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精评品”:况周颐词学的品藻特色
1
作者 杨柏岭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品藻作为中国文艺批评及创作的特殊方式,在词学中有着鲜明的体现。“特精评品”的况周颐便擅长此道。其词论无论用语、思路、趣味还是内容,均浸染着鲜明的人物品藻特点。其咏物词仍坚守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传统,然物之品性并使之人性... 品藻作为中国文艺批评及创作的特殊方式,在词学中有着鲜明的体现。“特精评品”的况周颐便擅长此道。其词论无论用语、思路、趣味还是内容,均浸染着鲜明的人物品藻特点。其咏物词仍坚守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传统,然物之品性并使之人性化、伦理化,始终是他品题自然风物的焦点。在关涉自己人生经历及精神生活的词作中,亦不忘对自我性格、操行的品评。通过人物品藻、自然风物品题及性格自我品评,可进一步探知况周颐的词学特点及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况周颐 词学 品藻 人物 风物 性格
下载PDF
生命的诗思画境——人物品藻与魏晋南北朝画论的兴起
2
作者 杨守娇 《中国美术》 2023年第2期38-45,共8页
人物品藻兴于汉末清议,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发展成型是以“人的觉醒”为基础,以对生命的思考为立论根本。其思辨和思维方式渗透到绘画领域,促进了绘画审美的确立,并对画论的思想和语言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人物品藻的自我觉醒... 人物品藻兴于汉末清议,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发展成型是以“人的觉醒”为基础,以对生命的思考为立论根本。其思辨和思维方式渗透到绘画领域,促进了绘画审美的确立,并对画论的思想和语言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人物品藻的自我觉醒入题,梳理其中所蕴含的生命精神和诗性品评方式,同时通过对品藻与画论关系的探源发微,解读这一时期代表性的画论思想和文本,以期探寻生命美与艺术美的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藻 绘画理论 魏晋玄学 艺术精神 生命之思
下载PDF
关于魏晋人物品藻
3
作者 沈燕 俞放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7-69,共3页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特的时代,政治混乱,社会苦痛,然而在美学上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物品藻”。从背景、意义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重要现象,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美学批评的特殊形式。
关键词 魏晋 人物品藻 审美品藻
下载PDF
殷璠《河岳英灵集》品藻的价值与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任文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4,共6页
殷璠《河岳英灵集》是经典性的唐诗选本,其中的品藻在选本经典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品藻最初只是品评鉴定人物才行,后来转向品评文人创作。殷璠将品藻和选本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选本体式,在唐诗选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殷璠《河岳英灵集》是经典性的唐诗选本,其中的品藻在选本经典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品藻最初只是品评鉴定人物才行,后来转向品评文人创作。殷璠将品藻和选本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选本体式,在唐诗选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河岳英灵集》品藻价值有三:一是精准允当地揭示了诗人的独特风格;二是厘清了有关诗人的创作轨迹,并对诗风的转捩作了明晰的判定;三是公正客观,不随意抬高或任意贬低。殷璠品藻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唐诗选家、唐诗人传记作家以及诗话家,凡涉及品评盛唐诗人,都不同程度地引述了殷璠的品藻,或重新诠释,或增补新意,共同促进并最终确立了《河岳英灵集》的经典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岳英灵集》 品藻 价值 影响 经典
下载PDF
由“秀骨清像”看魏晋品藻人物的理念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春森 《社科纵横》 2004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品藻人物是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秀骨清像”作为魏晋有代表性的人物画样式 ,包含着历史的、社会的复杂意识和人文观念 ,从魏晋是“人的觉醒”的观点着眼看 ,对人的主观精神、情感的肯定使其在画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 秀骨清像 品藻人物 理念
下载PDF
试论《世说新语》品藻人物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国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S1期1-5,共5页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著名文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聚集在他门下。 因此,鲁迅先生...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著名文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聚集在他门下。 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梁代则有刘孝标作注,更使这部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研究美学的一个尚待发掘的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的品藻 审美特征 《世说新语》 形象比喻 美学 人物品藻 多义性 肃肃 审美评判 嵇康
下载PDF
盛唐诗人的人格范型与自然品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清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6-61,共6页
