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鮮時代的《哀江南賦》注解研究
1
作者 左江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17-40,共24页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其《哀江南賦》是駢賦中的名篇,有“賦史”之稱。《哀江南賦》内容豐富,全篇用典,閲讀理解頗爲不易,早在隋唐間就有人開始進行注解,據學者研究,清之前的注...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其《哀江南賦》是駢賦中的名篇,有“賦史”之稱。《哀江南賦》内容豐富,全篇用典,閲讀理解頗爲不易,早在隋唐間就有人開始進行注解,據學者研究,清之前的注本有隋代的魏澹注,唐代的王道珪注、張庭芳注、崔令欽注,宋末元初的王防御注。到清初,注本有九種之多:(一)王洄、王湑注本;(二)歸莊補注本;(三)葉舒崇注本;(四)陸繁弨補注本;(五)胡渭注本;(六)徐樹穀、徐炯1注本;(七)吴兆宜《庾開府集注本》;(八)倪璠《庾子山集》本;(九)蔣景祁注本((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 宋末元初 吴兆宜 注本 庾信 用典 庾子山集
下载PDF
庾信《哀江南赋》的接受表征及内蕴 被引量:5
2
作者 何世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101,共6页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哀江南赋》有"赋史"之称,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后世对庾信《哀江南赋》的接受表现有三:(1)对《哀江南赋》的笺注,考据其文本特性,释名章义,发掘内在精神意旨,寄托哀思;(2)对《哀江南赋》的仿作,...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哀江南赋》有"赋史"之称,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后世对庾信《哀江南赋》的接受表现有三:(1)对《哀江南赋》的笺注,考据其文本特性,释名章义,发掘内在精神意旨,寄托哀思;(2)对《哀江南赋》的仿作,拟写"乡关之思"、"故土之悲";(3)对《哀江南赋》的批评,联系庾信变节失义行为,褒贬《哀江南赋》,表达自身对"家国沉沦"的悲哀,或从"文本形式"出发论析《哀江南赋》,好骈俪文者,以之为赋中范文,恶骈俪文者,抨击其形式靡丽,华而不实,有碍于文人主体情性的自然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哀江南赋》 笺注 仿作 批评
下载PDF
《哀江南赋》旧注发微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步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63,共5页
本文考察了隋唐时期《哀江南赋》魏澹、崔令钦、王道珪注的产生时间、注家身份,分析了某些佚文内容,并论及宋元时期文人读该赋的笺注方式。通过对旧注的研究,认为《哀江南赋》至唐中期已为多数文人所接受,并联系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 本文考察了隋唐时期《哀江南赋》魏澹、崔令钦、王道珪注的产生时间、注家身份,分析了某些佚文内容,并论及宋元时期文人读该赋的笺注方式。通过对旧注的研究,认为《哀江南赋》至唐中期已为多数文人所接受,并联系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诗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哀江南赋》 旧注
下载PDF
朝鲜朝使臣金堉《哀江南赋》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漆永祥 《东疆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14-21,127,共9页
庾信《哀江南赋》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流行,有着深刻的家国情怀与政治意义,是朝鲜君臣痛悼亡明与寄望明朝复辟的心理寄托;金堉作为朝鲜出使明朝的最后一起使臣,在其出使期间,《哀江南赋》的创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埋下了腹稿;金氏在... 庾信《哀江南赋》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流行,有着深刻的家国情怀与政治意义,是朝鲜君臣痛悼亡明与寄望明朝复辟的心理寄托;金堉作为朝鲜出使明朝的最后一起使臣,在其出使期间,《哀江南赋》的创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埋下了腹稿;金氏在沈阳期间,亲闻明朝覆亡,悲愤恸恨,遂创作《哀江南赋》,这是其自身经历与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此赋的创作,足见金堉对明代史实掌故之谙熟与深刻的了解,堪称记录有明一代兴亡的“赋史”。中国经典与名篇流传到朝鲜半岛后,经过再度的解读与阐释,往往会生发出别解与新义,庾信《哀江南赋》的流播与金堉《哀江南赋》的创作就是明证。这种跨民族、跨地域、跨国别、跨时代的文学与文化流变现象,值得学术界做更深入、更细致的探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金堉 哀江南赋》 燕行录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近现代拟《哀江南赋》浅论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俊波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第1期112-117,120,共7页
