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的哈剌和林教育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风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0-37,共8页
元代的哈剌和林(Qara—Qorum)故址在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ayimaq)额尔德尼召北。从1220年到1259年,哈剌和林作为大蒙古国的都城,云集了东西方的各色人种,境况盛极一时。1260年以后,随着忽必烈政治中心的转移,这座草原城市逐步... 元代的哈剌和林(Qara—Qorum)故址在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ayimaq)额尔德尼召北。从1220年到1259年,哈剌和林作为大蒙古国的都城,云集了东西方的各色人种,境况盛极一时。1260年以后,随着忽必烈政治中心的转移,这座草原城市逐步降格为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和林宣慰司、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和林等处行中书省、和林总管府、和林路和林行省治所,后来又成为岭北行省治所。整个蒙元时期,哈剌和林的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形成了漠北地区的一个文化亮点。笔者依据各类史料,就哈剌和林教育的渊源、脉络、走势及其特色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草原深处的教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对草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哈剌和林 教育
下载PDF
蒙元首都哈剌和林城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
2
作者 郭荣臻 曹凌子 《史志学刊》 2017年第2期55-63,共9页
作为蒙元时期首座正式以都城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哈剌和林的军事防御问题受到了统治者的关注与重视。从都城选址到营建,从都城周边的人工防御设施的建立到后勤保障措施的推行,蒙元统治者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城防体系,为哈... 作为蒙元时期首座正式以都城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哈剌和林的军事防御问题受到了统治者的关注与重视。从都城选址到营建,从都城周边的人工防御设施的建立到后勤保障措施的推行,蒙元统治者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城防体系,为哈剌和林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对蒙元时期其他几座都城的营建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 都城 哈剌和林 防御体系 考古
下载PDF
从文化遗产的视角来认识哈剌和林的历史价值
3
作者 胡晓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0期70-71,共2页
文章从文化遗产的视角来认识哈剌和林作为蒙元帝国第一座都城所呈现的物质载体和社会政治的价值,由此来探讨哈剌和林在蒙元时期都城的建造条件、规划布局以及历史地位的变迁。
关键词 哈剌和林 蒙元时期 历史价值
下载PDF
哈剌和林城始建年代考
4
作者 全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7,共7页
哈剌和林古城遗址位于今蒙古国境内,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囿于史料阙载,学界对于哈剌和林城的名称及始建年代众说纷纭。“和林”一词系突厥语,意为“小石块、流砂”,“哈剌和林”释作“黑石、黑岩石”等较为恰当。依据《敕赐兴元阁碑... 哈剌和林古城遗址位于今蒙古国境内,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囿于史料阙载,学界对于哈剌和林城的名称及始建年代众说纷纭。“和林”一词系突厥语,意为“小石块、流砂”,“哈剌和林”释作“黑石、黑岩石”等较为恰当。依据《敕赐兴元阁碑》以及其他相关的诸种文字史料记载,哈剌和林城始建年代应早于1220年,而不是123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剌和林古城 名称释义 始建年代
下载PDF
哈剌和林古城遗址 被引量:1
5
作者 满绰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F002-F002,共1页
哈剌和林(突厥语,意为“黑石”)故址位于令蒙古国中部后抗爱省杭爱山南麓、鄂尔浑河上游右岸的额尔德尼召近旁。距乌兰巴托市380公里。现在,该遗址唯一明显标志是一座约六米长的大理石龟跌(见上图)。
关键词 哈剌和林 古城遗址 文物价值 民族学
全文增补中
哈剌和林近旁的额尔德尼召
6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F004-F004,共1页
关键词 哈剌和林 额尔德尼召 图片介绍 蒙古族
全文增补中
元代武宗海山对哈剌和林边民的粮食供给问题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学川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0-53,共4页