盛唐诗人以高人自我的行为准则来规范人格设计行为 ,这是真正的以人为中心而以适意为旨归的生存方式。他们在吸取了魏晋名士萧散放达成分的基础上 ,克服了执“有”执“无”的偏见 ,消解了内心愤世嫉俗的激烈 ,避免了生命和心灵受到侵害... 盛唐诗人以高人自我的行为准则来规范人格设计行为 ,这是真正的以人为中心而以适意为旨归的生存方式。他们在吸取了魏晋名士萧散放达成分的基础上 ,克服了执“有”执“无”的偏见 ,消解了内心愤世嫉俗的激烈 ,避免了生命和心灵受到侵害和纷扰 ,从人物品藻出发而走向了自然品藻 ,形成了与魏晋人格形似而实异的盛唐风范。与魏晋风流比 ,虽然都是“放达”的形态 ,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盛唐人骨子里的自信 ,魏晋人灵魂深处的自卑。盛唐诗人的这种特定文化生态中解放出来的生命豪情 ,表现出人的真正意义上的觉醒 ,生成了一种崭新的人生价值取向 ,出落成从世俗自我走向高人自我的潇洒风神 ,进而将这种崭新的士人人格境界转化为山水诗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诗人 人格范型 自然品藻 魏晋风流
下载PDF
品藻:李德懋诗评品格的体现
8
作者 徐东日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3-18,共6页
李德懋作为一位饱学中国诗学理论的朝鲜文学家,他在品评朝鲜与中国的诗人诗作时,善于运用品藻的批评方法去评点与比较中、朝、日等国诗作在风格类型、体制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品评优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李德懋作为一位饱学中国诗学理论的朝鲜文学家,他在品评朝鲜与中国的诗人诗作时,善于运用品藻的批评方法去评点与比较中、朝、日等国诗作在风格类型、体制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品评优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意新语工之品(诗歌修辞批评),其二是辨味之品(诗歌风格批评),其三是格调家数之品(诗歌比较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懋 品藻 诗歌修辞批评 诗歌风格批评 诗歌比较批评
下载PDF
晋人之美:品藻中的六朝士人形象
9
作者 李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4-39,共6页
有关六朝士人形象的研究,理论界多以"魏晋风度"或"清谈雅士"来定位,而对这一时期随时代思潮而嬗变的人物形态风尚则较少涉及。六朝早期的士人容止随审美风尚的变迁分为两种主要形态,其一为提倡精致柔美的士人形象;... 有关六朝士人形象的研究,理论界多以"魏晋风度"或"清谈雅士"来定位,而对这一时期随时代思潮而嬗变的人物形态风尚则较少涉及。六朝早期的士人容止随审美风尚的变迁分为两种主要形态,其一为提倡精致柔美的士人形象;其二为崇尚放达的不羁形态。而南朝以降,人们则崇尚兼具两者特征的端庄、洒脱的神人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品藻 容止
下载PDF
魏晋人物品藻对书法理论的影响
10
作者 刘元良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1-53,共3页
魏晋时期,人物品藻盛行,作为一种思潮,一方面它用在人才的选拔上,另一面也对艺术理论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画论、文学理论、书法理论都受其影响。本文试述其对书论的影响。
关键词 魏晋 品藻 书法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人物品藻看魏晋的理想人格
11
作者 张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2-56,共5页
《世说新语》是汉魏六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志人小说,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大量名士的逸闻轶事和清谈风貌。其中《识鉴》、《赏誉》、《品藻》等人物品藻内容生动地表现出魏晋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欣赏,集中体现在:重德行,推崇品... 《世说新语》是汉魏六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志人小说,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大量名士的逸闻轶事和清谈风貌。其中《识鉴》、《赏誉》、《品藻》等人物品藻内容生动地表现出魏晋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欣赏,集中体现在:重德行,推崇品格高洁;重才能,赞誉政治才华和艺术才情;重情感,突显率性真意;重神韵,追求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人物品藻 理想人格
下载PDF
解析宋代词坛的好“仙”风气与相关品藻
12
作者 彭曙蓉 《九江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9-72,共4页
宋代词坛的好"仙"风气颇为突出,从庄子《逍遥游》中"神人"到《世说新语》中"神仙中人"再到宋代词坛"诸仙",他们的共同意向都在于建立一种以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文人的理想人格。
关键词 品藻 庄子 审美心理 理想人格
下载PDF
基于神彩论的书法品藻观念:从字势通感到文学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同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5,106,共9页
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是神彩,与绘画品评中的"气韵"一样,都是源起于文学批评的观念。神彩,是在字势感通的基础上完成的植根于文学化的书法品藻体系。书法文学化,或谓之文人书法,其本质不在于书家的文化身份而在于文学的趣味和性... 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是神彩,与绘画品评中的"气韵"一样,都是源起于文学批评的观念。神彩,是在字势感通的基础上完成的植根于文学化的书法品藻体系。书法文学化,或谓之文人书法,其本质不在于书家的文化身份而在于文学的趣味和性情,是在文学中表达的哲思、文思、情思。"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书法因文学化而形成了中国艺术之所以中国的特有观念。传统书法品藻,"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形质因素从来不是第一位的。中国书法的艺术高度在于文学化,这既是对于书法历史的回望和总结,又是对今日和将来的书法创作和创新探索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的一个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品评 书法品藻 神彩 审美核心 字势通感 文学化
下载PDF
论魏晋六朝山水游观与人物品藻的逸气
14
