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承与超越:浅析《我的吉姆》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互文与改写
1
作者 张蓝月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32期71-74,共4页
美国非裔女作家南希·洛勒斯所著的《我的吉姆》与美国男作家马克·吐温所著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之间有着微妙且复杂的关系。本文从互文性理论出发,探究了《我的吉姆》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在人物、情节、主... 美国非裔女作家南希·洛勒斯所著的《我的吉姆》与美国男作家马克·吐温所著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之间有着微妙且复杂的关系。本文从互文性理论出发,探究了《我的吉姆》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在人物、情节、主题之间的互文关系,进一步分析了洛勒斯如何运用互文与改写构建情节,并在前文本的基础上赋予其创作更丰富的意义,深化反对种族歧视的主题,关注女性的性别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希·洛勒斯 《我的吉姆》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互文与改写
下载PDF
他者的社会化:哈克贝利·芬的成长
2
作者 赵静 《英语学习》 2023年第3期68-72,共5页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通过一个未成年人的旅途成长经历探讨成长的社会性和建构性本质。哈克因“非人”的芬老爹,成了小镇社会中的“病人”——一个有自杀冲动、沉默的他者。哈克在旅途中通过角色操演参与岸上生活,在反复实践中成...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通过一个未成年人的旅途成长经历探讨成长的社会性和建构性本质。哈克因“非人”的芬老爹,成了小镇社会中的“病人”——一个有自杀冲动、沉默的他者。哈克在旅途中通过角色操演参与岸上生活,在反复实践中成长为兼具社会审美认同和道德认同的书写者。但哈克未抵达旅程的终点就重新启程,他的成长是一种持续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他者 成长 社会化
下载PDF
从文学翻译的倾向性论复译的必要性——以《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两种译本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景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14-18,4,共6页
文学翻译是一种历史性的话语实践,同时也针对特定读者群体的审美需求。本文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为案例,对张万里和成时的两种译本的倾向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张译本比较注重文本的政治意义而淡化作品的文学艺术,而成译本... 文学翻译是一种历史性的话语实践,同时也针对特定读者群体的审美需求。本文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为案例,对张万里和成时的两种译本的倾向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张译本比较注重文本的政治意义而淡化作品的文学艺术,而成译本却淡化了作品的政治色彩,注重作品作为儿童文学的语言特色。因此文学作品的复译反映了译者的不同倾向,也反映了社会和读者的需要,所以文学作品的复译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译 倾向性 文学翻译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下载PDF
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管窥马克·吐温的生态伦理观 被引量:3
4
作者 尹静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1-84,共4页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讲述美国内战前白人少年哈克与逃亡黑奴吉姆乘木筏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故事,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人间冷暖和世间百态。小说中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与岸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哈克的性格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讲述美国内战前白人少年哈克与逃亡黑奴吉姆乘木筏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故事,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人间冷暖和世间百态。小说中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与岸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哈克的性格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映出作者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回归自然、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渴望以及对人的贪欲的批判等生态伦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密西西比河 生态伦理观
下载PDF
穿越身份的界限: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易装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定全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易装解构和颠覆性别、种族、生死等二元对立,重塑了边缘人物的群体身份,表现了自由、平等、成长的主题,对现实世界和现存秩序进行了戏仿,体现了马克·吐温对...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易装解构和颠覆性别、种族、生死等二元对立,重塑了边缘人物的群体身份,表现了自由、平等、成长的主题,对现实世界和现存秩序进行了戏仿,体现了马克·吐温对打乱传统文化和建构文化的努力和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易装 性别表演 狂欢化
下载PDF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两个中译本的修辞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平锋 罗国太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01-107,共7页