近现代以来,社会动乱,因此文坛上出现了大量拟仿《哀江南赋》的作品,其数量之多,远超之前一千多年拟作的总和。作者在继承原作的同时,又在主题、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近现代以来剧烈动荡的社会状... 近现代以来,社会动乱,因此文坛上出现了大量拟仿《哀江南赋》的作品,其数量之多,远超之前一千多年拟作的总和。作者在继承原作的同时,又在主题、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近现代以来剧烈动荡的社会状况,情感真切,且其广度和深度均极为可观,某些材料还可补史之阙,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哀江南 近现代 模拟
下载PDF
《哀江南赋》接受与朝鲜朝后期辞赋创作 被引量:1
6
作者 权赫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哀江南赋》在新罗时期已为东国人接受,至朝鲜中后期尤受重视,被文人当作学习典范而记诵,收录于多种赋选中,还出现了多篇拟作。"哀江南"、"庾信"、"子山赋"等成为东人文学作品中常用意象,在国家危难等... 《哀江南赋》在新罗时期已为东国人接受,至朝鲜中后期尤受重视,被文人当作学习典范而记诵,收录于多种赋选中,还出现了多篇拟作。"哀江南"、"庾信"、"子山赋"等成为东人文学作品中常用意象,在国家危难等特定历史时期,上升至政治文化层面,实现了深层接受。《哀江南赋》的深广接受,促使朝鲜朝赋坛出现了多篇哀亡赋作,使朝鲜朝辞赋于外延、内涵方面均有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赋》 经典接受 朝鲜朝后期 亡赋
下载PDF
论夏完淳的《大哀赋》——以庾信的《哀江南赋》为比较对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勇刚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79-82,共4页
《大哀赋》是夏完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系摹拟庾信的《哀江南赋》而成。《大哀赋》所建构的英雄人 格体现了向上一路的审美理想,与《哀江南赋》的贰臣人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大哀赋》艺术上还显得有些 “嫩气”,达不到《哀江南赋》... 《大哀赋》是夏完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系摹拟庾信的《哀江南赋》而成。《大哀赋》所建构的英雄人 格体现了向上一路的审美理想,与《哀江南赋》的贰臣人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大哀赋》艺术上还显得有些 “嫩气”,达不到《哀江南赋》“老成”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赋》 哀江南赋》 夏完淳 英雄人格 审美理想
下载PDF
庾信《哀江南赋》中的士族特色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明君 《殷都学刊》 2010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哀江南赋》具有明显的士族特色。其士族特色主要表现在:该赋继承了士族文学述家风陈世德的特征,极力炫耀自己的贵族华望出身;赋中表现出庾信性格中高自期许、自命不凡的特征;赋中为我们再现了萧梁由盛而衰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精... 《哀江南赋》具有明显的士族特色。其士族特色主要表现在:该赋继承了士族文学述家风陈世德的特征,极力炫耀自己的贵族华望出身;赋中表现出庾信性格中高自期许、自命不凡的特征;赋中为我们再现了萧梁由盛而衰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 世德 萧梁政权 士族
下载PDF
清初《哀江南赋》注本考论 被引量:2
9
作者 申屠青松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1-45,共5页
庾信《哀江南赋》的接受在清初掀起高潮,注本的不断涌现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对清初九个注本的注者、注释特点、存佚及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指出寄托故国之思、创作借鉴、迷恋考据,是当时文人热衷注释《哀江南赋》的基本原因... 庾信《哀江南赋》的接受在清初掀起高潮,注本的不断涌现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对清初九个注本的注者、注释特点、存佚及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指出寄托故国之思、创作借鉴、迷恋考据,是当时文人热衷注释《哀江南赋》的基本原因。清初《哀江南赋》注本不但生动反映了文人心理的变迁,也是了解当时文学和学术思潮的一个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 庾信 注本 接受 清代文学
下载PDF
颜之推《观我生赋》与庾信《哀江南赋》之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国庆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11,共3页