作者 翟秀峰 孙茜蕾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5期8-10,共3页
"逸气"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和成熟,表现为山水游观时的散逸超脱和对人物品藻时的自然之美。本文从审美范畴的内涵出发,探析魏晋六朝时期"逸气"审美范畴的表现形态与价值作用。
关键词 魏晋六朝 游观 品藻 逸气
下载PDF
《诗品》与当时的品藻环境
15
作者 周群华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70-172,共3页
《诗品》的出现受到其时艺术环境的极大影响,这种影响具体地反映在体式、评论格式、评论技巧与一些评论用语。从文化的角度而言,《诗品》的出现也是时代风尚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 品藻环境 引证 《诗品》 文学评论 体式 评论格式 评论技巧
下载PDF
形貌品藻审美风尚对王粲心态与创作的影响
16
作者 张文婷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91-94,共4页
以汉末魏晋形貌品藻审美风尚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知,该风尚易令“貌寝”“体短”的王粲心态失衡,而因形貌不佳失落的自尊是他受到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王粲在形貌上产生的自卑痛苦之情,使其在文学创作中展现痛苦,在形貌上损失的自尊也通过... 以汉末魏晋形貌品藻审美风尚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知,该风尚易令“貌寝”“体短”的王粲心态失衡,而因形貌不佳失落的自尊是他受到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王粲在形貌上产生的自卑痛苦之情,使其在文学创作中展现痛苦,在形貌上损失的自尊也通过文学创作得以弥补。审美情趣作为一种感性直觉的“潜意识”或“集体无意识”,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之一,它具有稳定性,故而跨越朝代,王粲的经历会让后世文人产生“同情性”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貌品藻 王粲 貌寝 无意识 心态
下载PDF
似花还似非花——阿忠花卉画品藻鉴
17
作者 徐建融 《上海艺术家》 1996年第2期64-65,共2页
通常,人们总是把对鲜花的藻鉴归入优美的范畴。花好月圆,容易使人联想到生活的丰满和生命的光辉灿烂。然而,当人们这样想的时候,恰恰忘怀了“花无长好,月不长圆”的道理,鲜花的韶光是最容易凋零的。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对鲜花的深刻藻... 通常,人们总是把对鲜花的藻鉴归入优美的范畴。花好月圆,容易使人联想到生活的丰满和生命的光辉灿烂。然而,当人们这样想的时候,恰恰忘怀了“花无长好,月不长圆”的道理,鲜花的韶光是最容易凋零的。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对鲜花的深刻藻鉴,不应仅止于以喜气洋洋的优美为满足,而应该体味到其近乎哀婉的幽美——这一点,可以说是区分古今中外艺术家花卉题材描绘之深刻性的分水岭。请看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路傍,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画 中国画 似花 品藻 奥菲利娅 油画 上海画坛 美的范畴 苏轼 章质夫
下载PDF
品味、品藻与品评——兼论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流变
18
作者 张灵馨 《文艺评论》 2023年第6期76-84,共9页
与“品”相关的三个美学范畴“品味”“品藻”与“品评”是中国传统审美鉴赏的关键词。“品味”的对象包括具象之物、抽象之理和艺术意境,形成了以“味”为核心的审美体验论。“品藻”是欣赏人物美的重要方式,是“人的觉醒”的重要体现... 与“品”相关的三个美学范畴“品味”“品藻”与“品评”是中国传统审美鉴赏的关键词。“品味”的对象包括具象之物、抽象之理和艺术意境,形成了以“味”为核心的审美体验论。“品藻”是欣赏人物美的重要方式,是“人的觉醒”的重要体现。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实现了从“尚德”到“尚美”的转变。“品评”是“文的自觉”的重要体现,将审美鉴赏与审美评价结合起来,分品定级的背后,是审美评判原则和审美理想的具体表现,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批评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味 品藻 品评审美体验论
原文传递
人物品藻与戏谑娱乐:唐代“题目”源流考
19
作者 朱红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5,共9页
作为一种对人物的品鉴,题目自东汉末开始,在魏晋时期尤为兴盛,可大致分为比拟和短评两类,前者多以比喻形容风貌,后者多以短语鉴人德行。由于魏晋时期官员选拔的九品中正制的结束,那类以资人才选拔的短评类题目随之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 作为一种对人物的品鉴,题目自东汉末开始,在魏晋时期尤为兴盛,可大致分为比拟和短评两类,前者多以比喻形容风貌,后者多以短语鉴人德行。由于魏晋时期官员选拔的九品中正制的结束,那类以资人才选拔的短评类题目随之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受到娱乐性影响的唐代题目,其形式多取通俗口语,流行于大众。唐代题目现存材料多为绰号性质短语,非为韵诗,也并不用于歌唱表演,因此有别于宴饮场合中的嘲戏与合生等其他俗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目 品藻 娱乐 九品中正制
原文传递
国画指要——品藻第十
20
作者 陈绶祥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88,共2页
当代艺术理论家十分注意艺术批评理论,将之作为艺术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所谓三大支柱主要是指原理论、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其中原理论通常可认为是艺术本元赖以成立并与人类文化本质发生至要联系的那类理论,因而也可以称之为本质理... 当代艺术理论家十分注意艺术批评理论,将之作为艺术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所谓三大支柱主要是指原理论、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其中原理论通常可认为是艺术本元赖以成立并与人类文化本质发生至要联系的那类理论,因而也可以称之为本质理论;创作理论通常指艺术自体赖以产生并与人类创作本领有着必然关系的那类理论,因而也可以称之为本体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指原理论 创作理论 批评理论 品藻 绘画技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