从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海都、笃哇等中亚蒙古势力屡次侵入漠北蒙古地区。海都死后,中亚蒙古势力与元朝的关系趋于缓和。此后,元朝漠北边防问题转入新的局面,即如何确保大批边民①的粮食供给问题成为当朝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元廷通过运... 从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海都、笃哇等中亚蒙古势力屡次侵入漠北蒙古地区。海都死后,中亚蒙古势力与元朝的关系趋于缓和。此后,元朝漠北边防问题转入新的局面,即如何确保大批边民①的粮食供给问题成为当朝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元廷通过运粮、屯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了和林边民的粮食问题,并为和林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哈剌和林 边民 粮食供给
下载PDF
13世纪的哈剌和林 被引量:4
8
作者 B.H.特卡切夫 申屠榕 《蒙古学资料与情报》 1991年第1期1-8,共8页
从马可波罗和卢布鲁克时代起,各个时代的蒙古学家都能在哈剌和林找到需要进行科学考察的材料。过去一段时间,这座成吉思汗第一代后王的都城被看作是疯狂的汗国掀起一个又一个侵略浪潮的某个秘密心脏,后来又被当作考古废墟,最后被认为是... 从马可波罗和卢布鲁克时代起,各个时代的蒙古学家都能在哈剌和林找到需要进行科学考察的材料。过去一段时间,这座成吉思汗第一代后王的都城被看作是疯狂的汗国掀起一个又一个侵略浪潮的某个秘密心脏,后来又被当作考古废墟,最后被认为是统一13世纪蒙古诸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这些概念都非常准确地反映了蒙古学本身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认识水平。今天人们对于哈剌和林的兴趣是由草原经济结构游牧与定居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力求揭示出迁移制度中定居与游动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吉思汗 游牧民 哈剌和林 形成过程 城市建筑 都城 城市结构 马可波罗 蒙古学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哈剌和林——游牧世界的圣地
9
作者 孛·额勒斯 《草原》 2009年第4期49-53,共5页
旧京见闻中巴静静地停下来,带队的蒙古国历史民俗学家用手一指,"看,那就是哈剌和林!"被北杭爱省刚劲有力的秋风击打着脸庞,我远眺。
关键词 哈剌和林 游牧世界 可汗 都城 蒙古包 蒙古国 帝国 忽必烈 阿里不哥 宫殿遗址
原文传递
从《和林兵马刘公去思碑》谈起——元代和林地区行政机构管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村冈伦 宫海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29,共10页
《和林兵马刘公去思碑》原藏蒙古国哈拉和林郡额尔德尼召僧院,为元人张思明所撰,立于至顺二年(1303)。以此为中心考察分析大蒙古国旧都哈剌和林的行政机构及当时蒙古高原的政治局势。14世纪初,伴随"海都之乱"的终结,由中亚地... 《和林兵马刘公去思碑》原藏蒙古国哈拉和林郡额尔德尼召僧院,为元人张思明所撰,立于至顺二年(1303)。以此为中心考察分析大蒙古国旧都哈剌和林的行政机构及当时蒙古高原的政治局势。14世纪初,伴随"海都之乱"的终结,由中亚地区进入蒙古高原的降人骤增,给哈剌和林的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为此,成宗铁穆耳于大德七年(1303)设置和林兵马司来维持社会治安。自成吉思汗以来,统治蒙古高原的一直是蒙古游牧军团,忽必烈时期委托皇族的北安王及晋王家族统治。忽必烈去世后,成宗政权将晋王家族等诸王率领的草原游牧军团视为威胁,为削弱他们的势力,加强对蒙古高原的支配权,于大德十一年(1307)又置岭北行省与和林路,使和林兵马司充当了汉地录事司的角色。《刘公碑》的主人公刘天锡就曾于天历年间(1328、1329)赴任"和林兵马"并在任三年。元朝通过改变以往的统治策略,在蒙古高原地区确立"行中书省"、"路总管府"、"兵马司(录事司)"三层结构的地方行政制度,首次实现了汉地和蒙古高原的地方行政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公碑》 哈剌和林 和林兵马司 录事司 蒙古高原
下载PDF
物资供需失衡与蒙古帝国都城哈刺和林的衰落
11
作者 张博 《西部蒙古论坛》 2017年第4期24-30,共7页
哈剌和林作为蒙古帝国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在13世纪前中期的蒙古史乃至世界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这座蒙古故都的衰落,较多学者将其归结于明初战乱以及蒙古内斗的破坏。但其实和林在元中期就已经陷入衰落,其原因固然有各种战乱破坏。... 哈剌和林作为蒙古帝国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在13世纪前中期的蒙古史乃至世界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这座蒙古故都的衰落,较多学者将其归结于明初战乱以及蒙古内斗的破坏。但其实和林在元中期就已经陷入衰落,其原因固然有各种战乱破坏。但除此之外,从和林地区物资供需方面考虑,当和林地区物资供给能力(包括自身生产、外来输送以及掠夺等手段)与当地社会的物资需求基本平衡时,和林城发展充满活力。忽必烈迁都后,和林出现以有限的物资供给去供养大规模人口的困境,这种失衡状态加速了和林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剌和林 少数民族城市 蒙古帝国 蒙元史
下载PDF
蒙古国前杭爱省瓷器城遗址的调查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永志 宋国栋 +3 位作者 萨仁毕力格 岳够明 А.Оchir B.Ankhbayar 《草原文物》 2013年第1期17-23,共7页
