结果均提示无菌,感染得到良好控制。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协助临床,参与治疗实践与药学监护,帮助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经口齿状切除术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儿童 会诊
下载PDF
经口咽入路齿突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印红霞 叶静 +2 位作者 杨惠清 程娟 张爱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经口入路齿切除术 寰枢椎脱位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长焦距髁突经咽侧位定位摄影架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文革 张刚 +1 位作者 马绪臣 孙广熙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1-290,共10页
目的 髁突经咽侧位X线片可以清楚显示髁突骨质的微细结构。以往本片位的摄影方法X线源与患者皮肤的距离过近 ,皮肤辐射计量较大。本文研究出长焦距髁突经咽侧位的摄影方法 ,在X线源距皮肤 2 0cm以上前提下 ,所拍摄影像可满足诊断要求 ... 目的 髁突经咽侧位X线片可以清楚显示髁突骨质的微细结构。以往本片位的摄影方法X线源与患者皮肤的距离过近 ,皮肤辐射计量较大。本文研究出长焦距髁突经咽侧位的摄影方法 ,在X线源距皮肤 2 0cm以上前提下 ,所拍摄影像可满足诊断要求 ,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方法 在对 1 0 0例成年患者定位头颅正侧位片测量分析基础上计算出适合大多数患者的最佳入射角 ,向头侧倾斜 5 角和向枕侧倾斜 5 角。依此制作长焦距定位摄影架。并进行 2 0例 ( 40侧 )临床病例的照片图像显示效果评定和重复性检验。将这组病例的结果与 2 0例 ( 40侧 )短焦距摄影方法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长焦距髁突经咽侧位片摄影效果与短焦距摄影片效果比较 ,甲级片率从65%提高到 72 .5%。重复性比较结果与短焦距摄影方法基本相同。结论 将传统髁突经咽侧位改为长焦距摄影 ,可降低X射线对患者的照射剂量 ,使其达到国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由于使用了定位摄影架 ,本方法可使摄影技术难度下降 ,易于被初学者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位 长焦距 定位摄影 X线
下载PDF
鼻咽癌咽旁茎突内后区受侵的放射治疗
4
作者 徐昕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52-153,共2页
鼻咽癌咽旁茎突内后区受侵的放射治疗徐昕近年来,在鼻咽癌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CT和MRI,对诊断鼻咽癌的咽旁侵犯提供了科学可靠的证据,同时也引起不少学者对咽旁茎突内后区(下简称茎内后区)受侵、颈淋巴结转移与下组颅神经损害... 鼻咽癌咽旁茎突内后区受侵的放射治疗徐昕近年来,在鼻咽癌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CT和MRI,对诊断鼻咽癌的咽旁侵犯提供了科学可靠的证据,同时也引起不少学者对咽旁茎突内后区(下简称茎内后区)受侵、颈淋巴结转移与下组颅神经损害等许多问题的关注。1989年9月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疗法 旁茎内后区
下载PDF
经口齿状突切除术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5
作者 柴昌 焦卫东 +1 位作者 步星耀 张永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1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齿状 围手术期 切除术 寰枢椎脱位 气管切开处 治疗体会 神经外科 超声雾化吸入 经口齿状 呼吸道并发症
下载PDF
“咽腔”在歌唱中的机能
6
作者 杨正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1年第2期67-70,共4页
我们中学的都熟悉这样一个物理现象:物理课,讲到音响学这一章时,教师常会做一个试验,他振动一个音叉,音叉会发出很小的声音。需要放在耳边才能听见。如果把这个振动。
关键词 声带 舌骨肌
下载PDF
“咽腔”在歌唱中的机能
7
作者 杨正华 《南艺学报》 1981年第2期67-70,共4页
我们中学的都熟悉这样一个物理现象:物理课,讲到音响学这一章时,教师常会做一个试验,他振动一个音叉,音叉会发出很小的声音。需要放在耳边才能听见。如果把这个振动。
关键词 声带 舌骨肌
下载PDF
面浅部、颞下窝(面深部)以及腭与鼻咽侧壁的解剖方法
8
作者 曹昱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84年第1期69-72,共4页
一、面浅部1.按图作切口:面部皮肤较薄,且表情肌止于皮肤,应小心将面部和额部皮肤翻起。将肌肉表面的结缔组织稍加修洁。2.解剖从腮腺出来,作放射状排列的神经和血管:在耳前方用有钩镊子提起腮腺咬肌筋膜,用刀切开,逐渐除去,暴露腮腺。
关键词 神经 血管 咬肌 降肌 动脉 止点 翼外肌 下缘 颧弓 侧壁 肌支 下颌骨 翼内肌 领孔 眼轮匝肌 眶下孔 眶下管
下载PDF
宽鳍鱲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红敬 张娜 黄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322-328,352,共8页
对宽鳍的外部形态及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生殖和神经 6个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和详细的描述 .发现鳔、肠、肾、生殖腺表现出较原始的特征 ,而形状特异的咽突和清晰可见的间脑 ,在鲤科鱼类中较少见 .
