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无哀乐论》的内涵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关联
1
作者 孙思冰 姜楠 《学理论》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情感和功利,追求自由、和谐和纯粹的美。《声无哀乐论》产生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其音乐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体自由”“中和”等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仍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嵇康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2
作者 杨起帆 《黄河之声》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嵇康关于音乐这门艺术的认知及其美学思想源自自然论,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人心,是因为音乐的本质为“自然之和”。简单来说,音乐的美是自然而然呈现的,与道德教化的影响无关,但却能够影响人心、发挥移风易俗的职能。嵇康将自己的见解... 嵇康关于音乐这门艺术的认知及其美学思想源自自然论,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人心,是因为音乐的本质为“自然之和”。简单来说,音乐的美是自然而然呈现的,与道德教化的影响无关,但却能够影响人心、发挥移风易俗的职能。嵇康将自己的见解记录在了论著《声无哀乐论》之中,且在《琴赋》及其他文章中也有提及,区别于传统儒家音乐思想,他认为音乐应当是独立的一门艺术,而并非道德礼教的附属品,嵇康进行的音乐美学思想探索也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而并非一般性的学术活动。从《声无哀乐论》这一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嵇康的抗争精神、救世情怀,尤其是命题“声无哀乐”及其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被后世称作了平定社会动荡的治世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思想
下载PDF
“混同”与“澄清”——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名实之争
3
作者 谢光鑫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第9期52-61,共10页
在《声无哀乐论》中,东野主人通过名实相副的描述规则,澄清了两类不同的经验,一是“对”声的经验,二是“关涉”声的经验。秦客的偏见源于采用“意义解释”的方法,暗自替换了被描述的对象。“声无哀乐”的正确理解是哀乐不是“对”声的经... 在《声无哀乐论》中,东野主人通过名实相副的描述规则,澄清了两类不同的经验,一是“对”声的经验,二是“关涉”声的经验。秦客的偏见源于采用“意义解释”的方法,暗自替换了被描述的对象。“声无哀乐”的正确理解是哀乐不是“对”声的经验,即不是对声的恰当描述,而是“关涉”声的经验。“澄清”的目的在于鉴别经验之流,两类经验可共存于音乐欣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名实
下载PDF
北魏《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美学构想
4
作者 路朦源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声无哀乐论》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著作,其内容思想,具有强烈的哲学性和进步性,其中不少观点,西方十四世纪才首次提出。我国有关于嵇康和《声无哀乐论》的正式学术研究,始于鲁迅,后汤用彤以“玄学”的衍生和“四个分期”将《声无哀乐... 《声无哀乐论》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著作,其内容思想,具有强烈的哲学性和进步性,其中不少观点,西方十四世纪才首次提出。我国有关于嵇康和《声无哀乐论》的正式学术研究,始于鲁迅,后汤用彤以“玄学”的衍生和“四个分期”将《声无哀乐论》的中心观点再次细化;鲁、汤二人虽然对嵇康的美学思想予以肯定,但是也带有对魏晋时期的不少偏见,20世纪有关“声无哀乐”的研究基本以此二人研究作为出发点。随着“文革”以后,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被进一步发掘,从艺术独立的角度研究日益增加,本篇就《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嵇康的音乐美学构想和《声无哀乐论》的现实意义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
下载PDF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礼乐批评 被引量:11
5
作者 薛罗军(译)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2,共5页
嵇康《声无哀乐论》是在对传统儒家音乐观批评的基础上成立的。但在其第八问答中看到道家音乐观和儒家音乐观的交错影响。这是由于嵇康根据作为杂家的《淮南子》的音乐观而使其礼乐批评的基本论理更缜密地发展。本论文剖析第八问答而加... 嵇康《声无哀乐论》是在对传统儒家音乐观批评的基础上成立的。但在其第八问答中看到道家音乐观和儒家音乐观的交错影响。这是由于嵇康根据作为杂家的《淮南子》的音乐观而使其礼乐批评的基本论理更缜密地发展。本论文剖析第八问答而加以指摘和在《淮南子》从儒家观点的礼乐批评类似性,以阐明在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礼乐批评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观 《声无哀乐论 礼乐 嵇康 传统 观点 儒家 《淮南子》 道家 杂家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礼乐批评的再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牛贵琥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对音乐的社会功能的认识 ,直接关系着如何理解音乐的本质。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正是在论声的同时对“乐”详加论述 ,为达到解清音乐的本质 ,阐释了音乐社会功能之所以形成的真相。反映了其音乐理论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社会功能 音乐理论 礼乐批评 情感表达
下载PDF
《礼记·乐记》与《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福雅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9-102,共4页
︽礼记·乐记︾与︽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的比较王福雅大约写于西汉的《礼记·乐记》是汉以前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主要阐述了音乐的本质、制作和功能等问题。魏晋之际思想家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以“秦客”为批驳对象,... ︽礼记·乐记︾与︽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的比较王福雅大约写于西汉的《礼记·乐记》是汉以前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主要阐述了音乐的本质、制作和功能等问题。魏晋之际思想家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以“秦客”为批驳对象,对传统的儒家音乐理论提出挑战,探究心物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礼记·乐记》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 嵇康 声有哀乐 音乐的本质 审美意识 音乐艺术 音乐本质
