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由“秀骨清像”看魏晋品藻人物的理念
被引量:
2
1
作者
戴春森
《社科纵横》
2004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品藻人物是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秀骨清像”作为魏晋有代表性的人物画样式 ,包含着历史的、社会的复杂意识和人文观念 ,从魏晋是“人的觉醒”的观点着眼看 ,对人的主观精神、情感的肯定使其在画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
秀骨清像
品藻人物
理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世说新语》品藻人物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熊国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S1期1-5,共5页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著名文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聚集在他门下。 因此,鲁迅先生...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著名文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聚集在他门下。 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梁代则有刘孝标作注,更使这部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研究美学的一个尚待发掘的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的
品藻
审美特征
《世说新语》
形象比喻
美学
人物
品藻
多义性
肃肃
审美评判
嵇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世说新语》人物品藻看魏晋的理想人格
3
作者
张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2-56,共5页
《世说新语》是汉魏六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志人小说,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大量名士的逸闻轶事和清谈风貌。其中《识鉴》、《赏誉》、《品藻》等人物品藻内容生动地表现出魏晋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欣赏,集中体现在:重德行,推崇品...
《世说新语》是汉魏六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志人小说,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大量名士的逸闻轶事和清谈风貌。其中《识鉴》、《赏誉》、《品藻》等人物品藻内容生动地表现出魏晋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欣赏,集中体现在:重德行,推崇品格高洁;重才能,赞誉政治才华和艺术才情;重情感,突显率性真意;重神韵,追求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
人物
品藻
理想人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物的品藻
4
作者
彭佳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6年第1期92-93,共2页
中国的人物品藻始自东汉时期。到了魏晋时代,人物品藻在士大夫中间盛行,他们注重于人物的风采神韵,使这种品藻不再是实用的、道德的,而变成审美的。宗白华说:"中国的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
中国的人物品藻始自东汉时期。到了魏晋时代,人物品藻在士大夫中间盛行,他们注重于人物的风采神韵,使这种品藻不再是实用的、道德的,而变成审美的。宗白华说:"中国的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人物的品藻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很大,中国许多艺术作品都渗透了这种审美精神。从中国人物品藻中可以看到中国人追求自身形象,气质,人格美的审美标准和境界。总的来看中国传统审美推崇的是一种"高雅"的审美境界,是一种超逸脱俗,典雅精致,幽雅温婉等与自然相融合的和谐宁静的美感,这符合儒家审美"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的典范。中国的审美总的来看是一种温和的,柔美的,宁静的,含蓄内敛的,这是中国古代所赞许的一种人的气质美。这种古雅的审美在今天同样应该被推崇,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的审美越来越世俗化,而"雅"的审美观仍然应该被提倡,高尚的、高雅的人格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保持和发扬民族气节,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的
品藻
神韵美
才性美
风骨美
美育
原文传递
兰香蝉鸣话爱玲——试谈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
被引量:
1
5
作者
夏冰心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08-113,共6页
在人类社会存在着两个显著不同的世界 ,即客观的物理世界和主观的心理世界 ,文学的创作属于心理世界。文学创作是一个作家心理世界外化的过程 ,也是作家用自己的感知、欲望、思维、情感、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功能把物理世界心灵化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存在着两个显著不同的世界 ,即客观的物理世界和主观的心理世界 ,文学的创作属于心理世界。文学创作是一个作家心理世界外化的过程 ,也是作家用自己的感知、欲望、思维、情感、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功能把物理世界心灵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作家都以自己的情感、修养、想象和阅历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决定自己的审美态度。在这不尽相同的审美态度中 ,我们试图把它们分为两类 ,即男性审美和女性审美。这样只是便于我们对张爱玲的文学世界进行了解 ,更好地与她对话 ,让我们走进张爱玲的文学田野 ,欣赏那令人陶醉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化
