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德与社会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弱化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今宁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5,共4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总体目标应该包括品德教育和社会化适应两大方面,当然后者是需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不能相互取代。其现实表现是两者之中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其原因有来自课程设计方面的,也有来自...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总体目标应该包括品德教育和社会化适应两大方面,当然后者是需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不能相互取代。其现实表现是两者之中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其原因有来自课程设计方面的,也有来自执行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要全面完成课程目标,除了要重新修订教材之外,学校还应从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配备与培训等多个角度给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社会化教育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公民意识教育策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文娟 《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6期24-26,共3页
小学品德课程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准确设计教学目标和解读教材、创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经历、体验、感悟、反思、行动,才能有效落实公民意识教育。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公民意识教育 教材解读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倡导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茂聪 李成泉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8,共5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 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 ,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化 ;强调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 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 ,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化 ;强调学习背景的生活化 ;突出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公民性。上述三方面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三块基石 ,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三方面基本理念对于我们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组织编写好《品德与社会》教材和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都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课程 理念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下载PDF
使品德教育真正回归儿童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施十年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峡 《基础教育课程》 2011年第7期15-19,共5页
品德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创设的一门新课程,也可以说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创造。这样一门课程的诞生,既凝聚着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和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对青少年德育转型和品格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也是建设... 品德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创设的一门新课程,也可以说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创造。这样一门课程的诞生,既凝聚着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和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对青少年德育转型和品格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新时期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标准实施 儿童生活 品德教育 回归 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工作者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教学策略
5
作者 张茂聪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9-40,共2页
“价值教学的价值是伦理学范畴内的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判断行为是非好坏的能力,即所谓的道德价值”。当然,价值的获得不是外在灌输的结果,必须经由学生的感知、选择、加工、内化和行动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价值更多... “价值教学的价值是伦理学范畴内的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判断行为是非好坏的能力,即所谓的道德价值”。当然,价值的获得不是外在灌输的结果,必须经由学生的感知、选择、加工、内化和行动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价值更多地呈现为一种道德价值,是一个价值澄清和道德批判的过程。本文想要探讨的就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的价值教学策略问题,这些教学策略是以学生的价值获取为指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价值体系 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 基础教育新课程 道德价值 社会教学 道德批判 价值澄清 价值获取
下载PDF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
6
作者 谭苗苗 《基础教育课程》 2016年第16期63-65,共3页
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就是全民守法,要让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和捍卫者。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动全民守法,必须从娃娃抓起,应当在义务教育阶段将法治教育有机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法治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 北师大版 教材 社会主义法治 义务教育阶段 依法治国
下载PDF
让品德与社会课程走进生活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太生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07,共1页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一直十分注重人的品德的塑造。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也把德育放在了首位: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一直十分注重人的品德的塑造。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也把德育放在了首位: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应以塑造学生优良品德为核心,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让学生立足生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感悟真善美,去识别假恶丑。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学生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和高尚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教育方针 品德与社会 引导学生 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价值观
下载PDF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家胜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14期57-58,共2页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基础,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以及社会公德的课程之一,教师应将其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基础,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以及社会公德的课程之一,教师应将其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人文素养 培养 小学 学生思想品德 思想品质 社会公德 基础教育
下载PDF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4年第6期101-102,共2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社会实践类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思路,并根据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社会实践类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思路,并根据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本文立足于新一轮课改中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 小学德育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征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07年第11期55-57,共3页
与成人一样,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是在生活中实现的。儿童社会性的培植场域不是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地带.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鲜活的社会生活世界。为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让“教材中的儿童”、“教室中的... 与成人一样,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是在生活中实现的。儿童社会性的培植场域不是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地带.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鲜活的社会生活世界。为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让“教材中的儿童”、“教室中的儿童”与“生活中的儿童”相依相伴,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在自主性、探索性特征明显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材中的儿童”、“教室中的儿童”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儿童”的角色。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为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性发展 社会生活 社会行为 生活世界 品德形成 儿童
下载PDF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电子书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智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第24期68-70,共3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相融合的综合性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地使用课程资源,对于教师的授课或是学生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涌现为电子书包资源平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相融合的综合性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地使用课程资源,对于教师的授课或是学生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涌现为电子书包资源平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当前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使用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电子书包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阐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开发利用 电子书包 课程资源 小学 课堂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 资源有效利用
下载PDF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浅谈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海莲 《学周刊(中旬)》 2015年第1期173-173,共1页
在传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教材局限性的影响,将教学更多地关注于大纲、教材和教参上,而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关注得很少。然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关系到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而且制约着课程实... 在传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教材局限性的影响,将教学更多地关注于大纲、教材和教参上,而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关注得很少。然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关系到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而且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正是新一轮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呢?本文对此进行以下浅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下载PDF
基于德育教育目标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反思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薇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2年第9期70-70,共1页
品德与社会课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准确把握教育功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健康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基础;结合品德与社... 品德与社会课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准确把握教育功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健康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基础;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挖掘教育意义,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依据;引导学生把品德与社会课程所学知识扩展到生活中,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积极开展品德与社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达到德育教育目标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教育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 教学反思
下载PDF
浅谈自主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昇涛 《基础教育研究》 2010年第24期26-26,28,共2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自主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学生质疑 小学 发展规划纲要 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改革
下载PDF
以例导引 促进认知——案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
15
作者 耿倩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第8期23-23,共1页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备仿真性、交互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等特征的新型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施行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能够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适时引入案...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备仿真性、交互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等特征的新型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施行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能够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适时引入案例教学,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子与这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目标,还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案例教学法 小学 应用 认知 导引 教学方式 学习动机
下载PDF
回归生活,全面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价值
16
作者 赵小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第8期19-20,共2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必须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掘线索,以提高德育水平为目标,加强对学生在情感与价值观上的引导。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传输,很少能从生活入手。教师需要借助情景设置、案例...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必须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掘线索,以提高德育水平为目标,加强对学生在情感与价值观上的引导。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传输,很少能从生活入手。教师需要借助情景设置、案例引入与思维拓展等方式实现品德教育生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生活实践 教学价值 回归 教育生活化 日常生活 德育水平 实际教学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晶晶 《西部素质教育》 2018年第7期130-130,136,共2页
文章提出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辅助课堂教学,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以及生动化,通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意义的介绍,提出了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信息技术 情境教学
下载PDF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18
作者 杨鸿雁 《生活教育》 2016年第5期62-63,共2页
小学教育体系中,作为社会实践类的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性教学的思考,以更为恰当的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 有效性教学 策略
下载PDF
刍议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活动化作业设计原则及应用
19
作者 陈龙炜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第1期57-58,共2页
开放性、引导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两大特点,一方面,有些课程观点教师不可能强制学生接受,而应该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应该... 开放性、引导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两大特点,一方面,有些课程观点教师不可能强制学生接受,而应该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应该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让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课堂上大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作业设计 品德与社会课程 活动化 开放性思维 应用 道德观念 潜移默化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建构的策略
20
作者 王永强 《今日教育》 2013年第6期56-56,共1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确定了课程内容可根据各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有所拓展。我们应该提供适合孩子的课程,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我们的课程,为此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建构,可采用以下策略。一、贴近儿童策略儿童具有交谈或交流、...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确定了课程内容可根据各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有所拓展。我们应该提供适合孩子的课程,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我们的课程,为此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建构,可采用以下策略。一、贴近儿童策略儿童具有交谈或交流、探究或发现、制作或建造、艺术表现的本能需要,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内容建构 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 艺术表现 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 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