关键词 宽鳍Lie 形态学 咽突 间脑 鲤科 外部形态 内部构造 解剖学
下载PDF
经口咽齿状突显微切除术若干问题初探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贺宝荣 江仁奇 +1 位作者 周劲松 郝定均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22-1123,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的麻醉插管方法、脑脊液漏的防治、手术技巧及颈椎稳定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口咽显微镜下齿状突切除的 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 ,导致颅内感染 ,经修补、对症治疗治愈。 1... 目的探讨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的麻醉插管方法、脑脊液漏的防治、手术技巧及颈椎稳定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口咽显微镜下齿状突切除的 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 ,导致颅内感染 ,经修补、对症治疗治愈。 1例齿状突磨除 10天行后路植骨 ,3天后因喝水呛咳突然呼吸停止 ,四肢瘫痪 ,立即经气管切开处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颅骨牵引 ,2 0天后恢复。 1例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者术后即恢复正常。出院时所有肌张力增高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肢体麻木明显减轻 ,12例患者病理征消失。随访 12~ 32个月 ,平均 17.5个月 ,肌力Ⅳ级 8例 ,Ⅴ级 2 8例 ,肌萎缩恢复 ,病理征消失。结论气管切开插管有利于显露。磨钻摆动、硬膜牵拉容易撕裂硬脊膜引起脑脊液漏、脑干损伤 ,若齿状突后纤维组织增生钙化予以切除。齿状突切除 3周后路植骨融合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齿状 外科手术 经口齿状
原文传递
髁状突经咽侧位片
11
作者 翟所席 任翠芳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年第10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髁状侧位片 X线诊断 髁状病变
原文传递
1例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术后并发咽后壁脓肿的护理
12
作者 谢文雅 霍晓鹏 张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30期3220-3221,共2页
患者男,56岁,主因项背部疼痛8年,进行性右侧肢体感觉障碍2年余,伴有左手指麻木,饮水呛咳以及走路不稳半年入院。2007年6月我院MRI检查示:寰枕融合、齿状突向右后移位、小脑扁桃体下移、上颈段脊髓空洞、颈胸椎骨质增生、颈5~7椎... 患者男,56岁,主因项背部疼痛8年,进行性右侧肢体感觉障碍2年余,伴有左手指麻木,饮水呛咳以及走路不稳半年入院。2007年6月我院MRI检查示:寰枕融合、齿状突向右后移位、小脑扁桃体下移、上颈段脊髓空洞、颈胸椎骨质增生、颈5~7椎间盘突出、胸10~11水平椎小关节突骨质增生伴相应水平椎管狭窄。患者一期行全麻下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术,术后2周出现高热,最高可达39.7℃,多为下午及夜间发热。血培养回报: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入路齿状磨除术 后壁脓肿 患者 护理措施
原文传递
人头面部听穴、双耳透肺穴局部解剖学的研究
13
作者 张崑 刘万生 《解剖学通报》 1981年第2期254-257,共4页
面针麻醉是根据祖国医学中“同病异治”的原理以及前人关于面针疗法的经验,在体针麻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966年8月,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将面针麻醉应用于临床,做胃次全切除术等10余种,共1251例,成功率为96%(1)。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传入途径 人体解剖学 针感 针刺感应 穴位 针尖 舌骨肌 交感干 神经 耳颖神经 面神经 脑神经 头面部
下载PDF
咽旁颈内动脉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新运 狄广福 +2 位作者 胡前信 周伟 江晓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入路咽旁颈内动脉的解剖定位与保护,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5例成人头颅标本(10侧)通过模拟显微镜下耳前颞下-颞下窝入路和经鼻内镜经斜坡入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剖观察,相关数据均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入路咽旁颈内动脉的解剖定位与保护,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5例成人头颅标本(10侧)通过模拟显微镜下耳前颞下-颞下窝入路和经鼻内镜经斜坡入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剖观察,相关数据均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果显微镜下咽旁颈内动脉位于前方的腭帆提肌和后方的茎突咽肌之间,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4.7±0.4)mm(14.2~15.3 mm);经鼻内镜视角下咽旁颈内动脉位于腭帆提肌的后方,其附着处距颈动脉管入口前缘的距离为(5.1±0.2)mm(4.9~5.5 mm);咽旁颈内动脉全段均位于颈动脉鞘内,表面有交感神经附着,后组脑神经出颅后沿动脉鞘后方下行,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在茎突肌群的后方跨过颈内动脉向前方走行,颈动脉鞘表面有恒定的茎突咽筋膜,在动脉鞘前方延续为头长肌表面的筋膜;咽旁颈内动脉走行上自颈动脉管外口,向下逐渐靠近中线,颈动脉管入口前缘、咽结节水平、寰枕交界水平咽旁颈内动脉前缘至斜坡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3.2±2.5)mm(20.6~25.8 mm)、(19.3±1.1)mm(17.9~20.7 mm)、(15.5±1.3)mm(14.1~16.9 mm)。结论经鼻内镜入路中腭帆提肌可作为定位咽旁颈内动脉的标志;茎突咽筋膜及其向前延续的头长肌筋膜是保护该段颈内动脉的解剖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神经解剖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腭帆提肌 筋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