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修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辞者是译者本人,观众是广大的译语读者,而修辞的产品则是翻译的译本。翻译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读者是否接受并认同你的译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修辞效果。因此,作为修辞者的译者就必须... 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修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辞者是译者本人,观众是广大的译语读者,而修辞的产品则是翻译的译本。翻译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读者是否接受并认同你的译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修辞效果。因此,作为修辞者的译者就必须仔细分析原著的修辞特色,然后用"最贴近的自然的对等语"来再现原著的这些修辞特色,"使译文和原文达到功能对等",即使译文和原文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达到"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修辞效果 同一
下载PDF
解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主角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少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X期57-58,共2页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全文以主人公哈克的成长经历为主要线索,借此揭示十九世纪美国社会的现实和黑暗,具有很大的借鉴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心里路程 荒野
下载PDF
中产者的怀旧之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再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戚涛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212-216,共5页
本文从吐温与他笔下的人物——哈克人生轨迹的反差入手,借助文化批评中的"怀旧"概念,结合社会历史分析,对小说的内涵进行全新的阐释。主张因无力改变中产阶级夹心层处境导致的身份困惑,吐温在小说中利用怀旧策略的补偿、慰藉... 本文从吐温与他笔下的人物——哈克人生轨迹的反差入手,借助文化批评中的"怀旧"概念,结合社会历史分析,对小说的内涵进行全新的阐释。主张因无力改变中产阶级夹心层处境导致的身份困惑,吐温在小说中利用怀旧策略的补偿、慰藉作用,塑造了一个只可能存在于对过去想象中的,一个至真至纯的哈克,在虚拟的世界中实现了自我的统一。这一发现揭示了吐温试图超越不利阶级处境所采取的话语策略,为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及文化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怀旧 身份困惑
下载PDF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汉译本特色探析
9
作者 何鹃 《广西教育》 2016年第23期110-111,共2页
分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汉语翻译的现状,从几个汉译本叙事风格、语体风格等进行研究,探究这部小说汉译本的特色。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汉译 译本 特色
下载PDF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人物分析及作品赏析
10
作者 许爱兵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第2期161-162,共2页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最高成就。在小说中作家创造了美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浪儿典型哈克。作品虽以哈克贝利·芬为故事的中心人物,却以成人为主要读者,是一部表现儿童心理的杰作...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最高成就。在小说中作家创造了美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浪儿典型哈克。作品虽以哈克贝利·芬为故事的中心人物,却以成人为主要读者,是一部表现儿童心理的杰作。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造就了马克·吐温的文学地位——“美国文学之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马克·吐温 人物分析 赏析
下载PDF
一个时代的真实记载——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否有种族主义倾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晖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2-23,共2页
文章通过对颇受争议的马克.吐温经典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创作的历史背景,黑奴吉姆形象的内在涵义,主人公哈克的心理变化过程分析等方面的阐述,驳斥了长期以来对这部作品所谓的“语言带攻击性,有种族主义倾向”的荒谬指责,并证明... 文章通过对颇受争议的马克.吐温经典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创作的历史背景,黑奴吉姆形象的内在涵义,主人公哈克的心理变化过程分析等方面的阐述,驳斥了长期以来对这部作品所谓的“语言带攻击性,有种族主义倾向”的荒谬指责,并证明这是一部宣扬种族平等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马克·吐温 争议 种族主义
下载PDF
汤姆·索亚与哈克贝利·芬——马克·吐温的心灵旅程叙事者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永林 何伟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30-31,共2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讲述了叛逆形象汤姆·索亚与哈克贝利·芬成长旅程中的故事。他们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情黑人的遭遇,蔑视伪善的行为。作为代言人,他们的旅程叙述了马克.吐温内心关于时... 《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讲述了叛逆形象汤姆·索亚与哈克贝利·芬成长旅程中的故事。他们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情黑人的遭遇,蔑视伪善的行为。作为代言人,他们的旅程叙述了马克.吐温内心关于时代大背景与特点的真实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 哈克贝利·芬 旅程叙事者
下载PDF
浅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象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53-59,共7页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不仅有现实主义的描写、浪漫主义的抒情,更有蕴含着丰富意义的象征。本文分析了其中两个主要的象征,即“死亡”的象征和密西西比河的象征:重新审视了哈克——吉姆——汤姆的关系,并进而为该...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不仅有现实主义的描写、浪漫主义的抒情,更有蕴含着丰富意义的象征。本文分析了其中两个主要的象征,即“死亡”的象征和密西西比河的象征:重新审视了哈克——吉姆——汤姆的关系,并进而为该小说发掘出一种全新的阐释:哈克的密西西比河之游是为其不安的灵魂寻找精神归宿的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象征 密西西比河 精神归宿
下载PDF
语料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语言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华燕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2-43,94,共3页