正2011年9月,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组成的联合考古调查队,对蒙古国前杭爱省瓷器城遗址进行了调查。该遗址位于前杭爱省与中戈壁省交界地带的戈壁沙化平原上,北距巴彦高勒苏木20公里,西为翁金河(图... 正2011年9月,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组成的联合考古调查队,对蒙古国前杭爱省瓷器城遗址进行了调查。该遗址位于前杭爱省与中戈壁省交界地带的戈壁沙化平原上,北距巴彦高勒苏木20公里,西为翁金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器 遗址 蒙古国 哈剌和林 巴彦高勒 文化研究 考古调查 内蒙古 建筑倒塌 院落
下载PDF
试析忽必烈定都大都之原因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8-63,共6页
试析忽必烈定都大都之原因○王浩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称帝,至元八年(1271年)建国号为元,至元九年迁都大都。从此,大都开始了其作为有元一代唯一正都的历史。都城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不仅仅意味着是一个国... 试析忽必烈定都大都之原因○王浩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称帝,至元八年(1271年)建国号为元,至元九年迁都大都。从此,大都开始了其作为有元一代唯一正都的历史。都城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不仅仅意味着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而且还一定是经济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 阿里不哥 哈剌和林 成吉思汗 中原地区 刘秉忠 中国历史大辞典 蒙古帝国 蒙古贵族 汉法
下载PDF
元代都城制度的研究与中都地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卫民 《文物春秋》 1998年第3期15-19,23,共6页
元代的中都,因为存在时间较短,所以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但是中都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而且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本文拟从元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变化综述中都及其附近地区在元代的情况,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一、... 元代的中都,因为存在时间较短,所以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但是中都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而且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本文拟从元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变化综述中都及其附近地区在元代的情况,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一、元代都城的建置与研究情况综述从蒙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剌和林 元大都 都城 成吉思汗 元上都 抚州 后宫系统 中国学者 古代蒙古 大蒙古国
下载PDF
马可波罗未到过亦集乃城考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非 石坚军 《西夏研究》 2014年第2期39-45,共7页
马可波罗在甘州与额里折兀之间插叙了亦集乃城、哈刺和林、巴尔忽平原诸地,以致国内外学者在其来华途中是否路经亦集乃城、哈剌和林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经对《马可波罗寰宇记》主要版本对亦集乃城记载内容的仔细分析研究,文章在考狄... 马可波罗在甘州与额里折兀之间插叙了亦集乃城、哈刺和林、巴尔忽平原诸地,以致国内外学者在其来华途中是否路经亦集乃城、哈剌和林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经对《马可波罗寰宇记》主要版本对亦集乃城记载内容的仔细分析研究,文章在考狄埃、伯希和等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马可波罗事实上并没有到过亦集乃城。马可波罗对亦集乃城的记载,应均为道听途说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寰宇记》 亦集乃 哈剌和林
下载PDF
马可波罗未到过亦集乃城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坚军 张晓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0-94,共5页
马可波罗在甘州与额里折兀之间插叙了亦集乃城、哈剌和林、巴尔忽平原诸地,以致国内外学者在其来华途中是否路经亦集乃城、哈剌和林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仔细分析研究《马可波罗寰宇记》主要版本对亦集乃城记载内容,在考狄埃、伯希和等... 马可波罗在甘州与额里折兀之间插叙了亦集乃城、哈剌和林、巴尔忽平原诸地,以致国内外学者在其来华途中是否路经亦集乃城、哈剌和林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仔细分析研究《马可波罗寰宇记》主要版本对亦集乃城记载内容,在考狄埃、伯希和等前人研究基础上,可进一步论证马可波罗事实上并没有到过亦集乃城。马可波罗对亦集乃城的记载,应均为道听途说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寰宇记》 亦集乃 哈剌和林