心灵化
审美态度
伦理意境
记忆表象
女人的耐性
心理距离
至乐无乐
无功利说
平衡说
人物
的
品藻
原文传递
题名
由“秀骨清像”看魏晋品藻人物的理念
被引量:
2
1
作者
戴春森
机构
陇东学院美术系
出处
《社科纵横》
2004年第3期110-111,共2页
文摘
品藻人物是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秀骨清像”作为魏晋有代表性的人物画样式 ,包含着历史的、社会的复杂意识和人文观念 ,从魏晋是“人的觉醒”的观点着眼看 ,对人的主观精神、情感的肯定使其在画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
秀骨清像
品藻人物
理念
分类号
J222.3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世说新语》品藻人物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熊国华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S1期1-5,共5页
文摘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著名文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聚集在他门下。 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梁代则有刘孝标作注,更使这部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研究美学的一个尚待发掘的宝库。
关键词
人物
的
品藻
审美特征
《世说新语》
形象比喻
美学
人物
品藻
多义性
肃肃
审美评判
嵇康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世说新语》人物品藻看魏晋的理想人格
3
作者
张成
机构
徽商职业学院基础部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2-56,共5页
文摘
《世说新语》是汉魏六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志人小说,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大量名士的逸闻轶事和清谈风貌。其中《识鉴》、《赏誉》、《品藻》等人物品藻内容生动地表现出魏晋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欣赏,集中体现在:重德行,推崇品格高洁;重才能,赞誉政治才华和艺术才情;重情感,突显率性真意;重神韵,追求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世说新语
》
人物
品藻
理想人格
Keywords
Shi Shuo Xin Yu
the character of Pin Zao
ideal personalit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物的品藻
4
作者
彭佳
机构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出处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6年第1期92-93,共2页
文摘
中国的人物品藻始自东汉时期。到了魏晋时代,人物品藻在士大夫中间盛行,他们注重于人物的风采神韵,使这种品藻不再是实用的、道德的,而变成审美的。宗白华说:"中国的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人物的品藻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很大,中国许多艺术作品都渗透了这种审美精神。从中国人物品藻中可以看到中国人追求自身形象,气质,人格美的审美标准和境界。总的来看中国传统审美推崇的是一种"高雅"的审美境界,是一种超逸脱俗,典雅精致,幽雅温婉等与自然相融合的和谐宁静的美感,这符合儒家审美"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的典范。中国的审美总的来看是一种温和的,柔美的,宁静的,含蓄内敛的,这是中国古代所赞许的一种人的气质美。这种古雅的审美在今天同样应该被推崇,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的审美越来越世俗化,而"雅"的审美观仍然应该被提倡,高尚的、高雅的人格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保持和发扬民族气节,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
人物
的
品藻
神韵美
才性美
风骨美
美育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兰香蝉鸣话爱玲——试谈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
被引量:
1
5
作者
夏冰心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08-113,共6页
文摘
在人类社会存在着两个显著不同的世界 ,即客观的物理世界和主观的心理世界 ,文学的创作属于心理世界。文学创作是一个作家心理世界外化的过程 ,也是作家用自己的感知、欲望、思维、情感、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功能把物理世界心灵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作家都以自己的情感、修养、想象和阅历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决定自己的审美态度。在这不尽相同的审美态度中 ,我们试图把它们分为两类 ,即男性审美和女性审美。这样只是便于我们对张爱玲的文学世界进行了解 ,更好地与她对话 ,让我们走进张爱玲的文学田野 ,欣赏那令人陶醉的美。
关键词
外化
心灵化
审美态度
伦理意境
记忆表象
女人的耐性
心理距离
至乐无乐
无功利说
平衡说
人物
的
品藻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由“秀骨清像”看魏晋品藻人物的理念
戴春森
《社科纵横》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世说新语》品藻人物的审美特征
熊国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世说新语》人物品藻看魏晋的理想人格
张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物的品藻
彭佳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6
0
原文传递
5
兰香蝉鸣话爱玲——试谈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
夏冰心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