在外语教学中,自建小型语料库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研究表明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创建和应用小型文学语料库有利于改进教学效果。基于这个目的本文利用Wordsmith Tools、Antconc等工具构建的小型语料库,分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语... 在外语教学中,自建小型语料库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研究表明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创建和应用小型文学语料库有利于改进教学效果。基于这个目的本文利用Wordsmith Tools、Antconc等工具构建的小型语料库,分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语言特点,用具体的例子展现作者在该作品中如何应用黑人英语,同时为英语教学方法的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建语料库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英美文学教学 黑人英语
下载PDF
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春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2-74,共3页
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正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色彩较浓的名篇。文章在介绍现实主义的背景下从种族歧视、对自由追求的时代性以及作品展现的作者的人生经历这三个方面探讨马克.吐... 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正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色彩较浓的名篇。文章在介绍现实主义的背景下从种族歧视、对自由追求的时代性以及作品展现的作者的人生经历这三个方面探讨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体现的现实主义,并对马克.吐温批判美国社会的原因做简单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马克·吐温 黑人歧视 现实主义
下载PDF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译本的赏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瑞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X期59-60,共2页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代表作品,语言诙谐幽默,充满口语化色彩,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都具备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当前我国有不少翻译家都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进...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代表作品,语言诙谐幽默,充满口语化色彩,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都具备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当前我国有不少翻译家都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进行过翻译,下文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几个中译本进行了简要的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译本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马克吐温
下载PDF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之成功因素浅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琴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9-50,56,共3页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的珍品。作品通过对美国内战前一个白人小孩和一个黑人奴隶的神奇冒险故事的描述,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人...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的珍品。作品通过对美国内战前一个白人小孩和一个黑人奴隶的神奇冒险故事的描述,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风尚和价值观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现实主义手法、人物刻画以及地方色彩三方面挖掘作品的成功之处,使读者对该作品有一个更加透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现实主义手法 人物刻画 地方色彩
下载PDF
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姆莱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人物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妮娜 高黎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336-337,共2页
的确!《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看起来仅仅是一部少年读物,但寻根究底,它却对美国南北战争以前的南方腐朽文明作出了透彻的分析。在这部作品中,马克·吐温这个“以密西西比河为家的人”,把生活于偏僻乡村的小主人公——哈克... 的确!《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看起来仅仅是一部少年读物,但寻根究底,它却对美国南北战争以前的南方腐朽文明作出了透彻的分析。在这部作品中,马克·吐温这个“以密西西比河为家的人”,把生活于偏僻乡村的小主人公——哈克,也带到了密西西比那澎湃奔腾的大河之上,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哈克贝利·芬 《哈姆莱特》 密西西比河 吐温 人物形象 内心冲突 自由平等 蓄奴制 社会现实
下载PDF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文化背景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兵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63-67,共5页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文化背景 美国文化 行为模式 价值观念 美国文学 文学作品 奴隶制度 坏孩子
下载PDF
永不晦暗的艺术形象——谈《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震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48-53,共6页
关键词 哈克贝利·芬 艺术形象 蓄奴制 美国文学 传统教育 传统文化 美国小说 语言风格 密西西比河 吐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