颜之推与庾信作为由南入北的文学家,其作品中都含有悲叹个人遭遇的感情成分,《观我生赋》、《哀江南赋》更是为众人所知。然而由于两位作者在社会经历、思想境界方面的不同,两篇赋作在风格表现、主题立意和审美效果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尤... 颜之推与庾信作为由南入北的文学家,其作品中都含有悲叹个人遭遇的感情成分,《观我生赋》、《哀江南赋》更是为众人所知。然而由于两位作者在社会经历、思想境界方面的不同,两篇赋作在风格表现、主题立意和审美效果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尤以颜之推对在外族入侵下华夏文化的悲悯情感为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我生赋》 哀江南赋》 差异
下载PDF
精义复隐赋才流:庾信《哀江南赋》中的萧纲叙述
11
作者 汪习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梁武乱政,侯景反噬,萧纲惨遭篡弑,令人同情;而其和同无方,常怀妥协,于家国丧败,无所用力,又令人扼腕。回视当时人的追叙文本,《哀江南赋》中的萧纲形象颇为模糊,几乎淹没于家国丧败和才士流离的典密叙述中,却又多层互写,精义复隐,史识... 梁武乱政,侯景反噬,萧纲惨遭篡弑,令人同情;而其和同无方,常怀妥协,于家国丧败,无所用力,又令人扼腕。回视当时人的追叙文本,《哀江南赋》中的萧纲形象颇为模糊,几乎淹没于家国丧败和才士流离的典密叙述中,却又多层互写,精义复隐,史识文心俱在。即此可窥庾信"春秋左传学"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纲 才子 精义复隐 哀江南赋》
下载PDF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王闿运注释庾信《哀江南赋》纠谬——兼论《哀江南赋》注释的基本源流
12
作者 赵树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102,共3页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汉魏六朝别集类中,收有清末王闿运撰写的《哀江南赋注释》一卷,视为庾信《哀江南赋》的一个注本,这是收书的失误,该注释是王闿运为自己的作品《哀江南赋》所撰。
关键词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王闾运 哀江南赋》 失误 纠谬
下载PDF
试论庾信《哀江南赋》的承传接受
13
作者 何世剑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6-103,136,共9页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哀江南赋》乃赋中之名篇,传诵千古。后世接受庾信《哀江南赋》的历史进程可概括为三个时期:1、北周至宋代,为《哀江南赋》接受的奠基期,《哀江南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其接受表现主要有:阅...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哀江南赋》乃赋中之名篇,传诵千古。后世接受庾信《哀江南赋》的历史进程可概括为三个时期:1、北周至宋代,为《哀江南赋》接受的奠基期,《哀江南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其接受表现主要有:阅读、赏析、笺注、评骘等;2、元代至清代,为《哀江南赋》接受的升格期,它激发了天下士子在知识分子立场与身份、民族矛盾及社会冲突等诸多方面的升格思考;3、近现代以来,为《哀江南赋》接受的深化期,承传庾信的《哀江南赋》成为了一种文化自觉和"集体无意识"的接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哀江南赋》 承传接受 史纲
下载PDF
说《哀江南》《雷雨》
14
作者 史绍典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5年第3期18-19,共2页
从本期起,《中学语文》开办“老典说课”栏目,以我为主笔.将依次刊发我的听课走笔。我力图用“案例叙述”的形式.直观地反映教学过程中一个听课者的思考.这些思考,都是原发性的、即时性的,也是点点滴滴的:不求面面俱到的大而全... 从本期起,《中学语文》开办“老典说课”栏目,以我为主笔.将依次刊发我的听课走笔。我力图用“案例叙述”的形式.直观地反映教学过程中一个听课者的思考.这些思考,都是原发性的、即时性的,也是点点滴滴的:不求面面俱到的大而全,只求在某一点上的感悟与心得。唯其如此.才显得较为质朴、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课 哀江南 中学语文 栏目 心得 教学过程 说课 《雷雨》 叙述 本色
下载PDF
曲有尽而意无穷——孔尚任《哀江南》赏析
15
作者 徐华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6年第4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哀江南 苏昆生 孔尚任 下场诗 兴亡之感 柳敬亭 《桃花扇》 民族气节
下载PDF
黍离一曲《哀江南》——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赏析
16
作者 吕耀森 《语文知识》 2004年第2期26-27,共2页
