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东南亚和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演化已有模式的分析,在近年来本区海上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滇西地质情况,认为东南亚的构造格局是由印度洋、太平洋和欧亚三大构造体系共同作用形成的。60~15 Ma BP,欧亚构造体系分别与太平洋和印度洋...通过对东南亚和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演化已有模式的分析,在近年来本区海上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滇西地质情况,认为东南亚的构造格局是由印度洋、太平洋和欧亚三大构造体系共同作用形成的。60~15 Ma BP,欧亚构造体系分别与太平洋和印度洋构造体系作用,在东南亚东、西部形成两个弧后盆地扩张体系,两体系扩张强度和方向的不同,形成转换调节构造带——哀牢山红河构造带。东部较强的扩张作用使扬子板块向北运动,形成哀牢山以东的逆冲构造。并导致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的左行走滑。大约15 Ma BP之后,印度洋构造体系作用的加强引发印支板块向东南逃逸,形成挤出模式。构造机制的改变使印支板块以南及以西从张扭变为压扭体制,同时使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经受了两期不同变形机制的左行走滑。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对东南亚和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演化已有模式的分析,在近年来本区海上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滇西地质情况,认为东南亚的构造格局是由印度洋、太平洋和欧亚三大构造体系共同作用形成的。60~15 Ma BP,欧亚构造体系分别与太平洋和印度洋构造体系作用,在东南亚东、西部形成两个弧后盆地扩张体系,两体系扩张强度和方向的不同,形成转换调节构造带——哀牢山红河构造带。东部较强的扩张作用使扬子板块向北运动,形成哀牢山以东的逆冲构造。并导致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的左行走滑。大约15 Ma BP之后,印度洋构造体系作用的加强引发印支板块向东南逃逸,形成挤出模式。构造机制的改变使印支板块以南及以西从张扭变为压扭体制,同时使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经受了两期不同变形机制的左行走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