下载PDF
《声无哀乐论》今译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再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3,共7页
Music Has No Grief and Joy(Sheng wu ai le lun)by Ji Kang(223~263)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is a systemized theoretical writing about musical aesthetics in Chinese musical literature. As to Ji Kang’s viewpoint 170... Music Has No Grief and Joy(Sheng wu ai le lun)by Ji Kang(223~263)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is a systemized theoretical writing about musical aesthetics in Chinese musical literature. As to Ji Kang’s viewpoint 1700 years ago, whether its eloquent mode of thinking in depth, or challenge of Confucian aesthetics, or its extensive approach to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music, or individual thoughts of music’s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sound functions, are all worthy of our further study. It is no doubt that Ji Kang’s original should be intensively studied first of all by means of a fluent modern Chinese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嵇康 音乐美学思想 <声无哀乐论> 译文
下载PDF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玫 王炎琪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嵇康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在中国音乐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本质、审美感受和社会功能观,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宝贵遗产。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
下载PDF
如何认识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性质 被引量:5
10
作者 归青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7-184,共8页
声无哀乐论是一个旨在追求思辨乐趣的论辩命题,未必是嵇康思考成熟的美学思想。其理由是:其一,《声论》的立论依据不充分。音声不变论是用声音的特点来代替音乐的特点;声情无常论错误地把音乐与感情的关系说成是符号和实体的关系;情在... 声无哀乐论是一个旨在追求思辨乐趣的论辩命题,未必是嵇康思考成熟的美学思想。其理由是:其一,《声论》的立论依据不充分。音声不变论是用声音的特点来代替音乐的特点;声情无常论错误地把音乐与感情的关系说成是符号和实体的关系;情在听众论回避了作曲家和音乐的关系。其二,《声论》的驳论之所以具有张力,主要是在论辩术的层面上。主方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真正战胜对手,他或者用诡辩法暂时胜人之口,或者提供一种新解释,却不能完全否定对方观点。其三,《声论》的这种特点与魏晋清谈的特点是一致的。清谈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游戏性质,很多论客热衷清谈,目的不在探求真理,而在寻求思辨的快乐。《声论》可以说是清谈的文字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魏晋清谈
下载PDF
冲突与融合——儒、道哲学思想在《声无哀乐论》中的彰显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亚兵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341-342,370,共3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音乐美学思想历史进程中一部具有丰碑意义的音乐著作,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深入探究和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研究思考认为,在这部惊世巨作中,嵇康实际上继承了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成果。在对老子"大音希...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音乐美学思想历史进程中一部具有丰碑意义的音乐著作,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深入探究和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研究思考认为,在这部惊世巨作中,嵇康实际上继承了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成果。在对老子"大音希声"、庄子"法天贵真"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改造与发展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也吸收了儒家因素,与儒家思想有相近、相似之处,体现了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正面冲突又互补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美学 声无哀乐论 儒家音乐思想 道家音乐思想 审美文化
下载PDF
主体的超越——《声无哀乐论》与嵇康玄学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运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嵇康 玄学 美学 审美主体 超越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典型命题及其论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文武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从逻辑角度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典型命题论证进一步认真分析与研究,旨在说明嵇康以哀乐"名""实"之辩来阐述"声无哀乐"的思想认识的合理性思路。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思想 典型命题 论证
下载PDF
《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小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2-118,共7页