下载PDF
蒙元三都经济生活的初步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冀洁 魏坚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2-52,共11页
以元上都为中心,分别从地理环境、都城基本布局、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经济类型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元上都、哈剌和林及元大都三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这三座都城在经济生活上存在的共性及各自特点,并据元上都地区的经济生活状况,阐明元上... 以元上都为中心,分别从地理环境、都城基本布局、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经济类型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元上都、哈剌和林及元大都三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这三座都城在经济生活上存在的共性及各自特点,并据元上都地区的经济生活状况,阐明元上都作为元代夏都所具有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 元上都 哈剌和林 元大都 经济生活 夏都
下载PDF
蒙古帝国之后的哈敕和林木构佛寺建筑 被引量:8
18
作者 包慕萍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年第2期172-198,共27页
1586年创建的额尔德尼召位于蒙古帝国迁都大都(今北京)之前的旧都哈剌和林遗址之上.是蒙古国现存最早的藏传佛教建筑。其创建期建筑为木构歇山楼阁之中殿和重檐歇山的东、西佛殿以及两个方形墓塔。额尔德尼召外部空间最显著的特点是三... 1586年创建的额尔德尼召位于蒙古帝国迁都大都(今北京)之前的旧都哈剌和林遗址之上.是蒙古国现存最早的藏传佛教建筑。其创建期建筑为木构歇山楼阁之中殿和重檐歇山的东、西佛殿以及两个方形墓塔。额尔德尼召外部空间最显著的特点是三殿横向一字形排列的布局。作者在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哈剌和林考古发现,在亚洲木构佛寺建筑的文脉中探讨了该寺的空间布局源流.具体分析了三大殿横向一字排列的平面布局与13世纪建于哈剌和林高达300尺的兴元阁、韩国皇龙寺(6世纪创建)以及元大都佛寺的关联。作者进而指出三大殿的室内封闭礼拜廊道并非格鲁派(Gelug-pa),而是13世纪萨迦派寺院做法的遗存。此外,作者还对中殿脊檩上的汉文墨书'提吊'一词进行了考证,指出其为元朝将作官名'提调'。综合额尔德尼召内外空间的设计特征与使用元朝将作官名的史实.作者认为哈剌和林帝都时代的佛教建筑传统直至16世纪仍颇具影响。而将额尔德尼召与同时代内蒙古呼和浩特阿拉坦汗家族建造的大召、席力图召和美岱召进行比较,还可以看出该寺并非单纯模仿大召而建。因此.目前史学界视该寺初期建筑系仿大召的说法尚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德尼召 大召 宗教建筑 藏传佛教 哈剌和林 呼和浩特 蒙古帝国
原文传递
札马鲁丁与元大都观星台
19
作者 林梅村 《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48,共10页
西域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经考证来自木剌夷国(伊朗加兹温市阿拉穆特堡),初于1252年至大蒙古国哈剌和林,后来华在平阳经籍所工作;1267年,其向忽必烈进献七种西域仪象,即元大都宫城观星台(“回回司天台”)及其附属设备。20世纪70年代,元大都... 西域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经考证来自木剌夷国(伊朗加兹温市阿拉穆特堡),初于1252年至大蒙古国哈剌和林,后来华在平阳经籍所工作;1267年,其向忽必烈进献七种西域仪象,即元大都宫城观星台(“回回司天台”)及其附属设备。20世纪70年代,元大都考古队发现今景山寿皇殿前的厚载门遗址实为该观星台遗址。此外,作者认为元上都复仁门城楼名为“承应阙宫”;1271年,札马鲁丁所建另一座司天台(“行回回司天台”)就在该城楼之上,可能还包括城楼下的两处夯土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星台 元大都 札马鲁丁 大蒙古国 司天台 哈剌和林 寿皇殿 加兹温
原文传递
元大都城市规划再考:皇城位置、钟鼓楼与“胡同制”的关联 被引量:4
20
作者 包慕萍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4年第2期319-344,共26页
中国建筑史界对元大都的研究深厚,但多是从农耕文明的角度探讨。本文从游牧文明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蒙古高原契丹城郭群、哈剌和林和元上都的考古新发现的基础上,在草原城市的历史文脉中重新探讨元大都的规划特征。首先,笔者对契丹时代... 中国建筑史界对元大都的研究深厚,但多是从农耕文明的角度探讨。本文从游牧文明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蒙古高原契丹城郭群、哈剌和林和元上都的考古新发现的基础上,在草原城市的历史文脉中重新探讨元大都的规划特征。首先,笔者对契丹时代城郭群、哈刺和林、上都的空间构造特征进行了比较,指出大都皇城偏南与游牧传统的关联。其次,笔者否定了'胡同'源于蒙古语'xyдar(水井)'的通说,指出它源于蒙古语'Γyдaмж(街道)'一词,并指出游牧社会十进位居民组织制度与大都胡同制十户、百户用地规划的关联。最后指出商业街、钟楼、鼓楼、中心台以及其他官署布置在城市中心是与'胡同制'配套、体现新的城市管理体系的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大都 哈剌和林 上都 辽代城市 镇州城 游牧文明 胡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