《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鲜血溅成的桃花扇描写复社文人与魏阉余孽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南明弘光一朝兴亡的历史画面。对弘光帝福王朱由崧的荒淫无耻,阮大铖、马士英这些阉党余孽当政时的倒行逆施... 《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鲜血溅成的桃花扇描写复社文人与魏阉余孽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南明弘光一朝兴亡的历史画面。对弘光帝福王朱由崧的荒淫无耻,阮大铖、马士英这些阉党余孽当政时的倒行逆施、出卖民族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尚任 《桃花扇·哀江南 高中 语文 第四册 散曲 阅读欣赏
下载PDF
一处江南,两种哀愁——明末清初“哀江南”文学中的民族观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7,共10页
明清易代之际,遗民文人再度体验被异族侵陵奴役的梦魇,他们看似巧合地在"哀江南"母题下共构诗赋,均以独特的视角和自身的记忆追述了江南地域上的家国动乱和百姓浩劫,反思汉族的文化特质和悲剧缘起。其间展露的挺拔骏健的笔势... 明清易代之际,遗民文人再度体验被异族侵陵奴役的梦魇,他们看似巧合地在"哀江南"母题下共构诗赋,均以独特的视角和自身的记忆追述了江南地域上的家国动乱和百姓浩劫,反思汉族的文化特质和悲剧缘起。其间展露的挺拔骏健的笔势和国破家亡的哀愁彷佛是庾信《哀江南赋》经过历史检验与涤荡之后的回音。但明遗民所呈诸笔端的是由庾信"思乡之哀"所承载的"悯国、忧己之哀"嬗递而成的"故国、旧乡、先君、我族之哀"。继作与经典在"哀愁"的对象、起因、本质上的分歧背后是华夷观念的深沉异趣。这一由个人体会蜕变成群体经验的历程,不仅酝酿了文学经典的流衍嬗变,同时也折射出了作者对哀愁寄托和民族认同的不同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华夷之辨 民族认同 哀江南赋》
下载PDF
庾信《哀江南赋》的修辞特色与写作风格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千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69-170,共2页
庾信是六朝骈体文的集大成者。他的《哀江南赋》将骈体文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六朝骈体文的巅峰之作。《哀江南赋》通过对比喻、夸张、借代、示现、镶嵌、省略等多种修辞方式的巧妙运用,形成了很高的修辞艺术水平,展示了鲜明的写作... 庾信是六朝骈体文的集大成者。他的《哀江南赋》将骈体文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六朝骈体文的巅峰之作。《哀江南赋》通过对比喻、夸张、借代、示现、镶嵌、省略等多种修辞方式的巧妙运用,形成了很高的修辞艺术水平,展示了鲜明的写作风格。而这种修辞艺术和写作风格,对于揭示和深化慷慨悲凉、凄楚婉转的文章主题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赋》 庾信 修辞格 骈体文 写作风格
下载PDF
再谈《哀江南赋》的著作年代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仲镛 《中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3期66-69,共4页
《哀江南赋》在我国赋史上是一篇划时代的作品。它以哀梁亡为主题,展现了那一时期广阔的历史场面,又总结了梁亡的历史教训,而以自己的身世之感,乡关之思,注入其中。千百年来,犹然震撼着与他有类似历乱遭逢的文人学士的心灵,因而从中汲... 《哀江南赋》在我国赋史上是一篇划时代的作品。它以哀梁亡为主题,展现了那一时期广阔的历史场面,又总结了梁亡的历史教训,而以自己的身世之感,乡关之思,注入其中。千百年来,犹然震撼着与他有类似历乱遭逢的文人学士的心灵,因而从中汲取养料或规仿制作者,不乏其人。 就在他赋成不久的当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它就曾经对某些重要作家产生过巨大影响,使他们不能自已于言,明显地表现在其相应的作品之中。如颜之推的《观我生赋》和魏收的《为东魏檄梁文》,就是两篇这样的作品。兹分别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赋》 魏收 作品 学士 《观我生赋》 作家 北齐 艺文类聚 主题 《魏书》
下载PDF
“亡国之音哀以思”——从《哀江南赋》到《桃花扇·余韵·哀江南》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大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46-51,共6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数千年兴废相踵、盛衰无常的风雨历程,积淀在民族心理深处,凝结成一种深沉悲壮的审美意识,弥漫于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时升时降,时聚时散。——我国传统美学中以忧伤缠绵为...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数千年兴废相踵、盛衰无常的风雨历程,积淀在民族心理深处,凝结成一种深沉悲壮的审美意识,弥漫于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时升时降,时聚时散。——我国传统美学中以忧伤缠绵为特质的阴柔之美,就是这股潜流的结晶。她与豪放飘逸的阳刚之美冲突着、激荡着,融汇为古典抒情诗审美意趣的主流——而代有遗响、哀思婉转的“亡国之音”,就是汇入古代抒情诗的长河,属于阴柔之美范畴的一股涓涓细流。她有着独立的品格和思致,有待于人们的挖掘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国之音 哀江南 桃花扇 阴柔之美 阳刚之美 审美意趣 遗响 黍离 国亡家破 永遇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