《声无哀乐论》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美学著作因其音乐本体论与功能论貌似矛盾的论述,研究向来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本文将针对学术界对《声无哀乐论》的本体论与功能论研究作一述评,以阐明嵇康对音乐本体的真善美综合的规定,并指出,... 《声无哀乐论》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美学著作因其音乐本体论与功能论貌似矛盾的论述,研究向来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本文将针对学术界对《声无哀乐论》的本体论与功能论研究作一述评,以阐明嵇康对音乐本体的真善美综合的规定,并指出,嵇康批判名教要求越名教而任自然,将音乐几乎归于自然,是与阿多诺批判启蒙理性要求艺术不模仿自然,寻求艺术救赎的主张是同样积极和振聋发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自然 平和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再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文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在理论上确立了“自然之和”、“平和”作为音声之“体”与“善恶”的绝对意义,凸现了音声对于哀乐、音乐与情感之间“无常”的关系。表现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就是肯定审美个体特征多样化的合理性,强调“乐之为体以...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在理论上确立了“自然之和”、“平和”作为音声之“体”与“善恶”的绝对意义,凸现了音声对于哀乐、音乐与情感之间“无常”的关系。表现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就是肯定审美个体特征多样化的合理性,强调“乐之为体以心为主”的思想主旨。这要比单纯肯定人对音乐的被动接受,具有在教育中强调、发挥受教育者更大的主动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声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论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穆兰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01-303,共3页
本文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 ,在深入体悟原文的基础上 。
关键词 音乐 情感 礼乐 《声无哀乐论
下载PDF
审美本体论之辨——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应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87-93,共7页
嵇康《声无哀乐论》是一篇旷世奇文 ,对该文的评价向来人言言殊。本文试图从现代美学 (特指现代艺术哲学 )的角度对它的意义给以新的解说。本文认为 ,《声无哀乐论》从音乐艺术的角度触及到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我们称为审美本体论 )... 嵇康《声无哀乐论》是一篇旷世奇文 ,对该文的评价向来人言言殊。本文试图从现代美学 (特指现代艺术哲学 )的角度对它的意义给以新的解说。本文认为 ,《声无哀乐论》从音乐艺术的角度触及到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我们称为审美本体论 )方面的问题 ,它的答案虽然是错误的 ,但却给了我们很多永远有价值的启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本体论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理论
下载PDF
《声无哀乐论》的产生原因及其评价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瑾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3-66,共4页
《声无哀乐论》的产生与魏晋士人阶层的习好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的音乐成为士人们曲折地与统治阶级斗争的武器。嵇康为了批判把音乐和政治完全等同起来的观点 ,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论点。实际上 ,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音乐美学范畴 ,而... 《声无哀乐论》的产生与魏晋士人阶层的习好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的音乐成为士人们曲折地与统治阶级斗争的武器。嵇康为了批判把音乐和政治完全等同起来的观点 ,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论点。实际上 ,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音乐美学范畴 ,而变成了一种以和官方音乐美学思想相对立为目的 ,仅仅凭借表面上的气势对当权者进行的带有某些浪漫气质的反抗 ,而在哲学层面上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我们要认识到其积极的意义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其无法突破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思想 嵇康 气势 单纯 浪漫 对立 观点
下载PDF
从嵇康《声无哀乐论》看音乐审美主体的差异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照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8-640,共3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论著,嵇康的音乐审美思想是一种关于审美主体差异性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受老庄哲学思想影响的自然观念和对于人的自由意识在音乐审美理论领域的具体落实和运用,并孕育出了重...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论著,嵇康的音乐审美思想是一种关于审美主体差异性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受老庄哲学思想影响的自然观念和对于人的自由意识在音乐审美理论领域的具体落实和运用,并孕育出了重视和弘扬审美主体能动作用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音乐审美主体 差异性
下载PDF
音乐自由形式论——《声无哀乐论》新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亚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6-62,共7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实际上已提出了以对象化了的自由感——音乐的自由形式为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声无哀乐论》的核心也就是“音乐自由形式论”。对此,目前尚无人论及,本文拟就这一方面发表一点意见。一、音乐的性质及其本质尽管嵇康...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实际上已提出了以对象化了的自由感——音乐的自由形式为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声无哀乐论》的核心也就是“音乐自由形式论”。对此,目前尚无人论及,本文拟就这一方面发表一点意见。一、音乐的性质及其本质尽管嵇康将“声音”和“音乐”一律称为“声”、“声音”、”音声”,对它们没有作出明确区分,但《声无哀乐论》始终贯穿了音乐和声音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的思想。不认识这一点,就无法正确理解《声无哀乐论》。嵇康认为,声音和音乐的共性是: (一)它们都是物质运动形式,具有固有的、永恒不变的自然属性,所谓“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欣赏音乐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欣赏 心理感受 声有哀乐 音声 表现情感 音乐理论 表现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